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6歲前,在這4個方面嚴格管教,孩子情商高,長大更有出息

2020-12-13 張女子育兒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寶寶6歲前,如何培養孩子高情商與良好性格?重視這4個方面很重要

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聰明健康,將來有出息的,但是孩子是否有出息,是我們無法決定的,但是 一般來說,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必定都是有著良好性格與高情商的人。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就需要從小為了培養孩子性格與情商而努力。

雖然如今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不推薦使用暴力,打罵孩子,而是應該多多鼓勵表揚孩子,但也不是說,我們在任何時候都需要鼓勵稱讚表揚孩子的,而是在某些時候,該嚴格要求,該批評還是需要批評,並且不讓孩子經歷挫折教育,孩子的一切都可能如夢幻般的泡影,可能一戳就破。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6歲前是寶寶性格的形成時期,寶寶6歲前,在這四個方面對孩子嚴格管理,不僅能夠培養孩子良好地性格,孩子長大後,還能夠擁有高情商,更容易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在育兒方面的觀點,深受大家認可,也非常有說服力,大家對她應該都非常熟悉的吧。那麼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嚴格管理孩子吧!

時間觀念方面

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或多或少,都有做事拖拉的問題,而這對於孩子的成長,確實非常不利的。從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地時間觀念,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因此,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鍛鍊寶寶,讓寶寶了解時間,給寶寶買一個計時器。比如說,吃飯的時候,孩子吃飯太慢,需要花很久的時間。那麼我們首先就需要弄清楚孩子吃飯拖拉的原因,是因為玩玩具,還是看電視劇,或者等著父母餵飯等。然後我們幫助孩子避免這些因素。

然後給孩子一個時間限制,如果孩子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吃飯完,那麼直接收拾碗筷,不然讓孩子吃了,在下一頓飯之前,最好收掉孩子的一切零食。這樣雖然會讓孩子挨餓,但是有時候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狠心一點,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父母只要這樣多嘗試幾次,讓孩子意識到時間觀念的重要性,那麼孩子為了不餓肚子,就會在吃飯的時候,更加認真一些的,這樣父母也會省心很多。

孩子只有養成良好地時間觀念,才會在學習方面更有效率,孩子將來長大後,都會非常感謝父母的。

控制情緒方面

在孩子小的時候,容易出現不顧他人感受,亂發脾氣,對於自己的情緒,無法很好地控制的情況。父母不能聽之任之,而是應該好好管束一下。

一般來說是,小孩子都是藏不住事兒的,因此,喜怒哀樂都容易表現在臉上和肢體 語言上。而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無非就是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情緒上來了,用發脾氣的方式發洩。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雖然要好好管束一下,但是也需要注意,我們管束孩子,並不是跟著孩子發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唬住孩子,這樣的話,可能適得其反,讓孩子脾氣變得更加暴躁。

父母首先應該冷靜下來,弄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解決。安撫好寶寶的情緒,等孩子冷靜下來了,再和孩子好好談談。如果孩子經常亂發脾氣,那麼父母還可以制定一些懲罰機制,嚴格實現,讓孩子明白無故亂發脾氣的後果。

家務方面

很多家庭,可能從小,都不會讓孩子做什麼家務活的,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做不好,但是卻不知道,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並沒有多少好處的。

要知道,孩子雖然還小,懂得的東西較少,很多事情的確也做不好,但是並不代表著,不能夠讓孩子去嘗試。要知道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也是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性和家庭責任感的。

在孩子做家務的時候,最開始,可能會讓事情變得一團糟,但是隨著孩子做家務次數的增多,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熟練的。要知道孩子們都是非常聰明的,學東西也是非常快的。與其讓孩子整天都去學習,還不如讓孩子做一些可以動手動腦的家務,對於孩子的成長更為有利。

孩子都是好動的,學習半小時的樣子,就很難集中注意力了,這個時候,其實可以讓寶寶勞逸結合,做做家務,幫父母的忙,不僅可以為父母減輕負擔,還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因此,在做家務方面,對孩子嚴格要求,讓孩子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清洗玩具,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洗漱,幫著收拾一下碗筷,都是不錯的選擇。孩子只有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夠更好地成長。這樣還可以減少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上網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責任感方面

對於孩子的教育,責任感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孩子們從小可能沒什麼責任感,還容易推卸責任,這個時候,我們首先不是要批評孩子,而是應該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因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可能都是父母的反應,可能父母在很多時候,有著推卸責任的情況,父母一定要好好反省一下。

然後就是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責任感的重要性。尤其是男孩子,更需要重視責任感方面的培養,這樣才能讓孩子將來長大更有出息,能夠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

說句心裡話

很多人認為性格是天生的,但是我卻認為,人的性格並不是天生的,新生兒猶如一張白紙,是沒什麼性感的,然後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經歷的事情多了,自然有了自己的性格。

而孩子性格的形成,主要就是在3-6歲這個階段,這個時期,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最佳時機,而父母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又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做好表率,孩子的性感,可能就會有著父母身上的毛病。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地的人格品質,那麼不妨選擇《幼兒情商培養繪本》這套書,該書共10冊,適合3-6歲的寶寶,與孩子一起學習,每天都陪著孩子看繪本,給孩子講故事,該書通過一些簡單有趣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學會不亂發脾氣,誠實守信,做最好的自己,養成好習慣等。

這套書,不僅可以看,還可以聽的,只需要掃碼就可以收聽,父母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聽故事,再加上父母的講解,也會省心很多。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對你有所幫助。#親子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 作者簡介:張女子育兒,從事育兒工作10餘年,家裡有2個調皮鬼。多平臺帳號同名,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與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可以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留言、轉發、評論哦。你對我的一次微小鼓勵都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就請長按「點讚按鈕」,就可以一鍵實現點讚、關注、評論哦。你的「一鍵三連」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李玫瑾教授經過長期對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讓李玫瑾教授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孩子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同時李玫瑾教授所傳達的育兒觀念正是如今父母應該學習的,根據李玫瑾教授的總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如果你家孩子有,那就偷著樂吧!
  • 李玫瑾:父母越捨得給孩子「投資」這3個方面,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說道:18歲之前,孩子的成長要經歷4個臺階。因此,走好前面3個臺階,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就算家裡再窮,父母也要捨得給孩子「投資」這3個方面。01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有父母陪伴長大的孩子,才會有充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這將會給他的性格培養奠定基礎,也為將來的人生奠定基調。0~3歲的時候,父母邊工作邊照顧孩子雖然很累,但也要捨得花時間做好孩子的情感撫養。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情商高,還更獨立
    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獨到的方法,有的家長認為「窮養兒,富養女」孩子才能更有出息,有的家長認為「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要小時候著重培養才更優秀。當比父母們的教育方式,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式顯然更有說服力,李玫瑾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
  •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家長們熟悉的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老話都說「三歲大,七歲看老」,這裡面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些的毛病習慣,需要家長們早點發現,如果時間長了孩子養成了習慣改不掉影響的是一輩子。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四個方面來建議家長們多管管。
  • 李玫瑾:從小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孩子在3-6歲是情商和智商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在這個時期內,如果孩子有這4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對孩子嚴加管教,否則,孩子長大後的情商不會太高。4個特徵分別是什麼。而如果孩子一旦有這種壞習慣,就代表他內心深處已經覺得這是一種正確的情緒宣洩方式,如果任由他這樣的話,孩子長大步入社會後,將會嘗到許多苦頭。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 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教育要在6歲之前」,培養孩子三種能力,長大更有出息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6歲之前這三種能力需要培養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綜藝節目中表示,「教育孩子最好在6歲之前,之後再想管教就難了。」案例中的家庭非常普通,夫妻兩人都是公司職員,家庭經濟收入中等,由於平時工作很忙,孩子出生之後就把奶奶接來幫忙照顧。奶奶看到生了個大胖小子自然高興的不得了,平日裡也是仔細看護,把一家人照顧得很周到,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在教育問題上矛盾開始顯露出來。簡單來說就是,媽媽想管教,可奶奶的溺愛不僅沒能把該教的教了,反而不好的習慣越來越多。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5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3-6歲時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因此3-6歲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尤其是這5個方面一定要「使勁管」。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針對孩子的教育,各個家長都有其特有的方法,有一些家長覺得「窮養子,富養女」的孩子會有出息,另一些則覺得「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自小就需要重視造就。李玫瑾教授的科學育兒方式是很有說服力的,我相信許多學生家長都對她非常熟知,我也常常會看她的知識講座,她在科學育兒領域是很有造詣的,她覺得作為爸爸媽媽的,應當做到言傳身教,尤其是父母在這4個領域必須使勁兒管孩子,孩子長大以後,不但高情商,並且做事乾脆利落。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爸媽在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比同齡人更獨立,情商也很高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未來走進社會能有出息,但孩子未來能不能成才,跟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在3-6歲的時候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段時期你如何教育孩子,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未來。
  • 李玫瑾直言:孩子出生頭六年,使勁「管教」,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孩子在一歲左右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了,到了三歲左右自我意識已經非常強烈,孩子有了初步的思考能力,很多時候是以自我為中心,大人所說的話他們也不再乖乖聽從,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叛逆期,如果家長管教方式不對,很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的性格和習慣。
  • 李玫瑾教授: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我們身邊的父母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高情商,但是真正培養起孩子來時卻經常不得要領。不僅是外國學者提出過情商很重要的建議,備受中國父母推崇的李玫瑾教授也曾告訴大家,在4個方面上父母管孩子時要多使勁,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情商高,做事情也乾淨利落。
  • 李玫瑾教授: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不僅是外國學者提出過情商很重要的建議,備受中國父母推崇的李玫瑾教授也曾告訴大家,在4個方面上父母管孩子時要多使勁,孩子長大以後不僅情商高,做事情也乾淨利落。所以父母越是使勁管束和糾正孩子以自我為先的習慣,孩子將來越是能成為一個情商高的人。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家長們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開始給他報各種早教班,希望孩子上學後成績能領先,將來有出息。 但培養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並非易事。
  • 李玫瑾:教育男孩,6歲前堅持3個原則,孩子將來更出息
    但相對來說,男孩子天性比較任性調皮,還喜歡惡作劇甚至惹是生非,不容易聽從管教,在體力上也比女孩更佔優勢,如果從小就一味慣著男孩子,不及時進行管教,等到男孩子到6歲甚至12歲以後,管教起來就非常難了,最讓人擔心的是,如果男孩子的不當行為得不到有效控制,成人後如果誤入歧途,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不過也總有很多人質疑,孩子有沒有出息,還要20幾年後次啊能知道,現在教育孩子能說明什麼? 對這種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藉口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滿意的回答: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後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
  • 李玫瑾: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你家孩子中幾條
    曾經在一場關於孩子情商的講座中,她提出了一個觀點:現代社會,情商跟智商同等重要,孩子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肯定不會高。曾經在一場關於孩子情商的講座中,她提出了一個觀點:現代社會,情商跟智商同等重要,孩子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肯定不會高。李玫瑾: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你家娃中幾條?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