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數學】數學和物理的區別到底在哪?

2021-02-15 環球物理

物理系:這個理論不錯,因為它能用
數學系:這個理論不錯,因為它自洽

今天,超模君想跟大家說說一場物理界和數學界永遠不能停下的爭論:數學系和物理系的學生有什麼差別?

@BenderRodriguez:

數學系的學生學數學分析、複分析、實分析、泛函分析、數值分析、線性代數、抽象代數、概率論、集合論、數論、微分幾何、微分流形、拓撲學、常微方程、偏微方程、代數幾何、組合數學、運籌學、李群與李代數等;

物理系的學生學四小力學(力、熱、光、電)、四大力學(力、電、量、統)、近代物理、場論、等離子體、固體物理、天體物理、廣義相對論、 C/Java/Python/彙編、數字模擬電路、微機原理、微積分、複變函數、數值算法、計算物理、線性代數、群論、概率統計、數理方程等。

數學系的學生敢不學大學物理(但相較之下更願意選大物);物理系的學生不敢不學大學數學(但相較之下更恨微機原理)。


數學系的學生曾錯誤地以為物理就是應用數學的應用;物理系的學生曾天真地認為數學就是理論物理的工具。

數學系學生整天背定義證定理;物理學學生整天推公式算積分。

數學系學生最得意的本事是證明;物理系學生最拿手的本領是近似。

數學系的學生覺得物理方法不靠譜;物理系學生覺得數學方法太繞彎。

數學家口中自己做物理的朋友其實是做超對稱弦的;物理學家口中做數學的哥們其實是做數值計算的。

數學家宣稱自己不懂物理,背地裡抱怨物理學家的公式都是錯的 —— 誰關心數值結果啊;物理學家聲明自己不懂數學,暗地裡嘀咕數學家的文章沒講怎麼算數 —— 誰關心定義證明啊。

數學系的學生很煩惱因為看了《美麗心靈》人人都認為他們像電影裡納什那樣腦子裡有聲音;物理系的學生很苦悶因為看了《(生活)大爆炸》人人都覺得他們像喜劇中Sheldon那樣是混帳。

數學系的學生喜歡看科幻小說;物理系的學生受不了科幻電影。

數學系的學生你要說自己不相信選擇公理,就沒人跟你說話了;物理系的學生你要說自己相信弦論,就沒人跟你聊天了。

數學系可分為兩大派,做"代數"的和做"幾何"的,其餘都是做應用的或統計;物理系可以分為兩大幫,解薛丁格方程的(實驗:長晶體的)和畫費曼圖的(「實驗」:處理數據的),其餘都算做工程的或天文。

數學系的學生最崇拜大數學家,覺得有些大數學家就是神一樣的存在;物理系的學生最崇拜大物理學家,但覺得所有大數學家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數學系的學生缺錢時首先想到的是以後做計算,懷疑統計就是自己家分出去安排就業的,總覺得所有科學都是工程應用;物理系的學生缺錢時首先想到的是以後做材料,懷疑生物物理其實就是分出去搶人飯碗的,除了自己家其他科學都是工程應用。

數學系的學生幻想著以後不做數學了去華爾街叱吒風雲;物理系學生YY著以後做不動物理了去金融界翻雲覆雨。

數學系的人覺得自己以後找不到工作只能教書;物理系的人覺得自己以後找不到工作只能講課。

統計、計算機(CS)的人總覺得自己是學數學的;物理化學、材料的人總覺得自己是學物理的。

數學系的學生懷疑自己做的東西,因為這玩意兒不知道哪天才能用上(——是指被引用);物理系的學生懷疑自己做的東西,因為這玩意兒不知道哪天就被實驗證明錯了。

數學系的學生年年擔心自己拿菲爾茲獎的機會在減少;物理學系的學生每年都覺得自己拿諾貝爾獎的機會在增加。

數學系的學生說作實驗,他/她的意思是編個程序;物理系的學生說做個實驗,他/她的意思是加點液氮。

數學系的學生說他/她的工作出大麻煩了,你可以送他/她些草稿紙;物理系的學生說他/她的實驗出大問題了,你可以送他/她個白大褂。

數學系的學生嚼起術語來全都是 xx-ism, 聽起來像哲學;物理系的學生迸起名詞來全是 xx-zation, 聽來像藝術。

數學家坐飛機前會宣稱自己證明了黎曼猜想;物理家的人乘輪船前會暗示自己發現了新粒子。

數學家就是一臺把咖啡轉化為定理的機器;物理學家則能把茶轉化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數學系的學生首次了解非對易性是在學代數;物理系的學生初次知道非對易性是在學量子力學 —— 也有人說物理系的學生初次了解非對易性是在和情人嘗試了兩種體位以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物理系的人大多不了解非對易性。

數學系的學生聽說廣義相對論就是微分幾何於是就去物理系聽課,結果越聽越糊塗 —— 為什麼這麼多上下標?;物理系的學生聽說微分流形就是彎曲時空於是就去數學系聽課,結果越聽越糊塗 —— 坐標系哪裡去了?

數學系的學生聲稱自己是懂得量子力學的,但只記得線性代數、二階線性偏微方程和

-分布了;物理系的學生宣布自己是學過群論的,但只記得轉動群SO(3), 自旋群SU(2)和洛輪茲變換了。

數學系的人小有名氣,你能找到以他/她名字命名的代數;物理系的人名噪一時,你能發現以他/她姓氏標記的準粒子。

數學系的學生願冠名一個定理;物理系的學生想掛名一個方程。

有人說,有物理的地方就會有愛因斯坦;有人說,有數字的地方就會有歐拉。

數學系的學生聽到「兩邊夾定理」時兩眼發亮;物理系的學生演示「感生電勢「時二目放光。

註:「兩邊夾定理」又稱「夾逼方法」;「感生電勢」是指,磁棒在線圈中抽插,速度越快,感生的電流越大。

對於數學系的學生來說,存在性關乎大是大非;對於物理系的學生來說,可測性攸關是非曲值。

學數學的民科熱衷證明歌德巴赫猜想;學物理的民哲致力於反對狹義相對論。

艾米·諾特是女性數學家的榜樣,然而她對數學界的貢獻遠遠不止與此;瑪麗·居裡是女性物理學家的表率,當然她在物理學界引發的革命迴蕩至今。

數學系學生的有一個夢想是讀完UTM/GTM;物理系學生的有一個希望是學會郎道十卷。

數學系的學生沒有理想,左邊右邊都沒有;物理系的學生沒有壓力,各個方向都為零。

數學系的學生只知道數學擺(單擺);物理系的學生也知道物理擺(復擺)。

隨手畫一個閉合曲面,數學系的學生畫的是環面(torus);物理系學生畫的是球面(sphere)。

形容心情煩亂時,數學系的學生想起了紐結;物理系的學生想起了熵。

程式設計師眼中的世界是二維的,工程師眼中的世界是三維的,物理學家眼中的世界是3.99維的,弦論學家眼中的世界是10、11或26維的,數學家眼中的世界是 n 維的。

數學系的學生知道代數學基本定理的兩種以上的證法;物理系的學生知道泊松方程兩種以上邊值的解。

元培的學生覺得自己是數學∪物理,數學系的學生卻覺得他們是物理 / 數學;
基科的學生覺得自己是

,物理系的學生卻覺得他們是


數學系的學生稱同態,物理系的學生將其叫做算符;
數學系的學生稱同構,物理系的學生將其叫做算符;
數學系的學生稱群元,物理系的學生將其叫做算符;

數學系的學生稱代數的元素,物理系的學生將其叫做算符;
數學系的學生稱張量,物理系的學生將其叫做(張量)算符;
數學系的學生稱微分,物理系的學生將其叫做(微分)算符。

數學家遇到一個難題,首先找來同類型的元素並定義了一個環,然後又擴充成一個模,緊接著找到一個特徵群,最終問題解決了以後再找自己的學生將其拓展成一個範疇;

物理學家遇到一個難題,首先假定解存在且性質足夠良好並做傅立葉變換,然後將介質取為均勻分布的、外場不隨時間改變,進一步假定系統是球形的、均勻且各向同性的,最終問題解決了以後再找自己學生做個微擾論、二階微擾論、三階微擾論。。。。。

數學家把自己預料之外的性質叫做例外(exception),如果該性質出乎絕大部分人預料個叫做病態(pathological);


物理學家把自己預料之外的性質叫做反常(anomaly),如果該性質出乎絕大部分人預料就叫做破缺(violation)。

一個數學系的畢業生和一個物理系的畢業生應聘一個職位。面試官問,你為什麼應聘該職位?


數學系的學生說,我只是想知道這個職位是否存在;
物理系的學生道,我只關心該職位與我的預測是否相符。

對數學系的學生而言,書本的空白總是太小;
對物理系的學生而言,儀器的電纜總是太松。

@YC Chen:

關於高階導數
數學系:這部分可以寫成西格瑪i從1到無窮大 blabla
物理系:保留一階導數,其他忽略不計

證明A可得H
數學系的證明:由A得到B推出C所以D然後EFG,最後可得H,證畢
物理系的證明:由A,「顯然可得」G,所以H,證畢

推導公式
數學系:好美的公式,perfect!
物理系:好美的公式。。。咦,好像和實驗數據不太一樣啊?這公式哪兒錯了?

關於成就
數學系:

偉大的先哲歐幾裡得從五條公理出發建立了歐式幾何;

偉大的牛頓爵士以無與倫比的智慧從簡單的初等數學的知識中創造了微積分


物理系:

偉大的牛頓爵士。。。。因為被蘋果砸了一下,發現了萬有引力;

偉大的阿基米德。。。。因為泡澡的水溢出來了,發現了浮力定理;

偉大的先哲亞里斯多德,經過長期的觀察,得出了重的物體會落得快的結論,流傳於世。。。。直到兩個球被從比薩斜塔扔了下來。

關於違背公理
數學系:為啥過直線外一點無法得到線與已知直線平行?因為你在研究非歐幾何學。
物理系:為啥這東西跑的比光還快?丫的跟你說了多少遍要用洛倫茲變換。

關於答案
數學系:老師,這個題的答案是41。老師:正確
物理系:老師,這個題的答案是41。老師:單位呢?

關於女生
數學系:哇塞這女生學的數學,好牛啊。。。。
物理系:哇塞這女生學的物理,服從調劑的吧。。。。

關於互相吐槽
數學系。。。這個先說物理系.
物理系:馬丹,數學系那幫xx咋造出來這麼複雜的公式的。
數學系:馬丹,物理系那幫xx把公式裡面複雜的部分都tm忽略不計處理了。

關於愛情
數學系:學妹,這個題要這麼解。。。。
物理系:學妹,你在哪裡?

關於不解
我不知道數學系是什麼
物理系:馬丹,為啥數學比物理還抽象,數學系女生比我們多這麼多?

@王二:

數學系看待物理系往往有複雜的心情:我們辛辛苦苦算出來的和他們猜出來的是一樣的。。。

來源:超級數學建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環球物理立場。

點開連結即可查看:《環球物理高效提分方案》針對中高考、物理競賽、滿分物理,短期提分40-60分。

環球物理,以物理學習為主題,以傳播物理文化為己任。專業於物理,致力於物理!以激發學習者學習物理的興趣為目標,分享物理的智慧,學會用物理思維去思考問題,為大家展現一個有趣,豐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世界!

諮詢電話:010-56143955   010-56143855

投稿請聯繫 14511055@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名商大廈1101環球物理

參加物理集訓營撥打諮詢電話,短期高效提高物理!歡迎撥打諮詢電話:13581994719

相關焦點

  • 哲學和數學與物理的關係
    哲學教會人們思維,數學把思維形式化,然後就是物理。這些東西產生的後面的驅動力來自人類希望認識自己生活的世界的本能,是內在的精神需求,也是生存需要。這有點科學達爾文主義的味道,從宗教角度,當然有不同的解釋。本文不涉及宗教問題。
  • 【物理數學】數學和物理的搞笑差別
    數學系的學生敢不學大學物理(但相較之下更願意選大物);物理系的學生不敢不學大學數學(但相較之下更恨微機原理)。數學系的學生曾錯誤地以為物理就是應用數學的應用;物理系的學生曾天真地認為數學就是理論物理的工具。
  • 物理數學哪個更拼智商?物理和數學的難度分析:每個階段難度不同
    物理數學哪個更拼智商?物理和數學的難度分析:每個階段難度不同!在小編看來物理和數學都是比較難的科目,但是很多人喜歡把二者比較起來看,因為並不是物理學的好的人數學就好,也不是數學好的人物理就好,那麼到底物理和數學哪個更難一些呢?
  • 高中:物理和數學,究竟哪一科更難?20年資深班主任為你解答
    高中:物理和數學,究竟哪一科更難?20年資深班主任為你解答在高中理科,幾乎90%的同學都覺得物理和數學非常難,事實上,確實如此。可是兩科相比,哪一科更難呢?雖然高中的數學有點難,但是從小學到大,基本上大家已經對數學見怪不怪了,而且在不斷地學習中也總結了不少的學習方法和套路,但是相較於物理而言,學習從初二開始,初中的學習和考察點都是基本的概念知識,而到了高中,是對基礎知識的眼神,這對於接觸物理時間不長的學生來說,真的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 淺議現代數學物理對數學的影響
    物理和數學有著十分深刻的聯繫。我們想強調的是數學和物理的緊密結合一直是科學發展過程中的主流形態,然而這個主流形態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大學教育裡面數學和物理相對獨立的現狀非常不符,其原因是20世紀中葉發生了一個脫離傳統形態的現象。20世紀中葉出現了一個新現象就是數學和物理走上了兩條相對獨立的發展道路[3]。
  • 應用數學的哲學 | 全部物理宇宙全部能由數學理解
    這個情況可以被視為我們的一個大問題,事實上它也是科學和數學哲學的大問題。討論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先轉向元數學的歷史:數學、它的本質及適用性已經被了解了多少?元數據歷史上的數學一般沒有純粹和應用數學之間的區別。然而,近代數學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出現了純數學幾乎獨佔鰲頭的局面,尤其在強調了所謂的數學基礎—即使數學命題為真的東西是什麼?
  • 數學和物理如何走在一起
    數學和物理如何走在一起    廣義相對論卡拉比猜想弦論結語    數學和物理如何走在一起    演講人:丘成桐   地點:三亞·第二屆國際數學論壇    今天要講的,是數學和物理如何互動互利,這種關係在卡拉比—丘(Calabi—Yau)空間和弦論的研究中尤為突出。
  • 數學和物理能夠殊路同歸,偉大的物理發現還需有新的數學出現
    數學和物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數學可以說是科學的語言,物理學家需要用數學工具分析解決物理問題,沒有紮實的數學功底,物理學家難以勝任物理研究工作。歷史上有很多物理學家同時也是數學家。牛頓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是經典力學之父,同時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大數學家之一。
  • 新高考為什麼棄考物理的人那麼多?物理是不是比數學還要難?
    新高考,已經有部分省份轉向全國,新高考的選科,也讓不少人犯難,到底應該選擇哪幾科?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物理確實被很多學生放棄,是物理學太難嗎?1.目前物理最難物理可以說是高中最難的一個科目了,個人覺得比數學更加的難。不過現在高考大綱是年年再改,語文的難度已經不比物理低多少未來很有可能是最難的學科。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物理依舊還是數一數二的難。同時物理的老對手數學難度可是大大降低,14、15年時數學也是很有難度的一個學科,優勢是江蘇卷浙江卷湖北卷等個省份。
  • 為什麼物理好的人聰明 物理和數學哪個更拼智商
    為什麼物理好的人聰明 物理和數學哪個更拼智商很多人說物理好的人都是很聰明的,那麼為什麼說物理好的人聰明呢?原因是什麼,物理和數學那個更拼智商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 學生聰明不聰明,從哪一學科能看出來?語文?英語?數學?物理?
    「一個學生聰明不聰明,在哪一學科可以體現出來?是語文還是數學?」一位網友問。 再說說數學這個科目。很多人覺得,數學這個科目學得好的人,絕對是聰明之人。數學學得好的孩子,智商確實不低。 同樣的道理,英語、物理、化學學得特別好的人,他們同樣也是非常聰明的存在。 但老師君我認為物理和數學靠智商,語文和英語靠努力,能體現出學生聰明不聰明,物理是一個「試金石」。
  • 【物理數學】為什麼俄羅斯的數學那麼牛?
    不僅派送了大量的留學生去西歐學習科學技術,並規定貴族子弟必須學會算術和一門外語,否則將剝奪貴族的全部特權。還從西歐引進了大量的數學人才,包括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伯努力兄弟,歐拉等。比如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發展當時的stem科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也就是steam 的前身)這些投入為發展俄羅斯的數學起到了相當大的發展作用。事實上,俄羅斯在培養數學人才方面非常有一套。我們的鄧小平爺爺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俄羅斯的數學,就是從娃娃抓起。
  • 在自然科學的發展中,數學和物理哪一個更為重要?
    在自然科學發展過程中,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而數學是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對於一個大學理工科的學生來說,除了自己的專業課之外,數學是一門必修而且必須精通的一門課程。對於一名數學專業的學生或者數學家來說,數學本身就是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
  • 數學知識在高中物理解題中運用的幾點思考,對物理解題至關重要
    一、高中物理的學科要點高中物理的內容開展主要基於初中內容的內容,但與初中物理有著一定的區別,這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第一、知識深度,重視理解。二、數學知識運用於高中物理的重要性(一)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融合高中階段的學科與學科之間都具有一定的聯繫和知識的交匯,高中物理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學科內容,比如函數和圖形等等都具有數學知識的內容和思想。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他感嘆地說:「現今的數學和19世紀的數學完全不同, 甚至百分之九十九的數學家不懂物理。然而有許許多多的物理概念, 要求數學的靈感, 新的數學公式, 新的數學觀念。」二.楊武之教授是楊振寧的父親, 又是中國數學前輩,早年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多年, 五十年代後則在復旦大學任教授, 所以楊振寧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但是他不能像楊福家校長要求的那樣做20次演講, 只準備講三次。順著這一話題, 楊振寧先生又談了理論物理和數學的一些關係。楊先生說:「理論物理的工作是『猜』, 而數學講究的是『證』。
  • 「數學與人文」系列演講:物理激發的數學
    我這裡要闡述的是近三十年來由弦理論激發出的一系列數學成果。 在歷史上,最成功的兩個物理理論是量子場論和廣義相對論,他們分別精確地描述了微觀世界裡的粒子和宏觀世界裡的星球的運動規律。量子場論中的基本方程是薛丁格方程,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是愛因斯坦場方程,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卻互不相容。
  • 牛爵爺在數學上的成就更高還是在物理上的成就更高?
    在物理上,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推進人類進步的極大推力,和牛頓運動定律組成了經典力學的基石。在數學上,牛頓和萊布尼茨分享發展了微積分學。他還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引進了極坐標,發展三次曲線理論。那麼牛爵爺作為世界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在數學和物理上都有如此建樹,到底是數學方面的成就更偉大還是物理方面的成就更偉大?雖然這是一個左右手互搏的問題,觸手君從心底上也想說一樣偉大,但是如果一定要硬說出到底哪方面成就更高的話,那應該是物理學成就更高一點。
  • 【物理數學】數學系和物理系的學生有什麼差別?
    數學系的學生曾錯誤地以為物理就是應用數學的應用;物理系的學生曾天真地認為數學就是理論物理的工具。數學家宣稱自己不懂物理,背地裡抱怨物理學家的公式都是錯的 —— 誰關心數值結果啊;物理學家聲明自己不懂數學,暗地裡嘀咕數學家的文章沒講怎麼算數 —— 誰關心定義證明啊。
  • 兩大科學分支:數學和物理的戀愛,妹子和帥哥的第一次約會
    老郭在上一篇文章《科普:浪漫的數學、有趣的物理,科學世界裡的一對情侶》中跟小夥伴們聊了數學的浪漫和物理的有趣。本來文章末尾說接下來這篇文章應該舉幾個例子的,但是由於老郭的水平問題,昨天寫了上萬字的稿子,總感覺沒浪漫起來,有趣的程度也不夠。
  •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 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換句話說,人們只是把尚未可知的暫時付諸於哲學和神學,而隨著人類可知區域的不斷誇大,不確切的區域將越來越小,科學將引領人類文明走向越來越光明的明天,現代文明的一切物質成果都來自於科學就是明證。物理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是物理研究世界的工具,神學不過是未知現象暫時的棲身之所,不可能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未來。你能找出我們現在所享用的任何一個物質成果是來自於神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