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力」傳播時代芬芳,湖南新聞人這樣挺進主戰場

2021-01-09 湖南頻道

記錄時代風雲、推動社會進步,這是記者的責任與使命,更是新聞人的驕傲與榮光。

時代在變,載體在變,初心不變。無論是戰疫、抗洪,還是脫貧攻堅、汙染防治,無論是大山深處,還是要塞邊疆,越是關鍵時刻、緊要關頭,他們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用無限深情的鏡頭、筆頭,溫暖一個又一個心頭。

他們,是時代的正能量,是社會的維生素。

湖南省優秀新聞作品和優秀新聞工作者表彰會現場。

11月26日,全省優秀新聞作品和優秀新聞工作者表彰會在長沙召開,隆重表彰了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湖南獲獎作品、2019年度湖南新聞獎獲獎作品、第十五屆湖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以及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優秀個人等獲獎人員。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宏森出席會議並講話。

在第十五屆湖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評選中,共評出湖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20名,其中記者系列10名,編輯系列10名。他們中有的常年堅守在晚班一線,有的累月奔波在新聞現場,也有的一輩子默默奮戰在新聞工作最前沿,新聞工齡均超過10年。他們的堅守與擔當展現了全省廣大新聞工作者的時代風採,他們的忠誠與奉獻詮釋了當代新聞人的使命情懷。

他們這樣挺進主戰場——

堅守主陣地 他們是新時代的記錄者

「四力」是新聞人的看家本領,也是提升綜合能力的不二法寶。近年來,湖南宣傳思想戰線始終把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作為全戰線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推動全省宣傳思想工作隊伍不斷鍛造過硬素質、過硬本領、過硬作風。

「記者這份職業,讓我們有機會用畫面和文字為人民放歌、為時代書寫、為青春存證。與國家、湖南的發展大勢一同成長,是新時代給予我們的幸運。」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副總監尹中在新聞工作一線奮戰了17個年頭,冰災中緊急巡航,抗洪時衝在一線,戰疫時堅守崗位,是一位採、編、制、播俱佳的「多面手」。逐步成長為《湖南新聞聯播》欄目的主編後,他帶領聯播團隊精心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大型報導,用心用情記錄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美好生活。

瀟湘晨報社編輯中心主任汪新華,2002年參加工作以來,長期擔任、負責晚班編輯,至今已有18年。多年負責報社重大時政報導晚班統籌,確保了導向正確、引導有力,並主持推出2016年《新開局》、2017年《加油幹》、2018年《中國答卷》、2019年《中國信心》等大型主題報導,取得很好的社會反響。

臨湘市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高雄已經在新聞戰線工作了30年。擔任記者時,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嚴寒酷暑,過年過節幾乎沒有休息,天天扛著攝像機奔赴在基層一線、抗洪一線,救災一線;現在雖然從事管理工作,但平時總是同年輕的編輯記者一起研探業務,把自己從業30年的經驗分享給他們,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架起連心橋 他們是百姓身邊的貼心人

新時代,湖南各大媒體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貫穿到新聞作品中,通過深入三湘大地正在發生巨變的每一片熱土,湖南媒體人正在爭做人民群眾身邊的「知情人」、新時代的「記錄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湖南日報記者段涵敏衝在採訪報導第一線,以筆為戈,衝鋒陷陣。一臺筆記本電腦、一個採訪本、一部手機,是她「抗疫」的全部武器,先後撰寫了《「醫療湘軍」:砥柱中流挽狂瀾》等重大主題稿,記錄了上百名一線醫護人員心聲,以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報導醫護人員捨生忘死、全力救治患者的感人事跡,鼓舞人心。

在20多年新聞採編中,常德市廣播電視臺全媒中心主任周敬峰始終堅持深入一線採訪:2018年8月6日晚,省政府發文宣布石門縣成功脫貧的消息後,他7日清早就和同事驅車前往石門,採拍了石門縣通過12大主導產業帶動7.71萬人穩定脫貧的新聞;2018年8月24日,因搶救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不幸罹難的常德籍專家姜開斌遺體從遼寧大連被送回家鄉,得知這一信息後,他馬上靠前策劃調度,一邊拍攝現場畫面,一邊查找相關資料,持續更新相關報導……

株洲市廣播電視臺記者付萱從業以來,所採寫的新聞在形式上貼近生活、貼近百姓、從小事件、小主題入手,透出社會變革對普通老百姓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衝擊和影響,讓老百姓講述自己的故事。同時關注「大民生」,從「民生」的角度去解讀和詮釋「國計」,把關注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與關注人民群眾最根本、最長遠的利益結合起來。所採寫的「踢爆垃圾簡訊群發之內幕」「追蹤中南菜市場黑豆腐」「關注漸凍人男孩軍軍」等策劃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做強新媒體 他們是湖南好故事的講述者

近年來,湖南各級媒體都在努力打造全媒體對外傳播格局,在守正聚力、創新共融上下「真」功,做活「融合」文章,大力推動了湖南新媒體發展邁向縱深。

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順應新時代下的宣傳需要,在「萬物皆媒」的時代,新聞媒體不僅要有「俯身筆耕」的老本領,還要掌握「雲端漫步」的新本事。這一批湖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就有很多全媒型專家型記者。

「同事問我為什麼做了十五年還這麼有激情,我說,因為新聞每天都不同。」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編輯中心副主任張廣蓉,在紅網一線採編崗位工作了17年,帶領所屬團隊創作了一大批爆款和現象級作品:《動圖微解讀 | 政府工作報告》,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摘選關鍵詞通過動圖的形式、並配以圖表數據詮釋兩會亮點;推出動畫圖表新聞《動圖:「湘歐快線」連通「一帶一路」的金色高速》,創新採用動漫和動圖的表現形式和手法,推出《視頻|火遍中國的這張A4紙,背後有更多的感動》等作品,成為體現2019年湖南抗洪期間「軍民魚水情」的最佳新媒體作品……

當下,廣播走向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長沙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副總監雷豔飛深知廣播人應該主動作為,「廣播+」變化的是載體,不變的是社會責任。她不斷創新報導形式,牽頭策劃執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經典誦讀》節目,該節目以誦讀革命先烈的家書為切入點,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緊密結合,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始終保持奮鬥精神和革命鬥志,增強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的勇氣。這組節目還大膽創新,頗具「網感」,聚力融媒傳播,併入駐「學習強國」平臺。

在全媒體轉型的發展賽道上,湖南各大媒體不僅注重技術層面的整合重組、跨界發展,更將「以人民為中心」始終貫穿到新聞作品中,充滿了時代的溫度。為時代記錄、為時代放歌。

此次表彰的20名湖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他們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正如湖南眾多的新聞工作者一樣,始終用腳步丈量民情,用鏡頭、用筆尖,記錄著時代的美好,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真實而動人的湖南故事、中國故事。他們是榜樣,也是力量。

附:第十五屆湖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名單

記者系列(10人)

周敬峰  常德市廣播電視臺全媒中心主任

張慶如  益陽日報社記者

段涵敏 湖南日報社科教文衛中心記者

徐亞平 湖南日報社市州新聞中心嶽陽分社社長

付 萱 株洲市廣播電視臺記者

謝治桂 衡陽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

廖 潔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採訪中心副主任

尹 中 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副總監

方 鋒 湖南廣播電視臺經視頻道總監助理

彭 寧 湘西自治州團結報社記者

編輯系列(10人)

吳 金 新湘評論雜誌社編輯

鄧 魏 今日女報社助理總編輯、融媒體中心總監

劉建光 湖南日報社編委、湖南日報社新聞影像中心主任

文 傑 華聲在線新聞網站編委

汪新華 瀟湘晨報社編輯中心主任

高 雄 臨湘市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

雷豔飛 長沙市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副總監

肖永根 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副總監

王 果 湖南廣播電視臺廣播傳媒中心湖南交通頻道新聞部主任

張廣蓉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編輯中心副主任

來源:觀潮的螃蟹

編輯:廖浩宇

相關焦點

  • 全媒體時代有效傳播「四力」的路徑
    本文對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及其相互關係進行辯證分析,探討全媒體時代有效傳播的務實路徑。關鍵詞:全媒體;有效傳播;「四力」全媒體時代,從原先只有廣播、電視、報紙、雜誌、電影等傳統媒介,發展成如今擁有著成百上千並令人眼花繚亂的媒介形態;分食傳播力的媒體越來越多,媒體傳播力被嚴重稀釋。
  • 新聞主力軍挺進網際網路主戰場
    這一高光時刻,是過去兩年來新疆縣級媒體推動融合發展,加大融合生產傳播力度的縮影。通過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上萬名新疆新聞工作者,正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活躍在新聞輿論工作主戰場,縣級媒體工作局面煥然一新。  新疆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始於2019年初,到今年10月,全疆85個縣市區的融媒體中心全部建成並接入自治區級融媒體技術平臺石榴雲。
  • 21年,中國記者節見證你我一個時代
    在許多人眼裡,記者是非常榮光的職業,但是我們知道,記者是光榮與艱辛同在,奉獻與犧牲同行。回首過往,有多少記者積勞成疾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又有多少記者犧牲在祖國甚至於異國他鄉。還有著名記者郭超人為報導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隨同登山主力一直到達海拔6600米,寫下震撼人心的《英雄登上地球之巔》;更不能忘記《經濟日報》記者羅開富用369天重走長徵路,寫下的300多篇新聞稿件。
  • 及時「調頻聚焦」 讓廣電聲量更大傳播更廣
    從參加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的許多業界從業者以及專家學者的觀點碰撞中可以感受到,廣電媒體在融合大潮中需要重視自己的外延功,使內容產品「顏值」更高、傳播更廣、聲量更大。 突破「邊界」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 增強「四力」,用鏡頭呈現時代景深
    與文字報導相比,攝影攝像報導更強調現場感,更注重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腳到、眼到、腦到、鏡頭到。攝影記者增強「四力」,才能使報導不僅有現實意義,更有歷史深度。要苦練腳力,於細微處尋鮮素材;修煉眼力,從紛繁中見真價值;增強腦力,變靈光點為巧視角;打磨筆力,化尋常事為融報導。這樣才能從氣象萬千的新時代圖景中找到最具意義的瞬間,構築起時代的景深。
  • 貴州新聞傳播與全媒體人才基地 天眼大學開講:從「四力」邏輯鏈...
    講座一開場,黃嘉模便指出,對於媒體人而言,「四力」為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而對於媒體而言,「四力」則為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對兩個『四力』 以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中的邏輯鏈條進行思考分析,有利於我們對兩個『四力』及『走轉改』精神要義的認知與把握,並依靠這種認知與把握去助力新聞『守正創新』修煉,在新聞理念、質量標準、技術支持等多層面堅持『內容為王』,從而推進新時代的新聞實踐工作。」黃嘉模說。
  • 湖南省新聞傳播學會2020學術年會在湖南工業大學舉行
    來自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中南大學、湘潭大學、湖南工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湖南20餘所高校新聞傳播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200餘人與會,圍繞「變革與堅守: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與影視教育的創新與發展」的會議主題,分享研究成果,共謀湖南新聞傳播、影視教育的轉型和內涵發展,共商湖南省新聞傳播、影視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之路。
  • APP傳播力「時刻新聞」全國第二 地方新聞網站被轉載指數紅網第一
    點擊查看全榜單   紅網長沙8月10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楊豔 實習生 林菲)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雜誌推出的「新聞網站App傳播力榜」7在「新聞網站被轉載指數」7月榜中,紅網排名地方新聞網站第一。   App傳播力:「時刻新聞」全國第二   為客觀精準反映新聞網站每月的移動端傳播效果,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雜誌推出「新聞網站App傳播力榜」。
  • 尹韻公任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尹韻公任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站 2018-01-25 18:00
  • 電視發展一大步亦是時代變革一小步——從湖南電視50年說開去
    我們不敢輕易地揣測,當初湖南廣電為什麼選擇神似芒果的圖案做臺標,但是,湖南廣電確確實實以極強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開啟了湖南廣電的創新之路。湖南電視不是第一個上星的省級電視臺,但二十餘年所建構的企業文化深深地鑲嵌在馬欄山上和每名芒果人的心裡。
  •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河西二裡半  郵編:410081  電話:0731-8883131  網址:http://www.hunnu.edu.cn  簡介:  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設新聞系與編輯出版系
  • 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院長彭祝斌:四個招生專業 計劃...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 湖南大學是「211」、「985」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據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院長彭祝斌介紹,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成立於2002年,但學校的新聞學專業創辦於1995年。  彭祝斌介紹,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是由原來的新聞學傳播學院和影視藝術學院於2010年合併而成。
  • 彭波教授:中國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是時候挺進「核心技術」主戰場
    但是我們在工業革命方面缺課太多,我們是工業革命的後來者,許多技術是走在前面的人發明的,許多智慧財產權歸屬先行者,許多在工業革命時期就應該擁有的技術我們並不擁有,特別是作為信息革命基礎的半導體技術,我們掉隊很遠。錯過工業革命帶來深重災難、帶來刻骨銘心教訓的中華民族,絕對不想錯過信息革命的歷史機遇,以最大的熱情擁抱網際網路,擁抱信息革命。
  • 預估帖:湖南大學2020年新聞與傳播專業考研分數線
    新聞學專業創辦於1995年,2002年成立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0年1月,廣播影視藝術學院和新聞與傳播學院合併,更名為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一、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招生目錄及人數1、招生院系: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2、招生專業:055200新聞與傳播3、研究方向:01 新聞業務
  • 新時代記者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他們給出了答案
    來自湖南日報社、湖南廣播電視臺、紅網、長沙市廣播電視臺的9位獲獎代表先後發言,交流了用新聞報導謳歌時代、服務人民的經驗,暢談了各自的獲獎心得與採編體會。湖南日報記者曹嫻。「好題材難得,好新聞肯定是跑出來的。」
  • 踐行「四力」紮根基層 與一線記者零距離——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辦中國新聞獎獲獎記者報告會
    9月11日下午3點,「中國新聞獎獲獎記者報告會」在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融媒體中心舉行。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兩位嘉賓: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對外報導主任劉安戈和廣西日報柳州記者站站長諶貽照應邀來到廣西大學,他們用自己親身的採訪經歷,講述新聞故事,給全院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採訪實踐課。
  • 劉思揚:中國新聞傳播史和衛星應用史產生了有趣交集
    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是主流媒體不懈探索的課題9月26日,新華社授權播發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主力軍全面推進主戰場。主戰場在哪裡?網絡新媒體。「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是主流媒體不懈探索的課題。」
  • 國內外13所新聞傳播院校院長等聚焦「智能時代的新聞傳播學科重塑...
    12月13日電(記者 陳靜)12月12日,「智能時代的新聞傳播學科重塑與人才培養」2020年國際高峰論壇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  在此大局背景下,米院長提出了以下四個觀點:一、重大危機前,新聞傳播的地位和作用應該重新被認識。新聞已不再是單純的告知,更成為一種物質力量深度參與國家、社會的治理,重新定義人類的未來。二、目前新聞數據爆炸導致了受眾選擇困難。假新聞、謠言增加了社會焦慮和社會緊張,這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新聞媒體的責任。三、歷史沒有終結,變革永無止境。變革關乎新聞傳播教育的現在和未來。
  • 湖南省新聞傳播學會2020學術年會舉辦
    新湖南客戶端11月22日訊(通訊員 雷曉豔)11月20日至22日,湖南省新聞傳播學會2020學術年會暨第二屆湖湘新聞傳播論壇在湖南工業大學舉辦。來自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中南大學、湘潭大學等湖南20餘所高校新聞傳播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和研究生200餘人參加會議。
  • 淺談泛傳播時代的新聞傳播倫理道德構建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新聞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同樣可以迅速獲取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信息。在泛傳播時代,新聞傳播倫理道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必須要根據當前實際情況,構建新聞傳播倫理道德,促使新聞傳播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