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夜驚可能是缺維生素D,什麼時候給寶寶補充VD?

2020-12-19 童芽

寶寶現在5個月了,去孕嬰店買東西時,售貨員向我推薦維生素D,向我闡述了一些維生素D的有用價值,可是我覺得寶寶現在還小,想知道寶寶從什麼時候就可以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的概念

維生素D(vitaminD)為固醇類衍生物,具抗佝僂病作用,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

寶寶缺乏維生素D的危害

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少兒佝僂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佝僂病多發於嬰幼兒,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和骨骼的變化。神經精神症狀上表現為多汗、夜驚、易激惹。骨骼的變化隨年齡、生長速率及維生素D缺乏的程度等因素有關。可出現盧骨軟化、肋骨串珠等。

維生素D的來源

進行戶外活動,只要人體接受足夠的日光,體內就可以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

除強化食品外,通常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動物性食品是非強化食品中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奶酪中相對較多,而瘦肉、奶、堅果中含微量的維生素D,而蔬菜、穀物及其製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維生素D或幾乎沒有維生素D的活性。

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根據我國婦幼保健系統的有關規定,一般小兒出生後2周即可用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

另外,VD製劑可以終身服用。根據我國婦幼保健系統的有關規定,補充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以1歲以內嬰兒為重點,並系統管理到3歲。

維生素D過量的危害

小兒出現厭食、噁心、乏力、煩躁不安、低熱、嘔吐、便秘和體重下降,重時出現抽風、血壓升高、心律不齊,並伴口乾、尿頻、夜尿等症狀。

較大的兒童會經常說自己頭痛。如果不及時治療,還可能會損害腎臟健康,甚至腎功能衰退,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

長期過量攝入維生素D(100ug)將引起高血鈣和高尿鈣。表現為食慾減退、過度口渴、便秘、噁心、嘔吐、煩躁、體弱、腹瀉交替出現;嚴重者將因腎鈣化、心臟和大動脈鈣化而導致死亡。

編後語:寶寶維生素D補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亂服藥。

相關焦點

  • 寶寶夜驚、多汗,很可能是這種疾病找上門
    雖然母乳的營養成分很多,可以滿足寶寶身體的需求,但並不是每個媽媽的母乳,都是十分充足的。寶寶沒有獲得做夠的營養,就很容易會營養不良,從而引發嬰幼兒佝僂病。很多家長都易忽視這種疾病,卻不知它會對寶寶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傷害,提早預防才是關鍵。
  • 兒童夜驚多汗不安穩 龍牡壯骨顆粒重啟兒童好體質
    說實話成年人看到恐怖畫面,往往還會心有餘悸,夜晚總是做噩夢被驚醒,更別說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夜晚睡不踏實的時候會有多難受。研究表明我國寶寶有很大一部分在睡覺時會出現夜驚多汗的症狀,很多父母往往對此都束手無策。
  • 梅雨季長期見不到陽光 專家:注意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兒保專家提醒好媽媽們,這種持續陰雨天記得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以防缺鈣。  後湖王女士的兒子一歲兩個月大,已經會自己走路了,但有明顯的O型腿。17日,她帶著寶寶到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檢查身體。奶奶告訴醫生,寶寶睡覺時背心特別愛出汗,還很容易驚醒,非要拍哄才能繼續睡覺,擔心寶寶缺鈣。王女士卻認為,這與寶寶代謝旺盛、睡覺蓋得多有關。
  • 維生素D滴劑,每個寶寶都必須補充?這事可不能馬虎
    現在大部分的家長都應該早知道了,要及時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不過,大家為什麼要補充維生素D?知道維生素D和鈣之間的關係嗎?維生素D要補怎麼補,補到什麼時候呢?這些疑問,我們今天來為你解答。一、為什麼要補充維生素D?
  • 慢生活·健康|孩子睡覺總是流汗,這可能不是太熱,而是缺維生素D
    有研究表明,惡性腫瘤的發生可能也跟體內維生素D的缺乏有關。據兒童體檢部統計,2019年共有超過6000名小朋友做了血清維生素D檢測。結果顯示,不少小朋友存在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維生素D降低的比例逐漸增高;在不同季節前來體檢的兒童,血清維生素D水平達標率也有所差別。
  • 寶寶入睡後多汗並伴有驚哭很可能是佝僂病?家長不要大意了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睡覺不安穩、愛哭鬧、多汗,寶寶是得了佝僂病嗎?該怎麼判斷呢?兒童佝僂病有什麼症狀呢?1、1、多汗。特別是熟睡3個小時後還是出現很多汗現象。但不包括寶寶白天吃奶、活動時候的出汗情況。2、夜驚。寶寶晚上睡覺的時候經常出現半夜睡不著、翻來覆去的,容易被驚醒,哭鬧現象。但是不包括白天清醒的時候出現的一些哭鬧、煩躁不安情況。
  • 維生素D,每個寶寶都要補?補到幾歲?醫生的建議爸媽值得一看
    年底一則「去年在浙大兒院體檢的4000多個孩子一半是亞健康近40%缺維生素D」報導一出,家長群裡又炸鍋了:「我家娃能吃能睡,這樣也要補?」科普:兒童維生素D的補充含量2008年美國兒科學會推薦,所有的嬰兒、兒童、青少年,至少攝入維生素D 400IU/d。對於母乳和部分母乳餵養的嬰兒,從出生後幾天補充維生素D 400IU/d。配方奶餵養(如圖)。
  • 如何科學的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既然利用紫外線照射就能獲得VD,為什麼寶寶還要再額外補充這一元素呢?以上四種途徑,寶寶均無法得到充足的VD,如果不額外補充,極有可能致使孩子缺鈣,妨礙其健康成長。· 出現精神症狀血鈣降低,孩子就極易神經興奮,往往會有煩躁、多汗、夜驚等症狀。
  • 寶爸寶媽須知:小小維生素D 作用非常大
    「醫生,我們孩子要不要補充維生素D?」家長對於補充維生素D有很多疑問。很多人補充維生素D似乎只是跟風:「反正大家都在補,我也補」,卻不清楚自己的健康狀況到底需不需要補?要補多少才合適?並且,有研究表明,惡性腫瘤的發生可能也跟體內維生素D的缺乏有關。哪些人容易缺維生素D呢?1.不愛運動、總是宅在家裡不愛曬太陽的人。2.總是擦防曬霜化妝的漂亮小姐姐們(因為化妝品和防曬霜會隔離掉大量的紫外線,這樣太陽公公中的紫外線沒辦法和皮膚中的7-羥膽固醇親密接觸,當然就沒辦法合成維生素D)。
  • 怎樣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媽媽知道嗎?
    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促進鈣吸收的關鍵,缺乏維生素D會造成鈣的流失。除了食物源補充之外,還可通過多曬太陽促進合成維生素D。若寶寶維生素D沒有及時補充會有一系列症狀發生哦,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 新生兒補充維生素D容易中毒嗎?如何正確補充?
    孕期維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子癇、孕期糖尿病風險、導致早產、SGA或影響胎兒骨骼發育等等;維生素D和免疫系統發育相關;維生素D缺乏與氣道感染有關;孕期維生素D缺乏增加幼兒哮喘發生概率;維生素D缺乏增加變異性皮炎的風險,與糖尿病、炎症性腸病、結節性硬化、腫瘤等等相關。是不是看著頭暈?
  • 寶寶出現O型腿、枕禿、夜隙、多汗、滷門關閉晚是缺鈣的表現嗎?
    鈣約佔人體質量的1.4%,參與新陳代謝,每天必須補充鈣;人體中鈣含量不足或過剩都會影響生長發育和健康。所以從嬰兒出生開始「缺不缺鈣」就成了一個長期且必須關注的話題了。那麼很多家長認為出現O型腿、D型腿、枕禿、夜隙、多汗、滷門關閉晚等這些表現常就認為是缺鈣,其實並非如此絕對。
  • 寶寶缺鈣?缺微量元素?如何是好!
    什麼情況下需要給寶寶補鈣呢?如果寶寶出生時有早產,體內鈣儲備不足,就需要補充。同時,寶寶如果母乳或奶製品吃得少、太偏食,可以考慮使用鈣劑,補鈣量一般為每天200-400mg。單一鈣劑在體內純吸收沒有太大區別,碳酸鈣含鈣最高,但吸收要消耗更多胃酸,容易引起寶寶消化不良;乳酸鈣和葡萄糖酸鈣都是有機鈣,容易溶解,適用於兒童補鈣。
  • 醫生都建議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可不只是為了補鈣,還有很多好處
    在生完寶寶出院的時候,醫生肯定會給寶媽開維生素AD,並叮囑在寶寶15天後開始吃。到了滿月經常體檢的時候,這個時候醫生可能建議要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我們都知道,寶寶身體發育非常快,對於鈣質的需求量也就很大,雖然母乳中或者奶粉中都含有鈣,但是能被寶寶吸收的很少。
  • 寶寶維生素D缺乏會出現這些症狀,家長趕緊排查!
    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家長需要關心的,孩子晚上睡覺總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睡眠不好,如果你家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很可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家長們要注意了。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於孩子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重視,隨著孩子的生長,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會出現減少的情況,伴隨著出現夜驚、多汗以及出現O形腿等症狀。
  • 維生素d滴劑是什麼 維生素d滴劑的作用是什麼
    大多老年人和孕婦,小孩等體弱的人群,常常是缺鈣體內缺少維生素D的原因,那麼維生素D滴劑是什麼?維生素D滴劑用於預防和治療維生素D缺乏症,如佝僂病。小編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下維生素d滴劑的作用。維生素d滴劑是什麼維生素D(vitamin D )為固醇類衍生物,具抗佝僂病作用,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維生素D滴劑是一種用於預防和治療維生素D缺乏症的維生素類製劑。維生素D是另一個令骨頭強健的營養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鮭魚、鮪魚等魚類中獲得外,每天曬10~15分鐘太陽,人體便可以自行製造維生素D。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少兒佝僂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
  •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何時攝入維生素D?專家給你支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通訊員 張靄潤 陳雪「醫生,請問純母乳餵養的嬰兒什麼時候應該攝入維生素D?」「需要補充維生素D還是維生素AD?」恰逢「全民營養周」,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七院」)近日收到不少「寶爸寶媽」諮詢,中山七院兒科相關專家建議,嬰兒生後2周後應該開始攝入維生素D 400U/d(10μg/d)至2歲。
  • 寶寶做噩夢、夜驚,父母應該怎麼做?(寶寶噩夢和夜驚的區別)
    寶寶同樣也有可能會做噩夢,壓力過大、過於疲勞或者是不安全感是寶寶做噩夢的主要原因。從年齡上來看,寶寶在2~4歲這個階段做噩夢的概率比較大,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開始產生正常的恐懼感,而且他們的想像力也發展的特別快。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寶寶做噩夢、夜驚的時候爸媽應該怎麼做。
  • 寶寶做噩夢還是中邪?可能統統都不是,只是夜驚而已
    前些天看到一個寶媽在群裡問,寶寶這些天晚上都莫名其妙大哭,明明寶寶平時都挺正常,沒有什麼異常,怎麼到了晚上就這麼反常,會不會是寶寶在做噩夢,還是說中邪了?寶媽著急跟群裡的寶媽求助,想知道到底什麼回事。 她家人一直覺得寶寶是在外面招惹了一些不乾淨的東西,才會這樣,但她不願意相信這一說法,便趕緊帶寶寶去去了趟醫院,後來才知道原來寶寶這情況是叫夜驚。
  • 寶寶翻來覆去睡不踏實?7類原因!快來排雷
    1⃣️生理因素⚠️睡覺驚跳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神經的興奮與抑制功能不夠協調,易興奮,稍有外界刺激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導致寶寶容易「睡覺驚跳」,四肢、身體的無意識抖動⚠️翻身運動期部分寶寶4 個月左右剛開始學翻身的時候,不管醒著還是睡著都在翻,活躍度特別高,這是很多寶寶的必經之路✔️以上生理原因導致睡不安穩的,家長不要過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