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激勵孩子,有這種思維的家長,說話管用

2021-01-10 劍客談教育

除了學習上的刻意練習,其他方面刻意去做一件事,往往會帶來失意。

臨近高考,家長不要想著說什麼激勵孩子的話,搞什麼激勵孩子的儀式,那都是刻意而為,失去了自然的狀態。一旦不自然,各種彆扭就會出現。而且,考前激勵,是站在家長的立場上而不是孩子的立場上。

該激勵的早就已經激勵過了,到這個時候再來搞,要麼是重複多餘,要麼是為時已晚,不如一切順其自然,該吃吃,該睡睡,何必把自己跟孩子都搞得那麼緊張?

我孩子去年高考,臨考前我先跟孩子他媽達成了共識,只要孩子能考個一本,我們都能坦然接受,除非他自己堅持,我們決不讓他復讀。實際上,孩子的成績一直界於較好的211和中等的985之間,不出意外,普通211他肯定能考上。

達成共識後,我們開誠布公地跟孩子交了心。很明確地告訴孩子,他的底線是一本,只要上了一本,我們都替他高興。孩子明顯鬆了一口氣,因為打從高一起,我們可一直都以985學校來勉勵他奮鬥的。而且,孩子也一直挺努力,雖然過程中有過鬆懈,有過波動,但到了高三後期,他的狀態已經比較穩定。

感覺到我們不是言不由衷,我們確實降低了對他的期待值。孩子就輕鬆了一大截,因為以前他們班主任一直在灌輸一種理念,讀書不單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父母、為了家庭甚至為了家族!我是持反對態度的,但班主任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責任感。

其實,對自己負責,才是最大的負責。

從最壞處打算,然後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這是必須要有的底線思維。

考前,不妨問問自己:

孩子考得最差能差到什麼程度,結果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究竟是為什麼?

像是我孩子,我當然希望他能走C9,但這對他來說不公平,因為承載了太多我們施加的壓力。所以,我就問自己,憑什麼要給他那麼高的期待值?往下降一降真的不可以?

事實上,高考當中,孩子的壓力有一多半是來自家長和其他人,真正孩子自己,反而沒有那麼在意。畢竟,他們的人生閱歷只有十幾年,他們還不能體會高考失利會引起的一系列不利影響。他們所有的感知都來自他人的描述,其中,家長是最直接的傳播者。

我們當家長的不單要卸去自己施於孩子的重負,還要幫他們扛住外來的侵擾。剩下的那點緊張,正好可以使孩子保持恰到好處的興奮,一種躍躍欲試的情緒,更能保證孩子正常甚至超水平發揮。

談話過後,兒子直到進考場都是快快樂樂的,發揮也很正常,最後上了排在前50的211。

所以,真心實意地勸告焦慮不安的家長朋友:

淡定,放輕鬆。靜靜的看,默默的幹。只要你不急,只要你能穩住,孩子就會有安全感。

這比什麼豪言壯語都管用,比什麼激勵的措施都有效。

對家長來說,是孩子本人重要,還是考分重要?

這個問題一定要想通透,這也是家長的底線。否則 ,萬一高考失利,孩子做出錯誤舉動,家長就會痛悔一生了。

相關焦點

  • 女生高考時來大姨媽吃避孕藥管用嗎?粗心家長別犯這3個錯誤!
    女生高考期間來大姨媽該怎麼辦?這3個問題粗心家長要注意!眨眼間2018年的高考還有兩天的時間,決定考生命運的時刻就要到來了。但是很多女生擔心高考時來大姨媽會影響自己的狀態,而性別的差異問題,男生卻沒有這種苦惱。倘若高考的那兩天剛好在生理期,這該怎麼辦呢?
  • 孩子一看到書就跑?家長需要運用「運營思維」,攻破坐不住的孩子
    就算給孩子買的圖畫書,兒童讀物,孩子都沒用耐心讀下來。不管用了什麼方法,最後孩子還是不願意讀書。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煩惱,孩子不願意學習,更不願意讀書,看到書本就坐不住,這些行為背後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原因。
  • 家長不會說話,孩子怎麼會「聽話」:心理學深度剖析說話的藝術
    這種評判標準既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所謂聽話,就是孩子乖乖順從父母的意志,遵循家長的教誨,也包含了家長控制不得的無奈——大部分家長說到自己孩子不聽話時,都很氣憤,言外之意是孩子逆反難管,讓自己很費勁。但是很少有人自省:孩子不聽話,是不是因為家長根本不會說話?
  • 從2020年高考作文看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上周,全國矚目的高考結束,各地高考作文照例又引起了熱議,一時眾聲喧騰,好不熱鬧。這種情形,在全世界大概都獨一無二。今年考題設置了不同的表達場景:讀書會發言、演講稿、一封信、主持詞,這些都是形式,萬變不離其宗,關鍵還是強調對思辨能力的考察。
  • 孩子高考前患上焦慮症 家長應該怎麼辦
    原標題:孩子高考前患上焦慮症 家長應該怎麼辦  高考臨近,考生們的神經也繃得越來越緊,一些考生因為過度擔憂而出現焦慮、浮躁等症狀。一些家長也因孩子的焦慮而出現煩躁的情緒,不知所措。如何緩解考生「心靈上的感冒」,讓考生順利邁過高考這道「門檻」?
  • 孩子高考前,這些話絕對不能說,家長一定要看
    家有考生的父母要注意了,您一句不經意的話,卻可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孩子考試前你是不是也對孩子說過下面這樣的話,家長快來自查一下吧:禁語1:加油!祝你成功!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績,可中高考是一種能力考試,這類激勵語可能會給孩子增加壓力,結果適得其反。
  • 怎樣改掉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
    孩子上課經常說話怎麼辦?今天就教各位家長几招,輕鬆改掉孩子上課愛說話的毛病,提升學習效率。  1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  有的孩子上課愛說話,表現是愛插嘴,喜歡接老師話茬。
  • 說話早不一定智商高,孩子學習說話有規律,家長不能聽信經驗之談
    家長們很喜歡把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當成孩子聰明與否的標誌。在家長們眼裡,只要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早,就說明孩子「智商高」、「發育快」。但我們也會在身邊發現一些說話時間比較晚,但仍然聰明伶俐的孩子。那麼,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和孩子的智商有直接的關係嗎?
  • 孩子突然說話結巴是口吃?不,只是娃思維的速度超過說話的速度
    很多家長曾反映過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在學會說話後的不久出現了口吃現象,原本說話很順溜的孩子突然會反覆吐字,表達不流暢。既然是很多家長都反映的狀況,那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其實這是眾多寶寶可能在成長中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表示十分的焦慮,害怕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表達上。
  • 父母說話有技巧,活用「貼標籤激勵法」,讓孩子從學渣變「學霸」
    就這樣,小妞的母親就給孩子貼了一個「搗蛋」的標籤。小妞的母親這種行為其實就是一種「標籤效應」,它指的是人的某個行為被他人用某些詞彙加以描述,下一定義之後,這個人在之後就會受到這個詞彙的影響。錯誤的「貼標籤」對於孩子有何危害?
  • 高考前10天,家長如何為孩子賦能?
    到了高考前10天,隨著高考的臨近,所有的高考生都會或多或少產生恐懼心理和焦慮心理,這時家長千萬不要用「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麼,明年再考」之類的話語去安慰孩子。因為這樣的話只能使孩子更加緊張,可以找較為專業的人給孩子一些建議,要不然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學校給孩子做工作。
  • 孩子說話口吃但唱歌正常,這種口吃需要矯正嗎?
    很多成人口吃者從小便有口吃的問題,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矯正的最佳時期,口吃便被遺留到成年。在幼時,有些孩子便出現說話卡頓、重複、難發的情況,但因為家庭的不重視而屢屢錯失矯正的機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在前些年不在少數。
  • 孩子天生是數學家,普通家長逼孩子背口訣,有學識的家長這麼做
    談起育兒方法,很多家長都很相信李玫瑾教授,她講授的很多方法確實很接地氣、很管用。但有一次,她談到她女兒數學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並不是很認同。在某個節目上,李玫瑾教授表示,自己女兒數學很差。還開玩笑說,這可能是遺傳父母,不怪孩子。
  • 全世界最聰明的孩子都有這種思維,家長必看!
    我有一個同學是高中數學老師,前陣子我向他請教這個問題,他告訴我:「就像蓋房子,地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打好了地基,往上壘多高都不怕。而如果是地基不牢,剛開始看不出來,越往上越容易倒。」 我趕緊問他:「孩子的學習要怎麼樣去打地基?」 「很簡單,在學齡前就要培養好邏輯思維,尤其是數學思維。」他說。
  • 高考作文,素材積累:家長怎麼樣的語言,孩子就有什麼樣的成長
    高考作文,素材積累:家長怎麼樣的語言,孩子就有什麼樣的成長一、作文題目:解讀語言傳遞二、範文學習:家長怎麼樣的語言,孩子就有什麼樣的成長父母可能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孩子卻會實實在在放在心上父母給出的不良語言,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樂觀情緒。家長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喜歡用負面的語言,用了很多類似「不要」的字眼。這些否定性的語言給孩子傳遞的是什麼信息呢?家長用負面的語言多了,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造成孩子不聽話;只阻止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記住了「不要」做什麼,而沒有從正面告訴孩子建設性的意見,其實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比「你不可以做什麼」更有效果。
  • 99%家長想知道,如何激勵孩子,去實現制定的目標?
    給孩子制定了目標之後,那麼你用什麼樣的激勵方式幫他實現這個目標,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其實方式是不太一樣的。對那些爭強好勝的孩子,但是有點性格自由散漫的,你不妨該給壓力就給壓力,這種孩子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但是那些性格不是很強勢,又心事重重的孩子,我覺得一旦他要是大考之前,你不僅不要給它過大的壓力,還要幫他減壓。
  • 孩子愛打人?家長這樣做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用動作來表達情緒,跟他們的能力發展有很大關係。孩子打人的常見原因有三種:01自我意識的發展2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對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渴望自己來做決定。孩子剛開始打人時,家長可能會有兩種反應。1、覺得孩子還小,不需要特別糾正。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打人力道不大,就像一種遊戲,嘴裡說著「不許打人」,實際卻樂呵呵地逗孩子玩。
  • 好好說話非抬槓,唯有打一頓才聽話孩子,這樣做要比打罵更管用
    ,蘭媽認為父母之愛無私又偉大,儘管有很多「棒子底下出孝子」的棒打教育,但是從父母內心的本質上來講,他們給予孩子的愛卻是發自內心的「為你好」,儘管很多人明白棒打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但是孩子身上通用的「好好說話非抬槓,唯有打一頓才聽話」特性,讓家長們也是無可奈何呀!
  • 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己家的孩子,這是激勵嗎?
    因為中國的教育就是比較式教育,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83.4%的受訪家長有過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做比較的行為。 前幾天我就遇到一個這樣的家長。她家孩子以前成績屬於班裡中等,進入三年級之後成績不斷提高,越來越好,按理說孩子成績逐步提高,平時又乖巧懂事,作為媽媽應該很欣慰,不會再拿別人家孩子跟自己家孩子比較了。
  • 高考前,你會「跟風」購買避孕藥嗎?做好3點,比「避孕藥」管用
    有很多痛經的女生,都有過類似的感受。據一些數據分析,約30%—50%的青春期女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痛經。於是,為了高考的順利進行,一些女生在高考期前,會購買避孕藥。02高考前避孕藥銷量見長前兩天去藥店買感冒藥,見家長帶著孩子挑選避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