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呂高見
培訓機構「線下轉線上」,可以退部分費用嗎?連日來,不少孩子家長反映,疫情期間,鄭州一些培訓機構都不能開展線下教學,線上課程便應運而生。可是效果卻不容樂觀,交著線下的錢上直播網課,家長們覺得很「冤枉」。那麼,可以退部分費用嗎?教育部門是何態度?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線下課轉線上,學習效果不明顯
8月5日上午,家住鄭州中原區的李女士向記者吐槽,為提高孩子的綜合學習成績,去年秋季,她給11歲的女兒報了語文、數學、英語、繪畫4個培訓班。每個培訓班費用均在5000元左右,這樣下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本想讓女兒好好學習,提高各科成績的。不料春節期間,突然出現了疫情,培訓課被叫停。期間,除了繪畫未扣學時,無法線上教學外,其他全部線上進行直播授課。
「線上授課效果不行,感覺花這個錢不值得。」李女士坦言,據她所知線上報名費用不一樣,更便宜,一節課才幾十元,而線下一節課則收200元左右。不僅如此,線下一般每個培訓班二三十個人,有場地,有老師面對面教孩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時和老師溝通交流。
家長都去上班了,家中留下老人照看孩子,上網課電子產品多了,依賴度大了,不能和老師面對面互動,導致孩子自律性弱一點。
和李女士情況一樣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他花6000多元給兒子報的語文培訓班,只上了沒幾節線下課,其餘全是網課,孩子確實沒學到多少知識。
多名家長在受訪時表示,培訓班拿著線下的錢,上著線上的課,雖然線上老師也付出不少辛苦,但他們覺得不值,錢花的很「冤枉」,還是希望培訓機構能退一部分費用,這樣也讓家長心裡有個平衡。
網課也有成本,相關費用無法退
記者採訪中發現,關於培訓班一事,孩子家長主要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受疫情影響,線下教育改為線上培訓,授課效果不同等原因,家長不滿培訓質量,收費標準引爭議。家長要求降低收費標準,經營者卻實收價款。
對於部分家長的訴求,作為培訓機構能退一部分錢嗎?他們對此如何解釋?記者也採訪了鄭州幾家培訓機構。
8月6日下午,記者聯繫到了平行線凱旋門校區,該校李老師稱,因為疫情原因,轉成線上課是因為不可抗力,被迫上的線上,當初沒有線上部門的,所有孩子都全部上的線上課,針對線上課,後期給了一定補償,孩子後期報名可以直接減去,還送了幾次免費的線下課程。老師上課,備課期間,付出是同樣多的,所以不會退費。
「我們並非強制性,家長可以自行選擇。」東方作文凱旋門校區一名工作人員稱,對於網上課程,家長可以選擇上,也可以不選擇上,此前已經和每個家長溝通過,上了會扣除課時,不上會暫停。
三聯教育英語的關老師在受訪時稱,因為疫情總不能給孩子停課,如果家長認為達不到效果,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到校免費進行補課,達到滿意為止。「正常上課計課時,是不會退費的。」
花園路附近一家培訓機構相關負責人王先生表示,線上網課也是有成本的,老師需要提前進行備課,準備教學資料,雖然是線上教課,但和線下學習內容是一樣的,只不過是途徑不同而已,他們是履行合同的,所以相關費用無法退還。
未按照面授教學,就當及時溝通
8月6日下午,記者聯繫到了鄭州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中小學培訓機構需要諮詢各區教育部門。對此,中原區教育局民辦教育科一名工作人員稱,沒接到過文件,他們也不清楚,需要給領導進行匯報。
金水區教育局負責民辦的工作人員稱,線下線上授課沒有標準,家長只能和培訓機構進行協調。
記者了解到,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3條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對此,河南英泰律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趙鈺濤接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時稱,線上教育是以網絡為主,一般是直播和錄播;線下面授是需要學生到教室裡面,與老師進行面對面教學。從效果來說,前者的效果相對差一點,後者效果相對好一點,便於老師和學生充分交流溝通。從費用相比,前者的學費相對較低,後者成本較高,所以學費會貴一些。
合同籤訂後,雙方均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充分的履行合同。從雙方籤訂合同的條款來看,雙方約定的是面授,教育機構就應該按照合同約定進行面授方式教學。
趙律師表示,如果因疫情原因,造成不能按照約定舉辦面授教學,就應當及時溝通,協商後改變教學方式,對於因此而降低成本形成的差價,應及時核算退給消費者,以示公平。如果因教育機構擅自改變,屬違約行為,消費者可選擇退款,若教育機構拒絕退款,可向教育主管機構或者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也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杜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