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由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人工智慧峰會」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盛大開幕。作為中國TOP級人工智慧行業盛會之一,本次大會以「AI賦能,驅動未來」為主題,設立智能駕駛、AI晶片、AI技術的創新與應用、AI人才教育四大高峰論壇,旨在連結政府、學術界、產業界等各方,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如何落地商業化並賦能於各個產業。50餘位嘉賓出席本次會議,帶來人工智慧領域最前沿的新知與洞見,吸引了3千多名專業觀眾到場聆聽。
禾多科技創始人兼CEO倪凱受邀在本次大會上發表題為「自動駕駛量產之路」的主題演講。倪凱分析了中國本土自動駕駛行業未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分享了禾多科技如何打造面向本土化量產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倪凱演講現場照片)
自動駕駛在中國:挑戰越大,機遇越大
倪凱在主題演講中指出,自動駕駛是人工智慧技術最理想的應用領域之一。相比其它國家,中國發展自動駕駛的挑戰更大,同時機遇也更大。
倪凱援引德勤在2017年發布的《全球汽車消費者研究》稱,相對於完全自動駕駛(L5級),各國消費者對於高級自動化以及限定條件下的自動駕駛接受度明顯更高。同時,相比於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總體有更高的接受度。這意味著自動駕駛在中國有更好的市場認知基礎,同時啟示從業人員:自動駕駛市場很大,但需要根據用戶的接受度,選擇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打造自動駕駛產品。
從大的方向上看,自動駕駛系統在中國有很好的本土化機遇。首先,由於獨特的交通狀況、駕駛習慣等因素,造成中國的駕駛環境存在一定特殊性。以停車場景為例,中國停車場數量不足,並且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所以自動駕駛系統也需要適應中國特色的複雜停車場景,解決本土化的痛點。倪凱稱:「我們首先希望在中國做一個服務中國人的自動駕駛系統。」
其次,中國的智能城市交通系統發展迅速,許多城市都在發展智能城市基礎設施,而這些設施都能服務於自動駕駛系統,有助於推動後者的發展落地。
此外不可忽視的還有來自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中國政府對自動駕駛支持力度大,且擁有強大的資源調動能力,將引領自動駕駛在中國走出與眾不同的道路。
與車廠面向量產緊密協作,打造「封裝」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在倪凱看來,發展本土自動駕駛不僅有助於推動中國建設世界領先的未來智能城市交通系統,同時,從國家數據安全角度考慮,中國也需要擁有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
倪凱於2017年6月創辦的禾多科技,就是一家專注研發本土化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的公司。在為車廠等客戶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時,禾多提出了「封裝」的概念:自動駕駛系統從傳感器到計算設備再到算法,都是與量產車輛緊密聯繫的,「封裝」在整車中。
實現「封裝」的前提在於,研發者必須高度重視和深刻理解車廠的需求,還要保證軟硬體方案都必須在車端達到量產標準。因此,研發者需時刻與車廠保持緊密協作,以實現產品化交付為目的進行研發,而不是單純從技術角度出發實現某種解決方案。
(搭載禾多科技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的車輛)
基於上述理念,禾多科技從創建伊始就將自動駕駛系統的量產化作為戰略目標,方案從設計、研發、測試到量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力求與車輛緊密結合。目前,禾多科技已與國內外多家領先的汽車廠商和一級供 應商建立了合作關係,攜手推動自動駕駛的量產化落地。
打造更智能的自動駕駛系統,讓AI成為「老司機」
據倪凱介紹,禾多科技的自動駕駛系統由本土化路譜資料庫驅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優勢:
第一個部分是基於大數據的感知系統,能針對中國特殊的交通場景得到正確的感知結果,同時在精度和準確率上能夠滿足實地應用的要求。
第二個部分是高精度定位和導航。依託高精度地圖,系統通過回傳數據和自身數據的收集,可以讓高精度地圖更快更新以及在未來實現雲端更新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禾多科技致力於將高精度地圖和高精度定位相結合,提供精準可靠又成本可控的定位方案。
第三個部分是數據驅動的駕駛與決策。在本地化大數據驅動下,自動駕駛系統能夠更智能地作出決策,甚至做到宛如「老司機」般的表現。
數據的作用首先體現在高精地圖的應用上。倪凱舉例稱,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經常會遇到車道線缺失或者車道線半徑過大等情況,導致一些已經量產的計算機視覺模塊無法有效檢測到車道線。這種情況下,禾多科技的系統通過高精度地圖和實時感知的冗餘,就可以像人類一樣,在「大腦」中智能地補足車道線,保障車輛穩定、安全地行駛。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系統還能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 「機智」地選擇安全係數更高的「老司機線路」。例如在中國的高速公路緊急車道上經常會有許多車輛停靠,如果它們突然駛出或者打開車門,會給右側車道上正常行駛的車輛帶來幹擾。如果自動駕駛系統沒有考慮到這些車輛,就會依照慣例繼續沿右側車道中心線行駛。可一旦自動駕駛系統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發現大部分車輛都換到左側車道行駛以避免危險,它就會做出與經驗豐富的人類「老司機」同樣的決策。
(「老司機線路」示意圖)
鎖定高速公路與代客泊車,禾多科技向本土化量產目標突進
在倪凱看來,以高速公路為代表的結構化道路、城市道路以及以代客泊車為代表的「最後一公裡」場景,共同構成未來自動駕駛出行的全景圖。但城市道路受制於複雜路況,短時間內很難實現自動駕駛的落地應用。而以高速公路為代表的結構化道路和「最後一公裡」代客泊車,則是最有可能率先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兩大應用場景。
基於上述洞察,禾多科技以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儘快實現產業化落地為目標,將研發方向鎖定在高速公路和代客泊車兩大場景,研發針對特定應用場景的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
禾多科技目前有兩大核心方案:高速公路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HoloPilot與智能代客泊車量產解決方案HoloParking。
高速公路自動駕駛量產解決方案HoloPilot採用量產級傳感器及ECU,同時將強大的高精度地圖和低成本的定位方案作為配套交付給主機廠。目前已經實現了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包括跟車、自主換道、自主超車以及上下匝道等功能。
(禾多科技智能代客泊車系統HoloParking在上海公開演示)
智能代客泊車量產解決方案HoloParking精準針對「最後一公裡」停車場景,提供L4級解決方案,目前已能實現車輛從尋找車位到泊車入位、泊出至指定地點全過程的自動駕駛,駕駛者僅需在固定地點交接車輛即可。倪凱表示,該方案支持地下、夜晚、雨雪天氣等複雜停車場景下的智能代客泊車,能夠保證人車混流情況下的安全,成本可控制在千元級別,全面達到量產應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