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不斷壓抑自己的人,最終會怎麼樣?

2020-10-11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一直處於壓抑中的人,就像「節食」減肥最後會發展為暴飲暴食或厭食症一般,他們遲早會爆發「補償心理」,很容易毀滅自己及他人。

壓抑往往反應出一個人的自卑,越是壓抑自己的欲望,越不敢表達自己,只能失去自我。

這類人通常堅強得驚人,遇見任何挫折都會自己消化,仿佛早已習慣了孤獨。不怕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工作很晚也依舊堅持,好像一個行動機器。

他們從小壓抑自己想買玩具的心理,因為這是一個節約好孩子的象徵。習慣於在外人面前表現得乖巧懂事,用他人的表揚來滿足虛榮心。

當與人有矛盾時,最先承認自己的錯誤,怕對方難受,自己卻並沒有做錯什麼。從而讓自己越來越軟弱,經常被欺負排擠,畢竟人都喜歡撿軟柿子捏。

壓抑一旦突破臨界值,可能會因為擰不開一個瓶蓋而失聲大哭。

極端的堅強也意味著極端的脆弱

父母時常教育孩子要懂得禮讓,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性思考,不要被感性驅動。好像感性的人就低人一等,這是多麼荒誕的看法。

所以,人會有意識地抑制住情緒,好像表達自我情緒是對他人的冒犯,是失禮的、軟弱的象徵。

壓抑自己,給自己穿上厚厚的殼,表面上看起來無堅不摧,其實就像雞蛋一樣,最強硬的就是外表那層殼,不管用多大力捏都不會碎,但只需輕輕一敲,立馬稀碎。

極端的堅強,會讓你變得極端脆弱。你每走一步都變得小心翼翼,心裡永遠繃著一根弦。

你害怕犯錯,害怕接受自己的不好,思維能力會變慢。在人多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克服緊張,語言組織困難,腦海一片空白,想表達卻說不出口。

你強烈的勝負欲又會使你緊張、焦慮,但下臺後你卻會通過解釋來否認緊張,從而出現死循環。

一直壓抑自己的人有什麼樣的特徵?

第一,他們會一直滿足別人的要求,即使自己不開心、不願意,也會情不自禁滿足他人。

這樣就形成了討好型人格,他們從來不懂什麼叫拒絕,認為拒絕是對他人的傷害。

把父母誇讚的聰明、懂事、不用人操心作為自己的標籤,永遠滿足父母對外攀比的願望,沒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及目標,就像是一副空皮囊。

第二,這樣的自己會只考慮他人,忘了自己。

看起來和誰都能相處得很好,和誰都沒有矛盾。因為他們把偏見、憤怒都壓抑在最深處,表現出忍讓與寬容。

他們看似朋友多,可幾乎沒有摯友,因為沒有人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這樣的人是活給別人的,不是活給自己的。

第三,永遠表現出燦爛懂事,卻永遠什麼都沒有。

一個壓抑自己需求的人什麼都得不到,所有壓力都無法傾瀉,只能默默承受。看似開朗、大方、陽光的人,其實內心無比的孤獨。

怎樣改變現狀?

沒有人想做機器,那為什麼很累了還要硬撐,明明不開心還得要求自己擠出微笑,帶著面具生活真的有好處嗎?

他人的期望算什麼?小小的辜負又能怎樣,別人的看法無法對你造成多大影響。好好回想以前的經歷,是不是都有說不出的委屈和心酸?想想故作堅強的自己,是不是很心疼?


請好好愛自己吧,情緒表達是我們所擁有的基本權利,是捍衛基本需求的武器。學會傾聽自己的內心,表達自己的需求。

學會懂得拒絕他人,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的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不完美才是最好的自己。

林奕含說過:忍耐不是美德,生氣才是。壓抑的爆破威力無窮,受傷害的遠遠不止自己。

別再壓抑自己,一點點改變,先學會獨立思考問題,有主見也就有了方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要讓他們有心理負擔。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1] Phillip L. rice. Trans. Shi Lin et al. Stress and health.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00

相關焦點

  • 一個不斷壓抑自己的孩子,最終會怎樣?
    不由地想起之前看過一個節目,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就不敢哭,甚至覺得孩子有點可憐,因為孩子覺得哭是錯事,會受到懲罰,就一直壓抑著自己。孩子壓抑自己並不是好事,一個不斷壓抑自己的人,活得很憋屈。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最終會喪失不少欲望和追求,甚至還可能會被壞人盯上。
  • 心理學: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這4種樣子!
    :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這4種樣子!   心理學: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這4種樣子!  都說一個人的心情會折射到臉上的,確實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心情鬱悶,那麼我們可以察覺到這個人有心事,但我不建議他把它藏在心裡,有時候找個知心的朋友說出來,你會如釋重負,快樂很多。  因為長久的鬱悶,會造成心理壓抑,不快感也隨之增多,最後會對你的性格以及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那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呢?  ?
  • 心理學: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這4種樣子!
    心理學: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會讓你變成這4種樣子!在我們身邊經常會碰到行色各異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的人外向活潑,有的人成熟穩重,而有的人呢,鬱鬱寡歡,悶悶不樂,我們看不出他的臉上有任何的表情變化,似乎只會這一種表情。
  • 心理學:與別人處不好關係,自己還痛苦,就是因為進行了情緒壓抑
    本文選自「心理相先生」的付費課程《自我發展心理學30講》。如需購買全部課程,請先關注帳號「心理相先生」,查看專欄《自我發展心理學30講》課程簡介,如對您的成長和發展會有所幫助,歡迎購買訂閱。那些與人處不好關係,自己還痛苦的人,就是因為進行了情緒壓抑,這會讓對方(潛意識)感到不真誠,信息不明朗,從而產生疏遠行為。
  • 心理學|擅長取悅別人,卻不能取悅自己,喜劇人為何會抑鬱?
    像李雪琴這樣,追求完美的人容易自責,自我攻擊容易抑鬱,同時,追求完美又會讓她很容易學業事業有成。所以,敏感且自律成了一把雙刃劍,一個極端是抑鬱,另一個極端是成功。不快樂的人,希望給別人帶來快樂,因為快樂對他們很重要。
  • 人為什麼會壓抑?又該怎麼做?
    壓抑就是心情低落、情緒被壓迫,長期以往而得不到宣洩,那麼人為什麼會壓抑呢?一個人每天都要做很多事和接觸很多人,而做錯了事被罵是一種壓抑,接觸的人中權利大的對你指指點點,也是一種壓抑。比如你是一個明星,因為一句話可能會被黑粉噴的體無完膚,但是你又不能發脾氣回噴那些黑粉,這樣只會讓人感覺你更沒素質,只能忍受黑粉吐槽的你情緒得不到發洩,逐漸就是壓抑。再比如你是一個有家有理想的奮鬥青年,你每天不分白天晝夜的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家人過上好日子,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
  • 心理學:太愛講理的人,大多數活得虛偽又壓抑
    但是這種發洩卻會產生一個隱形的「惡果」——那些中途被叫起來臭罵一頓的丈夫,雖然在道理和意識層面無法反駁妻子,甚至還有人馬上做出了行為的調整,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夠完全消化自己的情緒,多數時候,他們採用了「壓抑」的心理防禦機制,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壓抑了下去。
  • 「心理學」身體不會說謊,更不會壓抑
    被壓抑的情感,如果不能有一個合理的表達途徑,身體將會是最後的發聲通道。高野幹夫為了不辜負家庭,一個人苦撐了太久太久,最終演變成了精神疾病。大量的科學研究發現:70% 的人會以攻擊身體的方式來消化有毒的情緒,最終醞釀成意想不到的大病;
  • 工作中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人才能夠最終獲得成功
    每一個人在工作中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成功,但是成功的路上往往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在職場裡隨著工作時間以及工作閱歷的增加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腦的上司、複雜的人際關係、工資不透明、制度不完善等等。
  • 為什麼一個人選擇長期心理壓抑,哪怕最終精神崩潰?
    壓抑(Suppression),是指人有意識地讓自己不要再去想某個念頭或某種情緒,把自己的內心需求控制住,並告訴自己「我不可以!」。但是,這份內心需求會因為壓抑而消失嗎?答案顯而易見:「不會!」ta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的心態和行為逐漸變得消極甚至失控。因為一直壓抑自己的人會爆發一種「補償心理」,這種補償心理很容易毀掉自己或他人。情緒壓抑後的釋放好比「節食減肥」,節食到最後會暴飲暴食或是有厭食症。
  • 心理學家:如果你總是有這4種表現,說明你骨子裡很壓抑
    (1)行為異常壓抑一定會造成一個人的行為異常,就比如有人在公司/學校受了氣,又不敢發脾氣,那麼他往往會帶著一肚子氣回到家,像一個易爆的「火藥桶」,一不小心就會被點燃。(2)萎靡不振產生情緒是要能量的,壓抑情緒更需要心理能量,一個人越是壓抑,越是克制,這種「內耗」就越多。而這種消耗,最終會表現在身體方面。所以你會發現,生活的不如意的人,總是容易疲倦。而一帆風順的人,反而永遠都精力充沛,充滿熱情。
  • 心理學家:如果你總是有這4種表現,說明你得過得很壓抑
    「壓抑」是什麼?從心理學角度說,壓抑是一種情緒管理方法,當我們有某種情緒,比如說難過,失望,震驚等,我們卻不做出任何表達,反而竭力掩飾情緒,這就是壓抑。人生在世,不可能肆意的活著,或多或少都會壓抑自己的地方。而每一次壓抑,其實都是對內心的一種傷害。一個人壓抑久了,心理狀態也會不知不覺的改變,並顯著地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 心理學:心機重、鬼點多的人有3個特徵,發現一個要小心
    所以與人交往並不能簡單從外表來看,我們識人要學會利用心理學來了解對方的真正用意,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嘛。 如何避免和那些心機重鬼點子多的人交往是必須注意的,心理學認為鬼點多的人有這三個特徵,只要對方符合就要小心了。
  • 都說抑鬱症患者都常壓抑情緒,那麼怎麼才能做到不壓抑自己?
    這無疑也給了抑鬱症患者很大壓力,他們不敢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問題,甚至會有病恥感。習慣壓抑情緒的人都怎麼樣了?我見過很多抑鬱症患者,他們在得病前總是有個思維「我應該如何如何,我不能如何如何。」大多數人帶有這個思維認知會本能選擇抗拒當下的事實。比如很多抑鬱症患者總喜歡說:「我現在情緒很糟糕,我為什麼不能一直開心?人家被人就不會因為這樣狀態愁眉苦臉啊!」他們喜歡看別人如何如何,而且習慣用自己頭腦中的生活狀態來引導自己,否定當下。這其實就是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形成的不好習慣。
  •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壓抑自己的壞情緒
    (聽完不要吐~)歡迎來到精選號周一·成長·心理學乾貨欄目。從這周起,周一將成為精選號的成長乾貨放送日。我們每周一都會選擇一個成長命題來進行深入的心理解讀。 一個人要想真正成長,必須在洞悉自己的同時又有所追求。
  • 銘科教育心理學健康教育怎麼樣?
    現在教育行業轉型網際網路,更多的線上授課模式的發展,出現了很多的的新興行業和熱門學科,像考研、成人職業規劃、設計學、心理學等,其中心理學作為一個相對較冷門的行業也湧入時代潮流發展,現在企業公司、學校、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或員工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諮詢已不再被人們所忽視,很多人就會從網上或朋友介紹了解到銘科教育
  • 心理學:一個逼近人性真相的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你是否都覺得自己是正義並且具有道德的呢?在隨意指責他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一個事情,這些所謂道德和正義又是從何而來?每當「老師」想質疑停止電擊懲罰時,研究者都會施加命令告訴他們實驗的重要性,這個研究的目的是找出面對一個明確的道德上的命令,人們會在什麼時候反抗權威,又會如何進行反抗。
  • 心理學:成熟的人都是用這三個方法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你會嗎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調查,全球範圍內出現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最低年齡已低至十幾歲。是的,我們無法選擇即將要發生的事情,無法預料到未來,同樣,我們也無法預測到什麼時候有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無法料到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 趙小明:比家會傷人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創造創傷
    本文我們從心理學的精神分析流派角度,了解記憶在心理創傷中的作用,以及心理療愈的原理。1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論,大部分經歷過心理創傷的人都會通過一種分離的防禦機制。分離的防禦機制是什麼意思?就是把自己不能忍受的這個東西,把它分離出去。
  • 弗洛伊德:凡是壓抑的都會以更醜陋的形式展現,不要壓抑,不要忍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付費專欄《自我發展心理學50講》第22節。作者:相先生,心理諮詢師,百度金芒計劃籤約作者。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凡是被壓抑的都會更加醜陋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不要壓抑自己,也不要壓抑別人,要選擇合適的方法疏通,讓這股能量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