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和數學與物理的關係

2020-12-25 獨視角

哲學教會人們思維,數學把思維形式化,然後就是物理。這些東西產生的後面的驅動力來自人類希望認識自己生活的世界的本能,是內在的精神需求,也是生存需要。這有點科學達爾文主義的味道,從宗教角度,當然有不同的解釋。本文不涉及宗教問題。

哲學教會人們思維,包括但不限於如何認識世界,能不能認識世界,世界是什麼,以及我們自己與自然的關係等等,為了這些目的我們應該怎麼思考?

數學把思維量化,形式化,可以說是思維形式化的發展。最初也是從認識世界開始。後來在表面上脫離自然世界,而其實質是否脫離自然世界,是有爭議的,這就是數學帕拉圖主義之爭。

正如其實無理數就反應了人類認知的實質。不往前繼續算你就不知道後面那些位的數值到底是什麼。無窮無盡。但是,這個前進的層次比較低,也就是在本領域裡不斷地重複, 沒有質的提升。而用數域的擴展就好一些, 比如實數域不夠用了, 擴展到複數域。大家知道, 實數全體對四則運算封閉(當然要求分母非零)。 不過代數的封閉性不僅僅要考慮四則運算, 還要考慮多項式求根, 其中也包含了開方. 從這個比較意義上講實數域不是代數封閉的, 而複數域是代數封閉的。

所以用數域的擴展來表示人類認識的進步,比用無理數的無窮無盡高了一個層次。但是,人類的認識當然要繼續前進。比用數域的擴展的更高的層次是什麼?數域的擴展可能也到頭了。數的擴展都是從問題而來。整數分數小數正數負數有理數無理數實數虛數複數,都是從問題中出現的漏洞裡發展出來的。為彌補那些漏洞,反而發展出一片嶄新的天地。複數是靠負一的平方根發展而來,複數可能也是數域的盡頭了。還有什麼新概念可以用來突展數學數域的?

然後就是物理。有了哲學的思維和邏輯基礎,和數學的量化和形式化的方法。物理可以認識自然世界,對自然現象進行可重複的測量。從而發現自然規律。所以所謂量子力學的形式化,就是用數學來解釋量子力學。把量子力學公理化。也就是所謂的希爾伯特第五問題。就是現在,量子力學的數學,還是在他的學生所奠定的基礎上發展,這個物理上的應用,同時推動了數學的發展。從這個歷史認識的角度來說,哲學和數學,是物理的基礎。

但是,隨著物理對自然越來越深和越來越本質的認識。原來的哲學思想出現了問題。數學也出現了問題。比如說傳統的哲學邏輯和數學邏輯在量子世界都與實際現象不符合。這就是百年來的量子力學的哲學困境。但其實從牛頓就開始了,牛頓一直在哲學上對自己總結的定律並不滿意。而哲學對世界的思考和認識,在100年前就沒有跟上量子力學的發展。這從最後一位哲學大師,海德格爾最後的努力可以看得出來。

霍金說哲學已死,說的是傳統哲學,這幾乎沒有問題。傳統哲學從海德格爾以來就沒有進展。看看海德格爾的最後的努力, 就知道他們脫離了現代科學的發展。霍金說,只有科學家們還在高舉著探索的火炬,其背後的意義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傳統哲學的框架。傳統哲學已經不能給予科學任何思想上的指導。但科學哲學在沉寂多年以後,最近有了很大的發展,正在取代傳統哲學的位置。

相關文章:

數學與哲學在邏輯思維上有哪些區別?

科學和哲學已經分道揚鑣了嗎?

中國哲學史的思維導圖

相關焦點

  •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 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但介乎這兩者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就是哲學。換句話說,人們只是把尚未可知的暫時付諸於哲學和神學,而隨著人類可知區域的不斷誇大,不確切的區域將越來越小,科學將引領人類文明走向越來越光明的明天,現代文明的一切物質成果都來自於科學就是明證。物理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是物理研究世界的工具,神學不過是未知現象暫時的棲身之所,不可能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未來。
  • 論數學史與數學哲學的關係
    拉卡託斯(ImreLakatos,1922—1974)引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說:「缺少了哲學指引的數學史就會是盲目的;不理會數學史上最迷人現象的數學哲學就會是空洞的。」〔1〕2即數學史為數學哲學提供了研究基礎,數學哲學則可以深化和升華數學史研究。林夏水說:「數學哲學作為數學觀的理論形式,它是關於數學發生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學問。」
  • 反思理論物理——論數學與物理學的關係
    ,物理定律和物理圖像;數學是提供描述物理過程的一種方法,物理過程是唯一的,而數學過程是多值的,必須建立物理與數學的一一對應關係;有時數學過程根本沒有對應的物理過程與結果,這時我們就不能將數學強加給物理學,很多物理難題和混亂就是由此造成的。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1969年, 楊振寧察覺物理上的規範場理論和數學上的纖維叢理論可能有關係, 就把著名拓撲學家Steenrod著的「The Topology of Fibre Bundles纖維叢的拓撲)」一書拿來讀, 結果是一無所獲。原因是該書從頭至尾都是定義、定理、推論式的純粹抽象演繹, 生動活潑的實際背景淹沒在形式邏輯的海洋之中, 使人摸不著頭腦。
  • 應用數學的哲學 | 全部物理宇宙全部能由數學理解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回顧一般數學哲學—大體上稱為元數學—的悠久歷史。什麼是應用數學在進一步闡述之前,我們應該清楚應用數學意指什麼。我將借用一下20世紀和21世紀的一個重要應用數學家、劍橋大學的流體力學G.I.泰勒(G.I.Taylor)講座教授Tim Pedley給出的定義。
  •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今天要介紹的電影名字叫《超體》影片一開始,我們的桂花和小黑髮生了爭執,小黑請求桂花幫忙送一份文件,這份文件一看就不是普通的文件,不然為啥密封在保險箱裡。桂花對小黑著實不信任,雖說男友苦苦哀求,使出了渾身解數。
  • 哲學和人工智慧的關係?
    這意味著,人類可以觀察、測量某種現象或問題,然後用數學工具形式化描述為嚴格準確的知識,進而找到對具體自然、社會現象或問題的規律性解釋或結論,做出實證或證偽。可是,再後來出現了物理的不可測、經濟的不可能、數學的不完備……慢慢地,終於,人們像當年懷疑千年神學一樣開始懷疑現代的科學了……智能的生成機理,也許就像哲學中「我」的三個問題(誰?哪來?哪去?)
  • 為啥科學來自西方,科技與哲學關係
    我猜大部分學生和我一樣,隨著年級的升高,認識的字母也多了,而字母背後的含義還認識得不是特別準確,所以我整理了這些物理裡的符號,想看其它科目(化學、數學等)的同學請往下。想按字母順序查找的同學也是。開個玩笑,就好像,研究物理的人大多都研究哲學,因為用物理解釋不通的就用哲學來解釋。當然這是玩笑,自然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是具體和一般,實踐和理論的關係。科技補充哲學,哲學指導科技。
  • 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只是慢慢到了後來,人們才發現知識原來很豐富很龐雜,並不是簡單地由什麼水啊、氣啊、火啊、土啊、還有以太啊,就能包羅得了的,並逐漸有了各種知識的分類:數學、醫學、文學、物理、化學……等等,還一個個地從哲學中分離獨立出來。大家都知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牛頓的一本劃時代名著。這是一本什麼書呢?
  • 【物理數學】數學和物理的搞笑差別
    數學系的學生敢不學大學物理(但相較之下更願意選大物);物理系的學生不敢不學大學數學(但相較之下更恨微機原理)。數學系的學生曾錯誤地以為物理就是應用數學的應用;物理系的學生曾天真地認為數學就是理論物理的工具。
  • 015《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以物理的方式探究世界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宗旨是從各種運動現象中探究自然力,再用這些力來解釋自然現象。貫穿全書始終的核心內容,是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全書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寫在正文前面的一個長長的「說明」,對書中用到的一些概念,諸如力、天體、力學、運動、物質的量等給出了定義和必要的說明;第二部分是「公理或運動的定律」,詳細介紹了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慣性定律、力和運動關係的定律、作用和反作用的定律;第三部分為該書的第一卷,討論了物體在無阻力的自由空間中的運動
  • 數學哲學的四大流派
    這當然不是,我真正做的是運用數學理解偏頭痛的生物學原因。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的一個重要事實是:數學可以理解世界。你可能會提醒我:這一事實並不明顯。在這篇文章中,我要討論一個大問題:「為什麼數學可以用來描述世界」,或更挑釁般地延伸為「為什麼應用數學如此強大?」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回顧一般數學哲學---大體上稱為元數學---的悠久歷史。
  • 閱讀經典--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蒲柏(18世紀英國詩人)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科學史上一部劃時代巨著,也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第一次理論概括和科學歸納,其影響之深遠,幾乎遍布所有自然科學領域。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上,它造就了英國工業革命,引發了法國大革命和歐洲啟蒙運動,在社會生產力和基本社會制度兩方面都結出了豐碩成果。
  • 量子物理的哲學關係,想幹邏輯真值貴屬性,哲學屬性這些怎麼理解
    這種相干性的自然法則,是指導我們在量子物理的基礎上,建立起不同於傳統哲學觀相關思維,形成相干性理性思維的物理原則。我們對自然存在各種物理現象的研究,始終伴隨有意識、思維、精神的活動。例如我們觀察雷和電、欣賞山和水,這都是我們極為熟悉的日常精神反映,也是我們知覺可以明確把定到的事實。
  • 山的哲學物理數學文字歷史地理
    微博 Hetporp 山的哲學(山的物理) 「全部哲學 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 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山曰 環心是朕是山 環周是數是女{0}是靜 是且 是合 是心0=0心可知 無我可知一是動 是非 是離 是欲 是我 是向是矢 是趨勢
  • 去牛津大學讀物理還想少花錢,嗯!物理與哲學專業向你招手了!
    (留學SoEasy)有句話說的是「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並非毫無道理,愛因斯坦在發明相對論時就遇到了數學上的瓶頸,求助於數學教授格羅斯曼,學會了複雜的微分幾何,才利用這套複雜的數學工具發明了時空捲曲定律,也就是廣義相對論定律,又稱愛因斯坦場方程。至於哲學,乃至神學,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到最後都埋頭研究哲學或者神學去了。01 什麼是物理與哲學?
  • 【物理數學】數學和物理的區別到底在哪?
    :數學系和物理系的學生有什麼差別?數學系的學生曾錯誤地以為物理就是應用數學的應用;物理系的學生曾天真地認為數學就是理論物理的工具。數學系學生整天背定義證定理;物理學學生整天推公式算積分。數學系的學生幻想著以後不做數學了去華爾街叱吒風雲;物理系學生YY著以後做不動物理了去金融界翻雲覆雨。
  • 哲學始終與其它學科關係密切,是對知識的深刻追求
    如古希臘時期的畢達哥拉斯、17世紀的笛卡兒和近代的羅素、培根……但今天我們說自己「讀哲學」時,似乎可以跟「數學」無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數學、科學和哲學的分家從哲學史來看,數學在古典哲學時期已經十分重要,畢達哥拉斯學派將數理解成萬物的本質(萬物皆數),亦帶有神秘宗教色彩。
  • 數與數學哲學
    譬如,一組3個人是3的實例,3絕不同於張三、李四和王五組成的3個人的組合。「我們可以繼續定義一般的數為:由於相似關係而集合在一起的任一類;第二種是彼此相似而集合在一起的任一類。或者更為簡單的:所謂的數就是某一個類的數。」數學是研究事物的量及其具體關係的規則;而數學哲學是研究數學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哲學則是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普遍規律。
  • 淺議現代數學物理對數學的影響
    我們想了解的是:量子場論帶來的這個數學新潮流是一個曇花一現的時尚,還是一股改變數學發展進程的洪流? 要對這個問題做全面細緻的分析,免不了需要進入很多數學物理進展的具體細節,這個任務大大超過了筆者的能力。冒著主觀、片面化和簡單化的風險,本文以不進入任何具體細節的方式,試圖在哲學層面來解析這個潮流的根源和特點,以期得到以上問題的一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