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專門研究「腦子」的科普類書籍
「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劍橋腦科學家科普來啦!
關於「一孕傻三年」這個梗,估計但凡生過孩子的女性,一定都多多少少聽過,就連女明星也不例外。
這是一本專門研究「腦子」的科普類書籍,作者亞歷克西斯·威利特是劍橋大學生物醫學博士,主要致力於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將前沿研究和行業術語展現給大眾讀者。
另一位作者珍尼佛·巴內特是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劍橋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名譽研究員,熱衷於遺傳和環境因素對腦健康和身體疾病影響方面的研究。總之,都是很專業、對大腦研究方面頗有研究的科學家。
在兩位腦科學家的帶領下,我們將坐上腦的時光機,了解腦的前世今生、優越性能和在事故下的出色表現,展望腦的可觀前景,對腦產生全新的認識,生活得更聰明。
【提出問題】
「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嗎
如題。
帶著這種疑問,一群研究者決定做一個實驗:他們招募了1000名年齡在20歲到24歲之間的女性,試圖通過反覆測試來追蹤她們的認知功能,而不管她們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是否生育了孩子。
參加該研究的所有女性,都在一開始做了4種認知測試,然後分別在4年後和8年後重複參加這些認知測試。數據顯示,一共有76名女性正好在孕期接受了測試。而在研究開始,到研究的第8年,一共有接近200人生了孩子。
這項研究擁有龐大而具有代表性的婦女樣本,能夠非常仔細地觀察懷孕和生育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結果是,研究人員沒有發現生育影響認知功能的證據,因為在這8年中,有孩子和沒孩子的婦女之間的任何測試都沒有差異。在懷孕期間進行認知測試的女性,與未懷孕女性的得分也沒有顯著差異。
不過,懷孕、生育對女性完全沒有影響嗎?那倒也不是。書中指出,人的大腦可塑性極強,當女性懷孕、生育之後,如果要全身心照顧幼小的幼兒時,「腦」就會自動調節,將更多的認知資源用於照料技能上,同時減弱認知功能的其他方面。
也就是說,「一孕傻三年」並不是事實,事實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我們的「腦子」會做出自我調整。而這種調整的幅度有多大,則跟母嬰依戀程度呈正相關。
【合理解釋】
腦子何時開始走下坡路
本書作者指出,僅憑基因或激素這樣的生物決定因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是不太可能的。
最合理的解釋是:過去存在的性別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影響和態度趨勢的,這些因素是可以改變的,並且確實在這一時期發生了迅速改變。
我們的腦子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路?
不過《你的腦子夠用嗎?》讓我忍不住歡呼雀躍,原來即便到了30多歲,人腦也沒有開始走下坡路,而是既沒有進步,也沒有快速衰退。更不可思議的是,腦的某些功能,直到二十幾歲都還會繼續發展呢。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那我們的腦子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路呢?
兩位哈佛大學研究者喬舒亞·哈茨霍恩和蘿拉·傑米為此獲取了近5000名志願者的各種類型的認知分數,同時測量了他們能發現的各類認知功能的巔峰年齡段。
得出的結果是:能從經驗中受益,或與逐漸積累的信息相關的技能,達到年齡的巔峰相對較晚;而那些依賴於原始處理能力而非經驗的技能而言,越年輕的成年人得分似乎越高。
也就是說,隨著腦的變化,不同年齡段的人有著不同的優勢,誰也不必得意,誰也不必氣餒。來源:中國台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