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兒子的班級群老師每天發的照片視頻,有時候會有同學帶食物,比如水果、零食去學校分享。過生日帶蛋糕和同學們一起吃可以理解。但帶其他的我是有一點不屑的,總感覺有一點功利。就像媽媽帶著各種零食去小區,用這種方式讓孩子交上朋友一樣。
直到幾個月前,我改變了這種看法。
那是兒子上中班不久,突然每天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很抗拒。問他他會扯各種原因,比如我不想指著書本讀書,做操太累了,我怕老師讓我跟其他隊友坐一起。
我感覺最後那一個應該是原因所在。但他也表達不清楚。不過那段時間在家裡他經常會說,在幼兒園我都是一個人玩的。我說你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玩啊。他說我不要,除非老師讓我們一起做遊戲,不然我都自己玩。
兒子並不是個內向的孩子,但他平時的確比較喜歡一個人玩。跟別人玩也好玩,但是他似乎沒有找到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方法。我也試圖去糾正他,像別的孩子一樣主動跟其他小夥伴一起玩。比如帶他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用我的方式去引導她交朋友。但我越是想糾正他就越抗拒。
比如帶他去水上樂園玩,有陌生小朋友找他一起玩,大部分時候他都是拒絕的。
於是我改變了心態和方式,他在交往方面也許就是比較落後於同齡小孩的,順其自然吧。我繼續給他提供小孩多的環境,但不做引導,讓他和孩子們自然融入。
回到他不想去幼兒園的事情上,基於他那幾天在家裡說的話,我覺得應該是不會處理和小朋友的關係導致他不願意去幼兒園。
隨後我聯繫了幼兒園的老師,老師也弄不明白它為什麼突然不想去幼兒園了。我說出了我認為可能的原因。老師說他在幼兒園是喜歡一個人玩,除非有同學一直找他說話他才會理別人。老師說她會安排一些比較活潑的孩子跟他坐在一起。
後來我突然想到可以帶點小零食去幼兒園分享,也許能打開他和小夥伴們之間的那扇心門。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兒子,他非常開心,笑著說:「我願意跟隊友們分享食物。」
第二天放學回來,他很開心,講了一些分享的過程。說以後還要帶好吃的去跟同學分享。
看了老師發來的視頻,當老師說有一位同學帶了好吃的給同學們,小傢伙們異口同聲的叫著兒子的名字,兒子也特別開心地說:「是我。」
從那天開始,兒子抗拒去幼兒園的情緒逐漸緩解。後面回家說的話也變成了今天我跟誰誰誰玩了,我因為什麼不跟誰誰誰玩。他和別人交往的那扇門已經開啟。
所以,我對帶零食去幼兒園分享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像我兒子,他喜歡獨處,也愛和別人玩,在交往上就是差那麼一步不知道怎麼跨過去,通過這件事,他和小夥伴的交往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
現在,我開始理解那些帶食物去幼兒園分享的家長。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1、食品安全的問題。幼兒園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抵抗力差,還有一些小孩過敏體質。我們帶去的食物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而且外面帶去的食物,食物來源無法保證。從這方面考慮,帶食物去幼兒園還是要謹慎。
2、每個家庭教養方式不同。有些家長可能不太願意孩子吃太多的糖、零食。經常在幼兒園吃零食的話家長可能會有意見。
3、攀比心理。經常在學校吃到別的小朋友的生日蛋糕,不能在學校過生日的孩子可能會比較失落。小朋友也可能對蛋糕的大小、品牌進行比較。
綜合這些原因,帶食物去幼兒園分享還是需要謹慎。
你願意讓孩子帶食物去幼兒園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