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外媒紛紛報導了英國6歲的喬治王子和4歲的夏洛特公主前往倫敦Thomas’s Battersea私立小學開學的消息,並公開了兩位小可愛的課程表。除了大家熟悉的數學、閱讀和體育外,戲劇課程赫然在列。
其實,喬治小王子修讀的「戲劇」指的是「戲劇教育」(Drama in Education),這門課程的重點與目標並不在於培養學生的表演技巧,而在於把戲劇作為一種教育工具,讓學生在參與、相互交流及配合中,全面提升感知力、領悟力、想像力、表現力、協作力,從而提升自信。
那麼問題來了:
對於中國大多數家庭還較為陌生的戲劇教育,
到底可以為孩子帶來什麼?
積極的生活態度
戲劇教育通過設定不同角色,讓孩子們理解更為廣闊的人類與社會關係,幫助他們結合感性與理性去感受生活,引導孩子們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合理引導的創造過程與表達本身就會給人帶來滿足感、價值感、與幸福感,從而培養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並帶入良性循環。
建立自信心
戲劇教育讓孩子們在自然的狀態下表達,不畏懼他人的關注與評判,建立自信心。學習戲劇時,孩子們也會感受到每個角色在性格、外貌等方面截然不同,然而都在故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接受差異、拒絕單一的評判標準,也促使孩子們擺脫自卑感與社交膽怯。
釋放創造力和想像力
在學習戲劇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單單是在觀察與模仿,更是在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通過合理的引導,戲劇教育幫助孩子們釋放創造與表現的天性,激活感受性和想像力。戲劇教育學者們廣泛認為,角色扮演」能為兒童提供一項正面的工具,用來協助他們建構自我的認同感及面對問題的能力。
情緒管理力
戲劇教育有助於提高自我認知,幫助孩子們了解自身情緒和社會行為間的關係,鼓勵他們通過戲劇情境的轉化來控制及舒緩自己的情緒。換言之,戲劇活動提供了一種「感知」空間,讓孩子們回想與反省自己,學會適宜地表達感情。
社交能力的培養
戲劇從來都不是一個孤獨的活動。在戲劇活動中,孩子們不但要與其他角色配合演出,在創作、編排、導演等過程中也需要充分的交流與互動。另外,角色扮演本身就是教育孩子換位思考的過程,通過引導想像來激發孩子的同理心,從而幫助孩子與虛構的角色抑或是身邊的同伴建立良好的心理聯繫。,從而幫助孩子與虛構的角色抑或是身邊的同伴建立良好的心理聯繫。
語言表達力的培養
從臺詞練習到情節構想,戲劇教育鼓勵孩子們自信地表達,勇敢展示內心想法。在注重內在發展的同時,外化輸出也不會被忽視。此外,全英文教授的戲劇課程還能培養孩子的語感,激發孩子對英語的興趣,使他們通過體驗習得英文,而非死記硬背。
戲劇教育(Drama in Education)在西方國家已盛行多年,被家庭和學校推崇為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與純繪畫、舞蹈、或樂器演奏不同,戲劇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融合了豐富的視覺與表演藝術形式。戲劇本身就具備跨學科的特性,蘊含全球化時代的8大核心能力:高感性思維、國際化視野、純正英文口語、良好社交能力、豐富的想像力、高度的創造力、自信陽光的性格、團隊協作能力。
戲劇教育真正目的是以戲劇為載體,不直接灌輸表演技巧,而是引導孩子在虛擬的戲劇情景中去體驗,沒有固定的臺詞、動作、故事情節,一切都是通過孩子自己的觀察、想像、創造和反思進行。
DOYEE DRAMA
隨著中國國力的迅速發展,總體教育水平和教育資源也逐漸走向國際化,風行多年的「填鴨式學習」也開始被注重創意和綜合能力的情境式學習取代。
多藝戲劇(DOYEE DRAMA)希望通過戲劇教育給孩子的一生帶來積極影響。
精心設計的戲劇課程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塑造他們開朗自信的心態,積極的生活態度,充滿同理心的「軟性品質」,讓孩子導演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