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見過的西安書院門,藏著古都歷史的老街也可以這樣安靜,悠閒

2021-01-10 行者佬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書院門裡的些許光陰......

這是西安書院門入口處一面牆上的一句話,濃濃的文藝範兒。

那麼,書院門裡留下過你的光陰麼?

我在書院門裡確實留下了那麼一些時光,二十年前在西安上學,那會兒周末節假日沒事就喜歡來書院門逛一逛,感受一下古城的歷史、文化氛圍。離開西安也十多年了,但是每次來西安還是要抽空到書院門轉一圈,裝一裝「文化人」(哈哈哈)。

很多人說書院門是西安最有文化,最文藝,最有藝術氣息,也最能代表西安這座城市特色的地方,我是贊成這個說法的。書院門是西安城牆根下,南門內的一條街,歷史悠久,裡面既是商業街,也是文物遍地的旅遊景點,外地遊客想要了解西安,認識西安,那書院門就是必須要來的地方了。

這是早晨七八點鐘的書院門,和我們印象中人頭攢動的西安好像不太一樣,看不到幾個人,更沒有遊客,只有晨練的老人偶爾經過。這樣的書院門你一定沒見過,街道兩邊的字畫店、文具店、文房四寶店、文玩店等等,都還沒有開門迎客,古樸的老街格外安靜,只有我一個「遊客」在閒逛。

關中書院,一進入書院門就能看到,這條街因為有這座書院而得名書院門,關中書院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四大書院之首,創辦於明萬曆年間,明清兩朝是西北地區的最高學府。到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 年),改為陝西省師範大學堂,民國時期為陝西省師範學校,建國後為西安師範學院,後來又改為西安文理學院,現在是書院門最重要的古建築群之一。

書院門斜對面一座精緻老宅子,門口的銘牌刻著「西安于右任故居」,于右任是我國近代的風雲人物,陝西三原縣人,大書法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草書是近代書法家中公認最高的,民國時期曾任駐陝總司令,不過于右任最大的貢獻還是在教育領域,曾參與籌備了現在的復旦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知名學府。

書院門一間看似普通的小房子,門前一對石雕拴馬樁,一對石獅子,門兩邊的牆上鑲著一對磚雕,廊簷的木雕同樣精美雅致,一副對聯既有文化,又是書法作品,這間商鋪看不到絲毫「銅臭味兒」,只有滿滿的藝術範兒,磚雕、木雕、石雕、書法,中華傳統文化精髓藏於一隅。

往書院門裡面走,可以看到和城牆並行,相隔一條公路的大院子,有高大的磚砌圍牆,就是西安碑林了,古時這裡最早是西安孔廟,這面磚雕影壁很顯眼,外牆上「孔廟」二字是清末著名書畫家劉暉書寫的,可以說,在書院門,隨便一塊磚都是國寶級的文物。

鋼架支撐起來的這棵古老的槐樹見證了孔廟的歷史,根據歷史記載,西安孔廟在北宋之前就已經搬遷到這裡了,廟內保存著完整的古建築群,和全國其它地方的孔廟形制基本相同,牌坊、泮池、欞星門、華表等等,一樣都不少,精美的磚雕、石雕、木雕令人目不暇接。

早晨還未開門的碑林博物館,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孔廟和碑林是合而為一的,西安碑林創建於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以唐代碑刻為基礎,珍藏了此後歷朝歷代四千多件碑石,其中最寶貴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書寫的《石臺孝經》和唐代石經,碑林藏品跨越兩千多年,薈萃中國古代書法藝術,記載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史,是中華文化之魂。碑林歷來是書法愛好者的「朝聖地」,喜歡中華傳統文化,熱衷於書畫的朋友一定要來書院門,來碑林看一看。

碑林旁邊,城牆根下走過的一位準備晨練的老人,背影是不是像武俠小說中的「世外高人」,有點穿越的感覺,頭戴鬥笠,肩挎布袋,扛著一條木棍,手拿「青龍偃月刀」,步履輕盈。老人是要出城,城牆外面沿護城河是環城公園,西安人休閒、健身的首選場所,老西安人都習慣沿著城牆晨練,在環城公園練練拳,耍一耍十八般兵器,或者跑步,這是城牆根下西安人的生活習慣。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不吝賜教!

相關焦點

  • 西安書院門更新中將遵循歷史街區的文化延續性,保留原有街區格局
    西安書院門不拆除,只提升周邊環境。最近有西安市民到老街區書院門時,看到此地在施工,擔心在拆遷改造,破壞了原有的歷史文化風貌。於是通過網絡反映,表達自己的擔心。11月19日曲江新區回覆說,施工只對街區和周邊環境改造提升,不會拆除書院門。
  • 西安又又又上榜了!
    // 這裡,藏著你從未了解過的西安 // 今天,就與觸妹一起,跟著小紅書3億用戶一起重新認識這座城 @肆 壹 這裡也有獨屬西安的「港風鴛鴦樓」。
  • 書院門旁「最低調」的寶塔,位於陝西西安,地處鬧市卻無人問津
    書院門旁「最低調」的寶塔,位於陝西西安,地處鬧市卻無人問津西安是我國著名的古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有很多數不清的特色老街。如果硬是要說出一條最具特色的街道的話,那麼絕對非書院門莫屬。書院門的名氣特別的大,但是人們卻忽略了它的旁邊還有一座「最低調」的寶塔,沒錯,這便是寶慶寺塔。它低調到甚至很多本地的西安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可是它的實力卻不能小覷。乍一看這座塔實在是不起眼,可它卻擁有1400多年的歷史,也是一座響噹噹的文物了。
  • 西安書院門文化街,因為網紅的出現,現在遊客更多
    在西安的時候,因為要回酒店,就選擇了步行從書院門穿過。古城南門裡的書院門,因為關中書院在這條街而得名,現在已經成為了西安有名的文化旅遊一條街。關中書院是明、清時期陝西省的最高學府,和全國許多歷史上知名書院已經成為純粹的觀光景點不同,現在關中書院仍然屬於教育場所,是西安文理學院的所在地。
  • 沒想到十三朝古都西安竟然這麼high!
    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來西安了,這座十三朝古都來了好多次都玩不夠,市區裡幾乎每條路每個小胡同都有故事,在寬厚的城牆包圍下,藏著許多文藝小店和各色融合美食。這次借著周末隨心飛的機會,我再次來到西安,發現了這座城市無限精彩的另一面。
  • 書院門步行街,西安師範教育的發源地,承載著無數西安人的記憶
    最近網上一直瘋傳西安書院門要拆遷,所以決定去看一看。去之前查了官網有關資料,書院門是碑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的重要內容,由西安市碑林區和曲江新區共同建設,改造期限為2018—2021年。書院門歷史文化街區示意圖在書院門改造之前,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條有著濃鬱而深厚歷史文化的街區,看看它變臉前的模樣。
  • 關於古都的30個關鍵詞 希望有你眼中的西安!
    >有數也數不清的名勝建築有說也說不完的古都歷史還有吃也吃不盡的特色美食只用一個簡單的詞是完全不能代表西安的古觀音禪寺、西北政法的銀杏林、漢陽林、興慶公園...每個人眼裡最美的銀杏都不盡相同,金黃的銀杏葉在溫暖的陽光中飄飄灑灑,這座城市美得讓人心醉~文藝西安這座城市,雖是歷史古都,但是總會給人令人驚喜的文藝感,在老街古巷中
  • 三門居然是這樣的藍色小城,你見過嗎?
    三門居然是這樣的藍色小城,你見過嗎?
  • 古都城老街PK:開封VS洛陽
    開封,八朝古都,有2700多年歷史,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十三朝古都,5000多年文明史,也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從歷史和建都史來看,洛陽完勝開封。今天不說歷史,說的是老街。我們來體會下兩座古都獨居魅力的街道。
  • 秀美的西安古都,歷史文化氣息濃厚,最值得去的地方
    秀美的西安古都,歷史文化氣息濃厚,最值得去的地方一聽西安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美食:肉夾饃、羊肉泡饃再是古都,除去北京首都之外,西安同樣也是一座色彩濃厚的古代都城,美食悠悠的名勝古都。與羅馬、雅典、開羅同並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文化古都,來到西安,體驗歷史的濃鬱氣息。
  • 關於西安書院門,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說到西安文化底蘊是這座城市最美的註腳之一隨便一座古建築就是成百上千年的歷史隨便一條街巷>就藏龍臥虎名人輩出隨便一位小攤主就能揮墨書畫一字千金書院門就是這臥虎藏龍之地書院門位於西安南門內東側,西起寶慶寺華塔,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是西安著名的古文化一條街,這裡文人集聚,處處都透露著書香氣息。
  • 書院門,西安文化名片之一
    昨天一大早,乘地鐵再次來到書院門,因為很多人都說這裡要升級改造,提升碑林歷史文化街區。大概九點多就到了書院門,人不多,街道比較冷清,開門營業的人也凍的直打哆嗦。書院門的牌樓兩旁的對聯有點斑駁,給人有點滄桑之感。寶慶寺塔屹立在樹叢中,告知人們自己的存在。關門的于右任故居,關中書院讓我也只能拍個照片。
  • 西安文化第一街,明清時陝西最高學府,現如今遊客休閒體驗街區
    書院門,指的是古城西安的一條步行街,位於南門內東側城牆根下。在這條只有幾百米的街道上,藏著西安碑林、孔廟、關中書院等多處歷史文化遺存,可以說,它是目前古都西安最有文化韻味的一條街。說起書院門的地名,它起源於在書院門內的關中書院,關中書院是明清兩代陝西最高的學府,西北書院之冠。明代的工部尚書馮從吾是陝西人,他做人比較正直,看不慣皇帝沉迷酒色、荒於朝政,於是冒死勸諫,被皇帝革職回家。回到西安的馮從吾潛心研究學問,在寶慶寺講學,前來聽講的人眾多,於是便修建了一所書院,即今天的關中書院。可惜,關中書院建成不久,明熹宗一道聖旨,將關中書院拆了。
  • 西安最有文化韻味的一條街,遛一圈擺脫浮躁、獲得寧靜
    書院門,指的是古城西安的一條步行街,位於南門內東側城牆根下。在這條只有幾百米的街道上,藏著西安碑林、孔廟、關中書院等多處歷史文化遺存,可以說,它是目前古都西安最有文化韻味的一條街。寶慶寺塔過了寶慶寺塔,便走進一座古韻十足的高大牌樓,牌樓上方是「書院門」三個金色顏體大字,落款是唐代書法大咖顏真卿。兩旁一幅對聯,內容是「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傑」。說起書院門的地名,它起源於在書院門內的關中書院,關中書院是明清兩代陝西最高的學府,西北書院之冠。
  • 西安記憶之書院門
    可能很多人剛到西安旅遊,首先就去城牆或者是鐘樓.鼓樓.回民街,但是有一個地方,就連本地年輕一代也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西安的書香聚集地- 書院門,大多數人可能以為它只是一個學校,其實它的名字跟學校也有一定的關係書院門的地名起源於在它裡面的關中書院,關中書院是由明代學者馮從吾,辭官歸裡,在此街北側建立關中書院,現在是西安文理學校校址著名民主革命家、詩人、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也曾在此街居住
  • 西安市區兩日半遊。陝西歷史博物館需要預約你知道麼
    西安,文化古都,處處是歷史的城市。說起西安,你會想起什麼?兵馬俑、回民街的小吃、鐘鼓樓、驪山的溫泉,或是西安事變?據說三天內都可以無限次使用,具體情況請諮詢工作人員。鼓樓和鐘樓之間相隔不遠,直線距離大概200米。注意鐘樓的入口在地下。從鼓樓過去會到達鐘樓前的一個廣場,廣場右邊有地下環形通道,就是鐘樓盤道。你可以繞著著走,走到盡頭就是鐘樓入口,入口對面就是鐘樓地鐵站入口。
  • 打卡西安歷史博物館,參觀大雁塔,古都的文化底蘊原來這樣美
    西安,被譽為八大古都之一,多少朝代的帝王將相曾在這裡建都,這裡可謂一步一個古墓,一步一個景點。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遊玩。如果你也喜歡歷史文化,抽個時間來一趟西安古城,看看這裡的古韻之美,一定會讓你難忘!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講明清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興衰史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等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
  • 西安這座書院,明清陝西最高學府,400多年歷史了,很多人不知道
    為什麼書院要設置在深山老林裡呢?一方面就是為了科舉考試,所謂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總之,古代讀書,為的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所謂的修齊治平。另一方面,書院是為了啟迪民智,研究學問,回歸教育的本質。那麼深山裡,是個空靈安靜的地方,更有利於做學問。
  • 三天玩轉十三朝古都,西安度假怎麼安排行程?
    西安作為中國的十三朝古都,其歷史文化底蘊和古色古韻都是首屈一指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沉澱和底蘊在這裡靜靜地延續,她的魅力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歷久彌新。近些年,西安更是作為頂級網紅旅遊城市被很多人所追捧,我認為,這種追捧並不單單只是對西安美景的喜愛,更是對歷史文化的一種嚮往與探索。那麼,如果給你三天,你會怎麼玩轉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