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更聰明?美研究發現偏見自學齡初期形成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華盛頓1月27日電(記者林小春)一項針對400名美國兒童的新研究顯示,女孩早在6歲起就開始相信女孩不如男孩聰明的性別偏見,更可能會避開那些據稱是「非常非常聰明」的孩子才參加的活動。

  「這個結果令我們非常震驚和擔心,」研究負責人之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的邊琳博士對新華社記者說,「兒童在學齡初期就習得了這種性別偏見,而且這種偏見對他們尤其對女孩的活動選擇和參與興趣產生了很大影響。」

  邊琳解讀說,這意味著「在成長過程中,這種性別偏見會減少女性在一些看似需要高智商領域的參與度」。

  這項由邊琳與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烈·肯皮安領導的研究,發表在27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

  據研究人員介紹,美國社會存在一種很普遍的刻板效應,或者說社會偏見,即男性比女性更聰明。由於存在這種偏見,有的女性對自己的智商沒自信,也會懷疑自己能否勝任需要高智商的工作,如科學家、高級工程師等。這導致某些領域的女性比例顯著低於男性,造成性別失衡。

  為進一步了解這種性別偏見,研究人員針對5至7歲兒童設計了一系列測試,這一年齡段被認為是性別偏見開始形成的時期。

  首先,他們給小朋友講一個短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一個「非常非常聰明」的人,但是避免使用任何與性別相關的詞彙,所以小朋友並不知道故事主角的性別。然後,他們給小朋友看四張圖片,兩男兩女,讓他們猜測哪張圖片是故事裡描繪的人物。

  結果顯示,男孩和女孩在5歲時,都會更傾向於選擇自己的性別,他們認為自己的性別非常聰明。但是,女孩到6歲時,這種傾向就會減弱。女孩選擇女性的概率低於男孩選擇男性的概率。研究人員分析,這一結果表明,「將聰明與男性聯繫到一起的社會偏見在學齡初期基本形成」。

  接下來,研究人員向5至7歲的兒童介紹一款新遊戲,並告訴他們只有「非常非常聰明」的小朋友才能在遊戲中取得好成績。然後他們測量了小朋友對遊戲的感興趣程度。結果顯示,男孩和女孩5歲時都非常想參與這項遊戲,但6到7歲的女孩對這項遊戲的興趣低於同齡男孩。並且,女孩越認同所謂「男孩更聰明」的性別偏見,她們的興趣度就越低。

  邊琳強調,雖然此次研究的對象是400個美國兒童,但他們發現兒童的種族、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並不影響主要實驗結果。「這是第一項關於此類性別偏見在兒童發展時期的研究,我們也很期待看到我們的研究成果在何種程度上能應用到其他國家,」她說。

相關焦點

  • 新研究顯示人類大腦更易對別人形成壞印象
    研究可以解釋媒體對少數群體的負面報導會導致種族偏見等觀點的形成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大腦更傾向於形成消極的固有印象。這樣從一個側面解釋了各種偏見如何在社會中產生以及傳播。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對一些消極信息有更強烈的反應,這也可以解釋媒體對少數群體的負面報導會導致種族偏見等觀點的形成。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家雨果·施皮爾(Hugo Spiers)領導的這項研究指出,「媒體上總是充滿了人們所感興趣的東西,但是你得到的負面消息更為突出。譬如你在看關於伊斯蘭教的新聞報導時,比起積極故事,你會積累到更多的負面消息,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 研究發現:母親懷孕初期吃堅果會提高孩子智商
    參考消息網5月19日報導 英媒稱,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懷孕初期經常吃堅果的準媽媽會生下更聰明的孩子。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7日報導,對2200名婦女及其子女進行的為期八年的分析發現,母親在懷孕前12周每周吃三份以上堅果的孩子在智力測試中的表現更好。
  • 盛·趣談 | 投資者偏見(八)事後聰明偏見(hindsight bias)
    「在事情發生之後,即使一個笨人也可以裝作聰明。」   ——荷馬  「事後偏見造成人們誤認為這個世界容易預測,而事實並非如此。」  ——羅伯特·席勒,《非理性繁榮》  hindsight bias是一種心理學現象,被翻譯成事後聰明偏見,或後視偏差。它指的是,很多事情你在事後看都會有一種無可避免的宿命感。這種認知偏差在騰訊股票上表現得最淋漓盡致,很多人以為自己與成功投資騰訊之間的距離就只差一個港股帳戶。
  • 偏見是自身價值體系的反射——讀《偏見的本質》
    《偏見的本質》  (美)戈登·奧爾波特著  凌 晨 譯  九州出版社/後浪  2020年10月出版  ⊙林 頤   戈登·奧爾波特的著作《偏見的本質》誕生於1954年,從那時開始,它的影響力一直在擴大
  • 男孩女孩的差異是天性不同還是社會偏見?
    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到底是天性使然,還是源自於成長過程中社會環境造成的性別偏見呢?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人類幾十年。通過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我發現很多經驗豐富的教育家都認為男孩和女孩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舉止。許多人還引用了一些說明性案例,比如在一項實驗中,小女孩溫柔地玩小卡車,而小男孩會拿洋娃娃當機關槍到處掃射。
  • 我們對世界認知的偏見是如何形成的?
    他解釋了確認偏誤、達克效應和認知失調是如何影響我們自認為知道的東西,並分享了他的經驗,告訴我們如何用更強大的東西——擴大知識半徑,來糾正這些偏見。 03 偏見是怎麼形成的? 這就引出了問題——是什麼塑造了我們對科學的認知?馬歇爾·謝博德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的結論是,偏見和信仰體系影響了公眾對科學的看法。
  • 「男生更擅長數學」、「男人比女人聰明」,這些謊言欺騙我們太久
    男人比女人聰明的刻板印象源遠流長,但是在性別之戰中究竟誰擁有更出色的智力呢?男孩比女孩聰明嗎?這項研究還評估了性別刻板印象的行為——就像電子遊戲通常被認為是男性行為而剪貼簿是女性一樣,結果發現僅0.1%的測試對象表現出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為。智力測試發現與主要智商研究相似的結果表明,男性和女性智力上的差異很微小或者說根本無差異,但研究確實顯示女性具有較強的語言能力,而男性具有較強的視覺空間能力。
  • 兒童運動防近視、更聰明,男孩長大還掙錢多
    也許,一個寶寶健壯、聰明、眼睛明亮,長大後有所建樹掙錢多,就可慰大多數父母之生平了,而這一切就離不開運動。研究顯示,體育活動能夠提升與記憶和思考功能相關區域的大腦容積,還有助於讓他們保持更好更持久的注意力。
  • 想要打破「性別偏見」,培養好性格?從保護男孩手中的洋娃娃做起
    這種存在於他們腦海中的偏見思想正是經常被我們提及的「性別偏見,而家長只有摒棄這種性別偏見,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性格教育。與此同時這個男孩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性別偏見而扼殺了孩子獨有的天賦。那為了避免家長因為性別偏見而扼殺了孩子天賦的情況發生,我們首先來深入了解一下性別偏見究竟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 男孩喜歡粉色就是原罪?你所謂的性別教育,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偏見
    01、3歲的剛剛是一個天真活潑的男孩,從出生那一天起,作為軍人的父親就給孩子起了這樣的小名,希望孩子的未來能夠成為一個剛正且剛強的男子漢。可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父親驚奇地發現,剛剛竟然喜歡粉紅色的芭比娃娃!
  • 最新研究發現,減肥最大的阻力竟然是它
    研究說:沒這回事當人們談起那些長期單身的人,總是難免戴著有色眼鏡,覺得ta們肯定是性格孤僻,甚至有社交障礙(social difficulties)。然而,根據Kislev的研究團隊的最新發現,那些長期單身的人,不僅沒有社交障礙,甚至比戀愛中的人們還更會社交。這是為什麼?
  • 性別會造成對性別偏見研究的偏見
    有意思的是,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們對科學界進行了「有關性別偏見的研究」的評價研究,發現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不僅存在對於女性的偏見,而且這一領域不同性別的人對於性別偏見研究成果的評價也存在偏見。由此提醒我們,僅僅揭露性別偏見並不足以消除偏見的存在。
  • 男孩比女孩「開竅晚」,就一定沒女孩聰明?專家:差距可以忽略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總體上來說,男孩似乎要比女孩聰明一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未必。研究證明,男孩和女孩的智商差異並不大阿爾斯特大學名譽教授,智商領域的資深學者理察·林恩,從1994年至今一直在研究跟蹤一批孩子的智力成長,20多年的追蹤研究讓他得出如下結論:在11歲之前,女孩的平均智商會比男孩高出1點,在11歲到16歲之間,男孩的智商發育開始「突飛猛進
  • 男孩比女孩「開竅晚」,就一定沒女孩聰明?專家:差距可以忽略
    ,父母后天的培育遠比娃聰明與否更重要。不過,大家也都明白,一旦男孩開竅了,比如在上學之後,就會逐漸追上女孩,變得比女孩更聰明。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總體上來說,男孩似乎要比女孩聰明一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未必。
  • 更偏好白人男性?Science新研究證明人工智慧也能學會偏見
    於本周發行的新一期 Science 期刊上就刊登了一項有關的研究結果,其表明人工智慧也能習得人類的種族和性別偏見。機器之心在這裡編譯了 Science 網站上對於該研究的介紹以及該報告的摘要和部分結果,相關原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閱。
  • 男孩練武,女孩練琴?傳統的「性別偏見」可能會扼殺天賦
    比如我們認為男孩就該練武強身健體,女孩就該練琴修身養性。其實這些都是傳統思想遺留下來的「性別偏見」。到了70年代才形成了男穿藍、女穿粉的概念。由此可見顏色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性別含義的,都是人們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為它所賦予的。
  • 學術界性別偏見與歧視前沿研究文獻,我們給你譯出來了
    這些文獻放在一起,近乎形成一副全景地圖,全面地展示了性別歧視和偏見在學術界是何等的深入和普遍,即便是在性別平等意識更高,維護性別平等的機制也相對更為健全的西方[4]。一些研究同時涉及其他方面的歧視與性別歧視的交叉(如種族歧視),在我看來,這並不是說這些與中國無關,正相反,它們從側面證實了性別歧視和偏見並不孤立存在,而總是與其他歧視和偏見交織在一起,以各種形式出現。
  • 保護好男孩手裡的洋娃娃,拒絕「性別偏見」,才是最好的性別教育
    一直以來,沒有人覺得這是一種偏見,反而覺得自己的行為很正常。可要是誰發現一個男孩每天抱著芭比娃娃在過家家,那麼大家一定會嘲笑這個男孩,說這個男孩太女性化了。而男孩的家長就會特別生氣,覺得自己的兒子跟別人不一樣,讓自己丟臉了。在美國有這樣一個男孩,他每天都跟毛線打交道。從五歲的時候開始,他就對鉤針非常有興趣,在得到了媽媽的指導下,小小年紀的他就織出了一塊小抹布。
  • 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警察的反黑人偏見明顯高於普通民眾
    在同類研究的第一項研究中,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警察表現出的反黑人偏見水平明顯高於普通民眾。這些統計數據是從最大的,隱藏的偏見的公共數據集中剔除而來的,這些數據似乎證實了布拉多克的直覺,即警察之間的偏見十分普遍。他和皮克羅希望發現這一點,可以使人們對這個壞蘋果的解釋得以安息,並促使警察部門集中精力消除這種偏見。各地工人帶入工作中的內在偏見。
  • 收起你的偏見,不要再對男孩說這些話
    收起你的偏見,男孩和女孩一樣可以用哭表達脆弱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有哭泣的權利。,可能會【更脆弱】同齡男孩與女孩比,男孩不如女孩成熟,語言表達也不如女孩準確。所以男孩比女孩更需要溫柔以待。相信每位父母都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在點點滴滴細緻生活中發現孩子的興趣,並在ta不開心時,嘗試引導,通過做開心的事來舒緩壓力。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漸漸懂得如何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