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高平臺、高起點、高水平的「本碩貫通」卓越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做法主要有:
成立教師教育學院,打造卓越教師培養的高平臺。作為高等師範教育的南方發祥地,南京師範大學於2005年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專門的教師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融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於一體,積極構建新型「大學+師範」的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培養體制和運行機制,全力打造有國際影響和示範作用的教師培養基地。教師教育學院有效整合全校教師教育資源,實現各學科優勢互補,共同致力於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建設教師教育學院,是南師人準確把握教師教育事業發展脈搏,為教師教育發展建設的新平臺。
設置教師教育碩士學位點,提升卓越教師培養的高起點。2005年南京師範大學在教育學一級學科下率先自主設置了教師教育碩士學位點,2006年開始招收「4+2」模式碩士研究生,面向基礎教育高起點開展研究生層次的教師教育。通過免試推薦的方式,遴選各學科優秀本科生進入教師教育專業實行「4+2」模式本碩貫通培養,同時面向全國統招各學科碩士研究生。通過與南京市著名中學合作,設立了研究生學歷教師培養基地,實行雙導師制,強化學術能力和實踐技能,積極探索高校教師培養與中學教育資源相互融通、相互支持的教師教育新體系,培養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的重點高中教師。
明確「未來教育家」培養目標,成就卓越教師培養的高水平。學校於2016年起在全校9個學科方向的本科生中,選拔具有「未來教育家」潛質的學生進入「3+1+2」模式培養,進行本碩貫通教師專業化學習。「本碩貫通」卓越教師培養各階段的任務既注重卓越教師素質發展的全面性與整體性,注重德、知、情、能的內在聯繫,使師範生的知識、能力和道德水平在不同階段呈現螺旋式上升,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地實行整體式貫通與協同培養,實現理論的「高層次」、能力的「高規格」和情感的「高品位」。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06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