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端憂慮難成長期驅動 油脂反彈或受限

2020-12-22 和訊期貨

  觀點:

  3月大豆到港不足,偏緊狀態預計延續至4月,疊加下遊餐飲業逐步回暖,豆油基本面在短期內偏強,但我國進口大豆仍然充足,南美港口運營正常,排船情況未出現較大問題的情況下,5月後或面臨大量大豆到港,因此豆油期價的反彈幅度受限。馬來西亞棕櫚油在疫情蔓延之下需求存下跌預期,且出口持續表現不佳,產地限制措施引發的供應憂慮難以彌補需求的疲弱,整體基本面維持弱勢。不過在前期期價大幅下跌至低位後,供應或物流的阻礙所造成的情緒性利多極易給其走勢帶來較大波動性風險,未來棕櫚油的走勢仍將在產地消息與基本面之間博弈,短期以震蕩調整對待。菜油供給偏緊,庫存低位,基本面在三大油脂中仍然較強,但在生柴需求受打壓的預期下,未來供給格局存疑,目前來看較難走出獨立行情,或跟隨相關油脂震蕩反彈為主。

  一、行情走勢回顧

  圖1:豆油主力合約走勢(日線)

資料

  圖2:棕櫚油主力合約走勢(日線)

資料

  圖3:菜油主力合約走勢(日線)

資料

  3月前半月,油脂在外圍宏觀風險不斷釋放的情形下再度下挫。國際原油期貨大跌,因沙特和俄羅斯在減產協議上的分歧,令沙特一怒之下開始大打價格戰,此外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蔓延趨勢日盛,市場擔憂疫情蔓延將重創全球經濟,全球金融市場跌跌不休,美股在兩周內熔斷四次。受宏觀因素影響本身基本面較弱的油脂跟隨大跌,兩度觸發跌停,表現出了短暫性的脫離基本面,跟隨宏觀局勢而動的特點。而3月中下旬以來,油脂受產地管制措施以及進出口貿易物流的影響,引發供給端擔憂,前期利空已大幅兌現的油脂打開企穩反彈的局面,收回本月部分跌幅。截至3月27日,豆油主力合約收於5510,月跌幅3.16%;菜油主力合約收於6849,月跌幅6.37;棕櫚油主力合約收於4846,月跌幅2.06%。

  二、宏觀影響因素分析

  (一)海外疫情蔓延,油脂供需兩端均承壓

  截至目前,國內包括武漢在內的疫情已基本處於結束狀態,而海外的疫情數據不斷爬升,美國一天新增病例超過1.2萬,進入大規模爆發階段,巴西、馬來西亞、印尼國家均有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報導,雖然程度沒有特別嚴重,但國家內部出臺相應的管控措施,對運輸物流也形成了一定影響,這一點會對供給端形成比較大的壓力。本月巴西港口的停運炒作,以及馬來西亞部分棕櫚油種植園的暫停營業均對本月油脂期價的企穩反彈起到了助推作用。雖然目前巴西港口的炒作被證偽,但疫情仍處在發展階段,市場對未來的形勢變化仍然存在較大的憂慮。

  對於需求端,全球疫情的蔓延將帶來全球植物油需求的下滑,目前已有多國出臺行動限制措施,採取居家隔離的方式應對疫情,這使得餐飲業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做一個簡單的推算,如果在我國疫情嚴重時期餐飲業停業帶來的油脂減量為50-60萬噸水平,2018/19年度的數據顯示中國食用植物油佔全球的比重為24%,那麼疫情所帶來的消費減量在200萬噸左右的水平。雖然具體的數據我們難以準確估量,但至少我們可以判斷需求相較於供應端的影響或更為顯著,也更為長期。

  (二)原油價格弱勢,生物柴油需求預期減弱

  本月原油價格一再下挫,整個大宗商品市場都受到了牽動,其中能化板塊受影響最大,其次便是油脂板塊。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原油是大宗商品的晴雨表,原油價格與多數農產品(000061,股吧)的期貨價格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其中與豆類油脂以及美盤豆類相關性最強,達到0.7。另一方面,原油與植物油脂之間存在生柴替代的關係,在原油價格大跌的情況下,石化柴油相較生物柴油性價比上升、比價競爭優勢增強,從而令生柴消費需求預期下降。全球23%的植物油用於生物柴油的生產。在全球生物柴油生產分布上,主要以歐盟、美國、印度尼西亞為首,這三個國家佔比達65%,而三個國家分別用菜籽油、豆油、棕櫚油加工生產生柴。而目前的低油價為生柴政策的後續執行帶來了較大挑戰,如果政策被迫暫停或調整,或將對油脂的消費量產生利空影響。

  菜油是歐盟生柴的第一大原料,在原油大幅下挫的背景下,如果歐盟生物柴油需求下降20%,歐盟菜油需求將下降130萬噸。剔除掉中國庫存,目前全球菜油庫存預估為120萬噸,主要集中在歐盟,那麼菜油工業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全球菜油將進入過剩階段。

  三、基本面情況分析

  (一)美豆榨利表現良好,階段性出口或有回升

  3月上半月,美豆期價在宏觀市場動蕩的波及之下連續下挫,同時美豆出口數據不及預期施壓期價。自上周以來,鑑於美豆期價跌至低位,進口榨利良好,疊加3月國內大豆到港量不足,南美方面受疫情影響裝運速度偏慢,我國加大了自美進口,3月12日止當周,美國2019/20年度大豆出口銷售淨增63.16萬噸,市場預估為40-80萬噸,符合市場預期,出口轉好的預期為美豆3月下半月的反彈趨勢提供了動力。最新一周的出口數據顯示,美國大豆出口銷售淨增90.48萬噸,高於市場預估,環比增加29%,已經連續第二周增加,當周對華出口銷售為19.93萬噸,為近2個月以來最高水平。

  後期來看我國仍面臨著大量的大豆到港預期,但就目前的裝運情況原料偏緊的格局或將持續到4月中下旬,短期內豆油的庫存可能會呈現略下滑的態勢,給予豆油期價一定支撐。

  圖4:進口大豆港口庫存 單位:噸

資料

  (二)出口仍然疲弱,馬棕基本面弱勢未改

  馬來西亞船運調查機構AmSpec Agri稱,2020年3月1-25日期間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86.6萬噸,比2月同期減少11.7%,出口數據仍然未能出現改觀。3月MPOB公布的棕櫚油月度供需報告顯示,馬棕庫存繼續降至168萬噸,為17年中以來的最低庫存。但在疫情拐點未現之前,需求弱勢格局難改,近期出口表現持續不佳,雖然疫情蔓延使得馬來西亞最大棕櫚油生產州暫停了三個地區的業務,且馬來政府決定將行動管制令延長至4月14日,但消息面的利多引發的供給憂慮難以抵消需求端弱勢格局的衝擊,如果出口得不到改善,後期庫存或從低位有所迴轉,馬盤走勢承壓,傳導至國內連棕的反彈幅度或受限。

  (三)豆棕油需求有所回暖,但庫存降幅或有限

  3月中旬開始,隨著國內疫情的進一步控制,下遊餐飲業逐步復工,需求有所回暖,提貨量也出現好轉,目前已經達到去年同期水平。我們認為疫情所導致的需求下降主要體現在一季度,進入二季度,需求將繼續略有回升。但我們仍然把需求端的復甦定義為回補式的,出現報復性反彈的可能性並不大。從國內目前的餐飲業恢復現狀就可看出,雖然開復工比例已經達到八九成,但入座率並不高,人們對於疫情仍保持著充分的警惕,外出就餐的需求相較於往年正常情況下仍然是偏弱的,而這種狀況可能會因為國外疫情的蔓延持續更長的時間。因此至少在4月份,需求端的復甦可能依然是緩慢略有好轉的狀態。

  提貨量的好轉,疊加原料進口到港量偏低,使豆棕油的庫存從高位有所回落。截至3月13日,國內豆油商業庫存總量139.21萬噸,周降幅為0.5%,較上個月同期98.5萬噸增加41.33%,較去年同期的131.03萬噸增加了6.24%,五年同期均值118.44萬噸。據天下糧倉統計數據顯示,截止上周四,全國港口食用棕櫚油庫存總量82.95萬噸,較上月同期的94.82萬噸下降了12.55%,較去年同期的74.95萬噸增加了10.6%,五年均值為75.63萬噸。大豆到港量偏緊的狀態預計延續到4月,因此未來一個月,庫存預計仍會小幅下降,但隨著後期開機率的提升,庫存或將再度止降回升。

  圖5:豆油商業庫存

資料

  圖6:棕櫚油商業庫存

資料

  (四)菜油短期基本面偏緊格局未改,中長期或存疑

  本年度受中加關係影響加拿大菜籽進口繼續下降,而澳大利亞等其他國家的菜籽無法彌補供應,我國菜油原料進口端在中加關係未見恢復的情況下或繼續維持偏緊格局。但我國菜油供給端除了菜籽進口這一部分外,我們還需要考慮直接進口菜油的情況,原本整體可供出口的菜油較為有限,但全球疫情的爆發,以及原油對生柴政策的衝擊,使我們對歐盟的菜油需求出現了新的判斷:如果歐盟生柴產量下降,菜油的需求將會驟降,屆時歐盟可以提供更多的菜油以供出口,那麼是否會緩解我國菜油進口端的偏緊格局呢,我們認為是存在這樣的條件和預期的。

  需求端來看,3月前幾周受全球疫情影響買家觀望態度比較濃厚,下遊成交量偏低,使得庫存出現一定上調,而本周部分買家逢低補庫,尤其遠月基差放量成交,菜油成交量出現回暖,3月27日當周,菜油成交達19000噸,上周菜油成交僅2000噸。成交量的回暖疊加菜籽油廠開機率回落,使得本周庫存下降。截止3月27日當周,兩廣及福建地區菜油庫存下降至39200噸,較上周45000噸減少5800噸,降幅12.89%,較去年同期的83000噸下降52.77%,處於近五年低位水平。短期來看,菜油的庫存低位仍是主要的利多支撐,中長期需要關注歐盟生柴的產量變化情況。

  (五)基差分析

  3月中旬豆油提貨量回暖,疊加大豆到港偏少狀況或延續至4月,預計豆油庫存將在4月仍有小幅下調,而後隨著開機率的提升庫存將再度回升。因此不建議過分追漲遠期基差,y59漲幅有限,畢竟庫存和需求受疫情的影響是實質性的、不可逆的。對於豆油單邊根據目前的情況我們依然認為只會呈現出短期反彈行情,長期的趨勢性反轉並未形成。

  近期隨國內疫情已得到良好控制,終端食品廠開始集中補庫,導致港口庫存見頂回落。隨著需求的好轉,各港口基差出現階段性企穩反彈跡象。但未來仍不宜過分樂觀,一方面棕櫚油庫存仍處高位,此輪補庫過後需求的持續性存疑,另一方面國際棕櫚油需求受疫情受到較大遏制,出口受限,產地基本面仍然疲弱。

  今年春節過後,基本面的偏強格局,以及相較於其他油脂的抗跌,菜油基差基本處於持續升水的高位。3月前幾周菜油供需雙弱,多數情況有價無市,下遊成交不佳,基差有小幅縮窄跡象,自本周開始下遊部分買家逢低補庫,成交出現回暖,帶動基差上行。未來短期內在需求端提貨量未有持續性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原本處於高位的菜油基差持續上行的動能不足,或維持高位震蕩。而以上預期建立在全球毛菜油進口增量有限的情況下,若歐盟菜油受生柴產量降低轉至出口,國內進口菜油或有增加預期,那麼屆時菜油偏緊供給格局或有改善,港口庫存也將企穩回升,升水的菜油基差將鬆動走弱,後期持續關注歐盟生柴產量情況。

  四、總結

  綜合來看,3月大豆到港不足,偏緊狀態預計延續至4月,疊加下遊餐飲業逐步回暖,豆油基本面在短期內偏強,但我國進口大豆仍然充足,南美港口運營正常,排船情況未出現較大問題的情況下,5月後或面臨大量大豆到港,因此豆油期價的反彈幅度受限。馬來西亞棕櫚油在疫情蔓延之下需求存下跌預期,且出口持續表現不佳,產地限制措施引發的供應憂慮難以彌補需求的疲弱,整體基本面維持弱勢。不過在前期期價大幅下跌至低位後,供應或物流的阻礙所造成的情緒性利多極易給其走勢帶來較大波動性風險,未來棕櫚油的走勢仍將在產地消息與基本面之間博弈,短期以震蕩調整對待。菜油供給偏緊,庫存低位,基本面在三大油脂中仍然較強,但在生柴需求受打壓的預期下,未來供給格局存疑,目前來看較難走出獨立行情,或跟隨相關油脂震蕩反彈為主。

(責任編輯:趙鵬 )

相關焦點

  • 研報精選:油脂期貨再度崛起!菜油大陽逼近9000關口!能否有效突破?
    需求端:近期受到國際原油持續回升利多具有生物柴油概念的菜油期現價格;隨著菜油期現價格上漲,豆菜棕油主力合約價差繼續走擴價差創5年新高,利好於替代性消費,近期資金推動加劇市場波動,但菜粕在中加關係改善以及菜籽低庫存支撐,菜油價格維持強勢概率較大。技術上,MACD雙黃線在0軸附近選擇方向,操作上,菜油09合約暫時觀望。
  • 油脂牛市後期,粕仍有期待
    招商期貨 油脂油料2021年度投資策略  摘要2020年油脂是油脂油料的明星,產地與銷區庫存偏低共振驅動大幅上漲;而粕因現實寬鬆,預期緊張,表現明顯弱於油脂,19/20年度已經被交易,整體來看,該年度油脂油料給了比較多的交易機會,特別是油脂單邊行情非常大。
  • 共享經濟核心:供給端與需求端的曲線擬合
    平臺性業務連接供給方和需求方,給供給方帶來客源,給服務需求者匹配供給方,平臺價值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服務的標準化程度,如果服務類型容易形成穩定的客源關係,平臺價值則相對較小。第四,競爭格局。網際網路業務本質在於規模經濟,量越大成本越低,O2O領域裡消費者重視相應速度、價格及服務質量,前兩者與服務提供者的密度直接相關。
  • 大調研|數字經濟驅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7種模式
    數字經濟作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有利於調結構、促轉型,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作用突出。數字經濟驅動有哪些模式?該如何進一步深化提升數字經濟驅動力?來看解析。
  • K12 To B報告:5萬字深度分析需求端痛點與供給端格局
    本報告由中國教科院、好未來集團、奧緯諮詢聯合發布,深度剖析國內K12市場,包括行業發展現狀、ToB市場需求端及供給端分類、供給端生態圈、ToB市場未來的趨勢展望等,從多個維度呈現ToB市場的現狀。本文為報告摘要,紙質完整版報告預計9月份正式上市。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前200名支付10元郵費領取紙質版《To B報告》圖書。
  • 「三劍客」驅動白卡紙需求爆發 晨鳴紙業等大型紙企領漲行業
    來源:壹財信在消費升級、白板替代、限塑令」助漲三劍客」的三重作用下,白卡紙需求大幅反彈,庫存加速去化,供求矛盾激化促使晨鳴等大型紙企紛紛提價。國金證券指出,正是需求回暖+後續供給彈性偏弱,幫助白卡進入加速提價期。國金證券表示,下半年伴隨開學季、中秋、國慶、出口訂單驅動,8月起需求逐月回暖。
  • 預測:短期內雞肉價格很難反彈!
    針對雞肉未來走勢,業內人士認為,受去年雞肉行情較好驅動,養殖戶明顯增多導致肉雞存欄量較高,因此短期內雞肉價格很難有所反彈。 據了解,在安徽合肥周谷堆農貿批發市場,有商戶表示:「本月白條雞銷量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30%。隨著數量增長,黃公雞每斤比去年便宜3-4元,去年山公雞賣到9元多,今年平均在6-6.5元左右。」
  • 廣發證券:二季度提供了「千金難買牛回頭」機會
    但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問題而非周期性問題,導致社融底對盈利底的引領作用弱化,經濟即使觸底也難有較持續的回升。● 金融供給側改革主導廣譜利率與風險偏好中國CPI、PPI、房價和歷史盈利下行後期相比,仍處相對高位,貨幣政策較為寬鬆但幅度受限,中國金融供給側改革將推動國內廣譜利率繼續下行。A股風險偏好從Q1的猛烈修復進入Q2的溫和波動。
  • 商品期貨收盤能化、油脂板塊漲幅居前 塑料收漲超3%領漲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7月6日訊 國內期貨市場收盤,商品期貨多數收漲,能化、油脂板塊漲幅居前。塑料漲超3%領漲,滬鎳、PP、滬錫、NR漲超2%;白糖、棕櫚、鄭油、豆油漲超1%;豆一跌超1%,焦煤、焦炭、蘋果、LPG小幅下跌。
  • 供給端恢復緣何快於需求端?國家統計局:雖然步伐不同,但總體回升...
    供給復甦快於需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各項主要指標逐步回升。在供給端,工業、服務業均實現正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轉為增長4.4%,服務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轉為增長1.9%。在需求端,消費、投資降幅大幅收窄,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個百分點。
  • 走貨速度加快 雞蛋期貨觸底反彈
    6月底以來,雞蛋期貨觸底反彈,2009合約在7月中旬漲至4000元/500千克附近稍作調整後增倉大漲,最高漲至4382元/500千克。雞蛋現貨價格也漲至成本線之上,養殖戶扭虧為盈。現貨強勢上漲7月初,全國雞蛋現貨開啟反彈行情。截至7月30日,多數地區蛋價已漲上4元/斤,河南地區雞蛋價格均價從月初的2.6元/斤漲到了4.1元/斤,北京地區主流蛋價從月初的2.48元/斤漲到了3.9元/斤,養殖利潤由虧轉盈並不斷走高,基差向上收窄。
  • 深化教師教育改革 破解教師供給困境
    今年,論壇把目光聚焦在「教師教育的供給側改革」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民進中央副主席劉新成、朱永新,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花建慧,中共蕪湖市委書記宋國權以及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廳、民進安徽省委會,安徽師範大學等相關部門領導出席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在教育一線工作的名師、校長匯聚一堂,共同為教師教育的供給側改革出謀劃策,獻計出力。
  • 【王宇(油脂油料組)】美天氣指引後市粕弱油相對強
    隨著低價南美大豆持續大量到港,國內壓榨企業仍保持較好利潤水平,在供給端繼續施壓國內油粕價格。國內不論是生豬存欄還是能繁母豬存欄均環比下滑,DDGS進口施壓國內蛋白粕價格,豆粕以下行為主。國內油脂在低庫存以及厄爾尼諾預期提振下進入短暫上漲,不過在供給趨於寬鬆以及厄爾尼諾預期兌現的背景下進入下跌,整體表現以寬幅震蕩為主。
  • B端的雲辦公,該如何採用C端打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雲辦公企業依賴增長驅動,增長驅動主要包括:1.產品為核心,企業初期,是銷售未動,產品先行;2.產品迭代更新主要面向核心用戶,提升用戶體驗,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和產品邊界;3.運用增長黑客模型,提升客戶裂變、續費和增購,減少客戶流失
  • 傳統PC驅動軟體逐漸邊緣化 驅動人生移動端布局遲緩
    10月18日驅動人生一位前員工也如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總結道。驅動類產品「用戶粘度低」「電腦需要裝驅動軟體嗎?」當記者採訪近10位90後的白領時,有4位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剩餘的幾位人士則表示,不清楚什麼是驅動軟體。實際上,魯大師、超級兔子、驅動精靈等驅動和硬體檢測類軟體,曾是一臺電腦的裝機必備。
  • LPG連續拉漲;5月汽車銷量大增,橡膠低位反彈,是否值得關注?
    6月2日,國內期市收盤多數上漲,膠板漲停,能化品集體上漲,LPG漲超3%,PVC、聚丙烯漲逾2%;黑色系多數上漲,焦炭、螺紋鋼漲逾1%,鐵礦石高位震蕩;基本金屬多數上漲,滬鎳漲逾1%,滬鋁跌逾1%;農產品(000061,股吧)漲跌不一,菜籽漲逾4%,雞蛋跌逾3%,油脂油料走跌。
  • 有色金屬:鋁供給篇 彈性受限
    本報告將從國內現有產能、新增產能和進口三個方面來分析年內總供給量我們預測,三、四季度國內外合計供給量分別為531和603萬噸,國內全年總供給量約1980萬噸。  存量產能利用率接近極限。7月份電解鋁行業產能利用率已達到89.21%,除去新增產能的影響,存量產能利用率估計在90%以上,接近97%的歷史峰值水平。夏季電力緊張對電解鋁企業增產會構成一定抑制作用,7月電解鋁產量155萬噸,環比回落2.5%,初步驗證我們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