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麗梅
11月7日至8日,2020年高等學校理論作曲學術研討會在江西師範大學舉行。全國五十多所高等院校的兩百名專家、學者、專業師生匯聚南昌,通過高端學術講座、作曲師生專業論文宣講、原創作品展演專場音樂會等一系列高質量的學術活動展開了積極的交流與熱烈的討論,為理論作曲學科建設發展獻計獻策。
探討作曲學科上下遊發展
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秘書長莫蘊慧表示,音樂教育分會每年在不同學校舉辦理論作曲學術研討會,旨在加強高等學校理論作曲學科建設,促進各院校間學術交流,推動高校理論作曲課程與教學改革。今年在江西師大舉辦的此次研討會,有兩個重要議題:高等學校理論作曲學科教學與研究、傳統理論作曲學科在新形勢下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中的創新應用與發展策略。
「作為一所有80年深厚人文歷史積澱的高校,江西師大厚積薄發,近年來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方面發展迅速。」江西師範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周利生表示,在今年特殊的大環境下,200位知名專家以及各兄弟院校專業教師、學生到現場參會,體現出對音樂教育事業的火熱情懷。他介紹,本次活動收到了全國高校作曲專業師生的近百篇論文以及原創室內樂、藝術歌曲作品,遴選出31篇在研討會期間宣講,從入圍的58首藝術歌曲、21首室內樂作品中遴選出部分作品在專場音樂會上展演。
「去年,我院音樂學專業入選全國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以及教育部美育浸潤計劃,學科建設呈現良好的上升態勢。」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熊小玉介紹,近5年,該院獲批部級、國家級項目8項,獲得省市教學優秀成果獎12項,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5項;優秀在校生科研能力與實踐能力增加,發表的高水平論文與獲獎數量明顯增長;專業教師出版專著、教材近二十部;師生的原創作品獲得多個省部級以上獎項。音樂學院研究生每年的就業率在95%以上,近20名畢業生在國內外知名音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今年新設置《本土音樂創編》《中國音樂創作專題研究》等多門與作曲專業相關的線下新課程。
理論作曲專業要跨學科融合
上海市作曲理論研究學科團隊首席教授張巍指出,在當今多學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理論作曲需要知識體系的革新,專業師生需要拓展知識的疆界,掌握多門相關學科,例如,如果不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就不懂集合,不懂集合的概念就不懂其對音樂結構的作用,那就搞不懂無調性音樂;如果不懂物理學、音響學,對電子音樂就無從下手分析;如果不了解一些幾何學知識,就不能把音樂這種時間的藝術從平面拓展到立體空間去了解它的建構規律,而不了解規律就不知道它未來的發展趨向。
「不同類型的高校要根據新時代多學科融合的要求來設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蔡夢把不同類型高校培養的音樂人才分為三大類,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不同的課程群。例如,獨立建制的音樂專業院校主要培養音樂表演、作曲專業的「專攻型」人才;高等師範院校主要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以及美育教師,需要設置技能綜合結構、教育教學綜合能力的課程群;綜合性大學主要培養「素質型」人才,需要在音樂專業知識、技能、美育等綜合能力方面有機融合發展,這種兼具寬厚的文化視野與多種藝術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多半在畢業後從事文化藝術、編輯出版、美育工作。
教學內容需與時俱進
「我們中國社會幾十年來變化很大,但是在音樂學院的課堂上,時光好像停滯了——不少老師教授的內容和他們的導師所教的內容完全一樣,沒有反映時代變化的新內容。究其原因,有些老師是不敢突破、照本宣科,而有些老師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曲式與作品分析教研室主任向民表示,要根據本科到博士各個階段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及社會的現實需求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課程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否則學生就無法適應當今社會。
張巍總結,專業院校的作曲系,作曲課程是主科,搭配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課程,本科期間如此,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階段仍然沿用這樣的課程設置,顯然不合理。他呼籲,要積極改變現狀,發掘新的可替代課程、淘汰已經過時的課程。
山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王桂升認為,目前國內高校使用的和聲與作品分析、復調等相關的教材也存在缺陷及滯後,例如,常用的復調教材,其中的對位法都沒有明確標示是文藝復興時期還是巴洛克時期,抑或是中國五聲調式,甚或二十世紀對位,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如果不能靈活運用相關知識做出明確的說明與解釋,學生會感到非常困惑。
幫助學生培養核心能力
向民多年來擔任一些專業學術期刊的編委,他發現,很多理論作曲方面的論文存在一些通病,例如,有些文章開頭有一個高大上的理論的帽子,但是實際的論述和這個理論並沒有任何關聯;有些分析音樂作品的文章羅列出很多現象,但是並沒有闡明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有些作者把自己的觀念前置,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從作品中隨便找出一些零碎的材料進行斷章取義式的分析……向民從歷屆的招生考試中發現,不少理論作曲專業考生滿腦子曲式的名稱,但並不懂這些名詞的音樂內涵;學生們學了很多理論,但是在對作品進行分析時並不會應用,總是亂套理論。
他分析,上述這些問題映射出,目前高校理論作曲教學方面存在重要缺陷——學生學的理論很多,卻沒有培養出最核心的音樂分析能力。
向民的觀點引起了與會專家、教師們的強烈共鳴。不少專家表示,曲式分析課程的目標不在於教會學生多少種理論,而是啟發學生如何讀懂樂譜、學會了解一部音樂作品的構成元素、看懂一部作品的邏輯。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以便其準確描述音樂作品的運行規律。理論作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專業能力與核心素養。
- THE END -
熱門文章精選
張國勇:一家民營交響樂團的自強之路
孩子鋼琴彈不好,是家長自己沒努力!
劉沙:時代變了,不能讓大眾再認為民樂「土」 | 人物
西方媒體給郎朗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都打了多少分?
為中國合唱擠一擠「泡沫」,理一理亂象
鋼琴「基本練習」:練什麼、如何練?
第12所音樂學院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8月開建
亞健康!中國歌劇之現狀
好的合唱團,好在哪裡?
聲樂老師,你的聲樂理論從哪裡來?
Q:想訂閱《音樂周報》?
A:請進入「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