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依江的黃石繞不開「港口」。
對黃石來說,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全面對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形成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大交通、大物流、大開放格局是實現城市轉型的需要,更是湖北「一芯兩帶三區」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近日,省發改委發布《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2019-2035年)》,對武漢、黃石、黃岡、鄂州等臨空經濟區建設進行統籌,重點調整了產業布局規劃,下一步,交通、口岸等建設規劃也有望實現一體化協調;24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國務院批覆同意在黃石等24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黃石成為繼武漢後湖北省第二個入選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城市。
眾多優勢資源紛至沓來,在鄂東地區加速聚集。黃石正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姿勢,迎接新一輪開放發展的新機遇。
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以黃石新港為重點,打造長江中遊交通物流樞紐,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為依託,構建全域臨空經濟區,充分發揮水港空港帶動功能,做優做強臨港傳統+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高端+臨空產業集群,著力打造港口樞紐化、物流國際化、交通一體化、產業集群化、港城協同化的現代港口城市。在推動黃石高質量發展中,優先發展黃石新港已經成為共識。「黃石通過港口的快速發展打開了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黃石新港已經從這裡走了出去。」黃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安民說,當前,黃石新港正在積極構建多式聯運信息化平臺,明年上半年一期開始建設。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者,黃石新港未來該做什麼、怎麼做?李安民心中早已有了判斷和擘畫,「港口、物流、航運這三大板塊的打造將是我們未來的重點工作,把長江上遊的鐵路、公路和下遊的水運,通過港口進行有效銜接,保證各類物流運輸不空返。因而,以港口為支點,構建多式聯運信息化平臺是黃石打造長江中遊交通物流樞紐的重要內容。」
不僅如此,全面對接順豐空港更成為黃石不二選擇。武漢、鄂州、黃石、黃岡4座地級以上城市,主城區之間相距最遠不超過100公裡,鄂黃黃之間更是不足50公裡。專家認為,從武漢到鄂黃黃,這段長百餘公裡、寬30公裡、沿著彎曲長江岸線延展的地域,已是湖北生產力最發達、創新能力最強、生產要素最富集的所在。未來,隨著順豐機場起飛,這裡有望成為支撐中部崛起的「長江第一灣」。而與之相配套的則是,以空港為核心,打造「30分鐘」的臨空經濟圈,水陸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實現無縫對接,黃石市域各地區「90分鐘」內到達核心樞紐。
在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吳建春看來,集疏運體系建設是現代港口城市的重要保障。據介紹,2020年,黃石將圍繞打造長江中遊交通物流樞紐,加快億噸大港建設,打造多式聯運樞紐港,形成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綜合集成優勢,不斷強化在長江中遊航運中心的地位與作用。為此,我市將實施13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棋盤洲港區三期、黃顙口砂石集並中心、華新水泥綜合碼頭、富池砂石集並中心金堡碼頭、電建物流建材產業園碼頭5個港口項目,打造沿江港口集群。建成四條疏港公路,建成棋盤洲長江公路大橋,實現高速公路通達新港港區;建成新港大道北延工程,實現西塞山區暢達新港港區;建成海州大道北延工程,實現大冶湖高新區、開發區暢達新港港區;建成新冶鋼至山南鐵路連接線工程,實現新冶鋼、西塞電廠與新港港區互聯互通。續建兩條疏港公路,開工建設山南鐵路適應性改造工程、富水富池至排市段航道疏浚工程,完善「一鐵一水」港口集疏運體系。
「建設一個港——產——城深度融合的現代港口城市,臨空臨港產業是根基。沒有產業支撐的港口城市就是一座空城。」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汪國棟表示,「我們將依託港口優勢,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新材料、裝備製造、糧食精深加工等臨港特色產業集群。」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快發展航運服務和商貿服務業,打造航運服務集聚區,拓展現代航運服務功能,促進產城有效融合;拓展完善口岸保稅功能,著力抓好新港口岸、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等三大對外開放平臺建設,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據介紹,我市正在全域規劃臨空經濟區,加快港城一體化格局,起步區擬控制在35平方公裡以內,策劃實施一批產業、社會功能、基礎設施等項目,開發區·鐵山區和大冶湖高新區重點發展臨空製造業,積極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重點發展臨空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陽新縣和大冶市重點發展臨空農業和生態旅遊業,高標準規劃,起好步率先突破,在「全市一盤棋」的思想下,港口引領,產城聯動。隨著大臨空大臨港建設深入推進,一座現代港口城市的清晰輪廓將在黃石人手中一步步變成現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