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講茶:茶者,修心,修「無為」

2020-12-25 拈花一笑解卿愁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無為」者自律

「無為」者,即清心寡欲,安身靜坐,心息相依,自然而然。身心之內一任先天自動自運,自演自化。有病灶會逐漸消除,無病灶則元氣日益壯旺,身心處於一片太平景象。

「無為」者不妄惹因果

「無為」,即無自私之為,以遵循自然客觀而為。因自然而公,因自然而正,因自然而和,因自然而利萬物生生不息。所以道看似自然無為,而成就的則是萬物生生不息的無不為。

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每一次歸返都是回頭。

佛家講究因果輪迴,無論物轉星移、飛沙走石,有一天都會煙消雲散、俱靜歸塵。無論前方的路有多遠,消除我執,此後風餐露飲,海天雲闊,都是歸屬。川流熙攘,凡塵榮辱,其實都只是一場戲。

萬物既是因緣而生,亦會因緣而滅。如茶,融匯了萬物的精魂,倒入杯盞中,鍾情一色,澄澈醒透。

茶者,修心,修「無為」

《心經》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一切隨緣,一生隨緣,方得自在。」

茶有佛性,尤如碧雲淨水,幾盞下腹,心頭便了無閒事。品茶可以讓人在杯盞中得到平和。

喝茶,要一顆清淡的心。

茶水洗心,看雲林綠野,落雁平沙,心如明鏡。

所謂雲水禪心,就是在一盞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榮者必枯的真意。靜水深流,簡單的人其內心清和,將一杯苦茶喝到無味,這就是禪的境界。

人生應該刪繁留簡,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就如同萬千溪澗,終究要匯入河流,潺潺清明,簡靜安寧。

一個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別無常世界。意亂情迷時,大可不必慌亂。靜心坐禪,明天會如約而至。春花依舊那樣美,秋月還是那麼圓。

相關焦點

  • 多維茶人葉漢鍾 工夫茶裡「功夫」深
  • 人生修行重在修心,修得平常心足矣,百年好合就是用心修行的善果
    活著就是一種修行,修行重在修心人活著不是靠身體,而是靠心,心是一塊田,心田上的百合花,要靠自己去播種,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活著就是一種修行,修行重在修心,修得平常心,無時不快樂;修得滿足心,無處不幸福,「百年好合」就是用心修行的善果。
  • 《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說如果按照了義經去修,就能真正得到人生的了悟,得無上智慧,甚至證得果位。在所有的了義經中,《金剛經》以「緣起性空」而聞名。裡面涉及的不僅僅是如何去修,如何「降伏其心」,也提到了如來的一些具體狀態。比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等等。這裡的賢聖,指的也是如來。
  • 《天道》:《道德經》中無為是與世無爭還是無為不爭
    無為不爭不是無為也不是不爭。沒有奮鬥的動力屬於焦慮,知與行,智與慧的不相適應,你在乎的只是一個結果。學習的結果是學歷,還是通過考試,可惜你會錯意,以為學《老子》可以解脫。可以通過掌握客觀規律更好的學習。
  • 修心,永遠都是最原始的底層邏輯
    修心,就是奠基,就是底層邏輯,就是精神文化層面的DNA。先奠定一套政治正確的主作業系統,就是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樣,以後的修心修身就有了基礎。比如,有人說自己一定要修佛法,為什麼要修呢?是為了長生不老,還是為了普度眾生,還是為了自己喜歡,還是因為什麼原因?
  • 打坐內修其本心,達者無為無不治
    是故聖人內修其本,而不外飾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澹然無治也而無不治也。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所謂無不為者,因物之所為;所謂無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打坐實修的本意就是先拋卻自身的我執與邏輯思維之間的小智慧,而注重自身八識之間的緊密聯繫,而最終讓自我精神上升達到「空我」的大境界,逐漸悟道入道,最終殊途同歸,無為無執無治,通達如「聖人內修其本」之境。
  • 性命雙修之——性功【原創】
    性命雙修裡的性,泛指心性、意識。性功,便是修心。修心怎麼修呢?無論是不是一個修行人,大多數人對修心的理解,都是較為偏頗,認為修心,就是修善良、正能量、光明、愛...包括早期修心的碰碰。那個時候的碰碰,因為出體的境界上不去有了修心的頓悟,讀過碰碰的修行經歷第三篇的小夥伴也知道,碰碰的修心路程是從修善開始的。
  • 老子的無為: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之所以關注「自然」,並不是為了研究客觀自然界,揭示其物理之謎,而是因為「自然」與他整個思想的核心範疇「無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老子那裡,「自然」正構成了「無為」的內在要素和實質內涵。「無為」是老子思想的中心概念,其學說的最終目的就在於建構「無為」思想的體系。天地無為,萬物自然生長;聖人無為,百姓自然運作。在老子這裡,「自然」與「無為」是互為表裡、二而為一的。
  • 「出馬仙」要如何「修心」
    文 | 羽少爺圖 | 映山紅晚輩小生又來了,跟大家交流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出馬仙如何修心。很多弟子立堂之後出不來,找到自己師傅的時候,總有師傅不負責的甩下一句「你要修心」。「修心」本來是好事,是每一個修行者都應該做的,但屢屢被神棍拿出來做自己騙錢的擋箭牌,現在反而成了反面詞語。雖然現在在出馬仙的圈子裡談「心」色變,但小生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修心的問題。
  • 茶人齊聚、共襄盛世——李昌一,一杯茶香、一份暖情
    茶人齊聚,共襄盛事;以茶會友,精彩紛呈!據悉,武夷山市昌一茶業有限公司李昌一先生在本次大會中擔任裁判。武夷山市昌一茶業有限公司以「尊重傳統,以人為本,立志創新,發揮特色」為準則,依託「世界自然遺產地」天然野生茶基地資源,繼承武夷巖茶,紅茶的傳統製作工藝;遵循食品安全,健康,高品質,高享受的原則,竭誠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完善的服務。
  • 東協茶人的狂歡,我們十周年再會 | 第9屆南寧茶博會圓滿落幕
    這場充滿東協味與國際化的盛世茶宴,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知名茶企、媒體機構、專業買家團體、市民等,數萬茶人紛紛前往,在南寧掀起了一陣「茶潮」。     人氣爆滿,絡繹不絕從開幕至閉幕,4天展期吸引了數萬南寧市民、專業買家、東協茶人……每個展位均是門庭若市。無數愛茶者在此品茗交友,互訴茶情,共享茶香。
  • 茶人的自我修養,你是一個合格的茶人嗎?
    古至今,從海內到海外,茶人無處不在。一個人,只有當他對茶產生敬意時,才能成為茶人! 茶聖陸羽對茶人的評價標準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也可以說成是他衡量茶人思想、品德、行為、信念等的標準。「中不精者心不治」。 凡事怕「認真」二字,做事如果專心就一定會無所不利的。
  • 應該怎樣理解《道德經》裡的「無為」?
    無為這個概念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因為很多半吊子學者錯誤的理解,世人普遍對這個詞有誤解。第一,很多人以為無為就是不作為,什麼都不做,任憑世界自生自滅,自己袖手旁觀。所以大家都覺得老子很消極,道家只知道隱居避世。
  • ——原來你是這樣的「無為」
    無為雖然有六或八種,無為法性其實只有一種。因為證得無為法性的方法不同、深淺的程度不同,所以把無為作了分類,不同名稱只是顯示無為的緣不同而已。第一虛空無為,通過智慧進行抉擇,能夠離煩惱障、離所知障,在境界上觀察到法性的清淨、不造作的特性的時候,就稱之為」虛空無為「。這是由修慧所成就。
  • 頂果欽哲法王《覺醒的勇氣》——修心七要開示——第七章 修心的指導【一】
    當我們在修心過程中生病,或被負面力量糾纏;當我們名聲狼籍而失寵受苦;當我們的煩惱日漸增強,對修心失去興趣的時候,要想世界上有很多人面對相同的困境,行為有違法教。在此時,即使我們向他人解釋法教,教導別人如何培養美好的功德,也沒人想要聽——仿佛在對牛彈琴。另一方面,人們不需要教導,自然就會說謊、偷竊。他們的行為完全與他們的渴望相牴觸——他們除了輪迴及下三道之外,還有何處可去?
  • 道家以順天之道、行逆天之修?
    道家除了重要的德修,就是五術修行!德修是前提、是基礎:修身修心,德不夠,便不能擴大格局,也無法增加自己的承載!那麼,五術修行,便是要「奪天地之造化,與天地同壽」。順天之道:道家先師在《道德經》中早已說明,要無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些都是在教我們如何去順天之道!
  • 修心就是修正自己心裡的毛病,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
    修心就是修正自己心裡的毛病。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我們很多人的行為都很差,很多人心裡想的東西都很糟。很多人修心到一定程度,會碰到一些問題。首先修心要有信心,如果一個人修心連信心都沒有,不會有效果的。一個修行人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控制自己的一些想法,這個人就沒修好。修心就是深深地挖出你自己心中最原始的本性,並把它好好地擦洗。人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不管做人也好,做事也好,經常講一句話,叫「憑良心做事情」。
  • 怎樣做到修心的極致?
    所謂修心,最好是從根本來入手!如何從根本入手?從生活修行等一切當下,觀照一切外境萬相遷流不住,四大假合之色身在生老病死過程中一刻不能停住,如流水一般,不可住,不可留,不可得。深刻體會,諸行無常。觀照一切心念遷流不住,其中所形成的一切意識、觀念、邏緝、推理、思維、知見等等萬法,皆隨因緣起生,隨因緣而滅,其中並沒有一個真正可以執著為我的。
  • 茶人茶事:茶館·茶友·茶人
    我那時剛剛開始學茶,興趣正濃,去過很多茶館,從心裡感謝那些茶館的主人,教給我品茶的知識和方法,使我迅速成長為一名徹頭徹尾的茶人。因為喜歡,對茶館有特別的情懷,坐下來就不想走。因為愛好,對真正有造詣的茶人敬佩有加,喜歡和愛茶懂茶敬茶的人一起交流。毛君是我習茶的啟蒙老師和摯友。
  • 修心教育花香大牆內外
    如今,無論走進省內哪所監獄,只要說起「修心教育」,監獄民警都能講出許許多多修心教育的感人故事。政治攻心、法治正心、道德潤心、矯治塑心、情感暖心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運用,修心教育的推進工作「可見一斑」。據了解,目前全省監獄已形成「絲綢文化」「動漫文化」「菊文化」「新芽文化」「南孔文化」「湖筆文化」等修心教育監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