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書種類非常多,內容也良莠不齊,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休閒類和學習類。
休閒類
是指為了消遣看的書,比如一些小說和歷史作品。這類書看起來也不用講什麼技巧和方法,隨意地看就好。
學習類
是指帶著很強目的性去看的書,比如商業管理、市場營銷、心理學、個人成長、職場溝通等等。
讀這類書都是希望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能力、完善性格、養成良好習慣的,所以需要有好的讀書方法。
讀書的效果如何提升?
那既然是學習類的書,讀完就有個學習效果問題。
人人都希望讀完一本書能有很大的收穫和效果,但很可惜的是,研究證明:讀書是各類學習方法中效率最低的一種。美國教育學家 Edgar Dale 在1969年提出的「學習金字塔」,至今仍然有效。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讀書的留存率只有10%,教會別人則有90%,事實上這麼簡單就完了嗎?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探討。
我們打算把學習金字塔分成3個層次:1、輸入,2、消化,3、輸出。
第一層:輸入
在學習金字塔的最頂端,是學習的第一階段是「聽講」。也就是講師在授課,學者在聽。單純這樣的學習方式,兩周以後學習的內容存留率只有5%。
學習的第二階段是「閱讀」,也就是在聽的基礎上加上閱讀的方式。通過這一階段學到的內容,兩周以後的內容存留率為10%。
學習的第三階段是「視聽化」,也就是通過聲音+圖像,甚至是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就是我們現在很熱的網課。通過這一階段學到的內容,兩周以後的內容存留率為20%;
這三個階段的學習,都屬於第一層,也就是純「輸入」的部分。在這個部分裡面,我們僅僅是單純接受外界來的知識,沒有進行任何信息處理和轉化,屬於被動記憶,並沒有太大學習效果。
只有輸入沒有處理和輸出,留下最多20%的被動記憶,那肯定是無效的學習。
我們接著往下探討。
第二層:消化
學習的第四階段是「演示」,也就是學到什麼去示範一遍、演示一遍。這個屬於實操階段,通過這一階段學到的內容,兩周以後的內容存留率為30%。
學習的第五階段是「小組討論」,這是很重要的思考過程,不僅包括獨立思考,還包括與他人溝通交流。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先輸入知識,然後進行獨立思考,接著再和他人溝通交流,最終消化所學內容。那通過這一階段學到的內容,兩周以後的內容存留率為50%。
這兩個階段的學習,都屬於第二層,也就是「消化」部分。在這個部分裡面,我們的大腦會對接收到的知識進行加工處理,然後轉化為外在的演示或交流時表達的思考結果,從而能把外界接收到的知識,轉換其中50%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
第三層:輸出
學習的第六階段是「實踐」,也就是到實際應用場景中去實戰。通過這一階段學到的內容,兩周以後的內容存留率為75%。
學習的第七階段是「教授給他人」,也就是系統性地傳授所學知識給他人,能夠把他人給教會了,說明自己學得很明白了,所以兩周以後的內容存留率能達到90%以上。
最後這兩個階段的學習,都屬於第三層,也就是「輸出」部分。我們把所學的知識進行處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後,再把它們運用到實戰當中去。
特別是最後一個階段,能夠把所學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傳授給別人,甚至加入了自己的其他心得,有了創新;那這樣的學習效果,就接近 100% 的消化吸收了。
所以我們實際當中應該如何應用學習金字塔的原理來讀書呢?
具體提升的技巧
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你原來就會的方法:多複習,好書不厭百回讀。
另一種就是我們這篇文章介紹的理念:用學習金字塔的原理去讀書,具體展開如下。
1. 關注書的邏輯結構
我們讀一本書,不但要關注它的內容,同時還要了解它的邏輯結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書所討論問題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考方式,這也可以幫助我們鍛鍊邏輯思考能力。
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學習一下思維導圖,然後邊看書,邊用Xmind等軟體或者手繪畫下思維導圖,那這本書你就可以說完全讀透了。而且,梳理成思維導圖後,對後續的分享和寫作非常有幫助。
2. 多討論
和別人討論或者把書的內容講給別人聽,也是非常好的技巧。
要想講給別人聽,需要我們自己先能吃透記住內容,並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講出來,這時候,前面所畫的的思維導圖就幫大忙了。
否則內容不熟、邏輯結構不合理,別人聽的效率就會很低,甚至會聽不懂。這種對原內容進行再加工和輸出的能力,可以顯著提高我們的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
而且朋友之間共讀一本書,互相交流一下,還能得到不同角度的的分享,更加加深了對書本精華內容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3. 寫讀後感
相比較前面兩個,這個是最難的。
所以不太建議看完一本書後馬上寫讀後感,除非你思如泉湧,不立馬寫出來不足以發洩自己內心的感受。
而如果你通過有效的閱讀,畫出了思維導圖,並進行了交流分享,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收穫了,就可以開始寫了。
4. 知行合一
通過前3步的閱讀,至少已經50%的知識留存下來了,這時候還想精益求精的話,就嘗試進行實踐吧。
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會發現書本給你的一些知識不適合你的情況,或者已經過時了,又或者缺少一些實操細節。
所以你需要繼續沿著書本給得基本框架前行,探索出適合你的、系統全面的、最新的方法論,這時才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5. 教學相長
你有了50%的書本知識,也有了25%的實踐體會,想要更進一步,就得嘗試把你的這些收穫教給別人。
在這個過程中,你又會發現,原來你認為很簡單的東西,別人卻聽不懂;這讓你不得不嘗試找一種對方更能理解的表達方式,達到比如用奢侈品舉例給女生講金融的水平,就很厲害了,如下圖。
這對你來說是全新的挑戰,會倒逼你去搜索學習更多的書籍資料,從而最終把每一個點吃透,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好了,分享完了,聽起來是不是很麻煩、很累?
是的,不過累是累了點,但是這樣讀書值得。
人嘛,最怕的不是累,而是怕忙活了半天,最後白忙活了。
所以,開始嘗試用學習金字塔原理來讀書,讓每一本讀過的書,都成為你成長的墊腳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