遠慮與近憂-中新網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遠慮與近憂

  我們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如果人沒有長遠的打算就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其實,人有遠慮,才會有近憂。我的朋友李姐一直把這句話當座右銘,信奉為真理。她開了一家賣文具的小店,由於她肯吃苦,小店生意很不錯。

  但是李姐每天都是憂心忡忡的樣子,她總說:「我得為將來打算,兒子學習不爭氣,我要拚命掙錢,將來還得給他找工作。你知道嗎,我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每天躺在床上,連夢都是累的。可是想到兒子的將來,我還得打起精神張羅。」我勸她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家兒子學習雖然不好,但是他動手能力強,腦筋也靈活,將來讓他接替你們的生意也不錯嘛。」李姐一聽就急了:「我可不想讓我兒子幹這伺候人的活兒,我就是拚了老命,也得給他找份體面的工作。我們這個生意看?還行,可是老了呢,沒有退休金,哪兒能和你們比。我現在還得為老了以後打算……」

  一個話題剛說完,緊接著又是一個關於「未來」的話題。李姐未雨綢繆的思路倒是不能算錯,但是這樣能讓自己過得快樂嗎?

  人總是為將來考慮,會活得很累,也會讓自己平添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如果整天陷入對未來的打算謀劃中,就如同多加了一個背囊,沉重又痛苦。明天的事不可捉摸,不好把握,所以很難在人的掌控之中。

  過早地把明天的煩惱預支到今天,就會讓自己的煩惱翻上幾倍。譬如你三十歲開始打算六十歲以後的事,那麼從三十歲到六十歲這漫長的三十年中,會總是糾纏在一個怪圈中,每天都要想到六十歲後咋辦。這些無形的煩惱,本來沒有,如果你去想,就真的有了。其實,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要你過好今天的日子,未來也錯不了,何必提前去把煩惱拿過來咀嚼呢?

  而且,即使你深謀遠慮,做好了明天的一切準備,誰能保證世事都在你的預料之中?人生有的時候就像多變的天氣,陰晴不定,你做好了打傘的準備,卻偏偏沒下雨,手中的傘成了累贅。你為了明天未可知的事,殫精竭慮,寢食難安。

  結果呢,明天並沒有按照你的預先設定的牌局出牌,這樣不僅把今天的輕鬆舒適輸掉了,還會把你所有的生活都全盤打亂,讓你潰不成軍。人有遠慮,會有近憂。打算得太長遠,勢必影響你現在的生活,讓你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讓你每天生活在苦惱和糾結中,永遠不能輕鬆。

  所以,別杞人憂天,打算得太長遠了。天塌下不來,再說天塌下來有個兒高的人頂著,不用擔心。庸人自擾,作繭自縛,只會讓自己憑空多一些不必要的煩惱。多看看腳下的路,瀟灑自如地過好今天,明天自然就會萬裡晴空。

  (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文/馬亞偉)

相關焦點

  • 菁英讀書薈——近憂與遠慮
    菁英讀書薈:閒閻粹語作者:閻春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換言之,人有遠慮可解近憂。遠慮對近憂而言,它能以未來為導向,認識今天的現實,安排今天的行為,也即有導向功能。倘就今天看今天,眼前的眾多矛盾,如荊棘叢生,如愁雲慘霧,令人憂不勝憂,愁不勝愁,無從起步,也無從下手。 然從今天看明天,則可看出明天與今天的聯繫。看出今天通往明天的途徑,看出矛盾中有生路,危機中有機遇,困難中有光明。
  • 寫作訓練:要遠慮,還要近憂
    4.既要遠慮,又需近憂。例文:人需遠慮 還要近憂「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墨子一語道破人類應該如何面對錯綜複雜的世界,如何面對一切措手不及的突發狀況。正如以前瞻性放眼未來,充滿憂患意識的影片《流浪地球》告訴我們的一樣:人需遠慮,還要近憂,如此我們才不會「流浪」。華為為何能立於不敗之地,一次又一次令國人沸騰?還是在於其有長遠眼光、全球視野,當別的手機廠商盯住流量、注重外形之時,華為已經在擁有領先世界的5G技術之下又將眼光投入到正在興起的無人駕駛領域。難能可貴的是,高瞻遠矚之下,華為又能常懷憂患意識。
  • 遠慮與近憂互為因果
    不免令人疑惑:為何不做長遠考量(遠慮),很快就會面臨危機(近憂)?反而應該是今天不長遠思考(近慮),未來便會爆發危機(遠憂)。若單純從表面的字義解釋,這句話似乎有時空倒置的疑慮。今日的憂愁是昨日所致。昨日的哪些相關決定如果不正確,昨日的作為如果不夠周延,才造成今日的苦果?倘使重新來過,哪些錯誤是可以避開的?進而去認知、體悟這些事物間的因果關係。
  • 熬過了近憂,攜程的遠慮更值得擔心
    熬過了近憂,攜程還有遠慮隨著國內疫情控制的向好,人們出行需求的激增,旅遊行業整體的復甦,讓攜程熬過了近憂。事實上,隨著旅遊行業整體的向好,沒有被疫情打垮的巨人,可能更加強大。但事實上,熬過了近憂的攜程,依然有遠慮。甚至,來自未來的詰難影響要遠甚於此次疫情。而攜程的遠慮在於,在追逐利潤的時候,其放棄了對底線的堅守。梁建章曾自豪地宣稱,「攜程的血液裡流淌著盈利的基因」。
  • 解決中國經濟的近憂更需遠慮
    文/郭凱  解決中國經濟的近憂更需遠慮  我們是不可能永遠靠政府支出來拉動經濟的,這種增長本身是不可能持續多久的。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是正確的選擇  這次增加支出,可以算是補上一些歷史欠債或者追加一些對未來的投資,錢並不會白花  但從目前看來,中國的經濟是既有近憂又有遠慮。近憂十分明確,就是要防止中國經濟在這場全球性的危機中嚴重放緩,同時要防止通貨膨脹捲土重來,這是十分迫切的問題。在外需沒有指望的情況下,只有靠國內的需求拉動經濟。
  • 人有遠慮,也有近憂
    人有遠慮,也有近憂有一句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是一些沒有頭腦,得過且過的人,遇到了困境,卻不知困境所從何來。盲目地活著,直到走進困局,沒有了出路,才開始知道犯愁。實際上,對有些人來說,既有遠慮,也有近憂。
  • 布局疫後·運維文旅:十四五規劃的近憂與遠慮——吳必虎
    今天上午吳必虎教授在大地風景進行了如題「十四五規劃的近憂與遠慮」的半小時線上授課,分析了疫情當下及十四五開局的文旅行業研究分享。周末在家剛睡醒,飲飢如渴,飽嘗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十四五文旅規劃的五大近憂與遠慮綜合回應了上面的分析,眼前的近憂是確定的,是困難的,但我們依然要保持對長遠市場看好的信心,疫情面前,是危也是機,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發展的驅動力與抗風險能力也是極強的,隨著我們供給側改革不斷發展深入,旅遊目的地建設與多產業
  • 聰明烏鴉築巢:有了遠慮,也不能忘了近憂
    但是,有了遠慮,同樣也不能忘了近憂。不管你怎樣深謀遠慮,但實際情況和客觀的變化是一個不定數,沒有誰能夠保證自己的預測是準確無誤的,我們所做的預測和考慮也只能根據現有的情況和你所掌握的知識來衡量,這個「已知」是有限的,而將來是極端變化的。
  • 國足選帥 近憂與遠慮並存
    雖然卡達世預賽將於今年9月初開踢,但6月上旬兩場國際熱身的結果將決定國足能否獲得世預賽種子球隊身份,那麼留給主教練組隊、籌劃「6月熱身搶分行動」的時間實際只有兩個月,因此有關方面和中國足協在選帥問題上既要從「衝擊2022年世界盃」的長遠目標出發,又要顧及世預賽種子身份競爭的急需,正是所謂的遠慮與近憂並存。從這個角度來說,相對熟悉、了解中國足球的卡納瓦羅依然是國足下一階段主帥的候選人之一。
  • 百年馬自達的遠慮與近憂
    馬自達的遠慮與近憂馬自達汽車是日本規模最小,也是運動性最強的汽車製造商之一。雖然小眾,但它幸運的經過了100年的發展。有研究認為,馬自達之所以可以經歷這麼長時間的發展,主要是因為它不斷尋求人才和創新來彌補其小的競爭規模和稀缺的屬性。
  • 人保財險新帥之近憂與遠慮 去中介旗幟飛揚南轅北轍?
    面對風雲變幻、激流勇進的財產險市場,近憂與遠慮勢必縈繞心頭,老大難當,長路漫漫。
  • 《素書》:善策者才無惡事,無遠慮則有近憂
    就像《素書》之中所說的一句話:務善策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專心致力於籌策謀劃的人沒有險惡的事情發生,沒有長遠謀略的人必定有眼前的憂患出現。這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具備長遠的思考謀劃的思維,才沒有攪擾人心的憂患,無論遇見各種問題,能夠思索長遠,做一個長遠的打算,就能很好地避免險惡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 寧德時代:新能源黑馬的近憂與遠慮
    4近憂和遠慮憑藉領先的研發技術和借政策東風大開的市場之門,2018年寧德時代股價大漲,市值居高,一批優質新能源乘用車企紛紛伸出橄欖枝,形勢一片大好。2019年鋰電行業暗流湧動,未來寧德時代既面臨近憂的考驗,也需從長計議公司的發展。所謂近憂,是指寧德時代需要面對政策放開之後的市場變局,主要有如下三點:首先是國家政策調整和補貼降級導致的利潤下滑。
  • 周春生:近憂與遠慮——如何度過疫情危機
    乾道學院攜手高端教育品牌——加一大學共邀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春生就「近憂與遠慮——如何度過疫情危機」做主題分享,乾道集團副總裁董雲巍先生作為嘉賓主持並基於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與周教授對話,共有十餘萬網友在線觀看。
  • 第76集團軍某旅士兵保送入學調查:大齡排長們的近憂和遠慮
    第76集團軍某旅副連長趙新航進行射擊訓練。  如果說年齡和家庭是他們的「近憂」,那麼學歷偏低、未來發展受限便是他們共同的「遠慮」。  「保送生」幹部從士兵中誕生,他們普遍軍事素質過硬,但文化水平偏弱,在部隊的成長空間受限。很多人畢業回單位「一眼望到頭」,幹到營、連一級就「到頂」 了。  有時,他們會被別人戲稱為「功夫俠」,言下之意是除了「功夫」好,別的都不行。
  • 《國學與創業》節選(5):創業中的「遠慮」
    「習」的關鍵在於對現實邏輯關係把握後的改變,是轉現實而不是被現實所轉,只有這樣,才勉強算得上「遠慮」。「近」,纏附,同於「性相,近也」;「憂」,憂患,禍患。「近憂」,就是纏附憂患、禍患。憂患、禍患一旦纏附,即使當時沒有惡果,也是為未來埋下「隱憂、隱患「。一個「必」字,代表了「無遠慮」與「近憂」之間的必然聯繫,可見「遠慮」的重要性。在社會領域,一旦有「憂、患」,危害巨大。
  • 疫情之戰反思之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原創)
    當突然發生了特殊情況,沒有應變的思想和能力,慢慢騰騰去做,平時無遠慮,事來無所能。在這次嚴重的疫情之中,舉國上下都在為武漢加油,人們出錢出力出物出人,人們所有的付出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儘快把疫情控制住,救人於水火之中。然而,在這場戰鬥中,個別職能部門的表現讓人們大跌眼鏡,那就是武漢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的表現。
  • 鋁無近憂但有遠慮
    資料來源:WIND 南華研究  無近憂 有遠慮  這種狀況能否一直保持下去?答案是顯然不可以。
  • 沒有遠慮,必有近憂,知易行難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幾個人沒聽說過或不知道「沒有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但是真正能夠將這句話的道理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人㛑總是鳳毛麟角。正所謂,簡單而深刻的人生道理,卻總是知易行難。其實,「沒有遠慮,必有近憂」正是人們所常談到的因果規律。一個人為什麼會沒有遠慮?一個人如何才能做到遠慮?遠慮者,著眼於自身長遠利益的系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