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高校開始發放錄取通知書,有一批新生即將進入大學,在同一個校園甚至同一間教室裡度過大學四年。雖然起點差不多,但是畢業十年後,同學之間就會產生明顯的差別。有的,甚至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為什麼畢業十年,大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呢?今天,我們咱們繼續來讀拉卡拉集團董事長孫陶然的新書,書名叫《精進有道》。
今天,我先給你講一講孫陶然畢業後從臨時工火速升任總經理的故事。然後分享他成功背後的原因,就是:用創業心態在工作。
30年前的民營企業都很弱小,社會地位也低,基本上被稱為「個體戶」、「倒爺」。1991年,孫陶然剛剛踏入社會時,身份是一家民營企業的臨時工。所謂臨時工,就是工資是別人的80%,沒有編制,逢年過節發福利時別人拿一隻雞,你拿半隻雞。
可是,孫陶然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個臨時工,就對付工作。他第一次出差,早晨到公司,上級讓他去杭州給一個合作夥伴做培訓。孫陶然二話沒說回家收拾了行李直接奔火車站,結果沒有買到座位,他就買了一張站票,站了20多個小時到達杭州。
僅僅用了三年,孫陶然就成為所在子公司的總經理和核心股東。他憑什麼呢?
總結分析,孫陶然認為,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哪怕只是公司裡最低級別的臨時工,他在開始工作的第一天,就是以創業心態在工作。什麼意思呢?
所謂創業心態,核心是三點:主人心態、竭盡全力和結果導向。
首先,是認為自己是主人,是最高負責人,不推卸責任,並且不仰仗任何人,一切靠自己;
其次,是永遠竭盡全力,包括自己的全力、自己能夠動員的全部資源以及竭盡全力去求援;
最後,是把達成結果當作終極目標,只講功勞、不講苦勞,因為沒有結果就等於沒做。
總的來說,如果有創業心態,即便只是一個臨時工,也是創業者;如果沒有創業心態,即便擁有100%的股份,也是打工仔。
好了,今天是帆向商學院給你講企業管理故事的二天,說的是「畢業之後,為什麼大家差距越來越大」。今天,我先給講了作者孫陶然畢業後從臨時工火速升任總經理的故事。然後分享了故事背後的原因,就是:用創業心態在工作。
孫陶然說,自己剛進入社會的時候,就想清楚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怎麼對待工作,工作就會怎麼對待你,你把工作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工作才會把你當自己人。
如果認為工作就是朝九晚五,此外的時間都是自己的私人時間;若認為公司付了多少錢就幹多少事兒,多一點點事兒都不想幹,或者斤斤計較所謂的「憑什麼」以及加班費,那麼十年以後,一定屬於同學中在地平線以下的那一部分。
如果認為工作就是自己的舞臺,工作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兒,工作成果代表的是自己的能力以及臉面,什麼事不做則已,做就必須做到最好,那麼一定屬於同學之中發展得比較好的那一小撮兒。
希望今天的故事和方法,讓你有收穫。喜歡帆向教育,請分享給你身邊愛讀書的管理者。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