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記憶之書院門

2020-12-27 八百行旅日記

可能很多人剛到西安旅遊,首先就去城牆或者是鐘樓.鼓樓.回民街,但是有一個地方,就連本地年輕一代也很少有人知道,

那就是西安的書香聚集地- 書院門,大多數人可能以為它只是一個學校,其實它的名字跟學校也有一定的關係

書院門的地名起源於在它裡面的關中書院,關中書院是由明代學者馮從吾,辭官歸裡,在此街北側建立關中書院,現在是西安文理學校校址

著名民主革命家、詩人、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也曾在此街居住,在書院門巷口有個特別明顯的標誌,「寶慶壽華塔」有些的人可能會忽略掉,該塔原址在隋大興城安仁坊,明代移塔到現在的位置。寶慶寺華塔高約23米,七層,平面呈六角形,現上邊存有明代重修石碑一通,是陝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整條巷子不是很深,走完只需要20分鐘左右,但是那和氛圍和寧靜 會讓你不知不覺的放慢腳步,慢慢享受那種處於鬧市中的片刻寧靜。交通:地鐵二號線永寧門站下車,地鐵中有路線指標 找到書院門的指引路線 即可

相關焦點

  • 書院門步行街,西安師範教育的發源地,承載著無數西安人的記憶
    最近網上一直瘋傳西安書院門要拆遷,所以決定去看一看。去之前查了官網有關資料,書院門是碑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的重要內容,由西安市碑林區和曲江新區共同建設,改造期限為2018—2021年。書院門歷史文化街區示意圖在書院門改造之前,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條有著濃鬱而深厚歷史文化的街區,看看它變臉前的模樣。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講明清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興衰史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等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
  • 西安的書院門,文化昌盛之地,過小年氣氛很濃
    西安的書院門,一向以售賣筆墨紙硯和書畫聞名,是西安重要的文化、非遺交流地,我們通常說的書院門是從書院門的牌匾一直到碑林的整條街道,書院門的得名源於裡邊的關中書院。寶慶寺華塔如果從西安城牆南門東側處進入,你遠遠的就可以看到書院門的古韻十足的大牌匾和一座不太高的七層寶塔。
  • 書院門,西安文化名片之一
    昨天一大早,乘地鐵再次來到書院門,因為很多人都說這裡要升級改造,提升碑林歷史文化街區。大概九點多就到了書院門,人不多,街道比較冷清,開門營業的人也凍的直打哆嗦。書院門的牌樓兩旁的對聯有點斑駁,給人有點滄桑之感。寶慶寺塔屹立在樹叢中,告知人們自己的存在。關門的于右任故居,關中書院讓我也只能拍個照片。
  • 關於西安書院門,你不知道的還有很多
    >就藏龍臥虎名人輩出隨便一位小攤主就能揮墨書畫一字千金書院門就是這臥虎藏龍之地書院門位於西安南門內東側,西起寶慶寺華塔,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是西安著名的古文化一條街,這裡文人集聚,處處都透露著書香氣息。
  • 你沒見過的西安書院門,藏著古都歷史的老街也可以這樣安靜,悠閒
    書院門裡的些許光陰......這是西安書院門入口處一面牆上的一句話,濃濃的文藝範兒。那麼,書院門裡留下過你的光陰麼?我在書院門裡確實留下了那麼一些時光,二十年前在西安上學,那會兒周末節假日沒事就喜歡來書院門逛一逛,感受一下古城的歷史、文化氛圍。離開西安也十多年了,但是每次來西安還是要抽空到書院門轉一圈,裝一裝「文化人」(哈哈哈)。
  • 西安書院門「扇子哥」之所以能成為網紅的原因
    網紅西安書院門「扇子哥」,以每日下午現場畫扇五六把相售而先聞名於網絡,後聞名於全國,被人們追捧。每日求其扇者絡繹不絕,觀其畫扇者圍成了圈。大家無不以獲得其一把畫扇而沾沾自喜、自豪,以來晚無緣獲得而怏怏不樂、遺憾。
  • 西安書院門文化街,因為網紅的出現,現在遊客更多
    在西安的時候,因為要回酒店,就選擇了步行從書院門穿過。古城南門裡的書院門,因為關中書院在這條街而得名,現在已經成為了西安有名的文化旅遊一條街。關中書院是明、清時期陝西省的最高學府,和全國許多歷史上知名書院已經成為純粹的觀光景點不同,現在關中書院仍然屬於教育場所,是西安文理學院的所在地。
  • 西安書院門拆遷了,2800戶安置港務區,下一個東大街或將誕生
    時光如梭,掐指算來,居住在西安這座四方城內居住,已有10年時間了。多年來走在這座四方城內,聽到的和見到的有關文化的逸聞不勝枚舉。四方城: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為什麼叫它四方城?位於西安城牆南門裡的書院門,是西安城內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我常去的地方,我常獨自一人在這條長不過2000步,寬不過20步的街道上閒庭信步。前些年,我開始對書法產生了興趣,跟著書法家殷漢西老師學書法,來書院門的次數也就日漸增多,有一次,在一家專營毛筆的店鋪一次買了10支毛筆,每支毛筆12元,從此開始了書法習字。
  • 西安書院門更新中將遵循歷史街區的文化延續性,保留原有街區格局
    西安書院門不拆除,只提升周邊環境。最近有西安市民到老街區書院門時,看到此地在施工,擔心在拆遷改造,破壞了原有的歷史文化風貌。於是通過網絡反映,表達自己的擔心。11月19日曲江新區回覆說,施工只對街區和周邊環境改造提升,不會拆除書院門。
  • 旅遊:城市漫步,隨我在書院門的青石板上走走,步步浸透墨香!
    旅遊:城市漫步,隨我在書院門的青石板上走走,步步浸透墨香!西安是中國書法的故鄉,來西安怎麼能不看看書法。西安書法藝術都雅聚在書院門,書院門是城牆南門裡東邊的古文化街巷,包含了書院門,安居巷,三學街,與順城巷多條小巷,居住了眾多書畫家和文人墨客。筆墨紙硯在這裡不變的主角。來這兒淘文房四寶或是請民間藝術家作畫或是單純的來走一走感受古韻氛圍,都是一種藝術的薰陶。
  • 西安這座書院,明清陝西最高學府,400多年歷史了,很多人不知道
    綠野亭明代成為綠野書院,西安,鳳翔一帶的學生,都到綠野書院聽講。今天還要說的是,世界歷史名城西安,南門內書院門裡,就有一座書院,叫做關中書院。關中書院,是明清兩代陝西的最高學府。西北四大書院,關中書院,宏道書院,崇實書院,味經書院,關中書院名氣最大,實力最強。走進書院門,能看到于右任故居,也能看到關中書院。
  • 書院門旁「最低調」的寶塔,位於陝西西安,地處鬧市卻無人問津
    書院門旁「最低調」的寶塔,位於陝西西安,地處鬧市卻無人問津西安是我國著名的古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有很多數不清的特色老街。如果硬是要說出一條最具特色的街道的話,那麼絕對非書院門莫屬。書院門的名氣特別的大,但是人們卻忽略了它的旁邊還有一座「最低調」的寶塔,沒錯,這便是寶慶寺塔。它低調到甚至很多本地的西安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可是它的實力卻不能小覷。乍一看這座塔實在是不起眼,可它卻擁有1400多年的歷史,也是一座響噹噹的文物了。
  • 西安城牆周邊一日遊,開啟美好時光!
    西安人的一天從遇見城牆開始小南門裡的早市城牆下西倉裡的花鳥魚蟲書院門裡的紙墨書香順城巷裡的美食誘惑南門下的古城音浪......按照售賣商品的類別各居其位北巷東段是主打拳頭商品的聚集地鳥市西段是水草搖曳、魚潛其中的魚市西倉最著名的則是「花市」和「鳥市」如果要體驗地道的西安生活西倉和小南門你都不能錯過書院門因關中書院而得名這條墨香之路承載著無數人的成長記憶青石街道兩旁
  • 西安年·最中國|猜燈謎、耍社火、品湯圓,三學街——書院門民俗...
    2月19日,書院門——三學街民俗文化廟會歡天喜地鬧元宵,豐富的年俗活動陪伴市民遊客共度元宵佳節。跑旱船、扭秧歌……社火所到之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今年的燈謎還增加了「西安年」的相關內容,傳統與時尚元素交相輝映,彰顯了民俗文化廟會的獨特魅力。湯圓,過元宵節必吃的一種食物。湯圓諧音團圓,它寄寓了人們渴望平安、團圓的美好願望。現場遊客還可以參與活字印刷體驗項目,讓這個元宵節過得既有美食為伴,又有文化相隨。
  • 訪鹿門書院 學理宗文化
    區域面積68.6平方公裡,轄區人口1.02萬,境內有鹿門書院、南山湖、石和尚、疊石巖、訪友橋、望湖亭、崦暉亭、朱熹題字石刻等自然人文景觀,其中鹿門書院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訪友橋和朱熹石刻為市級文保單位。
  • 西安交通大學推行「書院制」探索本科人才培養
    構築學生自主發展的溫馨家園——西安交大推行「書院制」探索本科人才培養紀實  一封大四學生家長的親筆信讓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心中一暖。信中寫滿了孩子四年來的成長與變化,字裡行間充滿著感激與欣喜之情。  「真正的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心中有人文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 海內外專家學者西安研討高校現代書院制教育
    海內外專家學者西安研討高校現代書院制教育 2017-07-21 207月21日電 (梅鐿瀧 田進)21日,第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高校現代書院制教育論壇在西安開幕,來自英國牛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高校及50餘所內地高校的450餘名專家學者、書院師生,聚焦「現代書院內涵與通識教育」,圍繞通識教育與教學方法研究等展開研討。
  • 江西這個書院名氣最大,被譽為「天下書院之首」
    1.先賢書院先賢書院是白鹿洞書院的第一個院落,院門上懸有明朝官員李時達手書的「先賢書院」四字橫匾,門左的「朱熹紀念館」金字黑漆豎匾則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前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李鐵映手書。朱子祠為先賢書院主要建築之一,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南康知府張象文為專祀朱熹而建的。
  • 三門廣潤書院: 立於校園內,潤物無形中
    書院的名字自帶古老韻味,讓人以為它必是古色古香的重修老樓。未曾想,這是一間坐落於三門中學內的新式樓房,它的主要功能,是師生們的圖書館和多功能中心。第二個意外,是廣潤之名,不僅確有千年傳承,而且還有舊址,也在三門中學內。「三門中學1938年開始建校,原來叫私立僑光中學寧海分校,1956年改名為三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