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應如何培養財經新聞人才

2020-12-18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社交媒體和人工智慧等新型信息技術和應用模式的不斷發展,數據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動著人類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在全球進入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大數據對各個行業的影響也逐漸顯現,不知不覺地改變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就傳媒而言,大數據不僅顛覆了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弱化了傳統的媒體信息,解構了傳統的新聞業務流程,而且重塑了新聞質量的評價標準,促使新聞生產的跨界合作,增加了預測性新聞和深度報導,還重構了傳統新聞的採編方式,提升了數據呈現、分析及解讀能力。

新老問題使財經媒體人告急

大數據時代,財經新聞受數據影響尤為突出和深刻。數據與財經新聞原本就密不可分,數據是財經新聞報導的生命線,是財經新聞報導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是構成財經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數據的財經新聞不是好新聞。因為數據不但能增強財經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還能為目標受眾的經濟生活提供參考。相反,沒有數據的財經新聞無法讓受眾產生信任感,從而影響媒體的公信力。

當然,財經新聞報導並非數據的簡單堆砌,而是對數據信息進行更加清晰的呈現、更加深層的分析和更加準確的解讀。對於財經類媒體人而言,這種對數據信息的挖掘、分析、解讀、加工、呈現,應是一種全新的技能,而要全面提升媒體人的這種複合型專業技能,又絕非一日之功所能成。由此觀之,大數據時代,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也在倒逼財經新聞教育改革之事。

縱觀我國財經新聞教育現狀,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仍無法滿足社會之急需。且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一方面出現了忽視培養學生大數據意識的新問題,另一方面財經與新聞缺乏有機融合的老問題依然存在,「兩張皮」現象一直未能很好地解決。因此,加快財經新聞教育改革步伐尤為迫切。

財經新聞教育應強化「五大意識」

要改革和完善不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財經新聞教育,關鍵點是要轉變財經新聞教育的思想和觀念,做好頂層規劃設計,設計出既區別於傳統的新聞教育,又區別於其他類專業新聞教育,如體育新聞或法制新聞等。具體來說,應強化「五大意識」。

一是強化標準意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財經類高校有40餘所,包括綜合性大學在內,標明「財經新聞」「經濟新聞」「商業新聞」類的高校超過50所。然而,這些高校的新聞傳播學教學,既無統一的專業方向名稱,也無統一的學科標準。雖然人才培養可追求多元化、個性化,不局限於一種模式,但總體而言,一定需要大致統一的專業標準和要求,這樣才能培養出既有共性又富個性特色的財經新聞專業人才。

那麼,財經新聞專業的標準和要求究竟是什麼?有無必要設立這個專業標準?回答是肯定的。財經新聞的標準從不同的角度看,其要求有所不同。如果從大數據視角來看,「數據新聞」就是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也是財經新聞區別於其他專業類新聞的標識,更是大數據時代對於財經新聞報導的特殊要求。

既然如此,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的財經新聞教育應該僅僅抓住「數據新聞」這個核心要素,科學地、創造性地設置課程,統編教材,實施有效的師資再培訓,強化學生實踐常態化等。

二是強化財經意識。長期以來,財經新聞教育的「兩張皮」現象未能得到根本解決,究其原因,關鍵是沒有理清楚財經和新聞的內在聯繫。在財經新聞專業教育中,究竟需要哪類財經知識,需要多大層面的財經知識,我們還沒摸清楚。很多學校的課程設計中,都開設了經濟管理類課程,但這些課程都是普及性的財經課程,學生選修這類課程後,要麼「消化不良」,要麼「營養不良」。

目前,在財經新聞專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中,財經板塊還是缺乏對從事財經新聞工作真正有用、有效的財經知識。事實上,大學4年時間有限,不可能要求財經新聞專業的學生既要學完財經類專業的知識,也要學完普通新聞傳播學類的知識,同時學完其他類通識類課程。因此,在所設計的課程中應有所取捨和精選,提煉出真正屬於財經新聞專業的核心課程名錄來,比如,通識課程板塊、人文課程(文史哲)板塊、新聞傳播課程板塊、財經類課程板塊四類核心板塊。而且,這四類板塊課程的設計,要講究內在的邏輯性,注意知識結構的「融通」。只有這四類課程板塊做到相互融通,才能有效解決財經新聞教育的「兩張皮」現象。

三是強化教材統編意識。目前各高校財經新聞專業的教材使用,大多數為普通新聞院校所採用的新聞傳播學教材,外加普通財經類專業的經濟管理學教材,授課老師彼此按照自己固有的學術路徑進行講述。財經和新聞兩類專業的融合方式是讓學生自我去「融」,去「結合」。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很難有機地融合,成為「四不像」。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兩個,一是授課教師在授課時做好「融合」。二是做好核心課程教材編寫的「融合」工作。比如,《中國新聞史》《外國新聞史》等新聞傳播類課程,要不要講這麼多課,具體內容究竟涉及哪些「融合」的內容更合適。同樣的,諸如《金融學》《貨幣銀行學》等經濟管理類課程,要不要講那麼多內容,究竟講哪些內容夠用。這些都是需要依據大數據時代的要求,進行科學的研究確定,從而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知識比例和內容,以確保中國的財經新聞專業教育特色。

四是要強化再學習意識。目前財經新聞專業的師資構成,「半路出家」的多,又懂新聞又懂財經的雙師型導師不多。特別是許多新聞院系財經類專業的教師普遍採取「借雞下蛋、借船出海」的模式,人文、新聞、財經等教師在授課時,各自為政,彼此溝通很少,更談不上融合。而理想狀態的財經新聞專業教師,無論是新聞傳播類還是經濟管理類的老師,最好是複合型或雙師型,對彼此學科有一定程度的融通性或跨界才行。因此,要融通或跨界,教師必須在相關領域進行再培訓、再學習,只有教師在不同學科中互相融通、相互學習,才能真正達到融會貫通,才能在教授學生時,不但會得心應手,而且一定是最「專業」的授課,學生也更受益匪淺。

五是強化常態化意識。新聞專業教育具有天然的實踐性和職業導向特點,其發展態勢必然嵌合在整個傳媒業變遷過程中。大數據時代的財經新聞更強調實踐技能,要求新聞人具有一定的數據挖掘技術,並能夠通過分析數據尋找出相關性,從而找到新聞線索和敘事形式,提供精確性新聞,以滿足受眾對於趨勢性報導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國高校新聞專業的實踐教育,大多安排在大四年級到媒體開展畢業實習,這種集中實踐方式,雖能讓學生通過媒體記者的「傳、幫、帶」,做到學以致用,提高新聞業務能力,但在大數據時代下,其局限性非常明顯,因為新聞專業理論學習,總是滯後於大數據頻發的新聞實踐。因此,要將新聞實踐常態化,要貫穿於新聞專業教育的全過程,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和自媒體的發展以及各種平臺的推出,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無需走出校園到專業類或其他媒體去實踐,自己就可以在校園內隨時隨地地接收、編輯和發布信息,實現「邊學邊做」,學以致用。

(作者譚雲明系中央財經大學新聞傳播系主任、財經新聞研究所所長、教授)

相關焦點

  • 新時代財經領域法治人才培養論壇在北京舉行
    首先,中央財大法學院應利用好中央財經大學的平臺,進一步加強法學院與其他學院,如金融、經濟等學院的交流合作,讓有金融業務的企業能夠找到懂金融的法務,細化並強化財經法律人才培養的特色;其次,中央財大法學院應與其他高校法學院加強聯繫,提倡跨學校、跨學院選課等;再次,增加專門針對有法律功底的在職人員的高端培養課程、項目。
  • 專訪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新財經視域下的高等財經教育和人才培養
    高級財經從業人員應兼具「專才」與「全才」NBD:經濟大發展的時代下,有人說財經學科經世致用,也有人認為財經專業功利過熱。在您眼裡,財經是一個什麼樣的專業領域?有什麼特點?新財經呈現「四化」發展趨勢NBD: 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在經濟和金融領域不斷滲透,財經專業的培養如何應對這種變化?在您眼裡,財經專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 網際網路時代之下,大數據專業技術人才培養!
    大數據人才有非常廣泛的適用範圍,有著巨大的社會需求,大數據人才的就業囊括生物、醫學、金融、經濟、教育、政府等各個方面,只要有數據的地方,大數據人才都可以在其領域施展才華。但是現階段培養大數據產業人才方面,不管是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難以達到社會對大數據人才的需求。
  • 壹財經開講|數位化時代賦能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數位化時代,隨著我國產業結構進入全面調整升級期,對人才的素質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也正在倒逼新商科教育的改革創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商科』人才勢在必行。」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寧夏數字經濟與智慧管理研究院負責人馮蛟說。當前,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出重點發展九大特色產業,亟需產業人才支撐、經管人才儲備。
  •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徐飛:「新財經」視域下高等財經教育和人才...
    高級財經從業人員應兼具「專才」與「全才」NBD:經濟大發展的時代下,有人說財經學科經世致用,也有人認為財經專業功利過熱。在您眼裡,財經是一個什麼樣的專業領域?有什麼特點?新財經呈現「四化」發展趨勢NBD: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在經濟和金融領域不斷滲透,財經專業的培養如何應對這種變化?在您眼裡,財經專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 緊缺的精算人才如何培養
    高校、精算諮詢、會計師事務所、大數據、網際網路、AI、養老、社保等行業領域及監管部門,精算人才供給嚴重不足。    很多人羨慕精算師的百萬年薪,卻不知要獲得精算師資格證卻至少需6至8年,比傳說中難考的註冊會計師更難。要成為大公司的總精算師,對從業經驗更有苛刻的要求。因此,精算師大多在「北上廣深」,留在湖南的精算師鳳毛麟角。
  • 新聞出版高質量人才培養研討會在京召開
    羅學科指出,新聞出版學院的學生作為新聞出版行業的後備人才,應當具有紮實理論基礎、較高學科素養、較強實踐能力、明確職業導向四項重要素質。羅學科對張忠凱等業界專家為幫助校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明確就業方向等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謝,提出下一步應動員更多同學了解、參與這個項目,充分利用好學校地處全國文化中心的區位優勢,與行業進行密切互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 招生季 | 天津財經大學培養專業統計人才!
    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堅持與國家社會經濟實踐緊密結合,以科學研究促進專業建設。  03 專業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  1.專業定位  經濟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定位於培養國家急需的社會經濟統計專業人才。  2.人才培養目標  經濟統計學專業包含經濟統計方向、金融統計與精算方向和數據工程卓越人才實驗班(楊曾武班)。
  • 藍點數據攜手北京大數據產業人才實訓基地培養大數據人才
    10月20日,北京市科委授予北京宏福大數據基地為北京大數據產業人才實訓基地,授牌儀式暨大數據人才培養計劃新聞發布會在宏福大廈隆重召開。在新聞發布會上,代表產業的宏福大數據基地和藍點大數據,與有深厚科研學術背景的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籤訂了在大數據的產業發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企業項目研發、學術交流、校企合作、高端人才培養等領域的三方戰略合作協議,會上發布了《大數據人才培養計劃》。
  • 中央財大本科生招生辦主任程麗芳、金融科技系主任戴韡:新時代財經...
    如果你有志於填報財經專業,7月22日起,「財經媒體第一大V」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將聯合國內數十所知名財經院校,在三天時間內舉辦共計30場接力直播,為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高考學子帶來「財經第一課」,解答招生政策、志願填報相關問題。
  • 新聞傳播學實力最強高校有哪些?今後該怎麼培養優秀傳媒人才?
    復旦大學當然,我國新聞傳播學的人才培養面臨融媒體發展、人工智慧的挑戰,該如何應對這些新聞問題呢?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在校生是當前及未來進入媒體與傳播等相關行業的主流後備力量。面對智能媒體時代的大勢所趨,我國的新聞傳播院校應培養怎樣的人才?該如何培養?
  • 中博教育:助力高端財經人才培養
    如何培養真正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財會人才?經過十六年的探索,中博教育在這方面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路子。經過三十年的高速增長,我國經濟已進入了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階段。經濟轉型升級需要更集約化地利用資源,並以更加高效的管理提升效率,這離不開高端財經人才的支持。特別是全球一體化以及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潮中,國際化人才尤其是具有全球視野的財務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彰顯。
  • 新零售時代,如何吸引算法大數據人才?
    作者|NatureW  來源|獵聘人才官(ID:liepinrcg)便利蜂如何與網際網路公司爭搶算法數位化人才千店千面,便利蜂如何實現對員工的標準化管理?數位化浪潮的席捲,讓新零售的風口正式來臨。
  • 媒介融合時代數據新聞可視化教學探索
    因此,媒介融合時代新聞行業需要的是複合型視覺新聞製作人才,這為高校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梳理美國大學數字新聞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提出了國內新聞課程改革的路徑以及師資力量的建設的途徑。 二、數據新聞可視化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數據新聞的興起對新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業界,新聞傳播者已經不同於傳統的媒體從業人員,他們更需要具備新的思維能力和對新技術的運用能力,從而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新聞生產和傳播。
  • 上海財經大學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
    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劉蘭娟首先代表上海財經大學致辭。劉校長強調,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獲批為各高校適時布局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工科學科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將對營造交叉融合、協同創新的學科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 雷朝滋:新時代人才培養應切實轉變教育理念
    12月11日,以「教育未來,因A.I.而能」為主題的「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2020」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教育界、科技屆、產業界各路精英以及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話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的創新發展。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出席會議並發表致辭。
  • 財經人才培養實力排行榜,上財排名第1,央財未進入前5
    如果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上海財經大學的實力最強,被排在榜單第一名的位置。頂著國字號招牌的中央財經大學僅排名第六,在它之前有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包括上財在內的5所高校在財經類人才培養方面處於第一個陣營。
  • 人工智慧時代新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析
    本文重點分析人工智慧時代虛擬主播、主持人在傳媒行業中的優勢,基於此,對人工智慧時代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提出策略建議。 關鍵詞:人工智慧;語音合成;播音主持;人才培養 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勢如破竹,它的普及悄然改變著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格局。與新技術同期而至的新變化也給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發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
  • 統計學:大數據時代的新寵!
    大部分人對統計學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階段,認為統計學就是簡單的收集、整理和記錄數據。其實不然,統計學不僅僅是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它是一門通過分析挖掘數據內在數量規律性的科學,是一門研究如何解釋、分析和應用數據的方法論科學,是一門融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問。
  • 智慧時代,老師和學校如何培養未來人才?聽聽這些大咖怎麼說
    5G時代,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我們究竟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信息社會的來臨呼喚教育增強人們適應數字時代的能力。」尹後慶表示,人類正在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代。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科技在我們的生活和教育領域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在時代浪潮下,每一位教育者依然需要作出改變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