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中考今天結束 身邊事入考題
2017年中考將於今天結束,共有7.2萬名考生參加中考。而今年的語文考試,「真」字貫穿試卷,不僅考查知識,而且引導學生樹德立品,小作文請學生憶童真,大作文則讓考生書寫「貴在真」。
大小作文
請考生自省成長
今年中考語文,大小作文依然「二選一」。小作文一題是請考生回憶猜謎、摺紙、抖空竹、踢毽子等兒時遊戲,分享童年快樂;大作文一題則是請考生思考「貴在真」。記者隨機採訪的考生中,大小作文選擇這兩道題的考生最多。小作文有的考生從「摺紙青蛙」想到廢物利用,有的考生從「放風箏」想到北京的藍天,而大作文則多寫「待人貴在真」「做人貴在真」,誠信為人,不弄虛作假。從回憶童真,到為人操守,考生作文過程,仿佛是在自省成長。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貴在真」,引導考生在作文的同時,思考為人做事的道德標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大小作文的另外選擇,則充分給予考生發揮想像的空間。小作文給出六幅連環畫,講述的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請考生擬寫發言稿,考生既可重溫絲綢之路的歷史,又可關注「一帶一路」的今天,歷史與現在巧妙結合;大作文的另一題則是森林王國中的對話,考生在想像與動植物的對話過程中,思考著自然與生命的和諧。
東城區教師研究中心專家魏澄之表示,大小作文為具有不同興趣、不同個性、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提供了選擇的廣闊空間和展示自己的平臺,學生不僅要有講故事的能力,還要有把故事講好的能力。
寬容瑕疵
可用拼音代生字
「又考了筆順題,武術的『武』第幾劃是斜鉤?」東鐵營一中考點外,兩名結束考試的考生邊討論,邊用手比劃。
今年中考語文卷開篇以「書法」命題,給出歐陽詢書法的基本特點,配上《九成宮醴泉銘》選帖圖片,考查學生對書體判斷、筆畫筆順,以及書法鑑賞能力。緊接著的一道題依然緊扣傳統文化,京味十足——以「北京名片」之一的名人故居為題。「題目很有意思,給了一張地圖,讓判斷標記處是哪一處名人故居。」一位考生說,「魯迅故居、郭沫若故居,這些地方我都去參觀過,難度不大。」試題還讓考生幫一位參觀完郭沫若故居的同學,補寫對聯,「其實答案就在題幹中,只要認真讀題,就能答對。」另一位考生說。
令人驚喜的是,今年的默寫題竟允許考生有不會寫的字。一道題請考生寫兩句描寫大西北的千古名句,特別註明:每句詩允許用拼音代替一個不會寫的字。西城教育研修學院專家穆聰說,這道題強調「讀過」,允許學生有「生字」,旨在考查學生對中華優秀古詩詞的感悟和理解,積累和運用,引導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
七部名著
真讀書才能會答題
《考試說明》要求的七部必讀名著全部入題,包括《駱駝祥子》《朝花夕拾》《論語》《魯濱遜漂流記》《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如此多的篇目,是以往沒有出現過的。」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王彤彥說。據介紹,以往試卷一般僅在名著閱讀板塊涉及三部名著。今年在「基礎·運用」板塊中也有對名著閱讀內容的考查,甚至在現代文閱讀中也要求學生聯繫讀過的相關文學作品作答試題。
有的題請學生從名著中找出中心人物,並結合整本書說明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有的題請學生結合名著內容談談閱讀感受;還有一題則請學生從《論語》六則中選取一則談談對孔子思想的認識……顯然沒有讀過,或是只讀梗概,浮皮潦草的考生,難以答題,但只要真讀書,讀懂書,得高分並不難。
閱讀題中也滲透著樹德立品的引導。例如《與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表現的是對人生價值和理想的認識,《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闡述的是對名節操守和理想信念的堅守。閱讀題還與其他學科相融合,涉及到太陽能、風能、潮汐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環境保護等物理、地理學科的知識。
門頭溝區教師進修學校高級教師李玉蘭說,單純「死記硬背」行不通,試卷更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新聞
數理化考題密切聯繫生活
本報訊(記者 劉冕)日晷、放大鏡、防滑墊……2017年中考的理科試卷格外接地氣,粗略統計至少有百餘項身邊事物入了考題。
以物理試卷為例,90餘項學生身邊物入題。與往年相比,實驗題分數首次超過總分的50%。北京教育考試院介紹,考題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以及環境、能源、科技等生產領域的實際問題,用簡單的問題傳遞「寬」與「廣」的導向,體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緊密聯繫。比如科普閱讀題圍繞福建橋梁狀元——洛陽橋,希望考生回答船型橋墩優點,暢想還可以將這種設計推廣到哪些方面等。
數學試卷中,約20%的試題考查了考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其中第8題,以「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的數據為背景,介紹「一帶一路」的發展情況,讓學生通過讀取圖中有效信息、分析數據,解答問題。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高級教師萬書河分析,這些試題讓學生在解題的同時,學會用數學思考,感悟數學思想方法,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考試院介紹,化學試卷中素材的選取密切聯繫生活、生產和新科技,凸顯化學學科的價值,傳遞正能量,激發學習興趣,引導考生從化學的視角分析、解決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問題。例如「餅乾配料表」和「葡萄的種植、清洗、食用」,體現了化學對生活的指導作用;「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和「載人太空飛行器工作艙中空氣的調控」,體現了化學與高新科技的密切聯繫。同時,試卷中的我國高科技發展成果,可以激發學生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責編:熊守朋(實習生)、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