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要求加班,員工是否有權拒絕?單位能否以不服從管理開除?

2020-12-22 律夫人

有不少公司在其規章制度中規定員工不得拒絕公司合理的加班安排,員工拒絕的,公司可給予警告或記過處分,情節嚴重的,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對於這樣的規定,如何看待其效力?員工是否有權拒絕加班?

一、加班的前提:員工同意

《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從法律規定可以看出,公司安排加班是需要與員工協商的,因為加班需佔用員工的休息時間,只有在員工自願的情況下才可以安排加班。如果員工不同意,公司無權強行要求員工加班。休息權是法定的權利,任何人非依法定程序不可剝奪。

勞動部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第71條規定,協商是企業決定延長工作時間的程序(勞動法第四十二條和《勞動部貫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第七條規定除外),企業確因生產經營需要,必須延長工作時間時,應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協商後,企業可以在勞動法限定的延長工作時數內決定延長工作時間,對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強迫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勞動者有權拒絕。若由此發生勞動爭議,可以提請勞動爭議處理機構予以處理。

有HR童鞋不禁要問,我們平時安排員工加班,從來就沒有和員工協商,員工一樣乖乖的加班了,那又怎麼解釋呢?

其實,員工接受你的安排進行了加班,說明員工已實際行為與你協商一致了,很好理解啊。

另外注意的是,勞動法對加班時間做了規定,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如果超過了法定最長加班時間,將面臨行政處罰風險。不過,在勞動爭議中,仲裁機構和法院只管公司是否支付了加班費,付清了加班費即可,是否超過法定最長加班時間,不關裁判機關的事,因為行政處罰歸勞動監察部門管。

二、禁止安排加班的情形

對於「三期」女員工,公司安排加班需特別注意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六條第二款規定,對懷孕7個月以上的女職工,用人單位不得延長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夜班勞動,並應當在勞動時間內安排一定的休息時間。第九條規定,對哺乳未滿1周歲嬰兒的女職工,用人單位不得延長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夜班勞動。

公司如違反上述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職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標準計算,處以罰款。

注意:上述規定屬強制性規定,即使與女職工協商一致,安排加班也屬違法行為。

三、不得變相強迫員工加班

實踐中,公司變相強迫員工加班主要表現為公司通過制定不合理的勞動定額標準,使得該單位大部分員工在8小時內無法完成工作任務,而為了完成公司規定的工作任務,獲得足以維持其基本生活的勞動報酬,員工不得不在標準工作時間之外延長工作時間,從而變相迫使員工不得不加班。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同時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勞動定額標準管理制度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在勞動定額標準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用人單位的勞動定額標準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作出修改完善。

至於怎麼樣的勞動定額是合理的,實務中各地要求並不一致。

四、公司可單方安排且不經協商的加班

是不是任何加班行為都必須和員工協商一致?也不一定。

正常情況下,公司不得隨意要求員工加班,但出現緊急事件,危害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的情況下,法律允許公司延長員工工作時間適當突破上述規定。

依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勞動法第42條、《勞動部關於〈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相關規定,在發生以下情形時,公司可以不經過協商,而直接決定延長工作時間:

(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健康安全和國家財產遭到嚴重威脅,需要緊急處理的;(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3)必須利用法定節日或公休假日的停產期間進行設備檢修、保養的;(4)為完成國防緊急任務,或者完成上級在國家計劃外安排的其他緊急任務,以及商業、供銷企業在旺季完成收購、運輸、加工農副產品緊急任務的。

公司因特殊情形和緊急任務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應當給予員工相應的補休。

如果公司因上述原因安排員工加班,員工拒絕的,公司可以依據合法有效的規章制度進行處理。

五、員工拒絕加班能否處分或解僱?

從上述分析以及結合相關法律規定可以得出結論,非特殊情況或緊急任務下公司安排加班,員工有權拒絕。公司以員工拒絕加班為由給予處分或解僱屬違法行為。

來看幾個實務案例: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深中法勞終字第4056號判決:奧某達公司對陳某雄安排的工作時間為12小時,儘管奧某達公司對8小時以外的時間均足額支付加班費,但其安排的加班時間已遠超過了法定標準。陳某雄有權拒絕加班並提出改善訴求。奧某達公司以未加班為由對陳某雄進行警告處分並給予開除,無法律依據,屬違法解除勞動關係,應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係賠償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蘇05民終2017號判決:本院認為,用人單位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丹某公司認為楊某拒絕加班的行為屬拒不服從工作安排的主張不能成立,丹某公司解除與楊某的勞動合同違反法律規定,應向楊某支付經濟賠償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3)滬一中民三(民)撤字第704號裁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因此加班需與勞動者協商,本案中費某餘拒絕加班出車,不屬於違反勞動紀律,慶某公司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規定。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鎮民終字第1802號判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故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安排勞動者加班的,應徵得勞動者的同意,對於用人單位單方面延長工作時間的安排,勞動者有權拒絕執行。因此,崇某建材公司以周某連不服從單位工作安排(拒絕加班)為由解除雙方的勞動關係,屬違法解除。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淮中民仲審字第0010號:邱某花當天上班已超過8小時,申請人麥某森公司安排加班,應徵得邱某花的同意,但申請人麥某森公司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其與邱某花協商加班的事實,也不能提供證據證明邱某花工作中有符合《員工手冊》規定的開除的情形,在此情況下,申請人以邱某花不服從工作安排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違反法律的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2014)渝三中法民終字第00443號判決:本院認為,胡某瓊於2013年9月5日完成當日工作後,戴某密客公司要求胡某瓊加班,應當與胡某瓊協商,徵得胡某瓊本人同意。……胡某瓊有權拒絕,且其拒絕加班不應視為不接受單位工作安排或違反單位規章制度。戴某密客公司以胡某瓊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為由解除勞動關係系違法解除。

相關焦點

  • 同事拒絕加班被開除,單位強制加班離職有經濟補償嗎?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安排員工工作每天超過12小時,每周休息一天或半月休一天,加班時間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的36小時。單位違法規定安排員工超時加班,勞動行政部門可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那麼,如果單位存在超時加班的行為,員工能否以此提出離職並要求經濟補償金呢?
  • 拒不服從調崗 公司能否開除員工?員工又該如何維權?
    員工進入公司工作後,被公司強制調離原崗位,如果員工拒絕到新崗位上班,被辭退時該如何維權?公司是否有權把員工辭退?案例:員工不服從調崗被辭退小王畢業後進入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擔任文員工作,工作勤奮,積極完成任務,極少出現差錯。某領導要求小王下班後一同參加商務應酬,小王拒絕。
  • 員工可以拒絕公司的加班要求嗎?員工應不應該加班?
    每個公司都有要求加班的時候,但員工不願意,就這樣員工和公司就有了衝突,該怎麼辦呢?我們看看揚州某公司員工拒絕加班的案例!揚州某公司員工王某和李某,被要求加班完成產品檢驗,否則公司將違約。二人為逼公司續籤勞動合同拒絕加班,導致公司賠償十二萬。
  • 公司緊急任務,員工拒絕加班算不算曠工?
    現實生活中,很多用人單位因為經濟效益,會經常安排員工加班,但是員工如果拒絕加班算不算曠工呢?公司在規章制度中規定員工拒絕的,公司可給予警告或解除勞動合同是否合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案例!2017年7月,因單位訂單增加,倉庫管理工作也繁忙,不時需要加班。同年7月16日,劉某的領導通知其需要加班。劉某說因家中有事當天不能加班,隨後單位根據《員工手冊》中「不服從單位領導工作安排」給予劉某書面警告處分。7月31日,劉某的領導再次通知其加班,劉某依然表示拒絕,公司以《員工手冊》中「兩次書面警告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於8月1日與劉某解除勞動合同。
  • 單位強制加班行為合法嗎?
    市民高先生來電諮詢:近期自己所在的公司人員緊張,要求在職員工每天加班,如不按照公司要求進行加班,員工將被按照曠工處理。公司的要求是否符合法律規定?自己能否拒絕公司的加班要求?據此,公司安排加班是需要與勞動者協商的,勞動者如果不願意加班,公司無權強行要求員工加班,也就是說協商是企業決定延長工作時間的程序規定,對於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強迫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勞動者有權拒絕。
  • 員工拒絕加班被開除,法院判其賠公司一萬八,二審判決:一審有錯
    在大家還時不時用「996」還是「007」相互調侃時,一則員工拒絕企業提出的加班要求被判賠償1.8萬元的案例突然給了大家一個更為現實的打擊。而這次加班事件,正巧就發生在2016年5月13日,彼時二人因公司一直未與其協商合同續籤事宜,王、李二人拒絕了公司當日提出的加班要求,從而導致公司因無法按時向客戶交付貨物而承擔了賠償12萬元的違約責任。就此,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因王、李二人不服從領導安排且擅自離崗,對其進行辭退處理。
  • 員工拒絕調崗,單位能否辭退
    實踐中,有的企業對「調崗」十分畏懼,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有的企業又毫不在乎,以「企業自主用工」為由肆意調崗,動輒對不接受調崗的員工予以辭退。那麼,由此引申出三個問題:用人單位辭退拒絕調崗員工可能面臨哪些法律風險?勞動者能否拒絕單方調崗?用人單位如何合法辭退不接受單方調崗的勞動者?
  • 員工嫖娼被拘留5天,用人單位有權單方面開除嗎?看看法律規定
    員工嫖娼被拘留5天,用人單位有權單方面開除嗎?看看法律規定(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嫖娼行為在道德上,是可恥的,在法律上也是不允許的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一般的嫖娼雖然不需要進行判刑的,但還是會面臨一些行政處罰以及罰款。現實中,不少用人單位對於員工違反治安管法也會有相關規定,比如解除勞動合同。那麼如果員工嫖娼被拘留5天,用人單位單方面開除是否合法呢?
  • 人民法院報案例:用人單位是否有權依照公司規章制度對員工罰款?
    法院評論 作為以「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立法宗旨之一的《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作出了嚴格限制,對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的適用範圍規定得相對寬泛,但對於勞動者的賠償責任,僅在第90條規定,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對上述兩種情形之外,用人單位能否以勞動者違反規章制度進行罰款或要求勞動者賠償損失
  • 「法律答「疫」」單位要求員工在個人朋友圈宣傳產品銷售,合法嗎?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第二檢察部主任孫學財:一、員工本人朋友圈不屬於單位的銷售「櫃檯」。毋庸置疑,微信朋友圈不是商業圈,是個人專屬的社交空間,單位強制您宣傳、銷售單位商品,一是為彌補疫情期間給生意帶來的不利影響,以此方式「拓寬市場」;二是充分利用單位行政上的管理權限,要求員工「服從指揮」。
  • 單位說你違反單位規章制度,把你開除,應該怎麼辦?
    作者:江蘇華旦律師事務所,彭青春(諮詢請搜索律所)筆者作為法律人,經常能碰到很多諮詢,比如:單位以員工違反規章制度為由,剋扣員工工資或者將員工開除。那麼這種扣工資或者開除是否合法呢?是否合法應該根據具體情節,不能一概而論。
  • 領導要求員工加班,員工不願意怎麼辦?
    救急不救窮。這句話我想很多人都聽說過。如果事出突然而有特殊需要,員工加一次班還是應該的。畢竟領導和員工的目標在本質上講是一致的,都是為了能夠生產更好的產品,滿足顧客的需求。但是如果需要經常性的加班,那就需要引起領導足夠的重視並作系統性地思考了。要分析業務的總量,看是否需要招聘更多的正式員工或者臨時人員。要預測未來的發展,做整體的系統的專業的人力資源規劃,而不是簡單的用加班來解決一切問題。
  • 領導安排工作,怎料被員工惡意揣測,拒不服從,被開除了,合理嗎
    作為公司的一員,任何人都要服從服務於上司的工作安排,並盡力完成自己所擔負的任務。可是,在公司擔任工程師職務的王某,因懷疑上司正常的工作安排是對他的刁難,或揣測上司要求其提交工作周報等是對他「找茬」,故堅持不按要求予以匯報,結果被先後警告3次。
  • 拒絕加班卻被判賠1.8萬,公司嫌少上訴是合理要求還是強詞奪理?
    在4月29日,江蘇省某市某區法院通報的一起勞動者拒絕加班被判賠償公司1.8萬元損失的案例引發了廣泛熱議,不少人提出質疑「難道拒絕加班要賠償公司損失嗎?」、「拒絕加班可以不與員工商量強制要求嗎?」、「現在的公司都這麼霸道嗎?法律真的這麼規定嗎?」等問題快速佔據了網絡。
  • 對違紀員工能否降職降薪?(還有更多)
    3、綜合計算工時制下的加班工資計算;4、不定時工作制下的加班工資計算;5、補休和調休的區別;6、補休與加班費的適用條件;員工能否不補休而要求支付加班費?2、年終獎與13薪的區別與適用規則;3、員工主張年終獎的舉證責任;4、新入職員工不滿一年不享受年終獎的規定是否有效?5、員工在年終獎發放日前離職不享受年終獎的規定是否有效?6、在年終獎發放前員工被解僱,能否享受年終獎?7、員工以公司存在發放年終獎慣例主張年終獎是否支持?
  • 員工主動辭職,哪些情況可以要求經濟補償?
    員工離職,用人單位一般會給予經濟補償金(公司正常辭退)或經濟賠償金(公司違法開除)。 那麼,員工主動辭職,能否要求經濟補償?但是以下情況除外:安排休息日、節假日加班,未按規定支付加班費,變相剋扣工資,請求法院解除勞動關係,可以得到支持,並可以得到經濟補償金。
  • 員工拒絕加班被判賠償1.8萬元 法學專家回應:不應對法規斷章取義
    法官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下稱《勞動法》),如果企業遇到緊急生產任務要求勞動者加班時,勞動者須服從。此事一經報導,迅速引發輿論熱議。「『996』還沒見處罰,拒絕加班先被處罰了!」「加班不給加班費沒人管,拒絕加班還犯法了?」但也有人認為:「拒絕加班可以,但耍心眼要挾公司並造成損失,員工應該賠償。」
  • 單位有權對員工進行罰款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李先生告訴他最好的朋友,工廠無權對員工處以罰款,儘管規章制度並沒有賦予僱主罰款的權利。因此,李先生人有權拒絕對工廠處以罰款。那麼,事實上,公司能對員工處以罰款嗎?良好的企業員工,是否有兩個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罰款是用人單位行使用人自主權的體現,屬於用人單位的適當管理手段,在規章制度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單位有系統地對其僱員處以罰款。
  • 「律師提醒」遇到單位有這幾種行為時,千萬別離職,否則就中招了
    二、要求加班卻不支付加班費不給加班費詳細是最常見的了,很多員工表示自己的公司不但加班現象非常嚴重,而且從來不給加班費,去跟領導要加班費還被指責,或者以員工自願加班為由拒絕支付加班費。三、調崗降薪很多單位在勞動合同中都喜歡添加一款「單位有權根據經營的需要調整崗位」,但是,你以為有了這個約定就真的合法了嗎?
  • 公然頂撞領導,被開除,冤不冤?
    ,鄧某某拒絕回崗位工作,並與公司總經理爭吵,蓋科公司員工手冊規定,鄧不服從指揮及合理安排或公然頂撞上級,視為嚴重違紀的情形,公司有權立即解除勞動合同。爭議焦點之一:用人單位能否以勞動者不服從指揮/合理安排、公然頂撞上級構成嚴重違紀為由解除勞動合同?本案件一審、二審,兩級法院基本持相同的意見,主要意見總結如下:用人單位為了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有權制定勞動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