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小小年紀就離開家庭,你媽和我都很難過。但我們為你想,離開家庭是最好的辦法。第一使你操練獨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練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自己感覺用功的必要。
——胡適
世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對於孩子來說未來的路還是需要孩子自己走,父母終究會在一天離去。為了讓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活得有滋有味兒,作為家長還是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起來,成為一個有思想有能力的獨立個體。因此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次獨立的研學旅行。
獨立性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學會的,孩子遇事有主見,有成就動機,不依賴他人就能獨立處理事情,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實際工作的健康心理品質,同時它還伴隨勇敢、自信、認真、專注、責任感和不怕困難的精神。幫助孩子樹立自尊心、自信心、耐心韌性。獨立性的發展對於幼兒的個性、認知、情緒、情感等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我完善
每一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隨著接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孩子們的「白紙」上逐漸變得色彩豐富,同時也是孩子們在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狀態下逐漸自我完善。當孩子參與到研學旅行中,孩子可能會第一次意識到自我的概念,到進入學校學習,都在慢慢地適應獨立的生活,在參與的研學旅行活動中更加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孩子也會有意識地獨立去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達到身心共同發展的目的。
自我服務
在研學營裡,孩子從開始對老師的依賴,到自己獨立洗漱、獨立吃飯、獨立整理衣服、獨立就餐,以此來照料自己的生活。讓孩子在意識上明白,孩子自己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讓自己為自己服務成為一種生活技能和生活習慣,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尋求大人們的幫助。
自我管理
研學旅行是一次孩子的自我管理過程,當孩子面臨著旅行中的學習任務時,孩子們能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能清晰地規劃自己每一天的研學學習課程。保證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孩子們能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玩樂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不用家長和老師守在身邊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和同伴產生衝突,在化解這些小矛盾後,孩子們也慢慢地學會理解他人、學會情緒管理。
解決問題能力
當下很多的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讓孩子做生活學習的「旁觀者」,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而父母們給到的理由永遠都是「他還只是一個孩子」,受這種教育觀念影響的孩子,永遠都是不可能長大的,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也不會獨立思考解決方法。因此,當孩子參與到研學旅行中,讓孩子在潛意識裡認識到「能幫自己的只有自己」,遇到問題能思考解決方法,無論結果如何,孩子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鍛鍊。讓孩子自己思考如何分析、解決當下的問題,這對於孩子來說才是真正的財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立、自理的嘗試。」由此可見,獨立性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孩子獨立性的建立,能幫助孩子在未來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不畏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