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裝節數位化轉型煥發新機 向世界展現最美雲南民族服飾

2020-12-22 大眾網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直苴彝族小山村,一場盛大的「賽裝節」都會如期上演,這一習俗至今已經傳承了1300多年,被譽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古老的「鄉村T臺秀」。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一傳統不知曾經是否間斷過,但在頗為特殊的2020年,曾經熱鬧的「鄉村T臺秀」被送上「雲端」,被網際網路推送到了每一個角落,更把雲南最美的民族服飾文化呈現給世界。正在進行的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20雲上民族賽裝文化節,為傳統的賽裝節,增添了新世代的註解。

絲路雲裳 「雲」上精彩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賽裝節也開啟了自己的「上雲」之路。與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相結合,賽裝節亦順勢而為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通過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的有機融合,把2020年賽裝節搬到線上,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為大家呈現不一樣的雲南民族服飾文化。

今年的賽裝節上,線上活動的豐富多彩是最大特點。雲上品牌發布會、雲上萬人賽裝活動、大型民族服飾文化季播節目《絲路雲裳·穿在身上的藝術》(第二季)、品牌短視頻發布、電商直播等8個大類共計17項主要活動,賦予了賽裝節連接世界的新方式。

絲路雲裳·舞動雲巔雲上萬人民族賽裝活動,提供了一個在社交短視頻——微視平臺舞藝比拼的雲上舞臺,號召全民著民族服裝在線上齊賽裝,通過線上賽裝賽舞的方式,讓民族歌舞之聲響徹雲巔,已有超過500支舞蹈團體報名參賽,實現了線上萬人賽裝盛況。

絲路雲裳·繡起雲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面向全國招募服裝設計師參賽,在網絡平臺展示精彩紛呈的具有民族元素的服裝服飾設計作品,聚集網民關注、點讚,最終挖掘出民族服裝服飾設計界的新生代力量,孵化本土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師,為我省服裝服飾行業儲備有活力、有創意的年輕設計師團隊。已有超過300位來自國內外的設計師線上報名參加,在小紅書上上傳設計手稿超過1000幅。

絲路雲裳·雲尚活力服裝服飾品牌電商直播發布,則是在昆明民族時裝周期間,運用「直播賣貨」這一當前電商銷售的新模式,為民族服裝服飾企業,進行現場直播帶貨,以促進產品銷售。昆明民族時裝周更是已經有超過40餘家服飾企業報名參加活動,FILA、江南布衣、地素、全國設計師品牌等時尚品牌也加入到了昆明民族時裝周的參展行列。本土品牌奧斯迪不僅進行了服裝服飾的展示,更是把本次時裝周作為新品發布的時尚秀場。

絲路雲裳·文創助脫貧系列活動則邀請了全國知名主播及前期公益主播甄選活動優勝主播,以時下最熱門的「直播帶貨」方式,展示、銷售「雲服飾」「雲飾品」「雲茶咖」「雲工藝」等雲南民族服裝服飾及文創產品。以線上銷售的方式,解決雲南民族服裝服飾及文創產品「賣貨難」的問題,促進產品銷售,助力精準扶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藉助網際網路這一平臺,賽裝節這一傳統雲南民族文化節日也散發出愈加濃鬱的國際氣息,更為樹立雲南文化品牌形象、提升雲南文化軟實力、助推雲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疫情常態化下文化活動的線上線下舉辦模式提供了最為生動的參考樣本。

七彩雲南 彩繡織錦

如果說「雲上雲裳」把賽裝節從大山裡送到了全世界,那麼線下的眾多活動,又為賽裝節賦予了雲南獨特的地域風情,把民族特色與時尚的結合呈現給世人。今年除了線上活動外,賽裝節期間還將舉辦昆明民族時裝周、絲路雲裳·主題圓桌會議,同時昆明和楚雄兩個州市將各自舉辦一場《雲裳魅影》專場大秀。眾多國內外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像,民族元素和最前沿的時尚元素產生了獨特的共鳴。

保山市面向學生、設計工作室等徵集作品,帶來了18套融入彝族、苗族、傣族、佤族等少數民族服飾元素的婚紗、禮服、休閒裝、創意裝等多種類型服裝,通過款式借鑑、圖案設計、色彩搭配、工藝技法等呈現出各具特色的服裝款式;石屏縣以花腰彝為主,包括哈尼族、苗族等在內的18套少數民族服飾亮相時裝周;昆明學院、雲南大學滇池學院、雲南藝術學院和雲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則將年輕人對於色彩、民族文化和時尚融入服裝設計中,90套既含有雲南少數民族元素,又展現潮流趨勢的服裝,展現了年輕設計師們,對民族文化全新的思考。

作為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20雲上民族賽裝文化節高潮階段的重要活動,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不僅為冬日春城送上了民族服飾、國際時尚、獨立設計師、高校設計等40餘場品牌時裝發布秀,更為服裝服飾文化交流帶來了一場多元深厚的民族文化盛宴。時裝周不僅匯聚了彝、傣、苗、哈尼、傈僳等多個民族的服裝服飾精品,學院派頂尖設計師範佳,還將依託現代的數字媒體藝術形式,把精心設計的數字影像用光學全向投影的方式,以服飾為載體,輔以模特肢體語言,最終呈現包含互動影像藝術、沉浸式影像藝術、民族服飾藝術等多屬性的、綜合的、與眾不同的視覺藝術體驗和全新「秀場」感受。

賽裝文化節數位化轉型 四大亮點煥發新機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通過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的有機融合,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推動疫情之下賽裝文化節的數位化轉型,在繼承中創新、在探索中發展,全媒體、全平臺分發助力廣泛傳播成為今年賽裝節的四大亮點。

在今年「雲上賽裝節」上,所有活動主題統一、形象統一、形式多樣,且成系列策劃、集中推出。依託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賽裝文化節將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和智能化升級,突破傳統模式局限,在「雲上」呈現全新賽裝活動,實現跨地域傳播、全時段參與、多平臺互動。

除此之外,「雲上賽裝節」也為雲南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師及企業搭建了一個展示、展銷的平臺,依託網際網路打通設計師、生產企業、消費者的供需產業鏈,帶動更多雲南民族服裝服飾、文創產品進行品牌升級,提升雲南民族文化產業的「造血」功能。

藉助網際網路,通過「流量+扶持+變現」的直播生態建設,雲上賽裝節不僅提高商家、企業、品牌的市場知名度,達到雙贏效果,更讓賽裝文化節的品牌效應能落地到帶動文化產業發展上。同時,以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的宣傳矩陣,最大程度擴大活動傳播影響力,全面提升活動互動性、關注度、覆蓋面,把賽裝節打造成參與度高、知名度高、粘度高的知名品牌活動。數位化轉型的賽裝節,已成為雲南民族文化的優秀代表,更加自信和堅定地走向世界。

雲南網記者 張成 綜合自雲南省網上新聞發布廳、雲南網

責任編輯:張軒瑋

相關焦點

  • 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20雲上民族賽裝文化節首場主題圓桌會議上線
    雲南網訊(記者 陸彝薇)2020年12月19日,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20雲上民族賽裝文化節的首場主題圓桌會議啟動錄製。雲南省西雙版納州主管文化產業的負責人、行業專家以及企業代表做客雲報傳媒廣場直播間,就西雙版納州文化特色及文化傳承情況、傳統服飾元素與現代服飾元素的結合等話題開展討論,共議發展。
  • 精美「彝繡」亮相文博會 展現彝鄉最美民族特色
    雲南網訊(記者 呂瑾 通訊員 邢丹迪 夏天彧)精美的彝族繡品「繡」出文化傳承和發展,指尖花朵講述威楚故事,千年彝繡盡顯綽約風姿。12月14日,在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楚雄展區,一件件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精彩亮相,演繹了楚雄彝族自治州豐富多彩的民族底蘊和文化精神。  展覽現場,繡滿鮮豔花朵的花鞋、做工精巧細膩的頭飾、造型別致的繡包等彝繡產品琳琅滿目,吸引了大批市民遊客駐足圍觀、爭相購買。「我們從繼承和保護彝族服飾文化走出來,向著彝繡藝術的廣度和深度創意研發前進,讓彝繡文化走向更為寬廣的天地。」
  • 雲南民族文化行:哈尼族彝族傳統民族服飾
    不同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以及地理環境,造就了豐富多彩且各自獨特的民族服飾,特別是彝族支系繁多,每一個支系又有自己的民族服裝。每一種色彩,每一個配飾都是自然與人文的巧妙融合,服飾裡鑲嵌了歷史,融入他們各自的性格,更襯託出哈尼族和彝族人民的心靈手巧和對美好生活的願景。
  • 雲南百子映福 「科技+民族特色」讓民族文化走得更遠
    當時的民族娃娃有一個代名字就是「礦泉水商品」,這些娃娃帶著獨特的魅力以伴手禮的姿態漂洋過海、走南闖北,向世界傳播著中國多彩的民族文化。去碰觸文化裡的局部 推廣民族服飾文化傳播民族文化需要載體,將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必須從局部入手,打造一個文化載體,通過局部帶動整體民族文化的跳躍式發展。
  • 京東化身雲南普洱產業「智囊團」 助力產業帶數位化轉型
    與普洱市商務局共建「京東生鮮雲南省運營中心」,與雲南新農人聯盟籤訂入駐協議,加速雲南生鮮產業帶建設。同時,京東、普洱市茶咖發展中心與十家代表茶企聯合成立京東品質普洱茶聯盟,並與五家代表茶企共建京東有機普洱茶直採基地。京東將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引領雲南普洱產業帶實現更進一步的數位化升級。
  • 發揮學院文創特色 促進滇西少數民族地區傳統工藝振興
    一、攜手雲南省文產辦,建立傳統工藝振興合作平臺   2018年8月,在雲南民族服裝服飾產業發展論壇上,在雲南省副省長李瑪琳、雲南省文產辦主任羅傑的見證下,倉平院長與雲南省文產辦專職副主任孫炯籤署合作框架協議(2018-2023)。
  • 中國石化李劍峰:使能、優化、轉型,解讀數位化轉型三部曲
    能源領域的數位化轉型潛力巨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實體經濟領域的融合滲透帶動了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並持續釋放數字經濟紅利。數位化轉型能夠幫助傳統企業煥發新生,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中,能源行業存在巨大的潛力。「放眼全球,數位化轉型已成為全球領先石油公司重要的戰略舉措,能源化工行業數位化轉型正呈加速趨勢。」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元素的概念
    什麼又是服飾元素?元素,對於這個詞的運用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時人們普遍將元素作為世界的主要組成來理解,如古巴比倫人和古埃及人就曾經把水、空氣、土作為萬物構成三元素,而古代中國人又把金、木、水、火、土五元素作為萬物之基本。
  • 絲路雲裳·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大賽獲獎名單...
    雲南網訊(記者 畢芃 楊昊 黃磨西)7月25日晚,絲路雲裳·七彩雲南2019民族賽裝文化節暨中國·楚雄彝族火把節迎賓(頒獎)文藝演出在彝州大劇院舉行。頒獎現場。  本屆民族賽裝文化節民族服裝服飾設計暨形象大使大賽共設十佳傳統民族服裝服飾、十佳創意民族服飾、十佳民間刺繡(布藝)能手、十佳民族服裝服飾設計師、十佳民族服裝服飾形象大使、優秀組織獎
  • 雲南商業力量|民族新勢崛起 現代商業裡的民族印記
    他們生活在雲南這片神奇土地上,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獨特的建築、服飾、禮儀、節慶、民俗等,構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風情畫卷。   民族文化古老而神秘,原本如散落在民間的斑駁光影;如今星光薈萃,民族新勢崛地而起,勢不可擋。
  • 民族·色彩|我打翻了民族服飾的調色盤 — 古樸的彝族
    本次課程中色彩提取研究專題依託民族服飾博物館資料庫資源,以館藏民族服飾為色彩提取與研究對象,通過對民族服飾色彩的提取與分析,總結不同民族服飾色彩的審美特點及用色方法,從中獲得啟發, 推進民族服飾色彩的創新應用。彝族是我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其餘散居於中國其他省份及中國境外。
  • 雲南少數民族服裝服飾暨非遺文化展亮相高雄佛光山1/9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服飾集中亮相,吸引眾多遊客觀賞。(中國臺灣網 劉燕萊 攝)  中國臺灣網2月17日高雄訊 (記者 劉燕萊)多民族的雲南是服飾的寶庫。2月10日至3月18日,「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月系列活動在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展廳舉辦雲南少數民族服裝服飾展暨非遺文化展,由雲南民族博物館挑選展出213套、572件的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服飾集中亮相,吸引眾多僧人和遊客觀賞。
  • 遠望谷湯軍:IOT技術助推傳統零售數位化轉型
    7月31日,2018第14屆RFID世界應用創新大會在深會展中心1號館隆重舉辦,繼續結合最新的RFID行業技術和應用成果,召集了行業內外的意見領袖,展開深度的研討交流。深圳市遠望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湯軍先生結合中國零售的實際狀況和中國的RFID技術在零售行業的應用狀況,以「IOT技術助推傳統零售數位化轉型」為主題發表演講。
  • 雲南民族歌舞亮相佛光山 現場觀眾拍手叫好
    新春期觀賞舞劇的人潮絡繹不絕,雲南民族多元豐富的民族舞蹈與歌聲傳唱,展現特有文化風格,讓現場的群眾鼓掌叫好。 來自雲南數十位舞藝精湛的舞者,通過雲南少數民族佤族《雲海中的阿佤》、傣族《紅魚》與《孔雀》、藏族《香格裡拉》民族舞蹈、男女高音二重唱《雲南美》及民樂演奏《七個隆咚鏘》等節目表演,與觀眾同歡。
  • 雲南規定公職人員上班須穿民族服飾,網友卻好奇:漢族穿啥?
    近日,雲南景洪出臺了《景洪市民族服飾著裝暫行規定》。按規定,相關公職人員每周上班期間至少穿2天民族服飾。放在前幾年大家一定很陌生,因為長久以來在各民族的大合照裡,其他民族都是穿自己的民族服飾,唯有漢族一身西裝、洋裙,真的挺尷尬。
  • 56個民族服飾——苗族服飾!
    苗族 ,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重慶、湖北、四川、海南、廣西等省(區)。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服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的服飾。
  • 創新運用讓雲南彝繡產品走向市場
    「這份承載著上千年刺繡文化的服飾怎樣才能走出去,讓全世界的人共享它的美麗與魅力?」帶著這種想法,樊志勇成為了大姚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7年大學畢業時,樊志勇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返鄉創業。擁有豐富「練攤」經驗的她決定從民族工藝品做起,像大多數同行一樣收集本地繡娘製作的小飾品和繡片開店銷售。
  • AI小冰受邀蒞臨微軟數位化轉型峰會,人工智慧創造力詮釋數位化轉型...
    (12月15日,北京) 今日,微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之一「韌性成長—2020微軟數位化轉型峰會」在上海西岸美術館召開,雲集一百五十餘位專家學者及國內外跨領域企業決策者,共商前沿技術與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人工智慧小冰受峰會邀請,作為特別嘉賓蒞臨現場,運用人工智慧創造力詮釋數位化轉型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