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東資訊通
黃石、鄂州(花湖)、黃岡最有用的信息平臺!
西塞山區
位於長江中遊南岸
背依黃荊山,北望大別山
西接武漢,東連九江
自古為長江中遊
第一要塞和交通樞紐
▲長江與磁湖交相輝映的西塞風光
西塞山區是黃石的城市之根,河口鎮石龍頭舊石器遺址距今28.4萬年,是迄今為止黃石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蹟,印證這裡是長江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自漢代到清末,先後設置章山城、黃石城、道士洑鎮、石灰窯鎮和一郡兩縣治所,是名揚遐邇的重要商貿城鎮和通商口岸。西塞山區是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中國最早的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大冶鐵廠)在這裡創辦,中國最早的水泥廠之一華記水泥(現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這裡落地,湖北省第一條鐵路在這裡連通。青銅故裡、鋼鐵搖藍、水泥故鄉、煤炭基地,這些響噹噹的稱號西塞山區當之無愧。歷經70年的艱苦奮鬥和創業創新,西塞山區形成新材料、智能裝備和生產性服務業等主導產業,年工業產值330餘億元。擁有新冶鋼、華新水泥、十五冶、西塞山電廠、振華化學等知名企業。
振華公司工人正在倉庫作業
西塞山區風光綺麗,人文薈萃。群山綿延橫亙,江湖縱橫交錯,田園碧波萬頃,天然造就巨幅絕美的山水畫卷。張志和的《漁歌子》中外傳唱,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千古留名。
1953年至1958年,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兩次視察新冶鋼公司(原大冶鋼廠),要求黃石「辦大辦好」企業,建設美麗幸福家園。勤勞的西塞山人不能忘記,也不敢忘記主席的殷切希望。
西塞山區,區位優勢明顯,是地處長江經濟帶上的節點城市——黃石的沿江主力城區,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西塞山區激蕩起揚鞭催馬的澎湃力量,搶抓時代機遇,在不斷求索中升華。
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一路篳路藍縷,一路砥礪奮進,不斷轉型跨越,不負韶華鏗鏘綻放,不斷迎來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
2020年,註定是西塞山區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奮勇爭先的一年。西塞山區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緊扣黃石「五城」目標,持續推進「五大轉型」,讓悠久的歷史文化,深厚的工業基礎,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旅遊資源成為西塞山區走向富強和美的動力源泉。
▲西塞山磁湖南岸風光
01
下足繡花功夫 打造秀美街區
18日,江水退後,通往江灘公園的閘門已經打開,中窯江灘公園、快活嶺小區新建好的口袋公園頓時變得熱鬧了,成了市民白天看江景,晚上休閒散步納涼的好地方。
快活嶺小區在中窯和一門之間,長江邊的一塊山嶺上建有10棟居民樓,現住431戶1100多人。以前,小區裡的雜物隨意堆放,雜草叢生,垃圾成堆,擋土牆成危牆,居民生活汙水直排長江,是長江邊的一塊「傷疤」。
如今的快活嶺小區,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西塞山區建設局工程師邵恆介紹,2019年10月,沿江小區改造項目拉開帷幕,歷時半年多的工期,現在改造工程已近尾聲。從汙水、雨水管網分流改造,小區綠化、道路修補刷黑、外牆立麵粉刷到保護文化遺址和環境整治,處處用心打造一個充滿新氣象的宜居沿江小區。
負責快活嶺小區改造的區建設局工程師邵恆說,該小區改造結合漢冶萍文化,為小區整體做了一些仿古設計,突出文化內涵。廣場用花崗巖鋪的地,沿江休閒步道是用防腐木鋪的,臨江的圍欄是用草白玉砌成的,以前的臭水溝做成了400平方米的花壇,垃圾堆變成了800平方米的停車場。綠化帶、景觀路燈、背景牆、仿古石拱橋、漢冶萍界碑、彩色小木屋,江中來往的船隻,不只是一幅簡單的美景圖,而是賦予了獨特的文化意蘊,有了詩意和遠方。
快活嶺小區以前是怎樣的一番境況呢?居民陳晨說,旁邊的空地垃圾堆成山,晴天是灰,雨天是泥,到了夜晚,小區臨江樓房前的空地,喧鬧的夜市吵得居民睡不著覺。
快活嶺小區能有今天,得益於西塞山區正在強力推行的老舊小區改造——「金灣工程」。西塞山區因礦而興、因企而建,是全市面積最大的老工礦城區。特別是「灣子」多,山路十八彎。從李家坊到道士洑沿黃荊山脈20公裡山腳、山衝內,依次分布著胡家灣、中窯灣、黃思灣等十幾個「灣子」,人口佔全區60%以上。房屋依山沿港而建,單位用房、商品房、自建民房交叉錯落,密度高、布局亂。多數「灣子」只有一條「斷頭路」進出,水電路氣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不全,居民生活極為不便。
經統計,全區現有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120個,涉及房屋1051棟、住戶49438戶,佔全區總戶數的56%。全區自建民房住戶有88201戶,建築面積360多萬平方米。其中,上世六七十年代建的房屋有600多棟,建築面積240多萬平方米,佔老舊小區50%以上。許多老舊小區是原冶鋼、華新、工礦集團等廠礦企業的職工宿舍區,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田園社區則是享受到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安全和舒適的典範。
「田家墩最有說服力,今年夏季的洪水比1998年還大,但是田家墩小區的居民能正常出行,可是1998年,這裡成了一片澤國。」田園社區副主任樂永紅說,社區以原大冶鋼廠職工宿舍樓為主,主要是小區改造時,將雨水、汙水管網進行分流,雨水管網寬而且通暢,才能讓雨水及時排到冶鋼排洪港。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都來自於西塞山區委、區政府敢搶敢拼、敢為人先。西塞山區抓住國家改造老舊小區的政策機遇,去年爭取5323萬元的中央專項資金,今年又有1.55億元進帳,佔全市爭取中央預算資金的41.56%,排名全市第一。該區將投入2.6億元,全面啟動81個小區改造。
老舊小區怎麼改造?該區提出,圍繞安全、舒適、便捷、宜居的核心理念,與文明城市創建緊密結合起來。既要解決現實問題,改造硬體設施,還要完善管理。堅持「連點、成線、聚片」,做到應改盡改、一個不漏,在全市打造若干個樣板小區、示範社區。
牧羊湖小區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小區改造投入3850萬元,雨水和汙水管實現分流,光纖、電纜線入地,拆了17處違建,拓寬小區的路面,並且刷黑,今後消防車、救護車都可以開進來。房屋外牆刷真石漆,還要用水洗砂線條點綴,增加外牆美觀的效果。房前屋後移栽近4米高的桂花樹,還要做花架,種植攀爬植物,小區還要建兒童樂園、仿古文化長廊、口袋公園等。
西塞山區建設局副局長商子涵說,「金灣工程」和即將動工的18條排洪港「金港工程」是西塞山區一號民生工程,改造老舊小區,既要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又要保護城市風格特色。對黃思灣片區的老舊小區定位為原生態型,凸顯礦治風情建築風貌;對中心城區片,如大智路、澄月社區定位為提升型,凸顯新荊楚風建築風貌;對磁湖南岸片區定位舒適型,凸顯生態宜居建築風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目的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讓西塞山區的城區環境更美,讓老百姓生活更舒適、更幸福!
02
用足優勢資源 打造產業新區
想發展,要致富,先修路。8月18日,省道315河口段工程順利開標,這條道路連接黃富公路和大棋路,從河口臨港產業新區穿過,全長2.3公裡,路基寬30米,設計為雙向通行的6車道,將於9月上旬開建,這是該新區「四縱四橫」中8條道路的一條縱線,也是河口臨港產業新區將開工的第3條道路。
河口臨港產業新區位於西塞山區河口鎮,緊鄰長江中遊億噸大港——黃石新港,處在黃石長江經濟帶的重要走廊,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涵蓋園區二港村、石龍頭村等5個村。河口臨港產業新區列入了黃石市級戰略,由西塞山區和市交通投資集團合作共建。
在今後3年,市交通投資集團每年保持10億元的投資規模,預計可以帶動相關投資約100個億以上,建成後將成為黃石沿江高端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
新區內將配套建設河口還建樓和一系列醫養綜合體、教育綜合體以及商業綜合體,並實施河口老街改造、河堤綠化提檔升級工程。
這些利好消息,對於36歲的河口鎮街區居民石建來說,讓他漂泊的心有了歸宿感。他20歲出去打工,目前在浙江紹興市做通訊器材生意,兩個孩子都在紹興上初中,一家4口人住在紹興,家裡還有一個老人,以往都是每年春節或重大節日才回家。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需要歸宿感。
石建說,在外做生意,看似風光,賺點錢太不容易了,孩子跟著一起受苦,老人也得不到照顧。想著將來新區的各種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他絲毫沒有猶豫,決定回黃石發展,今年「五一」回家,得知政府徵收自己的房屋,他也很支持,帶頭籤了拆遷協議。他家樓房有320平方米,他選擇置換的方式,可以分3套還建房,還拿到30萬元的貨幣補償,他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滿意,期待河口的發展越來越好,家鄉越來越美!
黃石河口臨港產業新區發展定位將緊緊圍繞「一年規拆改,兩年快起步,三年大變樣,五年成新區」的奮鬥目標。把新區打造成為全市產業發展新高地、西塞山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將新區建設成港城融合先行區、高端製造集聚區、綠色發展樣板區、體制創新示範區,為加快建設富強和美主力城區提供堅實支撐。
2020年,歷史賦予河口鎮發展的最好機遇。7月28日,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葛琳一行來西塞山區調研。西塞山工業園是2008年批准的省級工業園,目前,該園區現有企業300餘家,2019全區工業總值338.7億元,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0.35億元,佔GDP比重22.88%。其中,研發投入9.18億元,佔GDP比重4.17%,高於全國水平1.94個百分點。
在當日的匯報會上,區委書記朱宏偉說,西塞山工業園區緊盯高端智能製造特色產業領域,有綠創電子、浚山光電、材谷金帶新材料等一批中高端高新技術企業。不僅如此,還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建成全市首個由區級政府主導建設的產業研究院——黃石科創模具技術研究院,目前已正式投入運營。通過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掃零」工程,建成科技創新平臺28個,其中,國家級科研平臺3個、省級科研平臺7個以及省級院士工作站2個,市級科研平臺12個以及專家工作站2個、省級孵化平臺2個。
該區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給予「真金白銀」獎勵。2019年,新冶鋼「高品質特殊鋼綠色高效電渣重熔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也讓西塞山區在科技方面拔得頭籌,榮獲「湖北省科技創新先進縣(市、區)」稱號。2020年,該區再獲「湖北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良好區」稱號並獲獎勵20萬元。支持龍頭企業工業技改,新冶鋼110億元的技改工程,鼓勵西塞山電廠、振華化學等企業向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方向發展。
03
鼓足奮鬥幹勁 打造最美城區
西塞山區街區房屋沿黃荊山山脈錯落布局,黃荊山風景秀麗,是一座天然的氧吧,讓身在西塞山區的人民享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黃荊山位於長江中遊南岸,東西綿延25千米,黃荊山面積70平方公裡,由西南向東北蜿蜒而行24公裡,400餘座山峰聳立,境內最高峰海拔448.9米,森林覆蓋率達97.5%,為天然大氧吧。主要有三大風景區:飛雲景區、月亮山景區、橫山景區。這裡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景色萬千。這裡有峽谷、瀑布、溪流、奇石、古樹、溫泉自然天成。黃荊山有野生植物3000多種,還有野兔、野豬、野山羊等動物常年在山間活躍。
區文旅局副局長呂建英說,西塞山區境內有西塞山風景區、黃荊山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沿江文化遊遊風光帶、西塞神舟特色文化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牯牛洲溼地公園、夏浴湖水鄉生態體驗區、涼山水庫水鄉生態體驗區、民俗風情度假村等,這些都是市民旅遊休閒的好地方,是黃石消費的增長極。
西塞山風景區為國家3A景區,佔地面積49.5公頃,主峰海176.4米,此山聳立江中,陡峭壁立,危峰突兀,猶如雄踞挺立的關塞,故名西塞山。集中關隘、古戰場、古美景、古文化、古墓葬、古城鎮於一體,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令世人矚目,許多外地人慕名前來參觀旅遊。
區長晏勇說,從華新水泥開始一直到胡家灣、李家坊地塊,開發面積2100畝,這是商業開發區域,與黃荊山旅遊項目配套開發,兩者相得益彰,總投資260億元,市政府與卓爾控股集團籤定戰略合作協議。山上、山下一起建,山下先建李家坊橋兩側,大約550畝地,建成智慧新城。這裡建成後將成為全市高端商務和未來城市的標杆示範區,功能非常豐富。未來的二期項目還將建一個七星級的礦坑酒店,這將成為黃石城市發展的亮點。
好山好水還需要好項目,好項目還要有好的營商環境,才能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
湖北浩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由於貨款不能及時收回,一度導致企業經營運轉舉步維艱。區金融辦得知浩運為資金所困,及時聯繫銀行與其融資對接,通過綠色通道完成貸款審批,在一周內實現貸款投放500萬元,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浩運在疫後恢復生產勢頭良好,今年有望實現跨越式增長。
「領導勇擔當,部門很給力,有錢就是糧,我的公司有救了!」浩運公司老總袁躍明激動地說,「西塞山區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好,浩運有奔頭了!」
黃石法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塞山區從南京招商引資來的一家醫藥企業,2016年開始投產。為了讓該公司做大做強,區金融辦多次與長江證券對接,使法姆藥業完成股份制改造並成功登陸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成為掛牌公司後,由於經營狀況較好,多次被投資機構看中。
西塞山區金融辦主任阮璟說,法姆藥業已成長為一家現代化醫藥企業,目前,在該辦的主導下,該公司已與長江證券籤訂新三板掛牌輔導協議,準備由四板升格登陸三板市場。未來幾年,在完成淨利潤目標的情況下,法姆藥業還有希望拿到登陸A股主板市場的通行證,成為一家上市公司,走資本市場,為企業更好的融資打通渠道!湖北振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能夠收購我國鉻鹽第二大企業——國企重慶民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就是因為振華化學是一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企業,有撬動槓桿的融資能力。
來自區金融辦的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我市各金融機構為該區168家工業、商貿、服務類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貸款5.59億元。
區委書記朱宏偉指出,今年是十分特殊、極不平常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西塞山區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埋頭苦幹,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奮力譜寫西塞山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