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廣潤書院: 立於校園內,潤物無形中

2020-12-23 中國台州網

廣潤寺舊址。

廣潤書院既是校園圖書館,也是師生們進行課外學習的重要場地。

順情達性 廣潤生命

探訪廣潤書院,有兩個意外。

書院的名字自帶古老韻味,讓人以為它必是古色古香的重修老樓。未曾想,這是一間坐落於三門中學內的新式樓房,它的主要功能,是師生們的圖書館和多功能中心。

第二個意外,是廣潤之名,不僅確有千年傳承,而且還有舊址,也在三門中學內。

「三門中學1938年開始建校,原來叫私立僑光中學寧海分校,1956年改名為三門中學。廣潤這個名字,比校史久遠多了,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在三門中學校長助理李忠浩的帶領下,記者經過廣潤書院門口,沿著石板路前往幽靜的後山。

拾級而上,一塊「重修廣潤寺千佛樓碑記」的石碑映入眼帘。

「這一排建築就是重修後的千佛樓,裡面放置的佛像,全由名貴的檀香木雕刻而成。這裡就是廣潤寺的舊址,也是我們『廣潤書院』名稱來源之地。」李忠浩說。

東晉時,高僧曇猷順海而行,至三門時,他看到三門北山一帶有祥雲圍繞,曇猷順雲而來,在山腰蓋了間「普濟院」,因祥雲之故,此山得名「瑞雲山」。

歲月更迭,普濟院後來改名叫廣潤寺。

這間寺院在之後的年歲裡,不斷增修擴建,規模宏偉。綿綿上千年,高僧輩出,是遠近知名的古剎。

因種種原因,古剎到了近代逐漸荒蕪。在三門中學修建之後,就不再開放。

「廣潤寺雖是宗教場所,但對於三門人民一直都有教化的重要作用。抗日時期,我們學校也聚集了一批抗日戰士和有識之士。這些先賢都深刻認識到,開校育人、普化知識的重要性。我們為書院取名『廣潤書院』,就是為了弘揚『順情達性、廣潤生命』的辦學理念。」

關於廣潤寺,還有一則民間傳說與德育息息相關,讓這一處勝地更顯氣節。

相傳南宋時的丞相葉夢鼎看中了廣潤寺所在處,認為這裡風水極好,因此決意要在此修墓,打算作為身後長眠處。此舉遭到了廣潤寺僧人們的極力反對。迫於無奈,一時權重的葉夢鼎也只能放棄修墓的計劃。

如今的學校裡還有一處「落相坡」,說的就是這則典故。學生們閒暇時,都會在後山漫步,每見此坡,都能體悟到學校所在之處秉承的悠悠古風。

師生共享 學海同遊

對千年前的故事稍有所知,便對廣潤書院更添敬意。

書院大門兩側是兩株參天古樹,各有300多年樹齡。蔥鬱之間,偌大的橫幅上寫著「順情達性、廣潤生命」八個大字。書院的建築風格,既有古典書院的神韻,同時也有西方現代建築的恢弘大氣。

在書院內,李忠浩向記者進一步闡述了八字的內涵,「廣潤生命」是一種教育追求,「『廣』有『廣泛、廣博、廣大』之義,體現的是三門中學對實現教育兼容並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追求;『潤』有『潤澤、教化、薰陶』之義,我們力求讓學生在浸潤式教學中感受到『真善美』的召喚,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也是我們學校對『潤物無聲』的教育藝術的追求」。

廣潤書院在校內有兩個功能,既是校園圖書館,也是師生們進行課外學習的重要場地。圖書館部分,三個藏書室共計藏書10.2萬冊,報刊近500種,設有報刊閱覽室、圖書外借室、電子閱覽室、流動書庫、特藏書庫等。

對於學校的同學而言,這裡是「閱讀總部」,全校的圖書由此流通到每層教學樓的讀書角內,多數時候,他們會在教學樓進行借閱。

書院更大的功能,在於讓師生們擁有一個修身養性的場所。

「書院設有名師工作室,不僅有袁湛江、褚樹榮、李昌官等省級特技老師的工作室,還有我們學校的市、縣級名師在此開設的工作室。老師一職,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要盡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僅僅在課堂上是不夠的。」李忠浩說。

名師工作室的成立,讓三門中學的教學活動變得更有活力、更有深度。校內的名師們,在這裡開展「一師一講座」活動,已成每月慣例。這些講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地名師到此傳經送寶,校內老師在此開展「磨課、聽課、評課」活動。此外,各類組織培訓、交流分享,都在這裡的教室舉行。

除了豐富的教師講壇,這裡還是學生們課外活動的天堂。

校內共有瑞雲廣播臺、晉樟文學社、瑞雲棋社、幻象攝影社、籃球俱樂部等20個社團。各社團不僅有常規活動,還開發了相應課程,讓學生們更實際、更有效地參與到課餘活動中。不同個性的學生,在書院能夠充分享受各自興趣所在。各項課程與活動激發了他們的創新能力,保障了他們的特長發展。

廣潤書院的美學教育是內蘊的,而整個三門中學的美是外顯的。「校園十景」,處處顯示出迷人風採。

草坪上的「舐犢情深」銅像,用一對母子鹿的形態,述說著師生情深;相傳為曇猷高僧手植的一株千年樟樹,有三人合抱之粗,老樹只留空殼,然其中有小樟逸出,同樣綠意盎然,是為「晉樟回春」。

曾經吸引曇猷高僧前來的那座小山,因「瑞雲環繞」得名瑞雲山。山中灌木叢生,古樹參天,其中掛牌的名木古樹50餘株,動植物種類數以百種,這處取名「瑞雲疊翠」的盛景,是學子們放下繁重學業,徒步漫遊的好去處。

廣潤書院,不只是一座書院。它覆蓋著這所學校,體現出無形之美。

相關焦點

  • 秦陵博物院教育活動在香港弘立書院開展
    12月7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會教育部主任何宏、副主任任浩東一行6人前往香港弘立書院,為該院7年級百餘名學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社會教育活動。香港弘立書院校長劉宇全程參與活動並組織相關老師參加了此項活動。這是秦陵博物院「優秀歷史文化進校園」活動首次在香港地區開展。
  • 「鋼鐵火」精神在傳承 校園「熔爐」文化潤物無聲
    把企業所崇尚的創新理念、誠信觀念、競爭意識以及愛崗敬業、幹事創業的精神滲透到學院的「三風一訓」等核心理念中去,用企業精神教育人、引導人、塑造人。「學校經常會舉辦教授講壇、專家論壇等活動,我們能與教授名家、企業專家面對面交流,拉近了我們與企業之間的距離,能夠更加真切的了解企業文化。」校企合作中心主任陳守峰說。
  • 訪鹿門書院 學理宗文化
    貴門因鹿門書院而聞名江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理學家呂規叔曾任河南府推官、南宋監察御史,時任奉議大夫致仕回婺州,因其妻過氏娘家是剡中,呂規叔又將全家從婺州遷剡。先到白宅墅築居所,因宅邊「雜樹無多多種梅」,人稱「梅墅」。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講明清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興衰史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等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魅力校園背後的育人密碼
    魅力校園潤物無聲上月,該校畢業典禮恰逢端午節,作為最後一項議程,畢業生代表在求索書院參加了端午祭屈原活動。求索書院所在的楚風園,是該校一處荊楚文化景觀工程,包括求索書院、水杉情緣、楚風流韻、荊楚風流等四個部分。「每年學校都會依託楚風園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晨光讀書工程、天問講壇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動,是師生學習、傳承、弘揚荊楚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和平臺。」
  • 史海鉤沉|鳳儀書院
    書院始建於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鳳儀」之名來自《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之典,寓意為簫韶之絕倫,鳳凰之祥瑞,皆集於一地。書院院門為四柱三門石木結構牌坊,當時是貴州提督塗步雲親題「鳳儀書院」橫匾,牌坊後為石板通道直通正門,正門是五間歇山式建築,兩廂左右各三間。二門有三間,兩廂左右各四間。
  • 潤物細無聲!水城縣第二小學創建文明校園紀實
    潤物細無聲!水城縣第二小學創建文明校園紀實 發布時間:2020-09-08 21:16:18      來源:六盤水日報
  • 西安記憶之書院門
    可能很多人剛到西安旅遊,首先就去城牆或者是鐘樓.鼓樓.回民街,但是有一個地方,就連本地年輕一代也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西安的書香聚集地- 書院門,大多數人可能以為它只是一個學校,其實它的名字跟學校也有一定的關係書院門的地名起源於在它裡面的關中書院,關中書院是由明代學者馮從吾,辭官歸裡,在此街北側建立關中書院,現在是西安文理學校校址著名民主革命家、詩人、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也曾在此街居住
  • 香港弘立書院|富豪之子聚集之地,香港貴族國際學校
    點擊「孚曼海外」公眾號,獲得更多海外教育、海外醫療和海外資產配置前沿資訊國際化環境弘揚中華文化弘立書院小學部  到訪弘立書院,校長、副校不約而同說「弘立不是國際學校」。  香港弘立書院 中華文化與國際視野並重  弘立書院(下稱弘立)總校長查永茂(MALCOLM PRITCHARD )雖然來自澳洲,但說得一口流利國語,對中國文化有深入了解,他說:「我會以3個詞形容弘立——『獨立』、『中國』和『國際』這代表了學校及學生的特色。」
  • 領航者 | 弘立書院:兼顧中英文、東西方文化的教育探索
    查永茂說如果學生把學習一門語言當做學習的目標,那其實只學到了語言。這樣學生才能真的掌握那種語言,因為語言就是文化的載體,不只要去了解語法、詞彙,也要去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歷史等。弘立書院選擇了打破傳統的中文教育模式,借鑑了英文學習中的自然拼讀法(Phonics),觀察到孩子們口語詞彙遠遠超過書面詞彙的特點,推出了一個叫小麒麟的能預測詞彙如何發言的認字計劃去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培養閱讀中文的興趣。
  • 「潤物無聲」的氛圍教育——校園文化牆建設
    校園文化牆要突出辦學特色。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學校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和感染學生。這是一幅有主題的畫和一首看不見的詩。它集知識、教育、藝術於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好學校,可以讓牆「說話」,讓學校靈動鮮活起來。
  • 關於 弘立書院 我有話說
    女兒今年8歲,就讀於香港知名的私立學校-弘立書院,英文是 ISF Academy(Independent Schools Foundation-Academy),學校是由諾貝爾獎獲獎者,光纖之父,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港大前副校長程介明等人牽頭創辦。校舍坐落在香港島西南的數碼港附近。
  • 書院門,西安文化名片之一
    昨天一大早,乘地鐵再次來到書院門,因為很多人都說這裡要升級改造,提升碑林歷史文化街區。大概九點多就到了書院門,人不多,街道比較冷清,開門營業的人也凍的直打哆嗦。書院門的牌樓兩旁的對聯有點斑駁,給人有點滄桑之感。寶慶寺塔屹立在樹叢中,告知人們自己的存在。關門的于右任故居,關中書院讓我也只能拍個照片。
  • 西安書院門文化街,因為網紅的出現,現在遊客更多
    在西安的時候,因為要回酒店,就選擇了步行從書院門穿過。古城南門裡的書院門,因為關中書院在這條街而得名,現在已經成為了西安有名的文化旅遊一條街。關中書院是明、清時期陝西省的最高學府,和全國許多歷史上知名書院已經成為純粹的觀光景點不同,現在關中書院仍然屬於教育場所,是西安文理學院的所在地。
  • 弘立書院:兼顧中英文、東西方文化的教育探索|領航名人館
    領航名人館黃惠君:弘立書院校監、校管會主席查永茂:弘立書院總校長(Malcolm Pritchard)是一個能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澳大利亞人,他和弘立書院一起在中英並重的教育上已探索多年。弘立書院選擇了打破傳統的中文教育模式,借鑑了英文學習中的自然拼讀法(Phonics),觀察到孩子們口語詞彙遠遠超過書面詞彙的特點,推出了一個叫小麒麟的能預測詞彙如何發言的認字計劃去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培養閱讀中文的興趣。
  • 南京的書院最早宋朝出現 明道書院與今相似
    在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到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60多年的時間內,朝廷接連不斷地通過賜田、賜額、賜書、召見山長(校長)、封官嘉獎等一系列措施對書院加以褒揚,賜田給江寧茅山書院就在這時發生。那是在1024年,江寧知府王隨奏請賜田三頃給茅山書院,以田租作為書院的日常開支費用。
  • 在鄭州遇見詩意校園 讓教育在時時處處「潤物細無聲」
    把二十四節氣畫到校園,改善校園環境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一班一主題,一班一特色,讓每個班級都有獨特的班級文化;結合校園環境,開展校園採摘活動,讓學生在採摘的過程中感受詩意人生。鄭州各學校堅持環境育人,讓環境說話,讓教育在時時處處,讓學生從每一棵樹中汲取力量,在每一朵花中浸潤成長。
  • 長汀臥龍書院:到此憶古往
    山之南有書院,名曰「臥龍書院」,修纂於南宋寶祐年間,是有典籍記載以來汀州城內最古老的書院。2013年11月28日,國際影星成龍先生、著名文物收藏家馬未都先生來汀,在山呼海嘯的歡呼中,成龍將收藏了20年的一棟徽派古建築捐贈給長汀,命名為「龍學館」。
  • 五年級插班生成功入讀弘立書院!她是如何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
    香港弘立書院,相信各位家長一定不陌生。它可以說是香港最熱門的雙語國際學校之一,同時也是香港昂貴且超難申請的學校之一。弘立書院創立於2003年,是被譽為「光纖之父」的諾貝爾獎得主高錕等人創辦,建校時間只有短短14年。(07年建成小學中學部,15年開辦幼稚園K1K2)。
  • 新亞書院記遊
    香港中文大學我們去的時候是下午,雨時下時歇,天色陰沉,又恰逢周日,山澗中流水淙淙,山林間時有鳴禽,中大校園逾顯空曠而幽靜。從九廣鐵路「大學站」出來,我們沿途問詢,並按路標和校園地圖的指示,前往新亞校園。去路未乘校車,為少走路程,一路上均試圖從林間陡直的步行石階取捷徑,儘量不沿車行道路盤旋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