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丨「象牙塔」緣何成為腐敗高發區?

2021-02-16 新華社

▲點擊圖片上方「新華社發布」訂閱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新媒體專電 四川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安小予,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忠元、校長範昕建,四川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曾黃麟,四川衛生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鄒世凌,綿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蘇智先……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持續加大反腐力度,一個個來自高校的領導幹部接連落馬,引起社會關注。

「象牙塔」本應是進行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的清淨之地,為何成為腐敗高發區?高校領導幹部的權力為何頻頻失控?基建、採購領域有何監督漏洞?「中國網事」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圖片來源於網絡)

高校領域腐敗頻發 涉案金額巨大

四川省紀委的數據顯示,2013年5月以來,四川省共查辦高校腐敗案件36件,處分26人。教育部門腐敗案件在查辦的重點行業腐敗案件中居於首位。2013年至今,已有3名高校校長、書記以受賄罪被提起公訴和審判。

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局長沈澗表示,查辦案件顯示,高校的基建和採購領域已成腐敗的高發區。

綿陽師範學院蘇智先案中,蘇智先在學校新校區擴建中,多次批條子、打招呼,先後收受14人給予的現金共計860萬元。該案涉及的學院多名中層幹部,涉案金額均在100萬元以上。案發後,四川省紀委責成該學院重新審計涉案工程,僅核減資金就達1.78億元。

法院判決書顯示,2009年至2011年,商人肖某曾請蘇智先幫忙協調合同事宜,並先後分6次向其行賄151萬元。

時任綿陽師範學院基建處黨支部書記兼招標辦主任王某的證人證言顯示,蘇智先在王某向其匯報該校磨家校區教學實驗樓A區等項目的啟動情況時,要王某「關照」肖某。當肖某以智豐公司的名義投標時,由於只有二級資質,蘇智先又示意將招標文件由一級資質改為二級資質,最終通過串標使智豐公司順利中標。

2013年查處的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忠元,校長、黨委副書記範昕建案中,二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工程招投標、工程款結算等方面提供幫助,其中範昕建受賄854萬元,張忠元受賄485萬元。

沈澗說,一系列高校腐敗案件表明,在高校的基建過程中,官員與開發商結成利益同盟,在大學合併、擴建新校區、改造老校區的過程中,有一些校、處、科各級主管基建的官員與開發商、承建商互相利用,出現共同侵蝕學校基建項目費用的現象。同時,他們在物資採購的過程中,以高於市場價格購進基建物質,從中吃拿回扣,導致建設項目質量降低。

內部管理缺失 外部監管不力

辦案人員和專家分析表示,近年來一些高校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各方面投入資金大幅度增加,使得高校腐敗問題集中顯現。

沈澗說,現行高校管理體制致使一些高校權力過於集中,權力運行相對「封閉」,內部監督流於形式,外部監督機制缺失,尤其是學校基建部門權力大且缺乏應有的控制,加之高校的大投入,以及經費來源、使用的多渠道、多領域,為權力尋租提供了便利。

四川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書記羅中樞告訴記者,早在5年前,該校就規定中層幹部每年籤署廉政協議,領導崗位實行「一崗雙責」,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同時擔負廉政責任。在基建領域,近年來學校也出臺了許多制度,其中包括涉及招投標、採購的源頭參與、過程參與等內容,各個環節都設置了法律顧問以及工會、專業人員等的介入。

然而,雖然有看似嚴格的規定,四川大學原副校長安小予、規劃建設處原副處長崔波、羅建仍在基建上出了問題。

「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內部領導體制與內部管理體制不分、政治權力與行政權力交織、學術權力被弱化、民主管理制度運行不暢等諸多問題。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行政權力的下移,高校的管理自主權進一步擴大,使得權力過度集中。」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永革說,「我國高校作為獨立法人的地位已經確定,但普遍缺乏運行順暢的高校法人治理結構。在一些地方,校長負責製成了『自己負責制』或『個體負責制』。」

他說,與其他權力集中部門的情況類似,高校個別領導存在「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心態,強勢的校領導藐視民主集中原則,把「群言堂」變成「一言堂」,其他居於弱勢地位的校領導耳聽少言,並不幹預。

「高校監督部門的文件發布不少,但是真正能夠一一落實抓出實效的可能有水分。高校出現領導幹部基建採購腐敗事件之後,很少見到監督部門檢查監督文件的落實情況,以及反思如何改進監管的對策措施。」陳永革表示,雖然高校也受到紀檢監察、審計,以及內部會計等部門的自身監督,但力度很弱。

「除了學校本身的原因之外,國家宏觀控制不力,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管理和監督不嚴也是原因之一。」他說。

加強權力制衡 加快高校管理體制改革

「全面清權確權,編制職權目錄,逐項明確職權的名稱、內容、類別、行駛主體、行使依據,把權力行使責任落實到具體科室和崗位;對每項職權按照『高』『中』『低』三個風險等級進行評定;明確並公開權力行使的基本程序、承辦崗位、辦理時限,繪製職權運行流程圖……」2014年,以上規定被寫入了《四川大學關於在校內各單位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中。

有學者建議,針對高校內部管理,堅持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相分離的原則,改革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改變當前高校紀委與所在高校的依賴關係,提升其地位為上級紀委派駐高校的監督機構;加強對高校的外部審計和監督,將高校制約於社會監督與法定監督之下,加強司法監督和行政監督;加快建立高校財務公開制度,實行「陽光財產」管理、使用運行機制,杜絕財務管理的暗箱操作,防範權錢交易。「學校管理的觸手很難覆蓋一個人全部的社會交往。學校在事後吸取教訓、進行整改的同時,國家進一步規範招投標市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校基建、採購領域的腐敗問題。」羅中樞說。(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吳光於)

↓↓↓↓獲取更多消息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象牙塔」腐敗緣何難禁?
    「象牙塔」內「小微」腐敗受到嚴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據粗略統計,十八大以來,僅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高校腐敗案件,就有50多起。有關人士表示,社會對高校的要求和標準更高,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象牙塔內和科學殿堂中的違法亂紀、貪汙腐敗行為。打造風清氣正的教育政治生態,要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築牢高校反腐的第一道防線。
  • 傳媒大學8名幹部被處分 「象牙塔中的反腐」透露出什麼信號?
    「中國網事」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高校腐敗案件中,腐敗「高發區」包括基建、招生和科研經費管理等領域。  「高校腐敗」高發領域:基建、招生、經費管理  11月24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根據教育部的通報,中國傳媒大學包括黨委書記陳文申、校長蘇志武、副校長呂志勝在內的8名學校幹部因違反八項規定分別受到了通報批評、免職等處分。
  • 藝考招生:緣何成為腐敗高發地帶?
    近日,四川音樂學院三位女教授由於在藝考招生中收受賄賂被查事件刷屏網絡,引起社會各界社會對藝考腐敗的廣泛關注。但有些學生家長似乎見怪不怪,直呼「太普遍」。從「你知我知」到「熟視無睹」,藝考儼然已發展為一條完整的流水線,隨之而來的是成熟的利益鏈。
  • 「學術腐敗」愈演愈烈 到底是誰玷汙了象牙塔?
    以後他一直不停地針砭學術界大多數人都睜眼閉眼的學術腐敗,今年2月他又自建學術批評網,與全國各地有志打腐的學人互通聲氣,聯手抨擊。6月25日,這方面打假的第一人方舟子的新書《潰瘍———直面中國學術腐敗》發行,在發行儀式及學術腐敗討論會上,與會者高度評價方舟子屢屢揭穿留美學人的回國行騙———明明是一般技術人員卻吹成這主任那教授,活脫當代「克萊登」;明明是不值甚錢的一般產品,卻吹成「在世界上獨一無二」,意在弄花官員眼,斂到大錢;明明已被國外科學家給以否定的「核酸」,卻拿回國做商業炒作,在報刊上做貌似艱深的解釋……
  • 貪到「象牙塔」,雙開!
    高等院校常被稱為「象牙塔」,是許多人心目中的「一方淨土」。然而近年高校腐敗案頻現,權錢、權色交易屢見不鮮,窩案、串案時有發生,甚至有地方高校領導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 據官方披露,年初至今至少已有20餘名廳局級官員落馬或被「雙開」,涉及上海、廣西、黑龍江、廣東、吉林、山東和安徽等多省份的地方高校。
  • 中國緣何成為英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日前在官網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首次成為英國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在各國仍深陷經濟重度衰退之際,中國緣何成為英國最大進口來源國?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二季度中國首次成為英國最大進口來源國,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中國疫情防控在二季度已開始取得明顯成效,而此時正值歐洲多國疫情開始肆虐的時候,疫情的暴發使歐洲多國產業鏈和供應鏈受衝擊。在此期間,德國等英國主要貿易夥伴由於採取了防範疫情的封鎖措施,使貿易往來受到一定影響。
  • 為什麼把「大學」比作「象牙塔」?
    我們都知道在網絡發展的今天,很多詞彙通過網絡進一步的傳播,成為流行詞彙。很多的詞的意思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著變化。有時候我們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些詞彙,就不能知道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小編經常聽人們說「大學」就是「象牙塔」。那麼這個「象牙塔」是什麼意思呢?
  • 觀察丨懲治家族式腐敗
    原標題:觀察丨懲治家族式腐敗 近日,海南省委原常委、海口市委原書記張琦受賄一案在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稱,2005年到2019年期間,張琦利用職務便利,在土地開發、項目承攬、工程推進等事項上為有關單位和個人提供幫助,單獨或通過其近親屬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07億餘元。
  • 「象牙塔」反腐不斷深化,至少20餘名廳官落馬或雙開
    高等院校常被稱為「象牙塔」,是許多人心目中的「一方淨土」。然而近年高校腐敗案頻現,權錢、權色交易屢見不鮮,窩案、串案時有發生,甚至有地方高校領導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據官方披露,年初至今至少已有20餘名廳局級官員落馬或被「雙開」,涉及上海、廣西、黑龍江、廣東、吉林、山東和安徽等多省份的地方高校。
  • 高校幹部接連落馬 斬斷伸進「象牙塔」的髒手
    ,在高校營造良好的反腐氛圍;進一步完善各高校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促使公共權力「陽光」運行  「象牙塔」反腐不斷推進!  「目前,我國高校腐敗案件呈現多發態勢。這些原來被認為是『清水衙門』的地方,正在成為腐敗蔓延的新領域。同時,這也佐證了只要有權力就會有尋租的空間,對權力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就有可能滋生腐敗。」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彭新林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1元可賣招標價10元:透視醫用耗材背後的腐敗新花樣
    新華社南昌11月30日電 題:1元可賣招標價10元——透視醫用耗材背後的腐敗新花樣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胡錦武 高皓亮  江西宜春市人民檢察院日前對贛南醫學院原黨委書記黃林邦涉嫌受賄犯罪立案偵查,其中醫療設備、耗材行賄受賄成為案件焦點。
  • 這個習慣,讓年輕人成為「高發區」
    這個習慣,讓年輕人成為「高發區」很多青年人因為工作的原因,所以不得不選擇穿不合腳的鞋子,特別是對於一些需要長期穿高跟鞋的女性來說,更加容易出現長雞眼的情況。所以人們在穿鞋子的時候儘量買一些舒適的,可能有一些鞋子看上去不怎麼樣,但是穿上去卻十分舒服的,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 HR必備丨巧妙使用數據透視表,從多角度分析公司人力成本
    HR必備丨巧妙使用數據透視表,從多角度分析公司人力成本 2019-06-14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羅湖女公安局長索性賄賂 絕對權力導致腐敗(圖)
    安惠君接受男警員性賄賂證明: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新京報》12月6日消息,近日,因涉嫌「買官賣官、包庇色情場所並收受巨額賄賂」,深圳市羅湖區原公安分局局長安惠君被「雙規」。和其他腐敗分子不同的是,這位女公安局長不僅擅權專權、愛財如命,而且個人生活糜爛,甚至多次接受下屬的性賄賂。
  • 為什麼大學校園被稱為「象牙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為什麼大學校園被稱為「象牙塔」?   他認為,作家應當在理想中的美滿境地從事文學創作,而這種創作環境就被其稱為「象牙塔」。   隨後「象牙塔」就用來描述脫離現實生活(out of touch with the real world)的文藝家的小天地,進一步引申到描述單純(purity)、與社會遠離的大學校園。   你知道幾種「大學」的英語表達?
  • 「一噸西蘭花」能壓垮「象牙塔」嘛?大學該去何方
    冬至剛過,「象牙塔」裡的人送走了「餃子節」,喜迎「西蘭花節」的到來。百木凋零的寒冬中,支付寶「公益林」卻在北京團市委的「振臂高呼」下快速生長,全國數百所高校爭先恐後參與其中,其中尤以河南大學和鄭州大學最是對抗激烈,只為拔得頭籌後收穫「一噸西蘭花」的獎勵。難道各大學統統「放下雞腿」轉向素食主義的行列了?
  • 中山大學輝煌80年:堅守「象牙塔」氣質的大學人
    堅守「象牙塔」瞄準最前沿  當人們清晰地感受到中山大學介入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熱度時,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冷靜地向他的學人們提出了一個頗有回歸意味的教育理念:大學首先是「象牙塔」,然後才是「社會發動機」,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  黃達人校長鄭重地強調,無論何時,中大人都要保持「象牙塔」的氣質。
  • 高考加分制度腐敗現象頻曝光 取消呼聲日漸高
    近年來,高考加分制度中的腐敗現象頻頻曝光,取消加分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不過,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小魯前天做客中國網談及高考加分政策時,直言「高考加分很公平,取消沒有意義」,並指出如果把加分政策一概取消可能導致人才培育千人一面。此番言論再次引發網友的熱議。本來,去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門已經聯合發布了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的方案。
  • 專家稱高校內部權力高度集中導致腐敗問題嚴重
    《新聞1+1》2009年10月13日完成臺本 ——象牙塔為何變身「蛀蟲塔」?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人們習慣於把大學稱作是「象牙塔」,為什麼這樣?因為大學代表了純潔。
  • 走出「象牙塔」 到自然中認識事物
    走出「象牙塔」 到自然中認識事物 2020-11-29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