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大學開學三個月,
決定你大學四年如何度過!
全國各省份本科批次填報已接近尾聲,學生即將進入心儀的大學。千萬不要放鬆——在許多人眼裡,只要考上大學就好像應該萬事大吉了,但是專家提醒,大學只是人生的開始!
大學四年畢業後,有的同學可以直接保研或考研進入更好的大學;有的同學可以拿到高薪offer找個好工作;但是有的同學卻工作難找、四處碰壁;甚至有的同學因缺乏目標頻頻掛科被勸退,或是走上畢業即失業的歧路!
大學四年,差距 證明形成在哪?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大學畢業幾年之後,原本非常相似的同學們有了天差地別差距。優秀的人可能已經財富自由,而混的差的人可能差到難以想像。
按理來說,大家能考進同一所大學,智商應該都相差不多,是什麼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了這麼大的差別呢?
圖片來源於清華大學校園官網
(1)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讀書期間,孩子們往往缺少選擇,一切的一切都有人幫他們安排好了,他們只需要努力學習即可。
但來到社會之後,他們就需要自己做選擇了,去哪個城市,去哪個行業,進哪個公司都是需要自己選擇的。而很多人,其實缺乏做出正確,恰當選擇的能力。
但社會中,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各種「捷徑」也層出不窮。不懂得選擇,不懂得抓住機會的人,自然很難成功。
但「選擇眼光」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們蘊含在大學四年日復一日的學習和生活中,大學裡的每一次機會,無論大小,都可能成為影響孩子未來生涯的轉折點。而在機會中得到鍛造的,往往就是選擇的能力。很多孩子之所以畢業後不懂得選擇,是因為在大學期間沒有意識去主動把握這樣的機會。
進了大學並不意味著終於可以放鬆玩樂,也不盡然全部以分數作為努力程度的衡量標準,更多的是對於知識的渴望以及主動去獲取知識的行動力。而這些,如果不能夠在入學前就明確方向,四年的時間將會很容易就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畢業後也將面臨工作難找、泯然眾人的窘境。
(2)自我設限,越來越差
「我不行」,「我不能」,「我做不到」。這樣的話,可能沒有多少人會說出來,但大多數人心底都是這麼「想的」。
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麼:看到一個好的姑娘,認為競爭者多,就嘗試也不願意嘗試看到一個好工作,認為自己難以達到這樣的標準,就連簡歷都不願投。
在大學期間,自我設限的危害還看不出來,但在社會,差別就非常的明顯了。大學裡的誘惑太多,活動也太多,很多同學沒有定位好,最終顧此失彼。
所以進入大學之前,首先就要對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認知,以便在大學四年中做好規劃,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的閱歷眼界,彌補短板,找到各種機遇和方式發揮自己的長處,有意識地打破思維界限,培養自己各種各樣的能力。
只有做好自我定位和提前規劃,在踏入社會的時候才不至於手忙腳亂,面對各種各樣的機會,不至於落入「無法捉住」、「不敢捉住」的困境中。
(3)本身差距就大,自己還認識不到
在學校中,所有的人都被「規範化」了。有一些同學智力超群,但是看上去只是考試成績好一點;有一些同學擅長交際,但是看上去只是比較活躍……
但來到社會以後,每個人都被「解放」了,有背景的利用背景,有頭腦的用頭腦,每個人的「特殊本領」都有了用武之地。
看似差異不大,實際上天差地別。更可怕的是自己認識不到這點,還虛度時光,自然混的比別人差。
上了大學才會知道,大學學習真的太自由了,很多孩子因為得到了所謂高中壓力的釋放,自己玩心又重,學習定力不夠。有人躺在床上玩電腦,也有人還在圖書館學習,還有人在打工、嘗試創業擴大人際圈……這就是差距產生的根源。
差異,是一點點變化的,在你的選擇和行動中。或許,剛開始,你不會察覺,但是,四年後,你會發現你與那些努力的人真的差很多。
做好規劃 才能擁有未來藍圖!
含辛茹苦12年
千萬別輸在大學的開端上!
大學開學三個月
決定你大學四年如何度過!
我們不能一味相信高三老師口中的上了大學就輕鬆,相反,真正在上大學的人一點都不輕鬆~如果真的把大學當成休息的驛站,那你的青春時光也在慢慢的無所作為中消耗殆盡!
真正努力過的大學和消耗過的大學是不一樣的,要想先與他人或變得優秀,你需要給大學四年做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