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聞趙相過嶺,悲憂出涕 (眼淚)
(2)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耶 (怎麼)
(3)雖徙海表,氣不少衰 (雖然)
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繫上下文,根據語境做出判斷。「涕」,眼淚;「雖」,雖然。
2.斷句題
每言秦氏/必曰鹹陽/憤切慨慷/形於色辭。
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斷句前,先要通讀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關係。也可藉助文段的一些特徵巧妙斷句,比如藉助虛詞,藉助句式,藉助對話詞「曰」、「雲」等,根據句子的結構成分等,讀出含義,然後斷句。翻譯為:每每提及奸臣秦檜時,總以貶詞「鹹陽」借代,憤恨痛切、慷慨激昂的情緒溢於言表。
3.上文是如何表現李光的「英偉剛毅之氣」的?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
第一,選取最能表現李光性格的生活細節。一是李光罷政歸鄉,言及秦檜,「必曰鹹陽憤切慨慷,形於色辭」。二是否定趙鼎被貶時「悲憂出涕」的情狀,認為「青鞋布襪」而行就是了。三是寫李光遠徙海南後「氣不少衰」,對家人仍「丁寧訓戒」。第二突出情態,傳達精神,如當李光言及趙鼎被貶謫之事時,目如炬,聲如鍾」,既有對趙鼎的不屑,又含對秦檜等人的義憤。第三,對比烘託,增其光輝。作者把李光與趙鼎對待貶謫的態度出作對比,突出他的剛毅。
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分析。根據「每言秦氏,必曰鹹陽,憤切慨慷,形於色辭」 「聞趙相過嶺,悲憂出涕。僕不然,謫命下,青鞋布林行矣,豈能作兒女態耶!」「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盡翻範世,猶想見其青鞋布襪時也」等句子分析,李光在生活細節表現出「英偉剛毅之氣」;根據「方言此時,目如矩,聲如鍾,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分析,表現出李光既有對趙鼎的不屑,又含對秦檜等人的義憤,從神情和動作等方面表現「英偉剛毅之氣」;根據「聞趙相過嶺,悲憂出涕。僕不然,謫命下,青鞋布林行矣,豈能作兒女態耶!」分析,通過對比烘託,把李光與趙鼎對待貶謫的態度出作對比,突出他的剛毅。
4.請你根據上文和相關注釋,推斷李光「丁寧訓戒」的內容,並結合陸遊的詩詞簡述陸遊受到的影響。
示例(1):內容:要有氣節(正氣)。影響:李光不畏權佞,英偉剛毅,表現出浩然正氣。陸遊年輕時就對「憤切慨慷」的李光非常崇敬,四十年後還想見他「青鞋布襪」的樣子,可見影響很深。這種影響也在《卜算子•詠梅》中體現出來。「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就表現出陸遊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錚錚鐵骨。
示例(2):內容:愛國,抗金。影響:李光是抗金領袖之一,力主抗金,到老了,還對他的子孫「丁寧訓誡」,陸遊一生也是抗金之志不滅,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信念始終如一,就如「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所表現的,到了晚年仍想殺敵報國。陸遊對祖國真誠的熱愛,對抗金事業的深切關注,是從小就在李光等長輩的薰陶下培養起來的。
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通過對李光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對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等詩詞分析闡述訓誡內容及影響即可。如:訓誡內容:愛國,抗金。根據注釋①分析,李光是抗金領袖之一,力主抗金,到老了,還對他的子孫「丁寧訓」,陸遊一生也是抗金之志不滅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信念始終如一。如「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等詩句所表現的,到了晚年仍想殺敵報國,至死不忘。陸遊對祖國的熱愛,對抗金事業的深切關注,是從小就在李光等長輩的薰陶下培養起來。
【參考譯文】
參知政事李光前輩被罷職回家時我二十歲了。他常常來拜訪我父親,倆人在一起整天暢談朝政。每每提及奸臣秦檜時總以貶詞「鹹陽」借代,憤恨痛切、慷慨激昂的情緒溢於言表。有一天清早到我們家一起吃飯,對我父親說:「聽說宰相趙鼎遭秦檜陷害被貶謫到嶺南海島,路過南嶺時傷心憂愁地哭了。我是不會這個樣子的,假如朝廷貶謫的命令一下達,青鞋布襪一穿就上路,怎能表現出小孩子哭哭啼啼的架勢呢!」說這番話的時候,兩眼明亮如炬,聲音洪亮如鍾,那英烈剛毅的氣度讓人振作奮發。
此後過了四十年,偶然看閱老前輩的家信,發現他當年雖然被貶到偏遠的海島,但英烈剛毅的氣節仍然絲毫未減,叮囑訓導家人的話語句句都是可以世代流傳,作為典範的。字裡行間可以讓人想見他穿起青鞋布襪、毅然決然離京上路的情景啊。
淳熙戊申年五月己未祖籍太湖之濱的陸遊題跋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