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具備這項能力,越長大父母越放心

2020-09-05 傲蕾國際教育

01

前兩天看了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成的日本電影——《小花的味噌湯》,感慨萬千。

故事講述的是日本一位患癌的媽媽千惠意外懷上了孩子,經過猶豫後決定生下孩子,取名小花。

不幸的是,在小花四歲的時候,千惠癌症復發,不得已開始了她痛苦的抗癌之路。

抗癌那段時間,丈夫信吾和女兒小花成為自己對抗病魔最大的動力,但是千惠也知道:她沒有多少時間了。

小花四歲生日的時候,千惠送給她一件兒童圍裙,爸爸信吾的禮物則是一套兒童刀具。

他們開始教女兒學習煮味噌湯、做飯、做家務,希望女兒能夠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4歲多的小花站在凳子上,拿著小刀在認真地切菜,夫妻倆盯著女兒煮湯、放菜,看著女兒笨拙地切著豆腐,說不擔心是假的。

千惠對小花說:「如果你生病了,爸爸媽媽會非常難過,所以要好好吃飯。要想好好吃飯,就要好好做飯,無論是吃飯還是做飯,都不能糊弄。」

千惠在生命最後的那段時間裡,認真地教小花獨立、自理,教她在沒有媽媽陪伴的情況下,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小花學得很快,當她把自己做的第一道味噌湯端上桌時,千惠和信吾非常欣慰。

影片最後有一個鏡頭,父女倆認真地吃飯,和諧得好像媽媽從未離去一樣。

小花是不幸的,但另一方面,她也是幸運的,因為媽媽教給了一項終生受用的本領——獨立生存的能力。

02

獨立生存的能力是每個孩子基本生存技能之一,但常常被家長們忽略了。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令人哭笑不得的新聞:

貴州的一位老師發現回收的早餐盒裡,有39個學生沒有吃的雞蛋

如果這些雞蛋不吃掉,就會被送餐公司當作垃圾回收處理,於是老師立馬把這剩下的雞蛋全都收集起來,再次分發給了學生們。

在分發雞蛋的過程中,老師發現,有的孩子是不想吃,還有很多是學生根本不會剝雞蛋。

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

幾年前有一個非常火的視頻,一位中國學生去美國留學,聚餐時,要求每人做一道自己國家的傳統菜,這位學生想做的中國家常菜是番茄炒蛋。

可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打電話求助在國內的父母。

他的父母凌晨四點收到兒子的消息,沒有半點猶豫,立刻穿衣下廚,媽媽負責教學,爸爸負責拍攝。

這則視頻讓很多人大呼感動,然而在感動的背後,卻是父母走岔了的愛,二十來歲的孩子不會使用搜尋引擎、不會做飯、凌晨四點喊醒父母,這難道不是另一種悲哀?

中國大部分的孩子在離開父母后,生活技能幾乎為零。

不會做飯,不會整理打掃,房間裡堆滿亂七八糟的雜物,廚房、冰箱的角落有各種發黴的食物和使用一半的調料,這種場景在很多剛剛畢業的學生出租房中都能見到。

出現這樣的結果,父母是要反思的。

我們總是對孩子寄予各種各樣的期望,希望孩子努力學習,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出人頭地,唯獨沒有教孩子怎麼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甚至還有父母對孩子說:你只要認真讀書,其他事情都不要你做,導致很多孩子不知道鹽多少錢一包,油多少錢一桶,極其缺乏生活經驗和常識。

當他到了社會上,遠離父母,各種各樣的生存問題就集中爆發了。

03

時常在想:為人父母,除了給孩子生命,還能給孩子什麼呢?

是金錢物質?還是人生經驗?

詩人於戈曾說:&34;

有遠見的父母都明白,父母最大的責任之一,是在孩子準備離開你之前,給予他們駕馭生活的能力。

霍啟剛曾在微博曬出一段視頻,是他和郭晶晶一起在家帶著兩個孩子做家務,受到了很多網友的一致稱讚。

雖然出身豪門,但這對夫婦在養育孩子上卻比想像中樸素,他們會帶著孩子做家務、去地鐵站義賣籌款、下田插秧、讓孩子幫忙洗車......

他們不把孩子當成「富二代」去養,也深知富養不是給孩子提供嬌生慣養的環境,而是培養孩子從小自食其力的能力。

與此相反,在我們身邊,有越來越多普通家庭的父母,將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6個成年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許多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懶惰成性。

不管是貧窮的家庭還是富裕的家庭,有很多很獨立的孩子,也有很多很依賴的孩子。

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和家庭條件沒有太大關係,關鍵還是看父母的教育。

看父母有沒有讓孩子看到真實的生活,有沒有讓孩子體會生活的困難和不易,如果都沒有,孩子永遠無法真正長大成人。

戴爾·卡耐基說: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在家中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孩子在2歲之後,應該和成年人一樣,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最簡單的小事做起,做做家務,鍛鍊動手能力,這對孩子沒有什麼壞處。

孩子們學到了生存的本領,長大後,就沒有什麼再需要家長擔心的了。

相關焦點

  • 女孩具備這四種習慣,越長大越優秀,你的孩子佔了幾條?
    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這句話讓人看到心裡就暖暖的。因為女孩心思更加縝密,相比調皮的男孩子來說,她們更受父母的喜愛。有一些女孩在關鍵時刻的臨場反應,讓大人都自愧不如,比如下面這位孩子。案例:6歲的梅梅跟3歲的弟弟是家裡的兩個活寶,每天都把父母逗得非常開心。
  •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有句老句「偏疼的果子不上色」,什麼意思呢,一棵果樹最大的那個,主人最喜歡的也就是它,經常伺候把旁邊的樹葉剪掉,恐怕遮住陽光照射,到最後顏色還是不理想,不如一些比的果子好看。
  • 這三種孩子越長大越醜,無論小時候多漂亮,父母要趁早留意
    在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越看越漂亮的,畢竟孩子就是自己的小寶貝。可是在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下,無論孩子小時候多漂亮,都可能讓他們因此越長越醜。因為一個人良好的形象是需要從小去培養的,對此父母一定要趁早留意。這三種孩子越長大越醜,無論小時候多漂亮,父母要趁早留意。
  • 想孩子越長大越懂事,父母要常說這四句話
    文丨悠悠想孩子越長大越懂事,懂得感恩父母,這四句對孩子成長很有用的話要多說。一句沒對孩子講過的父母,需要好好反思下了。1、「沒關係孩子,我理解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反對意見。當孩子面對挫折,很有挫敗感時,寶媽寶爸們有沒有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認同他們的感受,對他們表示理解?!父母告訴孩子自己也是從小孩子長大,很能理解他們的感受,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在,還容易拉近和孩子心靈之間的距離。父母再給孩子講道理時,他們更容易接受。2、「我相信你,你可以的」相信能給人無限勇氣和力量。
  • 越嚴厲的父母越無能,還會傷害孩子的這個重要能力.
    ……慢吞吞的孩子磨人,不會只在你家上演,這也是別人家要念的經,還是學校老師天天都要面臨的例行公事。家長往往會通過嚴厲地督促,來激勵那些拖延的孩子,以此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 然而事實卻是:孩子越拖,家長便越急;家長越催,孩子越拖,陷入惡性循環。為了讓孩子做好一點小事,很多家庭每天都要經歷這樣一番「雞飛狗跳」。
  • 為什麼有些父母,孩子越長大,對他們越失望?
    自己在家裡沒有飯吃,不要緊,可如果父母回家聽到弟弟說餓肚子了,準會罵他為什麼不給弟弟做飯?甚至還要罰他晚上不準吃飯。長大以後,讀者就自己出門打工了,包括後來結婚都是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父母說沒有錢,也不願給帶孩子,由著他隨便過什麼樣的日子,父母不疼愛自己就罷了,對自己的孩子也冷漠無情。
  • 養女兒和養兒子的區別,越長大越明顯,父母別等到老了才明白
    除了養育的方法不一樣外,養女兒和養兒子的區別,是越長大越明顯,父母別等到老了才明白,早知道能早安心。第一個區別:照顧起來感覺不同。孩子小時候,女孩子小時候會更粘人,沒事喜歡粘著爸爸媽媽,有時候雖然覺得有些不方便,但是能被孩子依賴著也是件幸福的事情,而且女孩子會更容易哭鬧,一不順心就會掉眼淚,更要求父母要多細心,多點耐心。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以後反而心理問題越多?有一位叫「毛豆媽」的孩子母親,分享了自己對於「乖」孩子的心得感悟:「乖」意味著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 養育男孩,李玫瑾建議:父母越「捨得」3件事,孩子長大越有本事
    文/小語談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是小天使,為一個家庭帶來了歡樂與希望,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也是十分的盡心盡力,為的就是讓孩子能成長的更加優秀,長大了也更有出息。尤其是對於男孩子來說,將來幹出一番成就比什麼都重要,男孩未來身上的擔子也會重的多,所以父母在養育男孩子時,需要操的心就更多了。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父母做對這些,孩子越變越聰明
    上一篇:上一篇說到,智力代表人的學習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或解決問題的能力,挺「聰明」的孩子上學後卻越來越「笨」的現象,本質上是孩子能力不足。這一篇就接著這個話題,討論父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越變越聰明,也就是具備更強的能力。
  • 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說話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很多父母不知道
    總是有家長反映,孩子好像越長大和家裡人、家長几乎就不怎麼說話了,怎麼問也不太愛吱聲,想問問有什麼解決方法。事實上,類似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很多父母就發現孩子好像越長大就越不想和家裡人說話,也不願意和人溝通,讓家長很擔心。特別是青春期的男孩子,這樣的情況尤其常見。那麼,當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情況呢?家長該怎麼處理呢?
  •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看看專家怎麼說
    01.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很多學齡前兒童,大多,聰明伶俐,十分招人喜歡,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們紛紛表示沒有小時候那麼聽話了,特別是一提到看電視和手機遊戲,就會跟著父母對著幹。 父母們常抱怨,孩子也越長大,越調皮霸道,就是喜歡跟著家長對著幹,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偏要去幹,許多家長,面對著這樣的孩子也都是束手無策。
  • 為什麼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看看愛頂嘴的孩子,就知道了
    導讀:為什麼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看看愛頂嘴的孩子,就知道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看看愛頂嘴的孩子,就知道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乖越懂事,長大後得心理疾病的概率越大?
    但近年來許多專家發現,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反而就越多。滿足父母的自戀如果你乖我就愛你,如果你不乖我就不愛你,這時候的父母很難說是愛孩子的。當上麵條件生效的時候孩子就會乖乖聽話,充分滿足了父母的價值感和權力欲。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
    導讀: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時候公主臉長大後「大餅臉」,有這些特徵的孩子,越長越好看
    如今長大後的她,發福的圓臉,使得眼睛看起來很小,不少粉絲見到後表示,小時候公主臉,長大後大餅臉,爺青結了。孩子越長大越難看?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有這樣說法:孩子小時候長得好看,越長大就變得越難看,其實並非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要知道其實具備以下這些特徵的孩子越長大越漂亮。具備這三個特徵的孩子,越長大越好看1.孩子皮膚白皙我們常說"白可以遮百醜",確實是這樣的。
  • 有人說,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乖孩子」,他們基本都會有以下特徵:以父母的指示為最高指示、學習牛逼、懂得節約用錢、永遠老實、給父母長面子、戀愛結婚以父母想法為天……其實,這樣的孩子從小就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長大後,有些甚至存在感情淡漠、自私、潛在暴力、患得患失的焦慮情緒。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自律,長大後越有出息
    這3件事上,父母越能「忍」,孩子長大會更自律,更優秀。比如:孩子早上賴床,家長每次都要費半天勁,才能把孩子叫起來;晚上寫作業,本來晚上八點就可以寫完的,結果磨磨蹭蹭,拖到10點;有媽媽曾說:「每到晚上寫作業的時候,我就要跟孩子展開一場耐心大戰。寫字都快一分鐘一個筆畫,中途出去喝杯水也要5分鐘,看著心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都會特別著急,忍不住去催,甚至責罵孩子。但是,你越催,孩子越慢;孩子越慢,你就越著急上火,如此循環往復,導致惡性循環。
  • 為什麼說:越聰明的孩子越不好帶,越調皮的孩子長大後越有出息?
    有些家長經常抱怨:我家娃太難帶了,每次有點事不是哭就是鬧,怎麼哄都哄不好,孩子不好管教是我們父母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對此有一句話總結得非常好,所有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老人們經常會說「越是聰明的孩子越不好帶,越是調皮的孩子長大後越有出息」,這些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些難帶的孩子可能智商會比較同齡人高,具體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