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識字。只有認識了漢字,才能保證閱讀的正確性和對學習理解的正確性。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極具會開始學習認識漢字,而孩子認字的艱巨任務也放到了父母們身上。對於很多的家長而言,教孩子認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新教材一年級上冊要求會認的字是300個,會認會寫100個,一年級下冊要求會認400字,會認會寫200字,除去一類字二類字中重複的,大概要認900字左右。二年級上學期要求會認450字,會認會寫250字,下學期要求會認400字,會認會寫300字,除去重複的,要求會認大概1200字左右。從以上數據,結合課本生字,我們可以看出,教材上對孩子識字量以及難度是逐漸增加的。
再看考試,我們發現,無論是平時的考試還是學校的末考,都有一些超綱的內容,比如二類字要讓寫。到了二年級不再考試統一讀題,更是對孩子識字量的一個考驗。也就是說,一年級,孩子的識字量只有書本上900個左右是絕對不夠的,必須在一年級下學期,通過適合孩子和家庭的方法,讓孩子們的識字量有大的提升。
一、識字卡
爸爸媽媽可以幫孩子買一些識字卡片或者識字圖畫來幫助孩子識字。買來的識字圖畫要張貼在孩子能夠夠得著的地方,不要貼得太高了,脫離了孩子的視野哦!識字卡片,要準備雜種比較形象的,比如智象識字卡片,裡面的內容包括這個字的讀音、筆畫、來歷等還有連結二維碼,可以看到漢字的階梯動畫,不僅能幫助孩子識字,還開拓了孩子的智力和眼界。
二、寫日記
家長有時間的話,可以把孩子喜歡以及當天做過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寫成短篇的小日記,陪孩子一起閱讀這些日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回憶這一天中經歷的印象深刻且有趣的事情,再針對裡面的幾個印象深刻的字或者詞組,認真地跟孩子指讀,久而久之,孩子的識字量便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堅持閱讀
增加識字量是為了閱讀,但是閱讀也反過來能夠促進識字量的增加和對字的運用。因此,可以多給孩子買書。
繪本的字比較少,圖片多,孩子可以從圖片來推測文字的意思,等孩子識字量上來了,可以閱讀圖畫書,圖畫書,文字多一些。最後是文字比較多的書。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對閱讀更有興趣,不受識字量的幹擾,同時逐漸增加閱讀量,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四、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識字
學習漢字不能強迫孩子怕困難。小學生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對話和交流,讓孩子認識到「識字」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主動詢問漢字的內容。
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家長通過和孩子的溝通,就能不知不覺讓孩子學會識字。
比如,小學生家長帶孩子去超市購物,和孩子討論。如果我們想買零食,可以通過超市不時的提示牌快速找到零食區。當孩子們走在路上時,他們也會好奇地抬頭問媽媽:「這是什麼意思?」家長此時不能急躁,而應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和求知慾。
五、讓孩子通過韻律識字
漢字本身是圖形之美,漢字的發音也有著韻律之美。小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孩子對朗朗上口的節奏和韻律感興趣的特點,將識字和童謠、兒歌結合在一起。通過吟唱「識字歌」,讓孩子不知不覺掌握漢字。
低年級學生在開學後就要開始小學學習新課程,不能再像幼兒園學習一樣了,學生們要試著學習新字。因此就需要小學生家長幫助孩子,只要多多鼓勵孩子閱讀課文就能輕鬆識字。
識字是孩子開始學習的基礎,總結一下這些識字的方法,我們可以看到最重要是離不開爸爸媽媽們的陪伴。孩子離開了學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都需要父母的不斷支持和引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