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桂花大產業—中國丹桂之鄉福建浦城綠色發展之路

2020-12-17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福州9月14日電(記者湯華、沈汝發)初秋時節,走進福建南平市浦城縣山村,到處飄溢著桂花的清香。這裡就是紅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吟唱的原中央蘇區縣,如今的「中國丹桂之鄉」。

    浦城是丹桂種質資源的原產地,據文獻記載,栽培歷史長達2200多年。但長期以來,都是村民在門前屋後自發種植,製作自用的桂花茶。「真正將丹桂作為產業發展,是在『十一五』期間。」浦城縣縣委書記陳國發告訴記者,全縣丹桂種植面積每年以萬畝速度遞增,現已突破6萬畝,居全國首位。

    陳國發說,通過實施丹桂產業發展十年規劃,全縣年產丹桂鮮花50萬公斤以上,年均繁育丹桂苗木2億多株,帶動了數萬農戶發家致富。

    丹桂是現代城市園林和山地綠化的珍貴樹種。中國加速城鎮化進程後,丹桂苗木暢銷南北大中城市。浦城縣抓住這一契機,提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農民主體、企業參與、協會互動、縣校合作」的發展模式,全力推動丹桂形成產業規模,帶動農民增收。

    臨江鎮水東村林農黃安民自1986年就開始種植丹桂,現在被稱為當地丹桂產業的「始祖」。黃安民回憶說,「剛開始試著種一點丹桂,主要是採花,釀桂花茶,銷量不大,但比種田好一些。」

    2000年,丹桂苗木需求大增,黃安民將重心轉到種植丹桂樹上。「丹桂樹作為綠化樹很暢銷,我們種植規模由最初的10多畝擴大到100多畝。」黃安民說,「2年的苗一棵可以賣兩塊多錢,一年下來能賺幾十萬元。」

    2006年,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黃安民的丹桂生意越做越大,成立了浦城萬棵苗業公司,產品遠銷上海、湖南等全國各地,2011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元。

    2010年榮獲福建省「花王」稱號的丹桂花,風姿綽約,又清香宜人。「北京奧運會場館、上海世博園、廈門園博園都栽有浦城的丹桂,暢銷全國23個省市。」浦城桂花協會副會長江紹雄說,全縣2.5萬丹桂種植農戶從中受益。

    江紹雄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畝地平均種10萬株丹桂苗,成活率按80%算,就有8萬株。每株苗價格0.8元左右,銷售額就有6.4萬元。扣除租金、苗木成本、人工成本,至少賺3萬元。

    鄉間丹桂加工一直是浦城的傳統技藝,丹桂茶製作技藝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此基礎上,浦城縣引導企業開展丹桂的深加工,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等食品加工企業應運而生,企業一年加工桂花20多萬公斤。

    浦城縣木樨園營養食品有限公司開發了金桔桂花茶、桂花金桔糕、糖桂花等一系列桂花產品,「公司一年需收購加工3萬多公斤的桂花才能滿足市場需要。」總經理徐良華說,產品遠銷上海、北京等地,桂花產品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近年來,丹桂產業前景看好。浦城丹桂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浦城丹桂」、「晨露」2個品種獲得國際園藝學會授予的木樨屬新品種國際登錄證書。徐良華說,公司2004年設立時,收購桂花1公斤才10元左右,現在最低要20元、最高46元。而一瓶浦城糖桂花也由7元提高到15元。

    據浦城縣副縣長劉建平介紹,目前,全縣依靠桂花產業年收入千萬元以上的就有20多戶,百萬元以上的達百餘戶。他說,浦城縣正與福建農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的專家合作,著力丹桂萃取精油、美容護膚品、天然香精等項目的研發,以開發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桂花產品。

    2012年初,浦城縣啟動建設了一個集桂花苗木繁育區、交易區、休閒觀光區、科技研發區等為一體的中華桂花博覽園,規劃面積達6450畝,擁有千年九龍桂及丹桂、金桂、銀桂、四季桂等四大品系40多個品種。同時,為突出弘揚丹桂文化,還排演了大型現代贛劇《丹桂情》,遊客來可以盡情賞桂花、聽桂花。

    「綠色生態也是生產力,浦城丹桂產業能夠做大做強,根本在於抓住了綠色發展的新機遇。」南平市常務副市長許維澤說,南平市近年來瞄準生態市建設,發展綠色經濟,力求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相關焦點

  • 如何用福建桂花露+荔浦芋頭+恩施餈粑,做一碗終極「糖水」
    微甜但不膩,燦爛的丹桂在熱水中盤旋向上,重新舒展開來,瞬間仿佛又回到了滿城桂花飄香的季節。桂花易逝,但桂花露卻可以陪伴四季,這便是風物君最近發現的小可愛,用浦城丹桂做成的桂花露,原材料只有桂花和砂糖,用傳統的糖漬工藝將桂花之美保存下來,好看又好吃。
  • 首屆中國電動衝浪板公開賽落幕 助推浦城高質量綠色發展
    收錄於話題經過三天的激烈角逐,2020年宜和佳苑杯-中國電動衝浪板公開賽11月1日在浦城落幕,來自吉林省體育局水上與遊泳運動管理中心的劉嘉嫦勇奪2金1銀,可謂大豐收。本次賽事由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和南平市人民政府主辦,浦城縣人民政府、南平市體育局、南平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這也是國家體育總局今年批准舉辦的第二場國家級動力衝浪板賽事。
  • 美國英語教師學習福建浦城剪紙藝術 體驗民俗傳統文化
    圖為:美國英語老師學習剪紙藝術  光明教育訊福建浦城縣既是中國丹桂之鄉,又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7月7日晚,浦城縣委書記周永和陪同剛到浦城開展第十三屆福建國際英語科普夏令營活動的7位美國英語教師參觀浦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讓遠道而來的美國教師體驗浦城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受浦城剪紙、閩派古琴等當地特色文化的獨特魅力。浦城剪紙是浦城文化中的一道永不褪色的靚麗風景。
  • 浦城大米走進匹克
    據悉,2020年618大促期間,匹克創造行業奇蹟,在高客單價的情況下不斷打破銷售記錄,實現億元「小目標」。2020年雙十一,匹克天貓艦旗店銷售額突破2億元,同比去年雙11提升86.23%,躋身國內體育運動品牌第四。銷售商品件數118萬件,同比去年雙11提升108.96%。客單價為298元,連續兩年排名中國運動品牌第一。
  • 湖南:桂花苗木成雙峰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
    中國園林網9月25日消息:花開月明正當時,金秋丹桂溢江南。在這收穫的金收季節,筆者走進位於雙峰縣甘棠鎮石洞村石泉組朱祥發桂花苗圃基地,剛趕上桂花盛開,只見桂花香撲面而來。石洞村沒有資源優勢,村民們靠傳統種養僅能解決溫飽。
  • 瀘州納溪打造「中國桂花森林公園」
    中國園林網11月22日消息:記者從瀘州市納溪區「中國桂花森林公園 ——樨湖樨海」旅遊規劃座談會上了解到,豐樂、龍車古鎮依託萬畝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月桂花豐富的旅遊資源,歷史文化名人尹吉甫、韓飛霞、韓適甫、韓仕修等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護國討袁鐵門坎豐樂古戰場、朱德救民水火碑紅色文化,
  • 福建南平:「稅務藍」護航「閩北綠」
    近年來,福建南平市把生態資源優勢與武夷山「雙世遺」品牌優勢有機結合,創新實施「武夷品牌」建設工程,全力打造覆蓋南平各縣(市、區)特色產業鏈的「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南平稅務人不遺餘力護航閩北綠色產業,用稅務力量將青山化金山,讓綠水拓財源。
  • 福建南平浦城剪紙:金剪生花 雕鏤千年時光
    如今,在各方重視和保護下,浦城剪紙正期待與新時代再度碰撞出新的華彩。由北到南,紅紙寄殷情剪紙,是我國(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和廣泛流傳的民俗活動。浦城地處福建最北端,與浙江、江西相鄰,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為浦城帶來頻繁的人口流動,同時也為浦城剪紙的出現創造條件。
  • 福建南平這五種優質特產,你知道幾種?
    好了,城市今天就介紹到這裡了,我們今天來講講福建南平這五種優質特產,你知道幾種?一、武夷巖茶武夷巖茶,是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特產。武夷巖茶只有生長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只有用獨特的傳統工藝加工製作而成的烏龍茶才叫武夷巖茶,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鬱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窮,是中國烏龍茶中的極品,屬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二、武夷黃酒武夷黃酒,是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特產。
  • 記中國電信福建公司駐浦城黃碧村村第一書記葉茂禎
    近兩年,村裡大建設把水泥路鋪到了各家各戶門口,看到村容村貌大變樣,村民們總會談起他們的第一書記,「這個書記很內行!他做的事情讓村裡每個人都能受益。」村民誇讚的就是扶貧駐村第一書記葉茂禎,他是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的一名技術骨幹,從2017年底扶貧駐村至今,他帶領村兩委幹部,多方籌集近600萬元項目資金,拓展產業扶貧,建設美麗鄉村,幫助黃碧村提前摘掉了貧困村帽子。
  • 「中國綠色食品之鄉」慶安:黑土地上的優質綠色大糧倉
    東北網9月22日訊(記者 陳顯春)農業農村部將黑龍江綏化選為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6個分會場之一,其推薦理由是我國黑土地、大糧倉。綏化市確定慶安縣為具體承辦地,因慶安有百年的稻作文化根基及傳承農耕文明。9月23日,豐收之歌將在慶安唱響。
  • 舌尖上的浦城和松溪 南平地道特色美食小吃攻略
    浦城美食  浦城縣位於福建省最北端、閩浙贛三省交界處。在飲食文化上,或許因為較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多元化。  自然地貌的特點,也決定了自然產物在這個飲食文化處於一個重要的位置。接下來,小記就帶您一起認識浦城一些較為特色的美食吧!
  • 如何區分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
    我們都知道,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之分,花金黃色者,為金桂,花黃白色者,為銀桂,花橙紅色者,為丹桂。金桂、銀桂、丹桂花期都集中在9~10月,唯有四季桂,四季均會開花。不同桂花品種,除了花色之差外,還有貴賤之分,同等規格丹桂的價格比金桂、銀桂要高。
  • 雲南:走出產業迭代升級綠色發展之路
    科學提出「兩型三化」發展方向,大力培育八大重點產業,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謀劃構建面向2035年的「5個萬億級和8個千億級」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十三五」期間,雲南走出了一條符合時代特徵、雲南實際的現代化產業迭代升級、轉型發展之路,全省產業大踏步向高質量邁進。
  • 一條綠道連山水 浦城人民享受「綠色」福利
    據了解,仙樓山公園步行道工程主線總長約1.1千米,北入口位於四賢大道丹桂山莊斜對面,「根據設計,這裡將建設停車場和入口牌坊。」現場項目負責人李靳說,為了使主線與支線步道相連,還設計了一條長42米,寬2.5米的架空棧道,目前,該棧道主體部分已基本完成。「仙樓山森林公園已經封山育林三十餘年,我們在施工中儘量做到保留原有的樹木。」
  • 「香城泉都」的綠色崛起
    綠色的背後,是亮麗的生態經濟發展指標——連續四年GDP以百億元的速度增長,鹹寧已經成長為武漢城市圈內最具生態優勢的城市之一。  生態優先,園區引領綠色產業強勢崛起  「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堅決對先汙染後治理說『不』,堅定綠色崛起的發展之路不動搖。」鹹寧市委書記任振鶴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多次強調。
  • 吉林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的旅遊創新之路
    中國網8月29日訊 素有「中國梅花鹿之鄉」的東豐縣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長白山分支哈達嶺餘脈,輝發河上遊,是一個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曾為東豐縣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東豐縣自然生態良好,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業發展非常迅速。2016年,遊客接待數量突破60萬人、增長20%,旅遊總收入實現6.7億元、增長22.2%。
  • 小竹子,大產業
    永安市鬱鬱蔥蔥的竹子。永安市竹具城的展廳一角。永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提出「要搞竹子深加工,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的要求。長期以來,永安市堅持「小竹子,大產業」發展思路,把竹產業作為扶持鼓勵的主導產業之一,推進「以竹代木」,減少森林砍伐,逐步形成「主攻二產、拓展三產、帶動一產」的竹產業發展新格局。
  • 綠色金陽——頤養天堂!「泰寧金陽明星度假山莊」福建首家[金葉級]綠色飯店
    「泰寧金陽明星度假山莊」系福建新恒基集團全資的旅遊度假型飯店,是福建首家金葉級綠色飯店,位於福建三明市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的秋天:《金陽的桂花開了》 悠悠白雲藍天下,獨住青山往來客。 入宿林間小別墅,桂花香氣傾心脾。又是丹桂飄香時,採一束桂花,與同行的團友DIY,一盆香噴噴的桂花糕讓您垂懸欲滴。
  • 蒜瓣子,金蛋子——「中國大蒜之鄉」的產業振興之路
    金鄉縣是著名的「中國大蒜之鄉」,素有「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的美譽。這是該縣大力發展大蒜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大蒜作為金鄉的「金」字招牌,有著2000餘年的種植歷史,並積澱起豐富的管理經驗,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金鄉大蒜從1982年開始進行規模化種植,九十年代得以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