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半,位於巴黎塞納河左岸的花神咖啡館開門營業。儘管只有室外露臺區域開放,這依然如同鑲在烏雲上的銀邊,向尚處疫情中的巴黎人投下光芒。
「一些顧客早早就來了,他們想恢復生活的儀式感。」花神咖啡館經理亞歷山大·希列戈維奇說。
6月2日,在法國巴黎,戴面罩的人們在花神咖啡館露天就餐區域喝咖啡。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隨著疫情趨緩,近一個多月來,從巴黎到羅馬,從巴塞隆納到維也納,從維爾紐斯到塞拉耶佛,一度瀕於寂滅的歐洲咖啡館文化,開始逐步回歸。
重拾快樂時光
6月2日,花神咖啡館重開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這一喜悅。他說,咖啡館、餐館恢復營業,標誌著法國人重拾快樂時光。
花神是法國人的驕傲,被譽為世界咖啡館文化的代表。紅棕色桃木桌椅間,氤氳的咖啡香氣中,埋藏著豐盈的文化密碼。
6月2日,在法國巴黎,一對情侶在花神咖啡館露天就餐區域就坐。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近一個世紀前,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薩特與伴侶波伏娃是咖啡館的常客。他們在這裡分別寫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存在與虛無》《第二性》,花神因此一度擁有「薩特辦公室」的稱號。
這裡也是加繆、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文學大家流連忘返之地。中國詩人徐志摩也在此留下過足跡。
許多歐洲國家都有自己的「花神」,書寫著自己的咖啡館傳奇。
這是6月10日拍攝的匈牙利布達佩斯地標之一紐約咖啡館。新華社發(弗爾季·奧蒂洛攝)
匈牙利作家馬勞伊斷言,「沒有咖啡館就沒有文學」。奧地利作家阿爾滕貝格也有一句話,「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前南斯拉夫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德裡奇的《特拉夫尼克紀事》也以故鄉特拉夫尼克的古老咖啡館開篇。
6月10日,在英國倫敦,一名人行道過英國本土品牌尼路咖啡門店。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咖啡館是文人雅士放飛靈感與才思之地,也同樣是平民百姓的生活日常。
5月15日,關閉了兩個多月的奧地利餐飲業重新開放,引來民眾一片歡呼。三天後,義大利咖啡廳、餐廳等開放堂食,不少人奔向咖啡館,用一杯意式濃縮咖啡開啟新的一天。
6月10日,人們坐在義大利貝爾加莫的一個露天咖啡館。新華社/法新
有人在社交媒體曬出堂食的第一杯咖啡,並留言:「這是一種缺失的儀式,慶祝生活重新回歸正軌。」
「戴口罩」的咖啡館
波赫首都塞拉耶佛,拉丁橋北側百米左右的老城深巷,雲集著各式各樣波士尼亞風格的咖啡館。
6月晴朗的午後,滿頭銀髮的切特瓦塔科坐在一家木製結構的咖啡館裡,用銅製的小小咖啡杯,慢慢呷著波士尼亞咖啡,享受退休後的悠閒時光。
5月13日,在波赫塞拉耶佛,人們在一家戶外咖啡廳喝咖啡。新華社/歐新
拉丁橋的歷史滄桑,吸引曾是消防員、喜歡閱讀歷史書籍的切特瓦塔科在周邊的咖啡館消磨掉無數個晨昏。
然而,這個午後,與以往不同,他的下巴上掛著一隻白色的口罩。為他服務的侍者,則嚴嚴實實地將口罩戴在臉上。儘管不難感知口罩後面的笑意,但這是切特瓦塔科從沒有過的咖啡館體驗。
由於疫情尚未結束,當下的歐洲咖啡館普遍仍在「戴著口罩」前行。
6月12日,在義大利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一名咖啡廳的服務員為顧客服務。新華社/歐新
進入管制措施降級第二階段的西班牙首都馬德裡,規定咖啡館的室內客人不能超過容量的40%,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口罩。
在法國,疫情較輕的「綠色區域」內的咖啡館恢復了室內營業,但在法蘭西島大區(大巴黎地區)等少數「橙色區域」,此類營業機構僅限於開放露天座位,禁止室內用餐。
按照防疫規定,奧地利的咖啡館不再使用麵包籃,也不再向顧客提供報紙。
5月15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顧客在蘭特曼咖啡館就餐。新華社發(喬治斯·施耐德攝)
喝咖啡看報紙是維也納特色,有觀點甚至認為,是咖啡館支持了奧地利的紙媒。然而,報紙不便消毒,咖啡館不得不暫時犧牲這一傳統。
拯救咖啡館
疫情讓人看到咖啡館繁華背後的脆弱。
據調查,疫情暴發前,義大利羅馬市中心著名的金杯咖啡館和聖歐斯塔基奧咖啡館,每天各消耗20至30公斤咖啡,而目前每天的消耗量僅有3至6公斤。羅馬大大小小的6000餘家咖啡館,光景普遍遠遜從前。比利時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咖啡館面臨破產。
6月12日,人們在義大利羅馬一家咖啡館外喝咖啡。新華社發
義大利與比利時咖啡館的境況是整個歐洲咖啡館業的縮影。拯救咖啡館、捍衛歐洲生活方式的呼聲漸響,各國陸續展開行動。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市政府決定,開放市內所有露天場所,廣場、街道、庭院,夏季都將免費供周邊咖啡館、餐館擺臺支桌,讓首都變成巨大的露天咖啡館。
5月3日, 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老城,人們在泡露天吧。新華社記者 郭明芳 攝
巴黎市議會特別批准咖啡館、餐館等可免費佔用部分公共空間,在人行道、停車場等放置桌子,但桌子間距必須保持在一米以上,每桌人數不得超過10人。
奧地利維也納咖啡館商會主席賓德爾號召人們恢復維也納的生活方式,拯救咖啡館文化:「我呼籲維也納人都來咖啡館,用一杯米朗琪(維也納特色咖啡)和一塊點心款待自己。」
6月8日,人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重新營業的餐館喝咖啡。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比利時咖啡館聯合會發起了一項名為「幫助時刻」的活動,將海報分發到比利時9000多家咖啡館,號召市民用買兩杯咖啡的價錢去買一杯咖啡,幫助咖啡館渡過難關。
熱愛讓人堅強。「那些戴著口罩來到咖啡館的人,讓我們對咖啡館的未來抱有信心。」塞拉耶佛老城一家咖啡館的經理說。
-END-
監製:閆珺巖
記者:張修智 唐霽 劉芳 陳佔傑 李潔 馮俊偉 趙菲菲 郭明芳 袁亮
視頻:趙宇超 韓衝 郭晨 郭明芳 袁亮 吉莉 彭立軍 馮俊偉 喬治斯·施耐德(報導員) 弗爾季·奧蒂洛(報導員)羅伯託·費蘭蒂(報導員)伊斯梅爾(報導員)
編輯:唐志強 王申
剪輯:沈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