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甘蔗、甜菜為主的糖料產業助推貧困地區脫貧

2020-12-22 同花順財經

原標題:以甘蔗、甜菜為主的糖料產業助推貧困地區脫貧

新華社昆明12月29日電(記者楊靜)記者12月28日從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年終考評會上獲悉,以甘蔗、甜菜為主的糖料產業已成部分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產業,對貧困群眾脫貧起到了積極作用。

「甘蔗是雲南民族地區收入重要來源之一。」雲南省農科院院長李學林說,雲南是全國第二大糖料核心區,全省共有21個縣的甘蔗種植被列入國家糖類核心區域,糖料綜合產值突破400億元,在脫貧和發展農村經濟中有重要作用。

2019年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團隊專家在雲南貧困地區推廣應用甘蔗良種輕簡技術101.35萬畝,在技術應用區,畝增產甘蔗1.6噸以上,雲蔗05-51在貧困縣旱地蔗區實現了畝產7噸以上,雲蔗08-1609實現糖分20%以上,使滇西南甘蔗產區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蔗區。

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白晨介紹,近年來,我國甘蔗自育新品種選育與應用邁上新臺階,自育品種佔比在65%左右。同時,各地積極推廣甘蔗節本增效綜合栽培技術模式,助推甘蔗產業轉型升級,增加了群眾收入。

來源: 雲南糖網

相關焦點

  • 內蒙古人大代表宿彥良:扶持引導甜菜種植及製糖業發展
    「甜菜是一個較適宜在輕度鹽鹼地生長的作物,自治區現有輕度鹽鹼地和宜農荒地1500多萬畝,發展甜菜種植有充足的耕地資源。可是,目前自治區甜菜種植只佔耕地面積不足1%,我建議自治區應該扶持引導甜菜種植及製糖業發展。」1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佰惠生新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宿彥良對記者說。
  • 廣西羅城:「雙高」甘蔗基地「加減法」助力脫貧
    甘蔗是廣西不少地方優勢特色產業,衝洞村有著50年的甘蔗種植歷史。近幾年,政府在那裡做起了甘蔗「雙高」基地的「加減法」,幫助衝洞村甩掉了貧困的帽子。眼下,正是糖料蔗快速生長的季節,在羅城縣衝洞村的甘蔗地裡,蔗農們正進行除草、施肥、殺蟲等工作。
  • 人類與甘蔗的浪漫情史,仍未終結
    1492 年傳奇般地橫渡大西洋後,哥倫布將甘庶製糖技術引人伊斯帕尼奧拉島 , 隨後製糖產業傳播到聖多美、巴西、古巴、牙買加和墨西哥。通過《託爾德西裡亞斯條約》 獲得南美大陸的統治權後 ,葡萄牙和西班牙控制了糖料貿易,直至17世紀。在 16 世紀的最後10 年中,荷蘭、英國和法國不想再繼續充當糖料的運送者和消費者,而也想在糖料生產中分得一杯羹。
  • 「聚焦甜菜科技 振興東北糖業」–中國東北甜菜製糖產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聚焦甜菜科技,振興東北糖業」–中國東北甜菜製糖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yntw.com糖網訊 黑龍江大學中國作物學會甜菜專業委員會、《中國糖料》編輯部和黑龍江省糖業協會、黑龍江省依安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依安縣農業農村局、依安東方瑞雪糖業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
  • 烏蘭察布市:甜菜種子紙帶直播技術讓貧困戶穩定脫貧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段麗萍)7月22日,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從內蒙古科技廳了解到,日前,烏蘭察布市商都縣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研發的「一種自主智慧財產權甜菜種子紙帶直播技術」,實現了甜菜播種株行距的精準定位,讓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 2019年中國甘蔗播種面積與產量,要積極推廣糖料蔗機械化種植技術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產量來看,由於甘蔗播種面積的不斷縮減,我國甘蔗產量整體上也呈下降趨勢。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單產來看,2013-2018年中國甘蔗單位面積產量逐年上升,從2013年的69986.08公斤
  • 勤勞是擺脫生活貧困的秘鑰 ——興賓區遷江鎮高長村脫貧示範戶黃...
    勤勞是擺脫生活貧困的秘鑰 ——興賓區遷江鎮高長村脫貧示範戶黃有悅典型事跡 2020-12-18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農民日子「倒吃甘蔗」節節甜
    ,創新扶貧工作模式,充分發揮甘蔗生產基地優勢,通過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助力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為脫貧攻堅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榮獲了「廣西扶貧龍頭企業」、「廣西助農增收十大明星企業」、廣西「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等榮譽稱號。
  • 揮別千年貧困 助推雲嶺偉業
    2018年8月31日,在全省脫貧攻堅進入最吃勁最要緊的關鍵時刻,省政協啟動了全省政協系統脫貧攻堅助推行動,省政協主席李江號召三級政協組織、3萬政協委員聚焦全省貧困縣,開展助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科技扶貧、文化扶貧「六個助推」和「九個一活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竭力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全力助推雲南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內蒙古林西縣創新產業脫貧模式:甜菜種出好日子
    說這話的是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河沿村村民王朋,今年56歲的他曾是貧困戶,通過與當地企業籤訂合同種植甜菜,由企業向他提供相關農用物資,最終一舉脫貧,還成了附近有名的甜菜種植大戶。 「前幾年家裡窮啊,就靠種家裡那十來畝地的玉米過活,年景好的時候,一畝地淨收入也就五六百元,一年到手也就五六千元,家裡四口人,什麼都不敢買,大魚大肉想都別想,平時也就吃點自己種的山藥、土豆和自己做的酸菜。」
  • 廣西甘蔗基本淘汰 雲南蔗糖產業現在如何?全國第一存在4大硬傷
    雲南蔗糖產業在全國處於什麼地位?目前發展現狀如何? 近些年來雲南大量擴大甘蔗種植面積,雲南也藉機成功成為全國的糖業大戶,但是仍然難以抵禦甘蔗糖業的低迷,雲南的廣大蔗農也面臨著許多的困境。
  • 一根甘蔗兩頭甜(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
    室外萬畝高產高糖甘蔗基地裡,一條條黑色水管像毛細血管般分布在透明的白色薄膜下,伴隨著電流接通,水肥溶劑均勻地噴灑在蔗根上……「以前是望天吃飯,現在有了這套滴灌系統,旱澇保收。」何進一說,高產高糖「雙高」基地建設讓甘蔗種植實現了規模化、良種化、水利化、機械化,甘蔗畝產量從4噸提高到了7噸。
  • 廣西崇左:一根甘蔗吃幹榨淨 「甜蜜事業」富了鄉親
    臨近春節,廣西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作字村頓垌屯的村民蘇紹軍正在地裡採收甘蔗。一年下來,他家種植甘蔗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廣西糖料蔗和食糖產量連續10多年佔全國總產量的6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江州區地處廣西西南部,是蔗糖生產大縣(區),共3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萬人。儘管不是貧困縣(區),江州區扶貧的擔子卻並不輕。
  • 書寫最生動的脫貧故事
    「接下來滄源縣將圍繞打造若干『億元產業』目標,持續提質增效核桃、橡膠、甘蔗、茶葉、烤菸、生豬養殖等傳統產業,培育發展肉牛養殖、沃柑、竹木產品等新興產業,打響『佤』字頭系列品牌,同時抓實勞務輸出就業、持續鞏固基礎保障、大力改善人居環境,以全新面貌推進鄉村振興。」周平說。
  • 可以做白糖的甜菜(圖)
    【中國蔬菜網Vegnet蔬菜全知道】甜菜又名菾菜,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歐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從瑞典移植到西班牙,是熱帶甘蔗以外的一個主要糖來源。糖甜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野生種濱海甜菜是栽培甜菜的祖先。大約在公元1500年左右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1906年糖用甜菜引進中國。甜菜的栽培種有糖用甜菜、葉用甜菜、根用甜菜、飼用甜菜。  菜用甜菜在美國普遍烹食或醃食,俄羅斯甜菜濃湯是東歐的傳統甜菜湯。糖用甜菜是*重要的商業類型,18世紀在德國育成。
  • 「脫貧攻堅藝起善」慈善拍賣29件作品助力貧困地區基層教育建設
    「扶貧必扶智」,為將文化扶貧、藝術扶貧融入到脫貧攻堅中,中國民協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晉安區中國壽山石交易中心、福州市壽山石雕刻藝術研究會、福州市百工非遺文化研究中心、起源地文化傳播(北京)中心聯合上海嘉禾拍賣有限公司、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共同發起了
  • 甘蔗「兩頭」都不甜 誰來拯救「甜蜜事業」
    為保障糖價下跌階段蔗農的種植積極性,除採取甘蔗最低收購託底價指導外,主產區當地政府、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也都在積極探索穩定蔗農收入的新途徑,以期實現蔗糖產業的長遠發展,進而助力服務「三農」。馮水亮給中國證券報記者算了一筆種植成本帳:以一畝甘蔗一年的費用為例,地租方面,近幾年地租價格水漲船高,從200元漲到了500元;蔗種方面,大概需要0.8噸甘蔗,按照500元/噸計算,大概費用為400元,由於我國主要以三年期宿根蔗種植為主,因此,平均下來,每年每畝蔗種費用約為133元;化肥方面,一次大概需要250-300元,一年要施肥兩次,共需500-600元;
  • 廣西:甘蔗機械化生產是產業發展必由之路
    甘蔗是製糖的原料,從2016年起我國的甘蔗需求量呈逐年上漲趨勢,2019年我國甘蔗需求量達1.11億噸,甘蔗市場發展空間較大。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主要的甘蔗產地之一,在當地政府多年的扶持下,甘蔗產業發展迅速。
  • 截至2019年底 四川351萬貧困人口依靠產業脫貧
    人民網成都3月27日電(朱虹)眾所周知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當前四川農業產業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如何,疫情對其產生了哪些影響,四川又有哪些針對性措施? 今日,記者從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去年底,四川省已經有351萬貧困人口依靠產業和就地產業務工脫貧,佔脫貧總人口的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