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朗讀停頓不恰當的一項是( A )
A.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B.兩狼之並驅/如故
C.侃/為項城令
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正確的劃分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 D )
A.李侃面對「城小賊銳」的形勢,本想逃走,後來在妻子的勸勉下帶領眾人奮勇抗敵。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義,她鼓勵李侃以忠義為重,恪盡職守,並為守城出謀劃策。
C.李侃號召官員百姓拿起武器奮勇殺敵,與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響應。
D.李侃身先士卒,親自登城督戰,他的妻子發動全城婦女燒火做飯,犒賞官兵。
A是李侃妻子楊氏親自煮飯犒賞官兵,並沒有「發動全城婦女」。
3.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墳墓存焉:在這裡
(2)項城父老義不下賊:堅持正義
(3)人誰肯固:堅守
(4)侃遽登城:立即
(1)「焉」放在句末,結合語境,即「祖墳在這裡」的句意,確定「焉」做兼詞,用在句尾,「於是」「於之」的合意,意思為「在這裡」。
(2)「義」屬於活用詞,本指「正義」,句中名詞活用作動詞,是「堅持正義」的意思。
(3)「同」屬活用詞,本義是「堅固」的意思,句中形容詞活用作動詞,解釋為「堅守」。
(4)「遽」,取常用義「立即」。
4.翻譯下列句子。
(1)宜相與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賊乎?
譯文:(大家)應當一起拼死守城,怎麼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敵人呢?
(2)會賊將中矢死,遂引去,縣卒完。
譯文:適逢敵將中箭而死,(敵人)於是退兵離開,項城最終得以保全。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時,關鍵詞翻譯要到位,可採用語境推論法和課內遷移法解題。根據上下文語境,(1)句缺主語,要補充主語「大家」。句中的「宜」是「應當」的意思,「相與」解釋為「一起」,「失身」是「失去操守」的意思,「北面」即「投降」之意,「奉賊」是「侍奉敵人」的意思。(2)句中,「會」解釋為「適逢,正趕上」,「矢」是「箭」的意思,「遂」是「於是,就」的意思,「引」是「退卻」的意思,「去」是「離開」的意思,「卒」取「終於」之意,「完」是「完整」的意思。
[參考譯文]
楊烈婦,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又謀劃襲擊陳州。(當時)李侃擔任項城令,李希烈分派幾千兵卒攻克平定了許多縣城,李侃因為守衛的城小,而來犯的李希烈部隊精銳,想要放棄項城逃走。他的妻子楊氏說:「(您是縣官)叛賊到應當堅守,力量不足,就戰死。假如您逃跑,那麼誰來守城?」李侃說:「兵力少,財源匱乏,該怎麼辦?」楊氏說:「假如縣城守不住,那麼地方就是賊人的地方了,倉廩府庫裡的東西都成了叛軍的積蓄,百姓都成了他們的士兵,國家還有什麼呢?請用重賞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尚且還有挽救的餘地。」於是李侃在庭院召集官吏百姓說:「縣官確實是你們之主,但是任期滿了就離職而去,不像你們那樣是本地人,祖墳在這裡,(大家)應當一起拼死守城,怎麼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敵人呢?」眾人感泣,答應守城,於是李侃當眾宣示:「凡是用磚瓦石塊擊中賊人的,獎賞他千錢;用刀箭兵器之類殺死敵人的,獎賞他萬錢。」(這樣)招募到數百人。李侃帶領他們登城守衛,楊氏親自為他們煮飯讓他們吃。李侃對敵人喊話說:「項城父老堅持正義而決不從賊,你們即使得到我們的城也不能顯示你們的軍威,不如趕快離去;白白地失利,沒有什麼好處。」叛賊大笑。這時有飛來的箭射中李侃,李侃受傷回到家。楊氏責備他說:「你不在,那麼誰願意固守陣地?即使死在外面,也比躺在床上療傷強。」李侃就馬上登上城牆。適逢敵將中箭而死,(敵人)於是退兵離開,項城最終得以保全。朝廷下詔升李侃為太平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