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碩貫通培養未來教育家

2020-12-27 中國教育新聞網

學校高平臺、高起點、高水平的「本碩貫通」卓越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做法主要有:

成立教師教育學院,打造卓越教師培養的高平臺。作為高等師範教育的南方發祥地,南京師範大學於2005年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專門的教師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融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於一體,積極構建新型「大學+師範」的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培養體制和運行機制,全力打造有國際影響和示範作用的教師培養基地。教師教育學院有效整合全校教師教育資源,實現各學科優勢互補,共同致力於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建設教師教育學院,是南師人準確把握教師教育事業發展脈搏,為教師教育發展建設的新平臺。

設置教師教育碩士學位點,提升卓越教師培養的高起點。2005年南京師範大學在教育學一級學科下率先自主設置了教師教育碩士學位點,2006年開始招收「4+2」模式碩士研究生,面向基礎教育高起點開展研究生層次的教師教育。通過免試推薦的方式,遴選各學科優秀本科生進入教師教育專業實行「4+2」模式本碩貫通培養,同時面向全國統招各學科碩士研究生。通過與南京市著名中學合作,設立了研究生學歷教師培養基地,實行雙導師制,強化學術能力和實踐技能,積極探索高校教師培養與中學教育資源相互融通、相互支持的教師教育新體系,培養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的重點高中教師。

明確「未來教育家」培養目標,成就卓越教師培養的高水平。學校於2016年起在全校9個學科方向的本科生中,選拔具有「未來教育家」潛質的學生進入「3+1+2」模式培養,進行本碩貫通教師專業化學習。「本碩貫通」卓越教師培養各階段的任務既注重卓越教師素質發展的全面性與整體性,注重德、知、情、能的內在聯繫,使師範生的知識、能力和道德水平在不同階段呈現螺旋式上升,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地實行整體式貫通與協同培養,實現理論的「高層次」、能力的「高規格」和情感的「高品位」。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06日第6版 

相關焦點

  • 上海健康醫學院今年首招本科生 五校合併實現「專本碩」貫通,主
    原標題:上海健康醫學院今年首招本科生 五校合併實現「專本碩」貫通,主   本報訊(記者 徐瑞哲)上海有了第一家應用技術型本科醫學院校——上海健康醫學院。昨天舉行的新校首次新聞發布會透露,這所由5校合併而來的全日制高等學校,將建起「中高職專科—應用型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貫通式一體化體系,今年在滬首招本科生,明年招生擴至全國,其支柱專業是培養康復治療、護理等應用型緊缺人才。
  • 石大試行「本碩一體」模式
    東營大眾網11月17日訊 近日,首批「本碩一體」培養學生的研究生英語精讀課程開課,標誌著石大「本碩一體」培養模式正式進入試行階段。    根據《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推薦免試研究生本碩一體培養方案(試行)》文件精神,本著「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激勵創新,提高質量」的指導思想,學校從在推薦免試攻讀本校碩士學位的2005級學生中選拔部分學業優異者,按照「本碩一體」模式進行培養,以實現本科和研究生培養的有效銜接。
  • 「影子校長」助力培養未來教育家
    對她來說,這將方便接下來的互動交流,比籤署《「影子校長」培養計劃結對書》來得更加實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近日舉行第三期影子校長結對儀式,來自基教、職教等領域的26名校長與本校26名學生結為師徒關係,培養未來教育家。隨後,學生將「如影隨形」跟隨並參與校長的日常工作,感受校長思想理念與管理經驗,觸摸教育細節,進而開闊視野、提升綜合素養,實現自身專業成長。
  • 「未來教育家成長計劃」啟動 培養100名傑出中小學校長
    中新網9月17日電 由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金會和國強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未來教育家成長計劃」首期項目9月15日正式啟動。該項目面向我國基礎教育領域,計劃用10年時間培養100位傑出中小學校長,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一批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的基礎教育傑出人才。
  • 馬雲十年捐贈1億元培養西藏未來鄉村教育家
    中國日報網拉薩7月24日電(記者達窮 華旦尼瑪)7月23日上午,在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雲教育基金項目申報啟動儀式上,馬雲公益基金會宣布,將於今年底完成在拉薩師專新校區的馬雲教師培訓中心的建設,並以拉薩師專為支點,助力西藏鄉村教育人才培養與發展,10年1億元為西藏培養未來鄉村教育家。
  • 未來教育家|教育家應具備的素質
    孔子是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教師。孟子是教育家,他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為樂。荀子是教育家,他開創稷下學宮,培養了很多人才。  孔子的思想千古流芳,影響不僅在當時也在後世,不僅在中國也在世界,他是至聖先師。在古代西方,蘇格拉底、柏拉圖既是哲學家,也是教育家。這樣的教育家寥若辰星,但他們的影響源遠流長。
  • 「拉薩師專·馬雲教育基金」正式啟動 培養當地未來教育家
    6月26日,馬雲公益基金會與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下稱拉薩師專)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共同宣布「拉薩師專·馬雲教育基金」正式啟動,該項目為期十年,將推動西藏教育人才培養,助力教育脫貧。「拉薩師專.馬雲教育基金」在拉薩啟動,馬雲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於秀紅、 拉薩師專黨委書記江白現場籤約  據介紹,馬雲公益基金會將捐贈1億元,在拉薩師專建設一座現代化的「馬雲教師培訓中心」,同時設置「馬雲教育獎」和「馬雲教師計劃」用於激勵在校師範生和拉薩師專優秀教師、一線教師、校長的發展,並在未來十年內
  •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建議本碩連讀「六年一貫制」培養卓越教師
    「著眼於未來教師的培養,師範大學要以培養模式改革為突破口,充分借鑑醫學人才的培養經驗,打造『六年一貫制』卓越教師培養模式。」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建議,構建由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教師教育和智能教育、融合教育和準入職實踐等三個相互獨立又貫通一體的本碩連讀教師培養模式。智能時代已經來臨,卓越教師培養模式必須打造升級版本,建設「專業教育+教師教育+智能教育」相互融合的新格局。如何實現這三者的深度融合是一個嶄新的命題。
  • 拉薩師專·馬雲教育基金申報啟動,10年1億助力培養西藏未來鄉村教育家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朱蕾)7月23日上午,在拉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雲教育基金項目申報啟動儀式上,馬雲公益基金會宣布,將於今年底完成在拉薩師專新校區的馬雲教師培訓中心的建設,並以拉薩師專為支點,助力西藏鄉村教育人才培養與發展,10年1億元助力為西藏培養未來鄉村教育家。
  • "未來教育家成長計劃"正式啟動,培養100名傑出中小學校長
    該項目面向我國基礎教育領域,計劃用10年時間培養100位傑出中小學校長,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一批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的基礎教育傑出人才。據發起方介紹,&34;項目實施周期為10年,即2020年至2030年,每兩年為一期,一共分5期。每期將推薦20人入選&34;參加系統研修培訓。
  • 以面對未來的視野做好明天的教育 成都舉行未來教育家基地校發展...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11月18日,「致力於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研討會暨成都未來教育家基地校發展分享活動」在崇州舉行。身處二、三圈層的原本薄弱學校的發展,與成都市知名學校、成都未來教育家聯盟每一位成員的努力和付出關係密切,是成都未來教育家們將理想與實踐結合,在自己的教育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的花果。
  • 遼寧師範大學國際本碩——訪優秀畢業生黃同學
    在AIA國際本碩畢業典禮上,優秀畢業生黃同學在採訪中表示,最讓他深有感觸的,就是AIA國際本碩的老師們。由於自己選的是AIA國際會計師方向班,AIA的課程越到後期,難度越大,尤其是部分專業知識,若沒有工作經驗很難理解,因此任課老師會用不同的案例幫助自己去理解知識,而這樣的教學方式,讓自己對所學專業和未來職場充滿了期待。
  • 中考420分,左腳中職,右腳進大學,「貫通培養」到底是什麼?
    ,因為貫通培養這個項目本身帶有一定的實驗意味,以北京為例!,還得是貫通培養產生。用大白話來解釋「貫通培養」就是,為了應對未來技術需要,提前培養相應人才!原因很簡單:作為一項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實驗項目,目前在部分地區實行,最重要的一點是「貫通培養只在當地進行」也就是說如果不具有當地戶籍,基本不可能報北京貫通培養。
  • 中考420分,左腳中職,右腳進大學,「貫通培養」到底是什麼?
    所以劉老師今天就來向大家好好介紹一下「貫通培養」這個東西!貫通培養首先來說說為什麼很多人壓根就沒有聽過,因為貫通培養這個項目本身帶有一定的實驗意味,以北京為例!另一方面我國正在實行「一帶一路」,需要非常多的大小語種的專業型人才,而這也不能全靠本科生個人自覺去學習,如何才能培養更多的小語種專業人才呢,還得是貫通培養產生。用大白話來解釋「貫通培養」就是,為了應對未來技術需要,提前培養相應人才!
  • 《未來教育家》特別訪談:何為當代教育家?
    我認為,要培養出有思想的校長,這些東西都應該「洗洗澡」。  魏書生(著名教育家):我做了13年的一把手局長,對於希貴校長說的這些,深有體會。當然,我總跟校長、老師們說,咱們中國這個管理體制,不是一兩天就可以改變的,在沒有改變之前,我們要善於在有限的空間裡把自己的這點活幹好,就像高山巖石裡的松樹,雖然在不如意的環境中,它仍然一年一年地存活下來。
  • 2020年吉林市中職學校中高職貫通培養政策解讀
    目前中職學校學生可通過貫通培養、對口升學、高職單招等多種渠道升入高職院校;未來可通過「文化素質+實踐技能」的職教高考升入應用本科大學,包括未來「雙一流」應用本科大學。在應用本科以上,應用研究生層次也將陸續設立,中職學校學生上升通道正在逐步打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地位還體現在國家人事制度上,各層次職業院校畢業生同樣可以參加對應層次的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和公平競爭。
  • 成都未來教育家基地校發展分享活動在崇州隆重舉行
    幾年來,成都未來教育家團隊和基地校在「致力於教育公平和高質量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奉獻出了教育人的智慧和力量。比如,以共享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成都未來教育家基地校」為依託,藉助成都數字學校、網班遠程植入式教學、「聞道微課」平臺等途徑,幫助一些身處二、三圈層的薄弱學校獲得了較大的發展。隨後播放的主題片《聚·散星火》,則從不同視角,真實展現了三所基地校在成都未來教育家團隊帶領下的變化。
  • 「3+4」貫通培養人才的濰科樣本
    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人才的質量如何?作為濰坊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試點高校,2013年,濰坊科技學院獲得五年一貫制高職、「3+4」中職本科貫通培養招生資格,並招收首屆學生。七年來,學校紮實深入開展「3+4」貫通培養試點,生源質量、學生轉段錄取分數線不斷提高,尤其是首屆畢業生考研、就業均表現優異,為打造我省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高地提供了事實支撐。
  • 蓬安開啟中高職銜接五年貫通培養
    日前,四川省蓬安縣職業中學與天府新區通用航空職業學院中高職銜接五年貫通培養籤約活動在蓬安縣舉行。他希望,雙方加大合作力度,共謀發展,堅持市場導向,突出服務產業發展,聚力人才培養。讓成千上萬的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職業技術人才,為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陳三林在致辭中指出,天府新區通用航空職業學院與該縣職業中學籤約啟動五年貫通「3+2」分段培養聯合辦學,在蓬安職業教育發展歷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 未來人才需求?西浦校長席酉民做客《教育家大講堂》
    疫情之下,上億學生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湧現雲端課堂,促使教育人不得不思考新技術革命下的未來教育發展之路。◆ 如何擺脫當前教育發展的桎梏?◆ 如何培養適應未來的孩子?◆ 怎樣辦好讓老百姓滿意的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