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制度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因為早期人類社會中,沒有父的概念,因而養育孩子的母系社會自然形成,但文明形成後逐漸被父系系統取代。 中文「姓」字由「女生」組成,上古八大姓皆有女字旁。
四川西部瀘沽湖的摩梭族人,至今仍保留母系制度。
山窮水盡
剛搬來法國生娃那兩年,我產後抑鬱。個人未來一片灰暗,卻要強打精神撐起一個嬰兒的整個天。
母性絕不是堅不可摧的偉大東西。一個天天向上的的新媽媽離徹底崩潰之間,也許只差一聲哭泣。
要不是我自己的娃長得不難看(誰還能覺得自己的娃不好看呢),再著也是親生的,估計我早就因為喪心病狂上了法制節目了。
那些個花言巧語把女人騙回家的男人,最後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的痛苦,迷茫和疲憊,他看不見。能做到不火上澆油,已是百裡挑一。看你累了不瞎逼逼還能給你倒杯水的,那就是傳說中的可以託付一生的好男人了。
要不是有舊照片鐵證如山,擔保我打死也想不明白,怎麼就瞎眼栽到了這人身上了呢?然而,最可怕的還在後頭。跟這人生了孩子啊,這可是一家人了,扯不掉了。就算離了,下半輩子還得逼著他要贍養費,不能讓他跟別的女人過快活了。
和一個男人永遠在一起的辦法,就是生一個娃,恭喜你們,真的永遠在一起了。
那兩年,我認識的朋友不多。不開心的時候都是靠和孩子爹大吵來解決。離家出走不知幾回。每次在大街上流著淚暴走,不知道可以去哪裡。最後還得回家,繼續賭氣。
想想歐美電影裡那些傷心女人,都會去酒吧買醉,豔遇,報復,生活的情節進一步得到推動。我不知道她們是怎麼想的,反正在我正為一個男人生著氣傷著心的時候,讓我再跟另一個男人亂搞,可真沒那雅興。再說,用新錯誤解決舊錯誤,邏輯不對啊。
也有幾個朋友,但嫁給法國人的中國女人家是不能隨便去的。法國丈夫不會喜歡一個不速之客前來打擾,好像他們的生活中並不存在不能提前預約的悲傷。
孩子越來越大,日子越過越堵,夫妻越吵越淡。
柳暗花明
就在一切都要灰飛煙滅的時候,我認識了幾個中國媽媽。她們或先生常出差,或已離異,和前夫一人一周分著帶孩子。
她們都管自己的先生叫「我男人」,她們都會開車。開車導致已婚婦女徹底獨立,這幾乎就是最後一件女人有求於男人的事兒了吧。要是再會修馬桶之類,鐵定是要離婚的。
怎麼說呢?那些車子後座放著第二個兒童座椅,包裡放著零食的媽媽,她們簡直就是我生活中的天使。
我不知道她們和她們的男人在一起的時候是個什麼狀態?會不會也像我家一樣,充滿很多無法避免和化解的矛盾和摩擦。我只知道她們男人不在的日子,她們都會立刻在手機上做好記號,開始呼朋引伴。
那又將是一個說說笑笑,吃吃喝喝的快樂日子。這種日子裡,只有媽媽和孩子,只有愛和理解,沒有男人,沒有爭吵。
孩子們聚在一起玩,不再來煩我們。女人們聚在一起,一桌好菜,一個牌局,一通八卦,一頓互嘲與自嘲。
很多時候,煩人的男人都是女人們共同抨擊的對象。當然,聽完別人家難念的經,回去還得繼續敲鐘做尼古。
已婚婦女的聚會,無話不談。
老夫老妻沒了感覺,問問大家呢?都說對那事兒已徹底沒了念想,記得起來的上次都是為了拼二胎。一個媽媽說寧可搞自己也不想再面對娃的爹。另一個媽媽說她男人躺在床上要她如果還有力氣的話就來強姦他吧,她說沒力氣,快睡吧。
笑得前仰後合時,婚姻的一地雞毛,翻飛消散。
除了媽媽孩子聚會,最愉快的還有兩媽兩娃自駕遊這種組合。一媽開車,一媽做飯,互相照應。在衣食住行或帶兩個孩子的任何瑣事上,兩個媽媽超有默契。
高速上開錯了路,開車的媽媽叫一聲哎喲我去,我說沒事兒,前面再繞回來吧。沒有牢騷,沒有脾氣,沒人把著方向盤罵罵咧咧。
變天了,我剛開始擔心孩子衣服穿少了,那個媽媽已經在問要不要回車裡去給娃們拿件衣服。
娃鬧著要吃冰淇淋,那位媽媽媽已經回答:不行, 中午好好吃飯以後再考慮。
在森林裡野餐,我剛擺上飯菜,那個媽媽已經把後座的兒童座椅拆下來放公園長凳上:「我怕你姑娘夠不著桌子呢。」 就這句話,我能給娃她爹解釋五遍他也未必能懂,懂了也未必想做,做了也未必做得好。
我們的行程是沒有行程,娃娃們想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唯一的標準就是不讓娃娃們看電視和玩手機。看著娃們開心,對我們來說就夠了。他們想玩沙子,我們就坐旁邊等他們玩三個小時沙子。給吃給喝,保證安全,陪上廁所,不亦樂乎。試問誰家爸爸能做到?
和另一個媽媽一起旅行,沒有問題,只有理解和配合。你會發現她就是你無數次希望你男人做到的樣子。而和你生活的那個男人,仿佛是上天送來專門給你添堵的。
玩了一天回到酒店,我又習慣性地為晚上的系列帶娃運動而緊張。正打開冰箱盤算做飯,那位媽媽已經手腳麻利地給倆娃衝澡了:「你飯做好,她們也洗好了,吃完就刷牙睡覺,我們好喝酒聊天。」
我正手忙腳亂地做飯,一杯茶已經泡好放在旁邊:「別急,隨便做,別太累。」
天哪,我是在和我一直幻想的那個愛人一起旅行嗎?有多少次我腰酸背痛地在家一個人一邊做飯,一邊管孩子,而孩子的爹看著手機呵呵傻樂。
我不由得想痛哭流涕,為什麼我就沒有嫁給這樣一個能夠合拍,能夠幫忙,絕不添堵的人呢?
劫後餘生
女人們互相認識之後,形成了一種互助組織。她們彼此照應,取暖,扶持,穿過歲月與婚姻,養大孩子,安慰自己。她們不再幻想從男人那裡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女人的手機上,以前他休息的日子,都是綠色的。一個人帶著孩子的寂寞媽媽,終於等到爸爸回家了。她渴望著很多慰藉問溫暖,渴望衝淡她的孤獨和疲憊,渴望得到繼續下去的勇氣。然而,她等來的,只是一個在呼呼大睡的男人。一場爭執,在所難免。
現在,那些他不在家的日子,都是綠色的,都已經被各種媽媽聚會填滿。
女人們熱切地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媽媽們形成了一種默契,只要誰家老公不在,就趕緊提前約好去她家聚餐。
女人們都有一種共同的感覺,就是自己完全可以讓自己很開心。只要老公的工資卡還在,老公怎麼樣,已經沒有人在乎了。女人一旦不在乎了,就不吵了,家裡也就消停了。
如果男人要搞外遇,工資卡留下,女人們拍手歡送:走吧,走吧,給你的臭襪子找一個新家吧,我們還要吃飯唱歌帶娃去玩,減肥跳舞談戀愛呢。
婚姻就是個坑,社會為了維穩,拉著扯著女人往裡跳。
劫後餘生。
希望讀到更多公號以外蔥蔥文章的朋友
請戳【蔥蔥法國隨筆集已出版發行】
蘋果用戶讚賞請掃碼
一路上 有你 有我
更多文章
蔥蔥三年 文章匯總
到不了的遠方 回不去的故鄉
請給他們繼續當中國人的機會
不要再問別人「你為什麼不?」
去法國為學獨立,回成都創業為更有尊嚴地工作
不去銀行當白領,沒有嫁給有錢人- 她的巴黎幸福之路
從巴黎證券交易員轉行幼教,他為了幸福放棄了成功
蔥蔥穿搭志匯總
邂逅法蘭西二十年
蔥蔥收穫自由與自信
為你打開一扇窗
與你分享與法國的一切
法式大碼女裝穿搭
法國生活感悟
微信號: Lucie-LCY
長按二維碼,關注原創
轉發朋友圈,支持原創
轉載需授權,保護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