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哲學的四大流派

2021-02-08 大數據實驗室

我曾告訴一個友人,我用數學嘗試去了解偏頭痛。她以為我請偏頭痛患者做心算,以減輕他們的症狀。這當然不是,我真正做的是運用數學理解偏頭痛的生物學原因。

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的一個重要事實是:數學可以理解世界。你可能會提醒我:這一事實並不明顯。在這篇文章中,我要討論一個大問題:「為什麼數學可以用來描述世界」,或更挑釁般地延伸為「為什麼應用數學如此強大?」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回顧一般數學哲學---大體上稱為元數學---的悠久歷史。

什麼是應用數學


令人驚奇的事實:世界能由數學理解



在進一步闡述之前,我們應該清楚應用數學意指什麼。我將借用一下20世紀和21世紀的一個重要應用數學家、劍橋大學的流體力學G.I.泰勒(G.I.Taylor)講座教授Tim Pedley給出的定義。他在數學與應用研究所2004年的就職演說中指出:「應用數學是指用數學的技術,對非數學領域提出的問題給出答案。」這個定義是相當廣泛的,包括從數值變化到氣候變化,正是這種廣泛定義的可能性是我們將要討論的奧秘中的一部分。

為什麼應用數學非常實用?這個問題比其他任何你可能會問的有關數學的本質的問題更重要。首先,由於應用數學是數學,它會引發傳統上對元數學所產生的所有的同樣問題。其次,作為應用,它在科學哲學上必然會提出一些需要討論的問題。這個情況可以被視為我們的一個大問題,事實上它也是科學和數學哲學的大問題。討論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先轉向元數學的歷史:數學、它的本質及適用性已經被了解了多少?

元數學


雅典學派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



歷史上的數學一般沒有純粹和應用數學之間的區別。然而,近代數學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出現了純數學幾乎獨佔鰲頭的局面,尤其在強調了所謂的數學基礎---即使數學命題為真的東西是什麼?對基礎感興趣的元數學家們通常分為四大陣營:

形式主義者,如大衛·希爾伯特,他們認為數學基於集合論和邏輯的組合,並在一定程度上把做數學的過程視為根據某些既定規則所作的本質上毫無意義的符號洗牌。

邏輯主義者把數學看著是邏輯的延伸。著名的邏輯主義代表人物伯特蘭·羅素和阿爾弗雷德·懷特海花了數百頁的篇幅,以(從邏輯上)證明一加一等於二。

直覺主義者的響噹噹人物是L.E.J.布勞威爾,有人這樣評價他說:「他不會相信是否在下雨,直到他看到窗外以後」(根據Donald Knuth)。這句話諷刺直覺主義者的中心思想:拒絕排中律。這普遍接受的定律說:一個命題(如「下雨」)或真或假,即使我們還不知道它到底是真是假。相反,直覺主義者認為除非你已經完全證明了該命題或構造了反例,它沒有客觀的真實性。此外,直覺主義者對他們能接受的無窮符號給出嚴格限制。他們相信數學完全是人類心智的產物,並且他們規定數學僅能把無窮用於1-2-3類型過程的算術延伸。結果,他們在證明中僅僅允許可數的運算,即能由自然數描述的運算。

最後,作為這四個陣營的最老成員,柏拉圖主義者相信外部的現實,以及數很數學之外其他事物的存在。對於像哥德爾(Kurt Godel)這樣的柏拉圖主義者,數學存在於人類心智之外,也可能在物理世界之外,但是在人類的心智世界和數學的柏拉圖王國之間有一種神秘的聯繫。

人們爭論著這四種流派的哪一個---如果有的話---可以充當數學的基礎。好像這些被純化的討論與應用問題毫無關係,但也有說法認為這種關於基礎的不確定性恰恰影響了數學的應用。在《確定性的消失》(The Loss of Certainty)這本書中,克萊因(Morris Kline)在1980年寫道:「關於什麼是健全的數學的危機和衝突也已經阻礙了數學方法論在哲學、政治學、倫理學、美學等文化領域中的應用[...]理性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令人感激的是,數學現在開始用於這些領域,但是我們已經學到一個重要的歷史教訓:對於數學應用的選擇,有一個敏感於元數學問題的社會學維度。

數學基礎與數學可適用性


世界是數學的,還是人類心智的構建?


思考數學適用性的元數學家合乎邏輯的下一步是問:關於我們的大問題,關於數學基礎的這四大學派觀念中的每一個將斷言什麼?關於這方面的討論已出現在一些數學家和科學家的著作中,如彭羅斯(Roger Penrose)的著作《現實之路》(The Road to Reality)或戴維斯(Paul Davies)的著作《上帝的思考》(The Mind of God)。

我將通過倒轉「合乎邏輯」的下一步來走另一條路:我想問「對數學的可適用性而言數學基礎必須說些什麼?」在問這一問題時,我先假定數學有用這個命題是沒人反對的,現代科技極端依賴數學的眾多例子已見證了這個事實。

那麼一個形式主義者怎麼解釋數學的可適用性呢?如果數學真的除了是世界上這個歷時最長、玩家最多的遊戲中的數學符號洗牌之外,別無他物的話,那麼它談何去描繪世界?數學遊戲有什麼特權比其他遊戲更能描繪世界?記住,該形式主義者必須在形式主義者的世界觀裡回答問題,故不允許訴諸柏拉圖之類的數學更深層意義或與物理世界深藏不露的聯繫。由於類似的理由,邏輯主義者也掙扎不已,因為如果他們說:「嗯,也許世界是邏輯的體現」,那麼他們悄然地假設能被體現的邏輯柏拉圖王國的存在性。這就把邏輯主義置為柏拉圖主義的一個分支,如我們下面要看到的,它將出現它自己的重大問題。因而對於形式主義者和非柏拉圖主義的邏輯主義者而言,應用數學的存在性可以嚴重挑戰他們的地位。

不僅邏輯主義而且形式主義都不再被廣泛相信,儘管有這樣的陳詞濫調:數學家在一周之中是柏拉圖主義者,而周末是形式主義者。這兩種觀念都不再受寵,其理由不是關於數學的可適用性這一潛在的大問題,而是基本上與哥德爾(Godel)、Thoralf Skolem及其他人的工作有關。

第三個的基礎直覺主義自始至終就未獲得大量支持。如果說它被考慮到的話,大部分時間是被數學家們抱怨地說起。它所提供的高度限制性的證明工具箱和奇怪的不確定符號,以及一個命題非真非假直到一個構造性證明出現為止,讓這種觀點對許多數學家而言都毫無吸引力。

然而,宇宙中各種過程及可數本質的中心思想似乎可從現實中導出。物理世界,至少我們人類所感知的,似乎由可數多個事物組成,且我們可能遇到的任何無窮性都是延伸一個計數過程後的結果。以這種方式,直覺主義或許來自於自然是至多可數的無窮這一物理世界的現實。直覺主義看上去給予數學的可適用性問題提供了一個優雅的回答:數學是可適用的,因為它來自於現實。

但是,更細的探究會讓這個回答土崩瓦解。首先,現代數學物理中有許多東西,比如說量子理論,需要超過可數的無窮概念。單單這點就可能永遠超過直覺主義數學的解釋能力了。

有一個現代思想可能獲益於直覺主義者的有窮論邏輯,即所謂的數字物理。它認為宇宙近似於巨型計算機。例如,基本粒子由它們恰好在某個給定時刻的量子狀態描述,就像計算機科學中的比特由它的0或1值所定義一樣。宇宙就像一臺計算機那樣建立在狀態信息的基礎之上,它的演變從理論上講可以由巨型計算機模擬。因此有數字物理的座右銘:「它來自比特」。

但是,這個世界觀也未能成為真正直覺主義的,它似乎潛入到柏拉圖的一些想法之中。資訊理論的比特看似假定派生出物理世界的信息之柏拉圖式存在性。

但更根本的是,直覺主義對非直覺的數學為什麼是可應用的問題回答不了。很可能一個非直覺的數學定理有了直覺的證明時才適用於自然世界,但此斷言尚未建立。此外,雖然直覺數學看起來好像從現實世界派生而來,但尚不清楚人類心智的對象是否就是需要忠實代表物理宇宙的對象。

建立在數學的形象中


伽利略相信世界是以數學語言書寫的。他面對羅馬宗教裁判所宣稱地球圍繞太陽轉。


形式主義和邏輯主義都沒有回答我們的大問題。關於直覺主義是否能做到的判斷也已經作出,但巨大的概念困難依然存在。那麼,柏拉圖主義能做什麼?

柏拉圖主義者認為物理世界是數學王國的一個不完善的影子。物理世界在某種程度上出現於這種柏拉圖王國中並植根於它,因此世界的對象及其之間的關係是柏拉圖王國的對應影子。世界由數學描述的事實不再是一個謎,因為它已成為一個公理:世界紮根於數學王國。

但是更大的問題出現了:為什麼物理王國出現並植根於柏拉圖王國?為什麼精神王國來自物質世界?為什麼精神王國與柏拉圖王國有某些直接關聯?

確實,我們生活在一個神聖的宇宙之中,並通過學習數學和科學來分享神聖的心靈,這一信念已經可以說是理性思維的時間最長的動機,世代相傳,從畢達哥拉斯、牛頓,到今天的許多科學家。在這個意義上說,「上帝」似乎在時空世界既非一個對象,也非物理世界中的對象總和,更不是柏拉圖世界中的一個元素。相反,上帝是接近柏拉圖王國整體的某樣東西。在這種方式中,上面所述的柏拉圖主義者所面對的很多困難與猶太教和基督教世界神學家所面臨的相同。

假如我們認為上面的大問題是有答案的,那麼伽利略的「宇宙之書」寫於數學「語言」的不朽言論是一種尋求答案的柏拉圖式敘述。今天,甚至非宗教的數理學家經常表達探索柏拉圖王國時的敬畏之感,認為他們不創造數學,而是發現它。保羅•戴維斯(Paul Davies)在其著作《上帝的思考》(The Mind of God)中走得更遠,強調了這種動機的雙向性:它不僅可以帶動數學家了解數學以便一睹心中之神,而且接近「宇宙的關鍵」的這一能力給予了我們生存的一些目的或意義。

事實上,假設數學結構及宇宙的物理本質和我們對它們的精神接觸是「上帝」的某種心靈、本質及身體的一部分,那麼對數學基礎及其適用性探討將有比以上描述的那些學說大得多的一個答案。這樣一個假設已在過去幾千年中各種各樣的宗教、文化和科學系統中發現。然而,讓哲學家或科學家全心全意地接受這個觀點不是件很自然的事,這樣做也許會鼓勵保全模糊面紗的神秘性,而不是揭開這個面紗。


Penrose的三位世界圖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用一個三位世界圖清晰地說明了這個奧秘。柏拉圖的、物理的和精神的世界是問題中的三個對象,他把它們勾勒為排成三角形的三隻球。一個錐體連接柏拉圖世界與物理世界:在最常見的形式下,該圖顯示錐體窄的那端穿透柏拉圖世界,而寬的那端則滲透到物理世界。這至少部分表明物理世界嵌入在至少一些柏拉圖世界當中。一個類似的錐體連接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至少部分的精神世界嵌入在物理世界之中。最後,也是最神秘的,三角形以一個把精神世界連接到柏拉圖世界的錐體完成:柏拉圖世界至少部分地嵌入到精神世界。每個錐體和每個世界本身,仍是一個謎。

我們似乎已經陷入相當令人沮喪的僵局中,關於數學基礎的四個論點中沒有哪個可以毫不含糊地回答數學的可適用性問題。不過,我希望你讀完這篇文章研究後的感覺是: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好消息!梳理出應用數學為什麼存在這一大問題的細微之處,是未來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於探討數學、物理宇宙及我們在這兩個有意義的系統中所處位置的本質方面,可能產生深刻的洞察。

作者:Phil Wilson

翻 譯: 丁玖,密執安州立大學博士,南密西西比大學數學教授

校 對: 湯濤,香港浸會大學數學講座教授

來源:善科文庫





美國對衝基金交易員傳授股指期貨(第三期)



培養出來的學員在期貨和外匯市場屢屢實現三個月翻十倍、四個月翻六倍、三周翻兩倍的驚人交易績效。並被華爾街交易學院及盈道金融研究院聘為指導老師和技術顧問。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三大數學流派簡介
    在介紹二十世紀中前期的數學三大流派之前,我想先提一下數學的「學派」,數學學派比數學流派要多的多。一個學派往往是很多知名的數學家在一個共同的地方,做出一系列的研究,並堅持一定的學派風格。可以看到,中世紀以前的數學學派和哲學學派幾乎是重合的。通過學習《西方哲學史》可以了解到很多相關的東西。數學本身源於自然哲學。當數學科學逐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但是數學基礎仍然帶有濃厚的哲學味。關於每個學派,都有一段很長的故事,其中的每個數學家都有很多激動人心的作品,和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看M.克萊因的四卷本《古今數學思想》和E.T貝爾的《數學精英》,我們可以了解到很多數學家的故事。
  • 靈山奇緣白骨洞哪個流派最厲害_白骨洞四大流派解析
    靈山奇緣白骨洞哪個流派最厲害?白骨洞以骨鐮作為武器,以白骨之身行鬼修之道,骨刺翻飛間散發著陣陣令人難以抵禦的陰寒之氣。那麼白骨洞到底哪個流派最強呢,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白骨洞四大流派解析。
  • 數與數學哲學
    數學是研究事物的量及其具體關係的規則;而數學哲學是研究數學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哲學則是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普遍規律。數學哲學作為數學與哲學的交叉學科,它處於數學與哲學的中間位置。數學哲學研究數學的對象、性質和方法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從總體上把握數學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所以,「哲學、數學哲學和數學三者之間的關係是普遍、一般和特殊的關係。
  • 世界主要三大哲學體系
    很多人認為哲學很枯燥、很乏味,其實非也。哲學是一種極度思辨。世界上最著名的人都是頂級哲學家。某雜誌曾邀請諸多當世名人,評選人類最偉大人物,排名前五的是:耶穌、穆罕默德、釋迦牟尼、孔子、老子。你看,這五位都是各個宗教的奠基者,而宗教,其實就是一種哲學。
  • 盤點歷史上7種哲學流派,你知道多少?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各種形式的哲學。這些哲學流派,共同豐富了哲學的星空。以下是十大哲學流派。唯我論代表人物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戈爾吉亞斯(公元前485—375年),也是他首次提出的。唯我論認為一個人只能知道自己的存在,而頭腦之外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被知道存在。
  • 戰國時期的四大學術流派
    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演變,各個私學學術流派通過不斷的辯論、爭鋒、修正、融合,其中的一部分私學流派漸漸成為主流。其中對中國教育體系影響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私學。儒家私學的核心是注重孝悌、名分、宗法、仁義等,其創始人是孔子,內部又分為八個不同的流派,後來經過了孟子的整合,儒家學派逐漸成為中國教育體系中最為主要的部分。
  • 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
    原標題:6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哲學史展現的是高尚心靈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較量。雖然沒有一個西方哲學史家的結論能夠經受歷史的檢驗,沒有一種直到現在還被普遍認可的哲學真理,但是,哲學家們為解決哲學問題而提出的論辯至今仍給人以啟發,成為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從哲學史的觀點看問題,問題的提出比答案更有意義,解決問題的過程比達到的結論更有價值。哲學史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方式,也是啟迪批判性思維的試驗過程。哲學史可以幫助那些已經形成思維定勢的人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能夠提出和解決問題。
  • 數學史上的哲學絕唱——無窮觀與數學基礎的爭論
    這是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涉及數學邏輯推理的可信性和數學命題的真理性問題,屬於數學哲學的範疇,希爾伯特寫道:「單靠分析還不能使我們最深入地洞察無限的本性,這種洞察只有通過一門和一般的哲學思考方法相近,而又被設計得對有關無限的整套問題從新的方面來加以說明的學科才能得到。數學哲學的基本目標是解釋數學,並由此說明數學在整個理智事業中的地位。正是對於無限理論的不同看法,導致了數學家的分裂。
  • 哲學:希臘哲學的開端
    「哲學」是一個深奧的詞語,無論是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還是西方從古到今都沒有離開哲學,小編今天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希臘哲學的發展。早期希臘哲學流派——米利都(du)學派,米利都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1、泰勒斯——水是萬物的本原泰勒斯作為希臘哲學的開山鼻祖,他被譽為「哲學之父」,他第一次提出了「本原」的思想。他提出「水本原說」:萬物都是從水中產生,而後又復歸於水。
  •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 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但介乎這兩者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就是哲學。換句話說,人們只是把尚未可知的暫時付諸於哲學和神學,而隨著人類可知區域的不斷誇大,不確切的區域將越來越小,科學將引領人類文明走向越來越光明的明天,現代文明的一切物質成果都來自於科學就是明證。物理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是物理研究世界的工具,神學不過是未知現象暫時的棲身之所,不可能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未來。
  • 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
    在大家不知道的它發源於19世紀現代非理性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中葉的德國,20世紀得到長足發展,成為對西方思想文化各個領域發生重要影響的一種哲學思潮。這一哲學流派的基本特點是以人的內在精神為研究對象,否認理性思維,否認理性的作用與地位,把主體結構中非理性的意志、本能、直覺和自我意識擴大化、絕對化,與理性、邏輯和科學相對抗。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
  • 數學哲學之古希臘數學哲學(數學本源之爭)
    他們認為數學的始基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援引亞里斯多德對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評價),並從這一信念出發,努力從事數學的研究。但他們研究數學的目的不在於去發現數學規律,而主要是希望去揭示數學規律的「普遍性涵義」,也就是試圖用數對客觀事物做出解釋,人們稱這個學派的哲學為「唯數論」哲學。作為「唯數論」的邏輯結果,他們推出「數是萬物的本源」的世界本源論。
  • 應用數學的哲學 | 全部物理宇宙全部能由數學理解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回顧一般數學哲學—大體上稱為元數學—的悠久歷史。什麼是應用數學在進一步闡述之前,我們應該清楚應用數學意指什麼。我將借用一下20世紀和21世紀的一個重要應用數學家、劍橋大學的流體力學G.I.泰勒(G.I.Taylor)講座教授Tim Pedley給出的定義。
  • 哲學小議(一)—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堪稱中國哲學入門書,全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就我看中國哲學與西洋哲學開始稍有不同,西洋哲學源於泰勒斯等自然哲學家對自然的思考和探究,而中國哲學著重於對人生的思考,對倫理方面的反思。中國地處內陸,自古重農輕商,由此形成了家族制度,演變成實實在在的家天下。所以哲學更重在加強自身的修養,誠意正心,內獨善其身,外兼濟天下,內聖外王之道,清淨無為,中庸之道,苦修頓悟見性成佛之道。
  • 從紙牌到花園,從問題到流派:7本好書帶你輕鬆入門西方哲學
    在一檔深夜讀書節目裡,有讀者向學者梁文道提問:「怎樣讀哲學,才是更好的方式呢?」他回答說:「大多數人讀哲學,是按傳統的'通讀哲學史'方式。但這樣下來,除了記住一堆人名、流派之外,真正的收穫並不大。還有一種「哲學問題」入門法,先了解哲學到底都在探討什麼問題,帶著問題讀哲學,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哲學,經常給人以「高冷」的感覺。特別是對於初讀哲學書籍的人來說,如果一上來就看《西方哲學史》之類的大部頭,難免會看得兩眼發暈,每個字都認識,但通讀下來能看懂的寥寥。
  • 古琴四大流派名家匯聚西安,雅樂飛揚動心弦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絲路琴韻,匯聚長安,四大流派,樂動古城。12月12日晚,陝西廣電大劇院琴音飛揚,掌聲不斷。由陝西廣播電視臺主辦、陝西新聞廣播(FM106.6 AM693)、西安美術學院古琴學會承辦,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擔任指導的「絲路琴韻匯長安」——2019古琴音樂會在這裡盛大舉行。
  • 論數學史與數學哲學的關係
    從研究實踐看,數學哲學研究大致有自上而下論述並辯護數學哲學理論與自下而上舉例分析數學哲學問題兩種範式,數學史研究則經歷了由輝格史到反輝格史的範式轉變。由於研究範式的自然本性,數學哲學問題範式與反輝格數學史具有天然的親緣關係。數學史與數學哲學的實作轉向之後,兩者都以數學實作為研究對象,從而關係更為緊密。
  • 影響西方歷史進程的20個哲學思想流派,知道一半算你牛
    現代西方哲學流派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後西方流行的各種哲學派別,是近代西方哲學的繼續。現代西方流行的哲學流派雖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屬科學主義(實證主義)與人本主義(非理性主義)兩大思潮。在當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義的哲學流派中,比較特殊的是新託馬斯主義和人格主義。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西方還出現了一種反人本主義的哲學流派——結構主義。在現代西方哲學中,與上述兩大思潮密切相聯繫的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是現代西方各種哲學流派與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相「結合」的產物。
  • 哲學與數學聯繫日趨密切
    丘成桐表示,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自然科學。它不僅提供計算的方法,而且還是思維的工具、科學的語言,更是建立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的科學基礎之一。數學通過精確的概念、嚴密的推理、奇妙的方法、簡潔的形式,描繪細節,擴展內容,揭示規律,形成整體認識;數學反映了哲學範疇或基本矛盾的數量方面,有邏輯嚴密性、高度抽象性、應用廣泛性等特點,這與哲學有很多相近之處,因此就決定了其與哲學必有更為密切的聯繫。  從希臘時代開始,數學與哲學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 數學哲學現代發展概述
    當然, 在斷言「數學基礎問題已不再是數學哲學研究的中心問題」的同時, 我們並不能因此而否定基礎研究的意義。事實上, 後者現今在很大程度已經成為一種專門的數學研究;另外, 作為先前的數學基礎研究的繼續和發展, 相應的哲學思考也具有一定的哲學意義,特別是, 由於集合論在現代數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關於集合概念的深入分析就是現代數學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