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解析癌症中的伴隨性熱點突變
科學家解析癌症中的伴隨性熱點突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7 13:00:57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博德研究所Gad Getz、Michael S.
-
Nat Cell Biol & Cell :科學家發現有望治療惡性癌症的新型藥物靶點
2018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兩種惡性癌症的新型藥物靶點,未來有望開發出新型療法來治療滑膜肉瘤和惡性杆狀腫瘤,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
-
Nature|子宮內膜腺上皮突變或始於童年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兮子宮內膜腺體豐富,主要功能是分泌對正常月經和胚胎發育至關重要的激素和其他物質。子宮內膜癌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見的女性癌症,每年確診人數超過38萬例【1】。所有正常體細胞在不斷的分裂和維持過程中都可能會出現基因突變,但是目前對於正常人體中體細胞突變的速率、模式、原因和後果的了解有限。儘管已經有了關於人類癌症體細胞突變的全面描述【3-5】,但是在未形成癌症組織之前正常體細胞的基因組突變還未見詳細解析,而對於正常體細胞中基因突變的研究對於相關癌症的預防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2016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血細胞製造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且不會在這種幹細胞中引入隨後可能導致癌症產生的基因變化。
-
Nature:吸菸導致基因突變致癌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香菸中的致癌物直接導致脫氧核糖核酸(DNA)突變,估計菸民平均每吸15支煙,DNA就發生一次突變。研究結果刊載於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譯癌症基因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分別對肺癌患者和惡性黑素瘤病人的腫瘤組織進行基因解碼。
-
除基因突變 「太乾淨」也會導致兒童癌症
具體來說,第一步涉及在胎兒出生之前發生的、能夠誘發兒童患白血病的基因突變。不過,只有1%天生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兒童會繼續發展成白血病。第二步與感染相關:通過接觸一種或多種常見感染,ALL也可能在兒童時期的晚些時候被觸發。不過,這主要發生在生命的第一年經歷了「乾淨童年」(『clean』childhoods,與其他嬰兒或年齡較大的兒童沒有太多互動)的兒童中。
-
專家點評Cell|利用基因組圖揭示癌症複雜結構變異特徵
癌症基因組在多種突變機制的作用下,會產生豐富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由於已知的脆性位點大多是通過細胞實驗或胚系突變模式推斷的,所以只局限在最突出的位置上,而癌症的高突變率則可能給我們指向了更多還未被發現的脆性位點。用同樣的方法觀察串聯重複連結,作者發現廣泛存在的多個串聯重複連結簇,在同一位點上多次複製,狀似金字塔,故名為基因組塔(pyrgo)。
-
研究揭示人類癌症的突變特徵
研究揭示人類癌症的突變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3:30:48 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Michael R. Stratton和新加坡國立杜克大學醫學院Steven G.
-
Cell:癌症免疫治療新突破!FGL1才是免疫抑制受體LAG-3的主要配體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8.11.010。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開發能夠釋放免疫系統抗癌能力的療法。在這些免疫療法中,最為成功的是靶向PD-1/PD-L1分子通路的免疫療法,它們已為很多患上肺癌和其他類型的腫瘤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
Cell:揭示丙酮酸激酶PKM2磷酸化組蛋白H3並誘發癌症的分子機制
癌細胞其表面有高水平的EGFR,通過EGFR來將生長信號從細胞表面傳遞至細胞內部,同時EGFR也是某些癌症藥物的潛在靶點。研究者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揭示了以下結果:(1)EGFR激活後,PKM2可以結合至組蛋白H3上,並且吸附至T11位的磷酸基團上。(2)另外一種來自於基因CCND1和MYC的蛋白質,稱為組蛋白脫乙醯基酶3(HDAC3),其可以激活基因的表達。
-
Cell:重磅!揭示氧氣抑制癌症免疫療法機制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之一是來自NCI癌症研究中心的Nicholas Restifo博士。癌症轉移是大多數癌症死亡的原因。長期以來,人們猜測這種癌症轉移過程需要擴散性的癌細胞與它們擴散到的細胞環境之間的合作。這種細胞環境的一種關鍵組分是局部的免疫系統,該系統能夠起著抵抗侵襲性癌細胞的作用。
-
基因突變導致人類X連鎖智力障礙
近日著名華人學者、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熊躍教授在國際著名生物學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上發表了題為「X-Linked
-
2019年終盤點:Cell雜誌重磅級突破性研究成果
The Landscape of Circular RNA in Cancer Cell, 7 February 2019 doi:10.1016/j.cell.2018.12.021 2019年2月,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多種癌症中的circRNA進行了編目並進行初步研究後發現,這些穩定的結構可能作為血液或尿液中的癌症生物標誌物
-
癌症患者全基因組無細胞DNA片段分析
Velculescu團隊對癌症患者全基因組無細胞DNA片段進行了分析,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6月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該課題組開發了一種方法來評估基因組中無細胞DNA的碎裂譜,並發現健康個體的特徵反映了白細胞的核小體模式,而癌症患者則改變了片段模式。研究人員採用該方法分析了236例乳腺癌、結直腸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胃癌或膽管癌患者和245例健康人的碎片特徵。
-
Cancer Cell: 癌症治療新思路
2015年7月6日訊/生物谷BIOON/--近年來,熱門的癌症化個體化治療方案往往聚焦於,與不同類型的癌症相關聯的,特異性的基因突變。不同於以往的癌症作用靶點,近日,來自Saint Louis大學的研究人員們首次發現,一種靶向Warburg效應的藥物,可以從根源上阻斷癌症的能量來源,從而使癌症細胞停止生長。這項研究結果最近發表於Cancer Cell雜誌上。我們知道,所有的生物均有利用能量的能力,即代謝。癌症細胞大大地加快了代謝過程,使突變的細胞瘋狂地生長。
-
科學家揭秘突變在轉移性癌症中的關鍵角色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新一代的測序工具揭示了癌症轉移發生的機制,尤其是針對子宮內膜癌;文章中研究人員對98份腫瘤活組織樣本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並且分析了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的相關數據,目的在於鑑別原發性腫瘤中反覆發生的突變。
-
靠自己就能干預的癌症高危因素,很多人不當回事!
但這些突變只是「驅動突變」,也就是說,只是有可能導致癌症發生,在實際中,癌症發生通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突變是由於環境影響或細胞分裂時發生錯誤導致的,並不會遺傳;只有極少數突變與遺傳有關[3][4]。因此,與家族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纖維瘤等由於遺傳而「註定發生」的腫瘤不一樣,肺癌的發生並非「命中注定」。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孫中生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同義突變可以通過改變RNA剪接、RNA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來驅動癌症發生,提示這些「沉默」突變存在未被發現的調控作用。
-
Cell:對肌肉浸潤性膀胱癌進行綜合的分子特徵描述,有助改進療法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9.007。理解了解膀胱癌的分子變化和潛在的治療靶點論文共同通信作者、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生物信息學與計算生物學系主任John N. Weinstein博士說,「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研究的膀胱癌樣品數量增加了3倍,從2014年的141種增加到2017年的412種,這導致鑑定出另外32種經常發生突變的基因,並且添加不太常見的但似乎參與這種癌症的突變。
-
Cancer Cell:科學家發現癌症治療的潛在靶標WIP1磷酸酶
2013年11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A*STAR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酶--WIP1磷酸酶,可作為一個潛在的治療靶標抑制癌症的發展。雖然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這種酶在調節腫瘤萌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科學家們還是第一次揭露其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