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西安
文化底蘊是這座城市最美的註腳之一
隨便一座古建築
就是成百上千年的歷史
隨便一條街巷
就藏龍臥虎名人輩出
隨便一位小攤主
就能揮墨書畫一字千金
書院門
就是這臥虎藏龍之地
書院門位於西安南門內東側,西起寶慶寺華塔,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是西安著名的古文化一條街,這裡文人集聚,處處都透露著書香氣息。
在街上的亭子裡,你能看到揮毫潑墨的老者,提筆研墨行雲流水,寫下或雄渾頓闊或飄逸瀟灑的大字,隨意一問,才知道他已經深習書法幾十年,那擺出的字畫,賣得出也罷,賣不出也罷,他不是在賣字畫,他是在充實一種心境,是一種消遣,把歲月融進書卷裡,讓你感覺到無盡的氣宇非凡。
刻章的小攤前,攤主熟練地雕刻著秦小篆,手起刀落,運轉自如,看似落魄,但他可能就是深諳古文的大師,筆走龍蛇間,就可以感受到從遠古而來的驕傲。
賣壎的桌架後,攤主悠然地吹著壎,壎聲悠遠,耐人品味,他們沉浸在樂聲中,一點不受往來遊客的影響,那悠遠的壎聲隔著老遠就能聽出不同的孤獨和蒼涼感。
這就是書院門的魅力,書院門,是一個城市的刻印,是一種文化的微縮。它把那些博大精深的文化都演繹在一條街道裡,閒居著不朽的歲月,不知道哪一天就能吞吐出雄邁的氣度。
這種魅力,不僅對四方而來的遊客充滿吸引力,對那些尋求文化境界的追夢人,同樣也充滿吸引力。
書院門已經成為書畫愛好者的聚集地,琳琅滿目的字畫攤位中,就不乏功力深厚作品絕佳的高人。
在書院門走紅的「扇子哥」,因在路邊作畫,堅持手繪扇面而受到網友追捧。
「扇子哥」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堅持畫扇面畫已經十多年。他學識淵博,不作畫時與遊人侃侃而談,作畫時隨地而坐,掏出一卷竹簡認真鋪開,將裡面的四隻毛筆一一擺齊,再兌好自帶的墨汁,展平摺扇開始作畫,神情專注,這一幕常被人拍下來。
在網上走紅後,「扇子哥」依然是平心靜氣,一如往常每天下午5點多到書院門,坐在路邊作畫一直到晚上11點,一畫就是6個小時,為保證畫作質量每天只畫5把扇子,每把只買50元,價格多年未變。而且為了保證每一幅扇子都是現場畫好,他不接受預定,只能現場排隊購畫,贏得了眾多網友點讚。
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作畫的「扇子哥」,還有業餘愛好畫畫的「扇子奶奶」。
77歲的芳如老人,退休前是名工人,20多歲時開始喜歡畫畫,因為沒有老師,自己照著書本畫。退休後,有了更多的創作時間,就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作畫上。在書院門,她遇見了志同道合的畫友,在一些年輕朋友的鼓勵下擺起了畫攤,除了下雨天,她幾乎每天都來,這裡有畫友可以交流,也有外地來的遊客可以說說話,來到這裡後仿佛收穫了一個新的世界。
最近在書院門走紅的還有一位「蟲子哥」,85後的河北人張騫,從小就喜歡畫畫,大學畢業後走南闖北,最後來到西安定居下來。他背著背簍到書院門畫畫,背簍裡掛著他的蟲草畫,因為專門畫各種蟲子,大家叫他「蟲子哥」。
在書院門,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無論世界變得有多快,總有一個地方讓我們慢下來,品味生活,品味藝術……
文章來源:碑林文化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