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鉛山「掛彩蛋」的秘密!

2020-12-22 鉛山視界

在鉛山說起端午節,兒時記憶裡有一樣奇特的食物是孩童的最愛,印象深刻,終生難忘。

因為它,不光能吃,能看,能戴,還能玩。

它就是端午掛「彩蛋」,彩蛋是孩子們的專屬。

(幾十年前的鉛山彩蛋袋)

「彩蛋袋」是用五色絲線編織成裝蛋的網袋,鉛山人叫「子網袋」,網袋拉開網孔成稜形狀,以前心靈手巧的女子做好準備工作後,幾分鐘就能編織出一個「子網袋」。

然後將鹹鴨蛋或染了顏色的鹹鴨蛋裝進網袋裡,掛在孩子脖子上,是一種由來以久的傳統習俗。

掛彩蛋是從立夏那天就可以開始掛的,俗話「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疰夏又叫苦夏,是一種中醫病症。指因暑溼之氣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熱耗傷正氣,脾失健運所致的病態,而中醫認為鹹鴨蛋味甘性涼,有滋陰、清肺、除熱等功效,有利小孩度夏。

掛彩蛋這一傳統習俗其實極有講究,暗藏玄機,隱含寓意,知道這個秘密的人現在可能就不多了。

中國許多民間習俗,都與易學有關係。通過易學裡的陰陽五行八卦,推研出許多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理論。

這些理論又結合了其時社會意識形態,從而演變出許多闢邪驅瘟、納祥祈福的厭勝與喝彩文化,端午節給孩子脖子上掛「彩蛋」,就屬於這類厭勝與喝彩文化。

「掛彩蛋」是近代民間俗稱,其實在以前它叫「五彩長命」蛋,秘密就隱藏在這稱呼裡。

為什麼這麼稱呼呢?

(明末刻本,風俗通義)

東漢《風俗通義》詳載了「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避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避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五彩絲還有一個名字,「題曰遊光。遊光,厲鬼也。知其名者無瘟疾。五彩,避五兵也。」

古時候人們除直接佩帶五彩絲外,還「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

(掛彩蛋)

鉛山流行的「五彩長命」蛋,就是由「五彩長命縷」演變而來。古人以五行論命,認為生辰八字裡五行有缺的孩子,容易夭折,或 體弱多病、命運多舛。

以五彩代表五行中的金水木火土來替補生辰中的五行不足。加上鉛山人將蛋叫作子,諧音為孩子的子。

用五彩絲縷包裹著鹹鴨子,就是「五行護子」的祈福,表達著「五行不缺,孩子康吉,五彩祥和,驅邪避瘟。」的寓意與祝願。

「五彩長命」蛋就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脫穎而出,寄託著鉛山長輩對孩子護身保平安的關切。

給孩子掛「五彩長命」蛋,這一習俗據說已有一兩千多年了。隨著時代進步,科技醫療水平日高,現今人們對五月的恐懼心理漸無,驅邪避瘟的概念漸少,傳承至今的習俗裡凝聚的更多的是祈福意願。

(鬥 蛋)

掛彩蛋在孩子們的世界裡還衍生出一個遊戲,叫「鬥蛋」。他們帶著自認為蛋殼厚的青殼鹹鴨蛋,裝在網袋裡開戰,各自晃蕩著相撞,或以手執蛋,露出蛋頭相撞,以破碎為輸,完好為贏,能打敗所有對手的可以稱王。

小時候有些小孩甚至裝了一書包的鹹鴨蛋,來爭那「蛋王」,這是他們最開心快樂的事。

現在鉛山有些孩子並不知道「彩蛋」,更不知道他們的父輩在小時候端午節裡最喜愛的是「彩蛋」。

許多傳統習俗漸漸遠去,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文明的進步。然而有些傳統習俗還是可以加以傳承和弘揚的,因為這些傳統文化在今後的文旅產業中能大放異彩。

想像著現在誰家孩子在端午時節脖子上能掛著「彩蛋」這樣的食物,孩子一定會歡欣雀躍,喜笑顏開。

提前祝賀,鉛山人民,端午節快樂!(作者:劉軍)

相關焦點

  • 端午節!鉛山粽子裡的秘密!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吃粽是傳統習俗,由來已久,各地吃法大同小異。但是鉛山人吃粽子卻吃出了不一樣的風情,很是奇特。鉛山有鹼水粽、白水粽、綠豆粽、鹹粽、肉粽等很多餡料不同、風味可口的品種,這且不表。鉛山粽子奇特的是不光能吃、能戴、能觀、還能玩,而且賦予了很深的文化寓意在其中。
  • 端午節掛蛋兜的來歷
    神丹蛋俗文化講壇——端午節掛蛋兜的來歷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到端午節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為小孩,輕則發燒厭食,重則臥床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女媧廟裡燒香磕頭,祈求消災降福。女媧找瘟神論理:「今後不準許你傷害我的嫡親孩兒。」瘟神自知不是女媧的對手,便問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嫡親孩兒?」
  • ...畫彩蛋……吉林省圖書館舉辦「『粽』情書海」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
    粽葉飄香,濃情端午。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6月25日上午,吉林省圖書館舉辦了「『粽』情書海」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讓讀者深切了解和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魅力。活動共分八大板塊:相親相「艾」、濃墨「粽」彩、錦繡「粽」華、「粽」情歡笑、古韻「粽」香、「粽」意未來、「粽」古閱今、書海泛舟,諸多端午民俗體驗活動讓讀者們樂在其中。活動現場的每一個版塊,都有端午節的元素。系五彩線、DIY香囊、畫彩蛋、講故事、沾艾水、體驗雕版印刷、答題抽獎、與龍舟合影……都讓讀者感受到了濃鬱的端午元素的魅力。
  • 為什麼端午節要掛「艾草」呢
    一提到端午節,大家腦海裡除了「三天小長假」還會立馬想到那「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詩人屈原,那對於吃貨來說,立馬想到的就是香甜糯口的粽子,這最後一個便是父母早早地就準備好掛在門頭上的艾草。真正是「端午時間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無意爭顏呈芳態,芳名遍入百姓家啊。
  • 畫彩蛋 編蛋網 宿豫天一社區濃情過端午節
    宿遷網訊(記者 焦秋巖)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願者們帶領20餘名兒童及家長在活動室內開展端午節系列活動,聽典故、畫彩蛋、編蛋網等。社區工作人員表示,用畫筆來描繪不一樣的端午節,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家長們也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弘揚了民俗文化,繼承了傳統節日習俗,也豐富了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拉近了鄰裡間距離,塑造了文明之風。
  •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端午節教案
    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特有的習俗,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社會活動課,快來看看端午節教案吧。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特有的習俗。  3.感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 端午節掛鍾馗像 原來有這些寓意
    在端午節的習俗中,除了常見的吃粽子、賽龍舟、飲雄黃酒、掛艾草、佩香囊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這就是掛鍾馗像。鍾馗,不僅是中國傳統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聖君」,他還是一位驅疫大神。端午懸掛鍾馗像是相沿已久的民風習俗,同時具有深刻的寓意。《清嘉錄》裡記載:「五月,堂中掛鍾馗畫像一月,以祛邪魅。」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
  • 端午節還在掛艾草?不如試試空氣淨化器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許多傳統習俗在今天都還在延續。說起端午就必定少不了粽子,粽子就好比過年的年夜飯,吃過了粽子才算過了節,而每到這一天,網絡上的甜鹹粽之爭成了必備節目。賽龍舟也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龍舟競渡已經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年不少地方都會舉行龍舟節吸引人們前往。但在疫情突然轉陰,情況尚不明朗的當下,我們應該儘量避免密集的人群活動。雖然有了小長假,不免仍有顧慮不敢出遠門,看不了龍舟競渡那就觀荷花比美,趁傍晚暑氣退散去公園賞荷花,看著荷塘裡的荷花一洗白天的浮躁,散散心清清火愜意消磨夏天。
  • 端午節將至,李子柒教你包粽子、掛艾草、戴手繩,喚醒童年的記憶
    端午節將至,李子柒教你包粽子、掛艾草、戴手繩,喚醒童年的記憶。端午節將至,這是一個非常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在這幾天會有很多傳統的儀式,但是現在很多城市裡長大的孩子都沒有機會去經歷。【掛艾草】有句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掛艾」。艾草是一種中藥材,在清明節可以用來做艾草青團吃。端午節會採摘一些比較高大的艾草,系在一起,掛在門口的兩邊,用於病、防蚊、闢邪。
  • 泉州端午節習俗你知多少? 門前掛艾草不說「節日好」
    在泉州過端午節,除了包粽子、賽龍舟,還有家門前掛艾草、不說「節日好」等傳統風俗。  過去在端午節當日,家家戶戶在大門上方掛艾草,以示避邪。隨著時間的推移,泉州人過端午時掛艾草的習俗已經慢慢淡忘,特別是在城市裡,幾乎看不到這一景象了。
  • 為什麼端午節門旁掛艾草?關於它的傳說你又知道多少?
    端午節快要到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我想大家都知道,無非就是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前掛艾草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端午節門前掛艾草的那些傳說。
  •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導讀】6月已經來臨,馬上就到端午節了,那麼,今年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今年的端午節放假一共是三天時間,端午節放假的具體安排如下: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
  • 和平精英2020端午節活動是什麼 2020端午節活動大全[多圖]
    和平精英2020端午節活動有哪些,很多玩家都不清楚,那麼本次端午節玩家可以獲取哪些福利,同時有哪些好玩的模式上線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像端午這種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本作當中都是會有相關的時節活動展開的,而之前也有玩家已經爆料過了可能會安排在今年的端午時候上線的新時裝,而最近在體驗服中玩家們則可以發現並接觸到端午相關的玩法,具體來說即是在去年端午其實也出現過的龍舟彩蛋
  • 為何在端午節掛艾草?有哪些寓意?所掛的艾草何時取下?
    本文屬原創首發,侵權必究民間有一句俗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來看,在清明節應該在門的兩側插入一些柳樹,在端午節需要在門窗上插一些艾草。很多地區都保留著這個習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臨了,你們那的習俗是怎樣的呢?對於端午插艾有哪些寓意?所掛的艾草何時取下?在農村所說的端午插艾,其實是為了招福驅邪,除此之外還能夠驅蚊防病。尤其是最後所說的這點,你愛草在農村非常常見算是一種野草,但是它的用途相當大,其中一點就是可以驅蚊蟲,還能夠淨化空氣。
  • 端午節實用英語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我想各位也在策劃著端午節假期的出行計劃吧。啊哈,想像著香甜可口的粽子,真叫人垂涎欲滴啊!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端午節,讓您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領略一下中華傳統的魅力吧!   端午節(農曆5月5日)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 『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關於『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點雄黃、制香囊、繪彩蛋……孩子們的端午節這樣過
    繪彩蛋、點雄黃、做香囊……今(24)日,大渡口區雙山實驗小學的孩子們,迎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鄉村少年宮端午實踐體驗活動。活動開始,孩子們首先通過「端午之源」的小劇場,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知道了這個節日既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是對他愛國情懷的歌頌,又有「祈福化煞、驅邪避毒」的尚美願望,所以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掛艾草、戴香囊的習俗。活動現場,學校特地準備了雄黃,由老師在孩子們額頭寫下「王」字。端午「點雄黃」是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習俗。
  •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深刻感悟端午節裡的家國情懷
    老帆    6月12日,江蘇大學十多名來自古巴、喀麥隆、巴基斯坦、尚比亞、幾內亞等國的留學生走進鎮江市南山街道五鳳口社區,與社區居民一起包粽子、畫彩蛋,感受中國傳統的端午文化。如何把端午節過得更有儀式感也更具時代意義,也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    享民俗趣。吃粽子、掛香囊、置艾草、賽龍舟、驅五毒、餘雄黃酒、懸鐘馗像……經過千年演進,端午節的這些習俗至今仍被傳承下來,不僅保持了別具一格的節日特色,而且給人們帶來特別的節日樂趣和體驗。
  • 蒸桐子葉粑、掛艾草菖蒲,縫小布猴,這是童年端午節的情景!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端午節又快到了,讀著宋代詞人蘇軾的這首《浣溪沙˙端午》,不禁讓我想起了童年過端午節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