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小學生涉嫌學術造假?
都怪這個拼爹的時代
事情是這樣的開始的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同學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而獲獎的消息,引發爭議。
一開始網友們覺得:
「現在的小學生真的不得了,從小就接觸這麼高精尖的東西!」
「又一個神童來了,666」
但是,有網友就扒出了這位陳同學是花了僅僅4天時間,就從不懂基因到能進行研究。
據報導,相關實驗記錄是這樣的:
2018年1月6日,陳同學在指導老師,盤龍小區教師呂冬梅的帶領下(這麼秀咋不叫馬冬梅呢?),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陳老師和楊老師商量開展參與研究工作」。
同年1月9日,「老師們給了我們一個基因,叫C10orf67。我上網搜了一下什麼叫基因。」
1月10日,「(我)還是不太了解基因。」
1月13日,「了解PCR技術的原理,知道。。。。。概念,大概了解為何通過螢光強弱的比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達的水平。。。。」
有網友質疑,根據陳同學的實驗記錄,剛開始連基因是什麼都不清楚,連基因是什麼都還沒弄清楚的小朋友,怎麼可能明白基因片段和癌症的直接關係?
也有相關領域的專家稱,這種課題的研究實驗,基本上需要醫學碩士甚至博士才能開展。
所以,有很大的可能,這裡面有貓膩
說時遲那時快,官方回應也是很「迅速」的
據人民網報導,7月1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就「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的質疑發布聲明稱,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學生陳某某,是該所研究員之子,目前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並將及時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既然陳同學的爸爸是研究員,之中的彎彎繞就很耐人尋味了~
很多網友認為是陳同學的爸爸把自己研究成果拿來給孩子參賽,獲得了獎項。以換取高考升學加分甚至保送。
然而,今年1月13日,教育部已經印發意見,明確從今年開始高校自主招生正式取消,青創賽已經不能為高考加分。
於是又有網友分析,陳同學的家長也可能是在考慮為孩子將來申請留學做準備。
而這個猜測也可以從另一個網友爆料的細節中得到印證:該男童為美國國籍,其父母遠赴美國生下的他。
可能陳同學的研究課題只是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中更顯眼的那一個,如果你有看過今年的獲獎名單,你估計會覺得:
後浪?這怕是來的是海嘯吧!!!!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名單公布
你認為有哪些亮點和槽點?
經初評,終評和公示等環節,確定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一等獎58項,二等獎133項,三等獎183項。其中深圳中學學生徐以琛的基於響應型納米粒用於抗癌藥物的選擇性釋放獲得一等獎,上文中的陳同學獲三等獎。。。。。
網上甚至有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在看了部分獲獎名單後,直言「以我的水平只能看懂小學組,完全看不懂中學組。」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科學,看看部分名單。大家看完不要驚訝,小吳也看不懂,估計我就只能看懂進口挖掘機修理和手扶拖拉機駕駛了
《小學組一等獎名單》
《中學組一等獎獲獎名單》
名單上的那幫學生平時都在接觸神馬?
抗癌藥物?
改善帕金森患者,多模態腦機制?
哈希算法,區塊鏈?
CH4吸收通量?
社區R2R資源流轉系統?
各種各樣的機器人?
。。。。。。。。。。。。
相比而言
何止是輸在起跑線了
起跑線在哪都沒找到,人家都到終點了。。。。
最後來看一下知乎上的網友對這件事的討論,畢竟知乎可是學術大佬聚集地嘛,科研大佬(or科研民工)們怎麼看?
「中學生申請到了在職科研人員才有資格申請的豪華設備!」
「生環化材料課題的學生,你們的作品是在打中國99.99%在讀研究生的臉嗎?」
「比賽應該和全國中老年創新指導大賽」或「科研第二春接棒親子大賽」共同評選
「是什麼使這些實驗和設備供中小學使用?」
「親情和金錢!」
「搞不懂,為什麼普遍喜歡霍霍生化環材這些本來就很勸退的專業?」有很多項目,我一看到標題,就仿佛看到了一群苦逼的研究生整天泡在實驗室嘔心瀝血的樣子。
有什麼想不開的呢?
真正生化環材的科研「民工」
天天勸退迷途少年
後記:小吳其實想說,我自己是一個80後,在我們小學的時候,家長有學問的,是在小孩3-4年級給孩子普及初中電路知識,讓孩子自己動手接電路。也沒有說像這樣的,青少年階段就接觸這種高精尖的國家級項目。孩子現在是否能理解這些深奧的理論以及操作?科普的過程都沒有,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接觸這些有用嗎?是糊弄你們家長還是糊弄國家呢?還是所謂的為了一個獎而去得獎?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了孩子能出人頭地,每個家長都在嘔心瀝血,希望自己孩子出類拔萃。但優秀不等於抄襲,不等於用別人十幾乃至幾十年的心血換做自己的一個獎項。有這個時間,教教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不好嗎?
最後,小吳想對這個家長說:你做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