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按:在谷歌手中未能實現商業化應用的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被軟銀收購一年後,如今終於對外宣布要量產其機器人軍團了,波士頓動力公司創始人兼CEO Marc Raibert在6月CEBIT公布了具體商業化過程。
波士頓動力公司自成立之初共帶來9款多足仿生機器人,但是時至今日卻一直沒有一款能夠實現商用。若論及其火爆原因,一方面是來自於其在網絡上公布的諸多牛氣十足的在機器人研發過程中的相關炫酷視頻,動不動就有千萬級的點擊量;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其歷任金主爸爸都是自帶流量的「主兒」:DARP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谷歌、軟銀。
但是經年之後的波士頓動力,卻仍然面臨著技術研發爆火,卻沒有一款產品能夠商業化應用的局面。然而就在前不久,波士頓動力終於對外公布了其商業化應用規劃,最早在2019年底可以看到相關產品面市。
波士頓動力公司創始人兼CEO Marc Raibert在CEBIT上透露,波士頓動力公司對於自己的整個商業化進程規劃分為近期、中期和長期三個階段。
波士頓動力近期商用規劃包括娛樂、緊急救援、安防三大應用場景,Marc Raibert認為,娛樂和緊急救援隊對于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已問題不大,但是現在還不是很看好在安防領域的應用。
娛樂:由於在娛樂方面的應用不需要做任何特殊賦能,因而也是最容易實現的,以現在波士頓動力的明星機器人的實力,其實已經可以實現這一方向的應用。
緊急救援:將機器人用於與人類協作執行緊急救援任務。對於執行緊急救援任務而言,多功能移動性很重要,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在這方面有較為可觀的表現。不過就如何適應高溫、潮溼等惡劣環境這一問題仍需要進一步解決。
安防領域:雖然Marc Raibert認為安防領域是機器人該做的事情,但是並不看好其機器人在這方面的應用。由於在室內,機器人的移動性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在戶外的複雜環境(例如叢林或工廠)中應用時又面臨長期自主運動的問題,現在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在這方面仍需要與人協作完成。
波士頓動力中期商用規劃分為倉儲物流和包裹配送兩大應用場景。
倉儲物流:波士頓動力機器人的獨特之處在於擁有優秀的平衡能力、靈活性和機動性。而在地勢平坦的倉庫中,加入輪子的Handle機器人將會更適用。
包裹遞送:對於大範圍的包裹遞送,人力便宜且有效,但是機器人用於配送業務,尤其是運用到配送外賣上有兩個優勢:首先,配送外賣快遞員會有等待時間,如果用機器人的話,等餐的這段時間的成本會更低;其次,使用機器人可以更有效地精準預測配送時間。
波士頓動力長期商用規劃包括施工和陪護兩大應用場景,Marc Raibert明確表示更看好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在家庭陪護上的應用。
施工:建築工地是高危環境,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可以在建築工地進行物料搬運,以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並保障人身安全,但做這樣場景化應用的研發投入是否有價值,Marc Raibert表示並不能確定。
陪護:老年人和病人的陪護是機器人在未來生活中扮演的最關鍵角色之一。Marc Raibert認為這對波士頓動力公司長遠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研發方向, 但是家庭陪護所需的自主性操作非常複雜,可能需要十年(或更長時間)才能開發出來,因而將會是一個長期研發的過程。
在谷歌手中未能實現商業化應用的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被軟銀收購一年後,如今終於決定要量產他的機器人軍團了,而其中最先被選中的是在2015年2月首發的四足機器人Spot Mini。
波士頓動力曾推出過多款雙足/四足機器人,包括大狗(Big Dog)、小狗(Little Dog)、Atlas、Spot、Handle等均在業界頗具熱度。其中有曾經被美國軍方考慮過的大狗,也有之前在網上挑戰後空翻的Atlas,這就很有必要來說一下波士頓動力為何會選Spot Mini作為首款落地產品。
其實從波士頓動力前期推出的諸多產品的產品特性中不難發現,包括Big Dog、Little Dog、Cheetah等多款機器人都是針對複雜地形的軍用場景進行研發的,這其實也與波士頓動力公司的基因有關。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波士頓動力成立於1992年,是基於麻省理工學院的Leg Lab實驗室創辦的。創立之初包括Big Dog、Little Dog、Cheetah等多個項目都拿到了DARPA不少的資金資助,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前幾款機器人雖然在行走、避障、導航,以及防撞擊、適應複雜地形上都有較好的能力,但是卻在重量、外形、功耗等方面有明顯不足之處,這也使得這批明星機器人在商業化道路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一度被認為是「未來十年」後才能完成技術落地的產品,甚至最終由於產品無法面對在軍用上的性能指標要求,最終也被美國軍方棄用。
以Big Dog為例,這款機器人最初研發定位為戰場輔助機器人,因而在波士頓動力官方給出的性能描述上也有「適應各種複雜地形的運動,並進行導航,運行速度為10公裡/小時,爬坡可至35度」,實際測試中也確實具有很好的穩定性,能夠快速前進和翻越障礙。但是交付到美軍手中實際試用時,卻由於實際應用噪音太大,並不適用於隱蔽偵查,同時由於零件複雜,野外作為出現故障後,最牛的特種兵也只能看著這寶貝疙瘩淪為一堆廢鐵乾瞪眼。
而在之後針對特定應用場景的Cheetah、Sand Flea等均存在很大的問題,其中Cheetah雖然運動速度能夠達到47公裡/小時,卻由於功耗巨高,使用時需要連接電纜,顯然在野外作業不現實;Sand Flea偵查機器人雖然彈跳能力驚人,可以跳過9米多高的障礙物,但是一次充電只能彈跳25次。
因此,這些定位在軍用場景的面容醜陋,性能「優異」的機器人在賣給軍方這條路不通後,自然也很難在短期內轉型到適合拿到商業市場上售賣的產品。
推動波士頓動力從軍用轉向商用機器人研發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東家」的變更。
2013年,在安迪·魯賓的推動下,谷歌收購了波士頓動力,同時還收購了其他八家機器人公司,一併整合進谷歌新的機器人業務部門Replicant。針對波士頓動力的收購,谷歌明確表示不希望參與國防工作,此後兩家公司的防務合同開始逐步終止。也是在此後,波士頓動力在失去軍方的巨額資金輸血後,開始更多地考慮商業應用場景。
在谷歌麾下的日子波士頓動力依舊混地風生水起,相繼推出了Spot、Atals、Handle三款機器人。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Atlas,這款機器人是波士頓動力基於早期PETMAN雙足人形機器人研發的,從外觀上來看,顯然已經在向大眾能接受的方向走,另外,在經歷三次版本迭代之後,已經可以脫離電纜,擁有液壓動力,外加75公斤的質量和1.5米高的身形,擁有導航、避障能力,以及很好的平衡能力,動不動還可以來個後空翻,不得不說確實炫酷。
作為波士頓動力的明星產品,這款產品可以說是備受關注,當然,廣受關注後,也必然是備受爭議。不論是在後空翻的失敗次數,還是在室外跟隨上是否有人操作,都備受質疑。據相關媒體報導,波士頓動力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員工說,視頻代表的是機器人最好的狀態,自從機器人開始學走路,就會經常摔倒,只是NG鏡頭不太會播出而已。
從技術角度來分析,不論是在平衡能力方面,還是動力配備上,在同等技術支持下,四足機器人自然會比雙足機器人表現更好,如果考慮穩定性和大面積商用推廣的話,四足機器人自然是更優選項。
另外,每臺Atlas的造價都高達數百萬美金,這也成了其商業化道路上又一大阻礙。
Spot Mini作為Spot的升級版,其是波士頓動力機器人軍團中體格最小的四足機器人。
與Atlas相似,同樣是採用電池能源供電,液壓系統作為驅動設備,不同的是,Spot Mini只有0.85米/30公斤,充滿電可以持續工作90分鐘,官方給出的應用場景是:可以搬運物體,爬樓梯,並可在辦公室、家中和戶外操作。網傳很火的Spot Mini為同伴開門,其實更多應該說是一個「精準定位+機械臂」特定場景應用。
相對于波士頓動力其他的機器人而言,Spot Mini不論是在體型上,還是在續航能力和穩定性上,相對表現更好。同時,在應用場景上也會更容易切入。
另外,Marc Raibert在CEBIT上透露:波士頓動力目前正在生產100個Spot Mini,預計在2019年底之前完成1000個產量目標。另外,Spot Mini商用後將會首先應用到娛樂、緊急救援、安全性等相關應用領域,之後也會擴展到倉儲物流、包括遞送,甚至施工、陪護等方面。
波士頓動力公司曾致力於軍用機器人,被谷歌收購後開始轉向商業化應用場景,雖然曾在谷歌大旗下研發出Spot、Atlas明星產品,但是卻未能走向商用。幾經轉折,如今歸於軟銀門下的波士頓公司終於對外宣布要在2019年底之前實現Spot Mini的量產和商用。
Spot Mini並不是波士頓動力機器人軍團中表現最優秀的,也不是呼聲最高的機器人,但是在技術成熟度、技術和產品匹配度、功耗、性價比,以及體型外觀上卻是最適合商業落地和場景化應用開發的機器人。
走在聚光燈下的波士頓動力終於在宣布Spot Mini商業化計劃後開始走出「未來公司」這一尷尬頭銜。而之所以選擇Spot Mini進行商業化,除了諸多性能對比和場景化應用上的優勢外,如沒有新的技術賦能或產品賣點,卻也難免有「矬子裡面拔將軍」之嫌。
相關文章:
嚇壞網友:波士頓動力機器人 SpotMini 給夥伴開門(附視頻)
只能把YouTube當主場的波士頓動力,究竟為何被隔絕在現實之外?
波士頓動力委身軟銀,希望不是跳進了火坑
波士頓動力新型Atlas機器人平衡力爆表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