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不少家長說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晚上回家吃的特別多。還有的家長說,老師不給孩子吃飽,是因為孩子的飯菜給老師吃了。 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孩子在幼兒園到底怎樣進餐:
幼兒園的午餐大約在11:00左右進行。小朋友在進餐前,主班老師會組織孩子玩一些輕鬆的小遊戲或組織孩子講故事。
配班老師協助保育員先把所有吃飯的桌子進行消毒,然後去食堂拿飯、菜和湯。
飯菜拿好之後,主班老師分組請小朋友去小便,洗手。配班老師在盥洗室照顧孩子小便洗手,保育員則開始給孩子分飯菜。
中大班的孩子洗完手之後,有序端著飯和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吃。小班的孩子洗完手後,直接回座位坐好,保育員幫忙把飯菜端給小朋友吃。
當所有的孩子都端到飯和菜之後。桶裡還會有飯和菜(因為每個班飯菜的份量必須超過總人數的份量),那是特意留給小朋友添加的。老師會提醒小朋友:吃完了還想添飯的小朋友要舉手告訴老師。 根據需要,老師就會把這些飯菜,分給舉手的小朋友。老師也會根據以往孩子的飯量,給沒舉手但可能需要添加的孩子加一些飯和菜。
一些孩子飯量比較小,她覺得自己吃不了一碗飯,在端飯的時候,她會跟老師說:老師,我要吃少一點。還有一些孩子飯量比較大,也會跟老師說:老師,我多打一些。老師對自己班上的孩子都很了解,所以在分飯的時候,會給飯量大的孩子多分一些。
小班的孩子一般是蓋澆飯,也就是把菜打在飯的上面。中大班的孩子,是一份飯,一份菜分別裝在兩個碗裡。
小班的孩子是用勺子吃飯。從中班下學期開始,孩子就用筷子吃飯了。
中大班的都會自己吃飯。小班的孩子有的還不太會自己吃飯。三位老師會適時幫助孩子餵飯,並鼓勵孩子不挑食,什麼都要吃。
當老師看見孩子快吃完的時候,會輪流給孩子盛湯。 有的孩子吃得很慢,特別到冬天,吃的時間長了,飯菜就涼了。老師就會提醒孩子,加快吃飯的速度。
有些小朋友吃飯比較挑食。有的不吃青菜,有的不吃蘿蔔,有的不吃肉。對於挑食的孩子,老師通常會鼓勵孩子什麼都吃。確實不願意吃的,老師會先讓他少量的吃一點,逐漸加大量,培養孩子不挑食的好習慣。
還有一些孩子,對某些食物過敏。家長一定要提前告知老師。保健老師會對食物過敏的孩子進行統計,並把名單交給食堂一份。今天中午吃的菜,有多少孩子過敏,一般食堂都會為這幾個孩子另作一種菜。
一般來說,孩子在幼兒園都能吃飽。如果有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有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
1、當天午飯他不太想吃或者是他不太願意吃的東西。
2、他想趕快吃完,去玩他喜歡的遊戲或做他還沒做完的作品,所以本來要添飯的就沒有告訴老師要添。
3、早餐吃多了,吃午飯的時候不餓,吃得少,下午要進行鍛鍊,運動量大,所以放學時就餓了。
4、孩子習慣吃零食,正常的飯菜吃不多,就等著下午回家吃零食。
5、 小班剛入園不久的孩子也可能吃不飽。因為孩子剛入園不適應,不願意在幼兒園裡吃。就是老師餵他,他也不願意多吃。甚至有個別孩子剛上幼兒園時,一口水都不願意喝。這些老師會及時跟家長交流。但是當孩子適應之後,這種情況就非常少了。
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吃不飽,是因為老師吃了孩子的飯菜。 其實幼兒園有嚴格規定:孩子和老師的飯菜是嚴格分開的,老師嚴禁吃孩子飯菜的。而且老師是等所有的孩子都吃完了、睡午覺了老師才吃飯的,並不是和孩子一起吃飯。 如果除了以上幾種情況,孩子還回來說餓,那家長就可以跟老師溝通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管在幼兒園吃飯,還是在家裡吃飯,都要養成愛惜飯菜,不挑食的好習慣。這一點家庭和幼兒園要達成一致,才有助於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
關注我,帶你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助你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