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2020-07-23 解讀青春期


引言

16歲的少年小澤,混跡社會,沉迷網絡2年半,抽菸8個月,厭學輟學,叛逆,冷漠,還喝點酒,睡眠非常差,有著非常多的問題。父母非常的頭疼,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小澤父母關係和諧,由母親帶大,喪偶式育兒,父親長期缺位,有時連過年也只是電話溝通。男性力量的缺乏,父親榜樣的缺失,讓孩子找不到向上的動力,被網絡吸引後就沉迷網絡中。母親的不恰當的管教,又激起了他的逆反,繼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一、父親缺位,男孩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所謂&34;,就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少得到父愛或父親很少參與子女教育,甚至孩子沒有得到父愛或父親沒有參與子女教育的狀況。


&34;表現在父親對子女的時間投入上很少,他們將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投入賺錢養家中,儘管這是一種變相的對子女教育的補償,但仍然代替不了與孩子們的親密接觸與陪伴。


媽媽長期在家裡帶孩子,跟社會脫節,他並不了解這個時期的男孩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跟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母親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卻很少去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或者說,母親也不知道如何去關心孩子的精神。


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孩子沒有一個清晰的對未來的遠景,不知道他以後要做什麼,要念什麼大學,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甚至連未來的方向應該去向哪裡都不知道。孩子的精神世界是一片浮萍,沒有根系鎖定。對於為什麼讀書,是迷惘的。


當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東西,比如說網絡吸引他以後,他就很快沉進去了。但沉迷網絡給孩子帶來的感覺並不好。人,天然是要追求向上、更好的,一旦開始走向墮落,自尊水平降低、自我價值感降低。


若這時的母親,仍然只是關注孩子表面的學習,而不去探究孩子沉迷網絡的深層原因,孩子會越滑越遠,越來越陷入網絡。伴隨而來的就是厭學、逃學、輟學、混跡社會、抽菸喝酒等一系列不良行為。


這是孩子最後的呼救,這個時機如果處理不當,孩子的人生可能會從此改寫。


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二、父愛的缺失,缺乏男性力量的引領,孩子找不到向上的動力


父親是&34;的象徵,父親引領孩子與社會接軌。我們有必要明確一點:父親角色代表的力量,到底是什麼力量?


父親本身是力量的象徵,這個力量既包括身體上的力量,更包括內心的力量。從生理上,父親力氣更大,能承擔一些比較繁重的家務勞動,這是力量的象徵。在當今的現代家庭,對體力勞動的依賴程度大幅度減輕,而對父親人格和心理上的力量的需求就更為凸顯。


一個完整的人,身上有兩股力量:女性陰柔的力量和男性陽剛的力量。在家庭中,母親給予孩子陰柔的力量,父親給予孩子陽剛的力量。當父親缺位,孩子感受不到父愛時,這股力量沒有注入到孩子精神內,男孩找不到這股牽引力。


德國哲學家E·弗羅姆在其《愛的藝術》中說:&34;。


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小澤的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長年在家帶他。有時候,父親忙起來,一年都難得回幾次。有一年甚至過年都沒有回家(不是2020疫情年),只是給孩子打個電話。


父親常年的不關心孩子,甚至在過年這樣的舉國都回家的日子裡,父親也缺位。給孩子的感覺是父親不重視他,他在父親心目中是沒有地位的,也不被父親愛。再加上,跟父親沒有太多的連接,孩子對父親也是沒有多少感情的,更別說把父親當作精神上的導師。


《爸爸的力量》裡面說,爸爸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會讓孩子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他們做事情缺乏動機,容易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沒有得到父親的重視。


當孩子被外力牽引後,母親的力量很難將孩子從中牽引出來。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需要母親的悉心照顧,進入青春期後,特別是男孩,就需父親男性強而有力的力量引導他,進入人生與社會的軌道。


小澤陷入網絡後,父親又沒有參與教育,孩子很難從網路遊戲中走出來,最後沉迷於網絡,形成網癮。


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三、回歸的爸爸,父母的接納,男孩回歸正常生活


小澤的現狀,最終讓爸爸做出了改變。他開始積極關注孩子的狀況。為此,爸爸還專門請了心理諮詢師給孩子作治療。在心理諮詢師的幹預下,爸爸開始積極行動了。


爸爸開始歸位,經常回家看望、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親的溫暖。對孩子不再要求、不再望子成龍,只是希望孩子快樂、健康起來。就算是不回家,爸爸也是每天電話,關心孩子的狀況。


媽媽改變以往的做法,無論孩子怎樣都接納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接納。不再數落孩子、要求孩子、指責抱怨孩子,只是去關心他、愛護他。


同時,媽媽還鼓勵、陪同孩子一同跑步,積極鍛鍊身體,讓孩子的作息有所改變。身體也在一步步好轉,同時孩子的狀態也在一步步好轉。


經過長達半年的調適,孩子不再沉迷網絡。能夠按正常時間作息、生活,對待生活陽光、積極,開始準備撿起初中學習。為此,父母還給請了家庭教師。


孩子終於回到正常軌道。


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電影《銀河補習班》裡面,在父親馬皓文坐牢的那幾年,母親自私地從來不讓兒子跟父親接觸。以至於兒子馬飛認為父親不愛他,自我認同感極低,在學校的成績非常糟糕。


等到馬皓文從監獄出來的時候,兒子已經變成了一個十分棘手的&34;,不僅成績在班裡墊底,而且還變得十分的固執。


不過就算是如此,馬皓文仍然認為他的兒子馬飛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有潛力的小孩,並且從來都沒有放棄他。馬皓文跟看不起馬飛的教導主任,打了一個賭,說會讓兒子的成績在一段時間內突飛猛進,最終取得年級前10名的好成績。


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人生有橋,方可到達彼岸。


在兒子成年後,馬皓文教育他的最後一句話是 &34;這是父親給兒子指引的方向,找到自己人生的橋,並努力修好它。


所以,無論校長怎麼反對,父親還是帶著兒子去看了航展,為兒子的夢想種草。


影片的結尾,馬飛不斷的修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做了一名太空人。


父親,用他的格局與智慧引導兒子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並且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實現了夢想。將一個校長眼中的煤球變成了鑽石。


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結束語


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說了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雖然今天媽媽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父親的陽剛性力量在男孩教育中是媽媽替代不了的。


什麼都可以等,唯有孩子的成長不能等。特別是青春期,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後一次父母對其有影響力的時期,許多童年時期的教育不當還可以在這個時期糾正父親再怎麼忙,也要同孩子保持感情的連接,關注孩子的成長,給予陽剛性的力量與成長的動力。


(完)

相關焦點

  • 總結:父親缺位對孩子的十類影響
    第二,父親缺位,讓男孩缺少健康的模仿學習的對象,讓男孩長大後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的丈夫,如何去愛妻子和孩子,只知道學父親一樣借外面的事逃避家庭,不能很好地勝任家庭角色和丈夫的角色;別人的孩子都有父親撐腰、保護、支持,都有父親親近,自己沒有,這就是造成孩子自卑的原因之一。
  • 缺乏支持性的人際關係是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根本原因!
    缺乏支持性的人際關係是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根本原因,「其中首要的是親子關係,其次為同伴關係和師生關係。在親子關係中尤其是與父親關係不良的問題突出,父母與這些孩子的交流、共同活動相對較少。   因為情感缺位而導致孩子沉迷網絡的情況分為以下三種:   1.當家庭情感生態乾涸時:家庭是孩子體驗情感,發展情商的關鍵場所。如果家庭中不能給孩子提供需要的安全感、尊重、親密與愛,孩子很有可能在網遊中逃避恐懼和孤獨,尋求安慰。忙於工作的父親和愛批評嘮叨的媽媽往往最「善於」製造這樣的情感生態。
  •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該怎麼辦?反對沒有用,建議父母這樣做!
    眼看著孩子沉浸在遊戲世界裡,無心學習,甚至對身邊的世界都提不起興趣,許多父母著急焦慮,不知如何才能讓孩子擺脫遊戲的「魔爪」。因為電子遊戲都是遊戲開發者根據市場需求和玩家的喜好特意開發的,有很強的針對性,而愛玩遊戲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一旦開始玩網路遊戲,就很容易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對待孩子玩遊戲,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兩方面來分析看待。
  • 中國式教育的痛: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衍生失控的孩子
    更讓人難受的是,兩個孩子看起來都越來越像爸爸……​其實,以上的情況都屬於父親的缺位。父親缺位有顯性的缺位,就是父親因為一些情況一直不在身邊;還有一種是隱性缺位,父親雖然在身邊,但是並不能幫到什麼。>在中國的眾多家庭當中,大部分是一個缺位的父親,一個焦慮的母親,加上一個失控的孩子。
  • 父親在關鍵期回歸家庭,14歲叛逆男孩成功逆襲,值得學習
    一個14歲的男孩,上初中三年級,學習成績幾乎墊底,換句話說,就是根本沒有學習的意願,不僅如此,這個男孩叛逆的厲害,號稱是學校的「旗杆」,手下跟隨的小夥伴有十幾個。初二那一年,男孩還迷戀上了電腦遊戲,只要有時間,就往網吧裡跑,剛開始是用零花錢,後面發展為偷錢,再往後竟然開始敲詐同學的錢。除了叛逆,厭學,沉迷網絡外,他從初一就開始談戀愛,三年來換了四個女朋友。
  • 男孩青春期教育,沉迷網絡的男孩最需要的是這種教育
    男孩青春期為什麼容易沉迷網絡?現實生活中讓孩子感到無趣,而在遊戲裡的世界能讓孩子感到放鬆和快樂,而且在遊戲裡的等級不用費太多力氣就能上去,現實中得不到別人的讚賞,遊戲裡卻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沉迷網絡的男孩大多有這些特點:成績差,在現實生活中也沒有什麼能讓他值得驕傲的事情,遇事喜歡逃避,自制力特別差等。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如何破解?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老師和學校應該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就,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和人際交流,作為家長,也應該正確引導,面對「無法自拔」的孩子,不少家長打過、罵過,但是最終,效果似乎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那麼家長的作用到底應該如何發揮呢?
  • 爸爸長期缺位如何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
    本圖片來自網絡爸爸長期缺位如何培養孩子的陽剛之氣?爸爸長期缺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該怎麼引導?如果說爸爸長期缺位不經常在家的話,孩子會缺乏對爸爸這個形象,也就是男性形象,權威形象的連接。這時孩子對於權威人物是有抗拒的,對於陌生人也是有恐懼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生活中需要找一些男性角色來平衡一下。
  • 爸爸缺位,孩子的心理營養出現哪些缺失,「媽媽是超人」一目了然
    父親的缺位也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陪伴上的缺位。這種缺位指的是爸爸可能因為工作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沒辦法經常和孩子在一起。就像是很多留守兒童的爸爸,他們把孩子託付給親人,然後自己為了生活而奮鬥。另外一種缺位就是情感缺位。這種缺位指的是爸爸雖然每天都可以和孩子見面,總是能陪伴孩子,但是與孩子根本沒有心靈的溝通和交流。兩個人的關係實際上是非常疏遠的。
  • 成績很好的學生也會沉迷網絡 家長要反思什麼
    原標題:成績很好的學生也會沉迷網絡 教育部最近發了一份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同時還發出了《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各地傳達到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家長。信中還有「防迷網」三字文,朗朗上口,便於記憶。 通知裡用了「緊急」二字,可見當前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問題的嚴重性。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家長的引導很重要,這4件事情要注意
    為了不讓孩子打遊戲,媽媽和在爭執的過程中,孩子把手機用力一摔,還把手機給砸壞了。不僅如此,孩子還有其他暴力的行為,比如說砸門、和媽媽打架......通過新聞我們可以看出,沉迷遊戲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很大,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避免孩子出現沉迷遊戲的情況。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家長的引導很重要,這4件事情要注意
    通過新聞我們可以看出,沉迷遊戲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很大,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避免孩子出現沉迷遊戲的情況。家長的引導很重要當孩子沉迷於遊戲,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正確引導很重要。在這個引導過程中,我們要做到這些事情。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不是他的錯,家長也有責任
    為什麼留守兒童更容易發生沉迷網絡的現象?孩子之所以會迷戀網路遊戲,因為在一次次的過關打怪中,他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升級獎勵,自我價值得到了滿足,而這種快感,是在學習過程中從所未有的。總而言之,孩子容易沉迷網路遊戲,是因為他們在遊戲當中容易獲得肯定,實現了自我價值。所以,我們要找出孩子的沉迷遊戲的緣由,才能幫助孩子重回正軌,正視網路遊戲。
  • 男孩被父親逼吞手機到口吐鮮血,沉迷手機又成親子雷區
    如果孩子沉迷玩手機、屢教不改,你會怎麼辦呢?沒收手機?責備或打罵孩子?但你可曾想過,竟有父親會狠心到讓兒子生吞手機!前不久,網上流傳著一段令人揪心的視頻:一個男孩正癱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吐著鮮血。事件起因是這個正在念高二的男孩貪玩手機,教訓了幾次都不肯改過。半夜偷玩手機被抓包,加上考試考砸了,父親情緒失控之下打罵孩子,還硬逼其吞手機。恨鐵不成鋼,父親氣不打一處來,更是威脅:以後哪個手指碰手機,就剪掉哪個手指!
  • 簡陽戒網癮中心:如果一個16歲的男孩極度沉迷於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核心提示:如果一個16歲的男孩極度沉迷於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這個孩子沉迷於玩遊戲。 父母很傷心。 一些父母也可以為孩子贏得未來! 讓我們來看看聰明的父母如何讓孩子戒掉網絡成癮並停止沉迷於網路遊戲!   如果一個16歲的男孩極度沉迷於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作為家長的你該怎樣正確引導。
    孩子沉迷網絡,整夜整夜的沉迷網路遊戲,一天天叫他吃飯也不吃,學習成績下降,上課無精打採…家長急得跟個猴一樣,而孩子卻還在淡定的打遊戲…當你試圖阻止孩子時,他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抗,並伴隨煩躁、易怒的情緒。唉!這是多少家長的現狀啊!所以我們到底該怎樣幫助孩子?
  • 孩子到青春期了,一直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衝突背後的衝突》父親缺位:孩子一生無法逾越的俄狄浦斯之巔
    所謂「俄狄浦斯三角」是這個精神概念的精髓,簡而言之便是:在孩子0-3歲的幼兒時期,孩子認為這個世界是只有母親和自己的,孩子會非常依戀母親,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父親和母親這種親密關係的存在,他也會建立和父親的關係,感覺到父親的威嚴,會排斥父親和母親的親近,打破了原先單一的母子關係,成為複雜的三角關係。
  • 「父親缺位」有何不良影響?好父親,不會對孩子的教育撒手不管
    ①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悲觀如果孩子長期處於「父親缺位」的環境之中成長,且身邊也沒有替代父親形象的成年男人,那麼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現大問題。③孩子缺乏自信心如果孩子長期在「父親缺位」的環境中成長,相比其他同齡人,孩子的自信心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他很難去表現自己,為自己爭取合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