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女兒不聞不問,六旬老人將財產贈給「救命恩人」,他的遺囑有效...

2021-01-07 瀟湘晨報

來源:新聞晨報 吳瓊

近日,67歲的方老伯來到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領取遺囑證,在遺囑中,他將全部財產留給朋友。

方老說,他早已離婚,與前妻唯一的女兒從2013年起就不與他聯繫,至今已有8年。

在2012年他生命攸關、需要搶救的時候,只有他的一位朋友幫他處置大小事宜,並且在之後住院期間關心、照顧、護理他,可以稱得上是他的「救命恩人」,因此,方老決定把自己的財產留給真正幫助過自己的人。

完成這件事之後,我感到很輕鬆,能夠坦然面對死亡了。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方老的家務事我們無意多做討論。不過,近日方老接受周到君的採訪,願意現身說法,讓更多老人了解,如何通過遺囑來保護屬於自己的財產能夠按照自己的真實意願來分配。

通過有效遺囑,個人財產「想給誰就給誰」每每提及女兒,方老總是心痛。一輩子自律、奮鬥、省吃儉用,送女兒去瑞士留學,希望她能得到更好的培養,有更好的未來;留學瑞士的女兒手臂摔斷,方老一夜愁白了頭髮,並且親自前去照顧兩個月,期間一直是睡地板……自認作為一個父親付出很多,患病之後,女兒卻對自己不聞不問,消失無形。

子女沒有照顧過自己,沒有盡到贍養義務,還能順理成章得到自己的財產嗎?父母的財產只能由子女來繼承嗎?

並不是!

在沒有訂立遺囑的情況下,法定繼承人按繼承順序來分配遺產。

■法定繼承人順序,一般情況下,同一順序的各繼承人均等分配遺產。

而通過訂立遺囑,財產可以分配給任何一個個人或集體。

《民法典》第1133條規定:

①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②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③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

方老伯的做法,正是符合第三種情況,屬於通過訂立遺囑的形式,把房子留給自己的法定繼承人之外的個人,屬於遺贈。

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個人或者組織,即遺贈。

設立遺贈也使其他繼承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也就是說,如果方老在遺囑中明確說明,將財產贈與朋友,那麼方老的女兒、其他親人都無法獲得方老的任何財產。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接受遺贈還不同於法定繼承或按照遺囑來繼承(僅限法定繼承人),受遺贈人接受遺贈時只承受遺產中的權利而不能承受遺產中的債務。

也就是說,方老的朋友如果願意接受方老的財產,那麼最終接受的就方老清償債務後剩餘的財產,而如果最終清算下來的結果仍然是負債,那麼方老的朋友作為受遺贈人,也不需要承擔債務。

遺贈實現需要2個前提方老告訴周到君,對於自己想要將財產悉數贈與的想法,他的朋友一直在拒絕,甚至不願意提供身份證等任何證件,因此方老沒辦法在公證處訂立遺囑,「只能幹著急」。經過熟人介紹,才知道在中華遺囑庫能實現贈與遺囑的訂立。

不過,方老的意願最終能真正實現,還取決於兩個前提。

前提①:這份遺囑真實有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公民的遺囑分為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公證遺囑、列印遺囑、錄像遺囑,多種合法形式。

沒有被公證過的遺囑,想要保證法律效力,至少需要4個條件——

有2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精神狀態正常,有行為能力;遺囑內容是立遺囑人的真實意願;遺囑內容沒有明顯的法律漏洞。

列印遺囑除上述條件之外,還需要保證①遺囑人和見證人必須在每一頁籤字,錄像遺囑的,必須在錄像中記錄遺囑人和見證人的姓名或者肖像。②必須註明設立遺囑的年、月、日。

而方老之所以放心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也是因為看中了有一群熟知繼承法的專業人士,協助自己規避掉各類法律風險,去訂立除公證遺囑之外的,一份有效的遺囑。

前提②: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

《民法典》第1124條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也就是說,方老的朋友在得知受遺贈後,60天內沒有表示接受遺產的話,就表示他放棄接受遺贈。放棄遺贈之後,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方老的財產理論上還是按照法定繼承來分配。

而如果受遺贈人在遺贈生效前死亡,那麼不發生遺贈的效力,方老伯受遺贈的朋友的法定繼承人無法繼承遺產。仍然是遺產的法定繼承人按照法定繼承方式來繼承。

遺囑只能處置自己名下的財產在與方老交談過程中,周到君也得知,方老曾經在籤訂離婚協議書之後,增加了一個書面承諾,承諾將自己的部分財產留給女兒。

那麼,這一書面協議會對方老訂立的遺囑產生影響嗎?

答案是:不會的。

據中華遺囑庫的專業人員解答,遺囑訂立人在遺囑中分配的財產,需要對這部分財產享有處分權。也就是說,方老只能處置自己名下的財產。

周到君了解到,在訂立遺囑的過程中,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只保證立遺囑時程序符合法律規定,不會對財產的真實性進行核查。如果老人在立遺囑時,所涉及的財產不是自己的,或者存有疑義。該項遺囑分配會被法官認定為無效。

在此前的離婚協議中,方老及前妻已經對所有財產進行了明確的分割,因此,方老有權力處置自己的財產。

而有多份遺囑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最終遺產分配以最後一份真實有效遺囑為準。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老人把財產贈給保姆 兒女該如何主張權利?
      筆者不贊同遺囑繼承高於法定繼承,法定繼承是法律規定的繼承人必須應當享有的權利,而遺囑繼承則包含很多不確定因素,有損法定繼承人的權利,其存在的弊病應當引起重視。   有媒體報導,某地某小保母伺候一位老人,在老人臨終時,老人給小保母寫了一份遺囑,將自己所有的財產贈給小保母,並且有公證處公證人員到現場作了公證.
  •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立下遺囑,將房屋贈給一直照顧他的保姆!法院:支持!
    近日,湖北省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就審理了一個類似案件:一位老人在去世前立下遺囑,將房屋贈給一直照顧他的保姆李某……陳某、姚某於1992年離婚,女兒陳某玲隨母親姚某生活,父親陳某獨自生活。1998年6月,陳某獲得其所在單位位於老河口市北京路的房改房一套。2006年,家政公司介紹李某到陳某家做保姆,照顧陳某生活直到2019年陳某因病去世。
  • 老太因侄子不贍養立遺囑將20萬財產贈給志願者
    陶建英說,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一位關愛老人的志願者。之後,志願者經常去老人家裡幫忙洗洗涮涮,整理家務,還陪她聊天,一相處就是20年。反倒是她的侄子,極少上門看望老人,老人住進養老院時,侄子甚至寫下承諾書放棄對老人遺產的繼承,並做了公證。同時,在律師的見證下立下遺囑,老人將自己所有的財產留給志願者。  之後,劉女士的單位授權志願者作為她的監護人,處理老人的一些事務。
  • 遺囑或贈予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離婚時能免於分割嗎
    小於和小範是一對夫妻,結婚數年但感情不好,小於的父親患了癌症,將不久於人世,最放心不下婚姻不幸的女兒,父親是二婚,和小於繼母共同擁有兩套房子,按照夫妻共有財產來分,兩套房子小於父親各佔一半份額,於是父親立下遺囑,兩套房產及錢財中屬於他的份額將來都由女兒小於一人繼承,通情達理的繼母也支持父親的決定。
  • 立遺囑後再贈與,哪個行為有效
    一老人老伴已去世,膝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工作後離開北京,二兒子一直守在身邊。老人在老伴去世後,將自己名下的財產給老大分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一套房子,一直由老人和二兒子居住。說起來老人也挺可憐,老大去了外地,指不上。老二也不成器,成天酗酒,導致酒精中毒,整天不清醒。媳婦兒看不下去和他離婚。離婚後,二兒子依然和父親住在一起,二兒子的女兒已成年,經常替父親照顧爺爺。
  • 上海6旬老人將財產留給朋友,女兒一分沒有,「8年沒有聯繫了」
    #繼之前上海的一位老人把300萬的房產全部捐給樓下水果攤攤主之後,又有一名老人把自己的全部財產捐給了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自己的女兒是一分錢沒有。因為,親生女兒已經有8年時間沒有和老人有過聯繫了,唯一一次算不上聯繫的聯繫是在2014年,當時女兒打電話過來,老人接通之後,女兒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我打錯了」。
  • 老人瞞著兒女立遺囑將百萬房產贈保姆,這樣的遺囑有效嗎?
    近日,一則八旬老人立遺囑將百萬房產贈保姆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圖源:看蘇州事件概況近日,中華遺囑庫蘇州吳中公益預約服務中心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登記對象:年近八旬的賈老伯以自述遺贈的形式將一套房產贈送給照顧自己多年的保姆。
  • 老人去世沒有留下遺囑,女兒可以繼承遺產嗎?民法典有新規
    上面的案例中,房子是劉女士和丈夫的共同財產,兩人各佔1/2,但是丈夫離世前並沒設立遺囑,那麼他那1/2遺產將由劉女士和兒子、女兒平分。經過計算,女兒能夠分到1/6房產,兒子只能得到5/6的房產。如果女兒不了解《民典法》的新規定,那麼她原本擁有的房產很可能就被兒子全部霸佔了。那麼,關於遺囑繼承,新實施的《民法典》還有哪些新規呢?
  • 六旬老夫妻立遺囑,絕不把房產給獨子,是老人糊塗還是另有隱情?
    導語很多時候,在我們的為人父母看來,即便是自己的兒女再不好或者是再不孝順,但是他們大多數的情況下,最後就都會將自己身後的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女,如果說我們的父母就只有一個孩子的話,那麼他們也只能將自己身後的財產,留給唯一的獨子。
  • 曾公證立遺囑將房子留給一兒一女,如今能改立遺囑嗎?|民法典解讀之...
    2018年,熊女士夫婦在公證處立下遺囑將兩套房屋留給兒女一人一套。但最近幾年都是女兒照顧二老的生活起居,而兒子卻對兩位老人不聞不問,過年過節也沒來看看父母。於是老兩口想重新立一份遺囑,將兩套房子全部留給女兒繼承,但因已經立下公證遺囑,二老不知道是否可以改立遺囑,無奈只得尋求社區律師的幫助。
  • 老人遺囑寫明「房產由女兒繼承」,為什麼離婚時女婿還能分走一半?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的離婚率不斷攀升,2019年全國婚姻登記機關共辦理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隨著離婚率越來越高,從而引發的財產分配糾紛也越來越多。現在很多老人都會通過立遺囑,把自己的財產明確分配。
  • 法學苑丨老人立了數份遺囑 哪一份才有效?
    家庭財產繼承關係到每個家庭的財富傳承,也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北青-北京頭條記者8月6日獲悉,北京西城法院進行系列普法活動,就《民法典》繼承編中對於繼承有哪些修訂,這些新變化對百姓的生活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做出解答。
  • 法律答疑|老人手寫遺囑未公證是否有法律效力?
    山西臻興律所山西臻興律師事務所0351-8303456問:老人在世時留有手寫遺囑一份,自願將其名下房屋留給唯一孫子,但是該遺囑未經公證機關進行公證,手寫遺囑是否有效力?山西臻興律師事務所回答如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六條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根據第十七條所列,遺囑可分為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口頭遺囑等各種形式,遺囑不是必須經過公證才發生效力,自書遺囑符合形式要件,也發生法律效力。
  • 法律知識:婚姻中出現的第三者,其手中的遺囑有效嗎?
    在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日久生情,一直同居長達8年。2015年紀某去世後,「小三」李某拿著紀某留下的遺囑將原配程某起訴到法院,要求繼承紀某名下部分財產,而且這份遺囑已經進行了公證。程某指責李某為「小三」,破壞別人家庭,違反了倫理道德,所以遺囑無效,無權繼承紀某的財產。
  • 老人認保姆乾女兒 不是女兒勝似女兒繼承全部財產
    2016年3月10日訊,杭州83歲的獨居老人章大伯,沒有妻子、子女,由保姆王阿姨照顧十幾年。近日章大伯寫下遺囑:「王阿姨在我家搞衛生十多年,我感覺她心眼好,對人體貼入微,不是女兒勝似女兒,所以經我仔細慎重考慮後,在我百年之後,我的全部財產由王阿姨一人繼承。」
  • 財富傳承|立遺囑的那些法律事兒
    郭先生和史女士於2012年訂立遺囑一份,約定五個子女均有義務為二老養老送終,老人不進養老院,房產由五子女平均享受,養老金有剩餘時,與房產同樣分配。養老金不足時,從房產中扣除等內容。該遺囑文本由五子女之一代郭先生和史女士書寫,郭先生和史女士及其他子女均在該遺囑上簽字。
  • 訂立遺囑但沒籤字,有效嗎?法院作出判決:有效
    老人身患重病,為防止因自己去世,造成後輩陷入遺產繼承糾紛,他特意找見證人訂立了遺囑。然而,老人因病情太重,最終沒能在遺囑上簽字。隨著老人去世,麻煩也來了,老人的妻子以遺囑未籤字為由,拒絕按照遺囑內容分配財產,於是老人的女兒將母親告上了法庭。那麼,未籤字的遺囑有法律效力嗎?近日,徐州睢寧法院對該起訴訟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認定該份遺囑有效。
  • 為什麼和諧家庭也需要訂立有效遺囑
    進入21世紀後世界「變老」速度明顯加快,從1960年,全世界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為4.97%,到2000年,世界人口老年比為6.89%,40年間僅增長了1.92%。但2019年世界人口老年比已達到9%,老齡人口快速增長,但遺囑設立比例卻始終處在低位,這也是導致繼承案件增多的原因之一。
  • 財產繼承糾紛增多 遺囑造假違法成本低鑑定難
    因所涉財產價值較大,雙方矛盾比較尖銳,往往處理難度較大。為了防止子女因財產起糾紛,也為了避免子女將來繼承財產的繁瑣手續,不少老人會選擇生前立下遺囑。然而,對於掌握法律知識不多的老年人來說,想要立一份有效的遺囑似乎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另一方面,一些繼承人為了繼承更多的遺產,不惜偽造遺囑。
  • 老人立遺囑將房產贈保姆 網友炸鍋
    來源:中國新聞網近日,一則八旬老人立遺囑將百萬房產贈保姆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據媒體報導,近日,蘇州年近八旬的賈老伯以公證遺贈的形式,將一套市場價超百萬元的房產贈送給照顧自己多年的保姆。賈老伯有一兒一女,但他們很少有時間陪伴老人,保姆一直細心照顧他。目前,老人子女尚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