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幼兒教育市場保持較快發展,分析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學前教育的市場規模為820億元,2013年達到990億元,預計2019年我國幼兒教育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將超過15%。
2014-2019年中國幼兒教育市場規模預測
國內幼教產業發展背景
01
政策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普及率要達到85%;重視0至3歲嬰幼兒教育。」
《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和捐資助園。扶持和資助企事業單位辦園」,「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體系,滿足幼兒教師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各地五年內對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專業培訓」。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也為扶持和獎勵民辦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為幼教產業提供了充足的目標群體和政策支持。
附錄:我國幼兒教育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時間
名稱
相關內容
2001年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
提出了培養「完整兒童」,重視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幼兒教育目標。
2003年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
發展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和幼兒教育。今後五年,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要努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其他地區的農村要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初中後教育。國家繼續安排資金,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一批基礎較好的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地方各級政府要重視並扶持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後富餘的教育資源發展幼兒教育。鼓勵發展民辦高中階段教育和幼兒教育。
2004年
《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多渠道、多形式地發展幼兒教育,逐步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2006年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保障學校及其學生和教職工的人身、財產安全,維護中小學、幼兒園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2007年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內容,改進培養模式和教育方法,倡導啟發式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改革和完善考試評價制度,探索綜合評價、多樣化選拔的招生錄取機制。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建立對基礎教育的質量評價和指導體系。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接觸社會、接觸生活、接觸實踐。加強對幼兒教育的科學研究。
2008年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及周邊建築安全管理的通知
進一步加強學校(含幼兒園)及周邊建築安全管理
2010年
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積極發展學前教育,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入園難」問題,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2010年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
明確政府職責,完善學前教育體制機制,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遼寧省大連市,上海市閔行區,江蘇省部分市縣,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甘肅省部分自治州,寧夏回族自治區部分市縣)。探索政府舉辦和鼓勵社會力量辦園的措施和制度,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浙江省,雲南省)。改革農村學前教育投入和管理體制,探索貧困地區發展學前教育途徑,改進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育模式(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縣,貴州省畢節地區,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江蘇省,浙江省)。
2010年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該規劃指出,要明確政府職責,把發展嬰幼兒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補助。
另外,規劃指出,要重點發展農村嬰幼兒教育,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著力保證留守兒童入園。採取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改擴建、新建幼兒園,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富餘的校舍和教師舉辦幼兒園(班)。
2011年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
合理安排使用財政教育經費。教育經費安排要堅持以人為本,重點解決人民群眾關切的教育問題,切實減輕人民群眾教育負擔,使人民群眾能夠共享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大力支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強職業教育能力建設、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等重點任務。
2012年
《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幼兒園布局,方便幼兒就近入園。入園幼兒應當由監護人或者其委託的成年人接送。對確因特殊情況不能由監護人或者其委託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車輛集中接送的,應當使用按照專用校車國家標準設計和製造的幼兒專用校車,遵守本條例校車安全管理的規定。
2012年
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要以補足配齊為重點,切實加強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嚴格實施幼兒園教師資格制度,依法落實幼兒園教師地位待遇;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要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採取傾斜政策,切實增強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激勵更多優秀人才到農村從教;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要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職業學校從教制度;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要以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為重點,優化中青年教師成長發展、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創新團隊;民族地區教師隊伍建設要以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為重點,加強中小學和幼兒園雙語教師培養培訓,加快培養一批邊疆民族地區緊缺教師人才;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要以提升專業化水平為重點,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健全特殊教育教師管理制度。
2013年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召開全國中小學幼兒園
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通知
通報近期全國部分地方發生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事故,部署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
2010年至2020年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 《民辦教育促進法》三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實施過半,幼兒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掣肘幼兒教育發展的諸多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2015年,教育法律一攬子修正案二審已經通過教育法的修訂,刪除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規定。《民辦教育促進法》三審在即,修訂案預期大概率通過,標誌我國將從法律層面上承認民辦教育的合法性和營利性,同時也表明監管層對教育資產證券化持支持態度,民辦幼兒園經營自主權擴大,學校類資產掛牌上市將變得便捷和暢通。
2
社會背景
在「教育消費升級」「城鎮化」「80/90父母」「4+2+1之家庭結構」「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社會整體對0~6歲學前教育市場的需求急速增加,教育低齡化的趨勢也越發明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需求也從一般性的「養育看護」「遊戲娛樂」向更加系統全面的「親子教育」「專業早教」過渡,同時也更加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的高質量成長。
我國幼教產業市場現狀
1
市場需求及規模
2013年,我國0~6歲嬰幼兒數在1.4億左右,0~3歲嬰幼兒數達7000萬。2013年,我國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2%,城市新出生人口約佔36%。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進一步放開,人口出生率將在2017年達到最高值。
而到現在,幼兒0~3歲早教消費的需求彈性較大,而3~6歲入幼兒園是剛性需求。
據中投顧問相關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35.1%,佔家庭總收入的30.1%。我國每個家庭在嬰幼兒身上投入超過12000元/年,市場規模約1萬個億。而且這個數值仍在快速攀升中,巨大的教育市場已然形成。因此,我國幼教產業有著可觀的消費需求和發展前景。
2
市場供給現狀
2.1 幼兒園
據《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共有幼兒園20.99萬所,其中公辦園佔33.64%,民辦園佔66.36%。
從目前全國整體情況看,短期內地方政府因受到資金、教師團隊、管理經驗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大規模擴充公辦幼兒園並不現實,整體缺口仍很嚴重。因此需要民辦幼兒園在此方面作為重要補充,以緩解學前教育市場整體的供需矛盾。
民辦幼兒園雖然在數量上增長迅速,但是在硬體條件、環境創設、教學質量、師資隊伍培養等各方面較公辦體系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有特色、有品質的中高端幼兒園屈指可數,市場整體有效供給不足,存在較大發展潛力。
隨著國家對公辦幼兒園的持續投入,未來幼兒園市場勢必會呈現二元制結構,公辦幼兒園更多提供的是普惠式教育,解決社會「入園難」的問題;而民辦幼兒園一定要辦出各自的教育特色,走市場化的路線,滿足特殊人群的中高端需求;類比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國家的廉租房與公租房需解決「人者有其屋」問題,商品房市場要完全走市場化路線,需面對中高端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2.2 早教公司
早教行業在中國歷經十餘年的導入期後,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中城市已步入高速成長階段,並且開始向二、三級城市擴散。
從整個行業的運行狀況看呈現以下特徵:
一是行業發展迅速,品牌認可和依賴程度高。隨著國民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國外教育理論在國內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早期教育,早教機構數量日益攀升。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我國共有3-6歲幼教公司1.79萬家,其中註冊資本金在100萬以內含100萬公司1.33萬家,2014年總產值62.65億 ,2015年幼教公司1.81萬家,全年總產值98.45億,2016年幼教公司1.816萬家,總產值177.21億,總體特徵規模小,呈現營收高速成長趨勢,此外,家長傾向於選擇口碑好、教學質量高的早教企業,對品牌的認可度及依賴程度很高。
二是市場監管薄弱,門檻較低。我國尚沒有將0~3歲嬰幼兒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早教機構一般以教育諮詢或文化公司的名義在工商部門註冊,無需去教育部門備案,工商部門只監管其經營活動。
三是從業人員素質低,專業人才匱乏。早教行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目前從事早教工作的教師大多數是從幼教行業經過短期培訓改行而來,人才缺口非常大,而且現有從業人員普遍素質不高,人員流動率非常高,難以滿足早教工作要求和市場需求。
2.3 幼教師資培訓
國內幼教機構數量龐大,但教學管理質量參差不齊。尤其在經濟不發達的三、四線城市,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民辦園,幼兒教師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幼兒教學理念落後。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家長越來越注重幼教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社會上依託各教育院所的幼教師資培訓機構應運而生。整體來看,該行業機構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等教育資源集中的地區,業務差異性小,師資資源共用,市場份額分散,不同機構之間的競爭主要為價格戰。
2.4 配套產品研發及銷售
隨著產業的發展成熟,家長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未來各家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勢必要回歸教育本質,配套教育產品變得尤為重要。
一方面,由於學前教育階段的諸多特點(例如教育效果不易評估,顧客與埋單者分離,家長盲目性較強,基本無鑑別能力),一直以來各家機構競爭的重心則多選擇在營銷、選址、裝修與環境創設等方面,對於教育產品與服務方面,多為拿來主義,拼湊痕跡明顯,很少有機構在教學研發、產品創新方面進行大規模投入。
另一方面,由於「4+2+1」家庭模式和家長教育理念的更新,幼教書籍和玩具已經突破了作為「消遣工具」的定位而成為早教和提高孩子能力的「工具」與「伴侶」。簡而言之,幼教配套產品研發水平不足但需求旺盛,市場前景廣闊。
3
產業鏈布局
中國學前教育這塊蛋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機構與個人的關注。現階段,幼教產業細分市場繁多,但可從家庭教育、園所教育及B2B模式三個維度探討。
家庭教育主要模式有家庭讀物和玩具、母嬰媒體、電子商務平臺、在線互動娛樂及在線測評和課程等。家庭讀物和玩具、在線測評和課程的市場競爭力集中在產品研發和銷售,母嬰媒體的核心要素為內容、技術創新和網絡推廣,在線互動娛樂的核心要素主要為遊戲開發技術、網絡推廣和APP,電子商務平臺的核心要素主要為人氣、產品種類齊全、安全的支付體系等。
園所教育主要有月子中心、社區育嬰服務、親子園、幼兒園、周末培訓及體驗教育等模式。月子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服務質量、環境和價格,社區育嬰服務的選址、課程及規模較為重要,親子園的競爭力在於品牌、課程及選址,幼兒園的競爭力在於品牌、課程及教師,周末培訓的競爭力在於品牌、課程和價格,體驗教育的核心在於品牌、服務創新及價格。
B2B模式主要有多媒體互動教學平臺、教材及裝備的銷售等,這類模式的關鍵在於產品的研發及銷售。
幼教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十年,中國幼兒教育行業有著人口基數、城鎮化、消費升級、家庭結構、教育傳統五大因素的強力支撐,中國市場有足夠的縱深,需求旺盛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有限的行業矛盾將使得未來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產生高額溢價。
目前幼教產業縱向一體貫通,0~6歲教育服務集團的不斷湧現也逐步成為趨勢,其在理論研究、課程及產品和渠道推廣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規模效應、範圍經濟及品牌效應的優勢不斷凸顯。
未來幼教機構的競爭更傾向於結合自身資源、能力,在資本協同下,打通幼教產業價值鏈關鍵環節之間的比拼,在此背景下,平臺型公司顯然將更具生命力。誰能把握中國學前教育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黃金十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綜合中國產業信息網、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